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7 07:50:44

文档简介

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命题要素一贤表
注:
1.能力要求:
I.识记Ⅱ.理解
Ⅲ.分析综合
V.表达应用V.鉴赏评价
M.探究
2.核心素养:
①语言建构与运用
②思维发展与提升
③审美鉴赏与创造
④文化传承与理解
知识点
能力要求
核心素养
预估难度
题号
题型


(主要内容)
M
M


档次
系数
选择题
3
信息类文本阅读·理

0.65
解和分析文中信息
2
选择题
信息类文本阅读·根
3

0.70
据文意进行推断
3
信息类文本阅读·理
选择题
3

0.65
解文章内容
信息类文本阅读·分
非选择题
4
析论证方法与语言、

0.65
论据
信息类文本阅读·理
非选择题
6

0.65
解分析文章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对
6
选择题

0.70
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对
7
选择题
3
文本画线句子的分析

0.65
鉴赏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
8
非选择题

0.60
析人物形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赏
非选择题
6

0.60
析文章标题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
10
选择题
3

0.70
断句
11
选择题
3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
V

0.65
言实词和文化常识
12
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
3

0.65
章内容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
13
非选择题
8

0.65
翻译文言文句子
文言文阅读·分析和
14
非选择题
5
概括文章相关内容

0.60
1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分析
15
选择题
3
理解古代诗歌思想内

0.70
容、情感、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16
非选择题
6
古代诗歌的意象、

