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新设计:慧眼识酸
提问:实验桌上有两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已知其中一瓶为稀盐酸另一瓶为NaCl溶液(中性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请问大家有哪些方案?(学生提出实验方案)
讲述: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设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
提问:(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设问: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
总结:(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2新设计:除锈专家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
总结、引入:这都是物理方法除锈。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理除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板书:(一组学生展示自己小结的表格内容)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三氧化二铁(铁锈的主要成分)+盐酸→氯化铁+水
Fe2O3+6HCl==FeCl3+3H2O
提问:铁锈溶解,是稀盐酸、稀硫酸中哪一种粒子使它溶解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
学生: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观察反应现象
学生总结: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不反应,这些实验也反证化学方法除锈只能用酸,而且是酸中的H+在起作用。
讲述:有些金属仪器抛光前、电焊前都要用酸除锈。是不是金属氧化物都能和酸反应?
教师:为了进一步证明酸是“除锈专家”,请你们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实验中出现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一些组的学生展示了造氧化铜的实验)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将粗铜丝的一端缠绕在试管夹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形成约3cm长的黑色氧化铜薄层,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20s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漂亮的淡蓝色,反应原理:CuO+H2SO4=CuSO4+H2O。
3新设计:盘点收获
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归纳推理方法──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2HCl+Na2CO3=2NaCl+H2O+CO2↑则可归纳推理出:含有CO32-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H2O、CO2与另一种化合物。
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等。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道理类:在学习中只有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形成科学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大脑真正聪明起来。
4新设计5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酸的涵义。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情感与态度:
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我校九年级150、146班的学生,我校为偏远农村中学;一个班学生总体情况比较差,另一个班较好,但思维比较活跃,班级纪律好,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
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
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7重点难点
(1)重点的确定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的确定
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8教学过程
8.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酸的化学性质
复习提问导入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