0.65
情感
17
非选择题
6
古诗文情景默写

0.65
18
选择题
3
成语积累与运用

0.65
19
选择题
3
病句辨析与修改
V

0.65
20
选择题
3
标点符号的赏析

0.65
21
非选择题
6
补写句子

0.65
22
非选择题
3
图文转换

0.65
23
非选择题
60
写作

0.65
·2·
参考答案及解析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及解析
高一语文
1.C【解析】A.“唯《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
情的追求与当时周围人的人生见地不同。贾府人看
错,材料一第一段为“不是如此”,而非“不只如此”。
重封建大家族政治势力关系网的维系,而宝、黛誓死
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
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
值的相信之上”错,这是作者的观点,而非鲁迅的观
自由,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毁灭。②宝、黛的爱情是发
点。D.“有意规避‘伤时骂世’”错,根据材料三第三
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
段“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
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
大批判”可知。
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制了宝、黛的爱
2.D【解析】“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
情悲剧。(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
观趋势”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三第一段可知,新
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生事物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还未成熟,经不起狂
示例二:①宝、钗的婚姻悲剧,主要源于宝、钗二人的
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
人生见地不同。宝玉追求自由本真,厌恶仕途经济,
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而宝钗却理性现实,是封建礼
生’,只要有适宜的气候,它就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
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见地不同,最终
大树”。
也只能是悲剧。②宝、钗的婚姻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
3.B【解析】根据材料一“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
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
的互相攻伐而致成,唯《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
《红楼梦》里面,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
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钗的婚姻悲剧。(每点3
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由于善恶之攻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日: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
酌情给分)
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可知,《红楼梦》的悲剧不是三
(任选一则示例回答即可)
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6.C【解析】“两个问号却表达出爷爷的反对态度”错
人生见地之不同而造就的悲剧。A、C、D中,《孔雀东
误,两个问号描写出爷爷“既高兴又担忧”的矛盾心
南飞》《雷雨》《边城》中的悲剧均源于社会以及个人
理。注意整合“让爷爷欣慰的是,黄亮大学读的是农
之思想、性格、人生见地之不同,都未涉及善恶之攻
业。让他不明白的是,黄亮毕业后回村了”“爷爷叹
伐。B.《哈姆莱特》讲的是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莱特
口气,心里既高兴又担忧”等信息。
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
7.D【解析】“爷爷的埋怨是因为爸爸进城打工却留
姆莱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这已涉及
他一人在家,‘真是儿大不由爷’”错误,原文说“黄亮
了善恶之征伐。
考上大学后,爸爸进城打工,爷爷不愿进城,他舍不下
4.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如开篇
家里那二亩三分地。为此,爷爷没少埋怨”。
引用鲁迅对悲剧的阐述,论证有力。②论证语言严8.①爷爷是农民:爷爷名叫“土地”,是一个土里刨食儿
谨。如“几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表述严谨。
的农民。②爷爷是诗人:爷爷是一个只读过两年私
③论据选择典型,文中选择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和《红
塾、口头歌谣作得像模像样的、写诗歌咏劳动的美好
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
和党的好政策的充满正能量的“诗人”。③爷爷浑身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
有劲如牛:有“紧种庄稼不消停”的执着。④爷爷具
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有乐观精神:干农活很辛苦,他却说“不辛苦,口嚼黄
5.示例一:①宝、黛的爱情悲剧,主要源于他们对自由爱
连唱山歌,苦中有乐”。(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学科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红楼梦》中,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 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 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唯《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面,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由于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 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唯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逐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看来,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 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 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
材料二:
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是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间世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的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秋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风、林黛玉的人生各不相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睛雯等人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
(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材料三:
我认为《红楼梦》是对康、雍、轮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宜的气候,它就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者的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是最终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
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
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春养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由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
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
(摘编自冯其庸《读(红楼梦〉》)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唯《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还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
C.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
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
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的悲剧是由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
B.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
C.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
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孔雀东南飞》
B.《哈姆菜持》
C.《雷雨》
D.《边城》
4.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 请从论证方法、语言、论据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4分)
5.材料一认为《红楼梦》的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请结合三则材料,以“宝、黛爱情悲剧”或“宝、钗婚姻悲剧”为例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黄土地的歌谣
侯发山
(一)
黄亮懂事后,才知道爷爷名字的由来。爷爷给黄亮解释说:“那时咱家没地,你老爷爷(即曾爷爷)一直在地主家打长工,种地。我出生后,他希望咱黄家能有自己的地,这才给我起名'土地”
爷爷虽是一个土里创食儿的农民,只读过两年私整,但有“诗人”的天赋,口头歌谣作得像模像样。如”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干部,小干部,回到家里闲不住,穿皮鞋,戴眼镜,回到家里就劳动,又锄地,又拔草,一会不干老婆吵”,等等。新中国成立,一直到土地承包到户,黄家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按人口分,全家五口人,二亩三分地。爷爷的“新作”又来了:“不打铃,不敲钟,一路小跑去上工,责任田里显威风。”·
这时候,曾爷爷已经去世多年,爷爷才四十出头,正值壮年,像牛似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天不亮就下地,晚上星星出来了还不愿意回家。庄稼地吗,只要你想干,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儿:种地前需要平整土地,挑粪,若是家里没有牲口耕耙,就得人力翻地,然后用耙子把土坷垃蹚平,种子种下,等苗出来,除草,浇水,施肥,打药………到了收获季节,更忙。①“紧种庄稼,消停买卖”是爷爷的口头禅。特别是收麦时节,更不能耽误!“麦收有五忙,割挑打晒藏”。“麦熟一晌,蚕老一要”,若不及时抢收,麦穗就要炸裂了割麦天正是五黄六月,天热,要趁晚上收割。麦子收割下来,需要挑到麦场,趁着晴好天气,一边晾晒,一边打场--即用牲口拉上石磙撵麦子,再经过翻场、起场、扬场等工序,才能做到颗粒归仓。②整个下来,不死也要脱层皮。为此,爷爷曾作过一首打油诗:“五月麦稍黄,虎口抢粮忙。大人前头拱,少儿紧赶趟。烈日烤脊背,汗水湿衣裳。手上磨水泡,脚踝满是伤。口渴嗓冒烟,腰酸脸发烫。饥肠辘辘叫,身疲麦铺躺……
“爷爷,真辛苦啊。"黄亮那时只有四五岁,若不是爷爷帮助他回忆,好多事都记不起
来了
③“不辛苦,口嚼黄连唱山歌,苦中有乐。为啥 收获的粮食都是自个儿的啊。住着新瓦房,麦囤顶着梁,全年吃白面,感谢党中央。
(二)
黄亮考上大学后,爸爸进城打工,爷爷不愿进城,他舍不下家里那二亩三分地。④为此,爷爷没少埋怨,但埋怨改变不了现实,再说,村里跟爸爸一样大的青壮劳力都进城了。
让爷爷欣慰的是,黄亮大学读的是农业。让他不明白的是,黄亮毕业后回村了。
黄亮笑嘻嘻地说:“爷爷,您不就是在村里呆了一辈子,我就不能回来 ”
“你回来弄啥呢 一肚子学问,难道回来种地 ”爷爷叹口气,心里既高兴又担忧。当下好多人都不种地了,土地荒芜了不少。荒草成片,有的疯长一人多高,如果哪群迷失方向的大象走进去,一时都难以发现。他上了年纪,收拾自己那点土地都有点儿力不从心了,幸亏有了旋耕耙、脱粒机,他省了好多力。他想种那些荒芜的地,也是有心无力。
“爷爷,您若是算卦,这一卦可值钱了,我就是回来种地的!”
“啊 咱家那点地能养活——"爷爷惊得胡子一抖一抖的,后半截话没说出口。过去指望土地吃喝,现在要买房,买车,还有天价的彩礼,供晚辈上学,到医院看病,指望那点地的粮食会中 他爸都知道进城赚钱,难道他跟钱有仇
“爷爷,那点地当然不够塞牙缝。我已经给村主任和其他村民商量好了,村里的一千亩地我一个人承包。
“你,你不是说胡话吧 ”爷爷瞅着黄亮,像看外星人似的。
黄亮笑了,说:“爷爷,我跟您说的是正经事,没开玩笑。”
“我,我都八九十了,可没有力气帮你了。就是你爸回来,恐怕也不行,一千亩,乖乖,比过去大地主种的都多,那得雇多少长工啊!”爷爷摇了摇头。
“爷爷,咱骑驴看唱本,往后瞧好了。”
没等黄亮把手续办妥,爷爷病倒了,这才进城养病。好在有父亲照料,黄亮一门心思地经营流转来的土地。
等到第二年小麦开镰的时候,爷爷的病也养好了。
爷爷从城里回来的第二天,跟随黄亮来到了田间地头。忽然,爷爷,揉着自己的眼睛,大声嚷嚷道:“亮亮,我还得进城,我的眼睛坏了”
黄亮吓了一跳,说:“爷爷,您的眼睛怎么啦 ”
“我看不到车里的人!"爷爷一边揉着眼一边着急地说。
爷爷,这些收割机的驾驶室就没人,无人驾驶,北斗卫星给指挥着呢。”
啥 无人驾驶 ”
“在手机上就操作了,每小时收割三四十亩。”
爷爷长舒了一口气,吟诵道:“抚今忆往年,麦收两重天。晨见麦子熟,午间粮满仓。机器代人力,轻松无累慌…湔镗崀靜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道是沧桑。祖国无限好,奋斗幸福长,
看到爷爷脸上荡漾着的笑容,黄亮也舒心地笑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亮的曾爷爷希望黄家能有自己的土地,这个愿望在土地承包到户之时才得以实现
B.爷爷一边劳动一边作诗,他作的诗有“诗人"的模样,通俗诙谐,有积极意义。
C.文中描写了爷爷对黄亮学成归来的欣慰之情,两个问号却表达出爷爷的反对态度
D.文章讴歌了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变化,着重塑造了爷爷和黄亮这两代农民形象。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引用爷爷的口头禅,说明庄稼人一年四季有干不完的农活,忙碌辛苦。
B.句子②使用了夸张修辞,后面那首诗从忙、累、苦三方面诠释了该句的含义。
C.句子③不仅照应了前段,对为何辛苦做了诠释,还提升了文章的思想层次。
D.句子④中爷爷的埋怨是因为爸爸进城打工却留他一人在家,“真是儿大不由爷”
8.结合文本第(一)部分,分析“爷爷”这一人物形象。(4分)
9.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标题“黄土地的歌谣"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何承矩,字征则。开宝二年,从父继筠讨刘崇,生擒其伪将胡澄。四年,特除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中,兵泉州,以平草寇功,右迁闲厩使,更擢权知河阳,六年徙潭州。端拱初。除淄州刺史,签署沧州事。时契丹数寇边,承矩请屯兵于顺安寨西关易河沟口引水,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十七里,筑堤潴水,以助要害,太宗用其策,会霖潦为患,议者多攻其失承矩援汉魏至唐故事以折之。诏以承矩为河北制置屯田使,民遂获莞蒲鱼蛤之利,而稻田岁入亦助边饷,自是高阳、并海以抵顺安,绝胡寇奔冲之虞。又言顺安至西山,不远百里亦多川源,愿因而广之,用息外患,朝廷虽嘉之,未及行也。太宗即位,尝手疏和戎为息民之利。景德初,契丹修好,上益善其有谋,又命知雄州,进本州团练使兼安抚使。时虏使初至,承矩以为待遇之礼,宜得折中,庶可久也,上嘉纳。
卒,年六十六,赠相州观察使。缘边及涿、易州军民,闻承矩卒,无不流涕,相与至雄州发哀供佛。何氏世为名将,而承矩好学有文,所与游者必贤士大夫有文集藏于家平时章疏论事多适用。既卒,上遣内侍就其家,取存日奏疏近内。太宗知其好学,喜吟咏,前后命中责人赐以御制并书,积五十余轴,又面付手札以褒之。初除团练使,真宗谓宰臣曰:“承矩将家子,知书好名,以才能自任,宜授以美名。”遂除英州,及丐罢瓦桥,诏自择代,遂荐李允则,亦良将也。承矩御下以诚,同其甘苦,边民有告机事者,必与款语,无所猜忌,故虏中动息无不逆知。至道初,虏骑万余,夜逼城堞,迟明承矩出战,斩获甚众,得其酋长,虏始引去,议者犹以开关不俟命为罪,故徙沧州。魏廷式采访河北,得其功状,朝廷遣使实覆,将士始获推赏。承矩治沧、雄州三任,绩效甚著。
(节选自曾巩《隆平集》)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所与A游者B必贤C士大夫D有文集区藏于家F平时章疏G论事多H适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擒其伪将胡澄”与“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其"字的意思不相同
B.数,文中指屡次、多次,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中“数"字的意思相同。
C.进,本文指晋升官职,本文中表示晋升官职的词语还有“除”“右迁”“攉”“徙”
D.“绩效甚著”与《谏太宗十思疏》“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中“著"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平兴国年间,何承矩出兵泉州并平定草寇有功,于是迁任闲厩使,又被提拔暂代河阳知府。
B.何承矩担任河北制置屯田使时,提出的以稻田收入资助边饷、扩大江河源头等主张都得以实施。
C.何承矩深得民心。沿边及涿州、易州的军民听说何承矩去世没有不流泪痛哭的、起到雄州举行哀悼仪式。
D.太宗知道何承矩好学、喜吟咏,便派中贵人将御制并书送给他,还当面交付手札以示褒奖。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承矩以为待遇之礼,宜得折中,庶可久也,上嘉纳。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4.真宗为什么要给何承矩“授以美名" 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万仲荣赴省
姚勉
梅梢枯处忽东风,魁压千花一点红。
欢喜马头飞雪处,安排龙首彩云中。
内讧外阻忧方大,东拄西撑策已穷。
试了南宫一趋北阙,好输鲠论发天聪
【注】①赴省:赴京应试。南宋中后期会试常在二月进行。此诗作于南宋晚期,当时蒙古大兵压境,宋朝国势日蹙。②南宫:礼部会试,即进士考试。③天聪:对天子听闻的美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首联运用比兴手法,写东风吹绽了梅梢上的一点红蕊,胜过春天的种种花朵
颔联虚实结合,写万仲荣冒雪策马,诗人似乎已看见龙头在绚丽云彩中飞舞
颈联情感由喜转忧,因国家内忧外患正值多事之秋,虽左右维持但计策已穷
尾联绾合上文,想象万仲荣在考试之后朝见皇帝,于殿廷中议论国事的情景
16.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不能靠严刑来监督百姓、用威怒来震慑百姓,否则 , 。
(2)在《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泼墨写意,粗笔勾勒,极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3)苏淘在《六国论》一文中用“荆轲刺秦王"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 ,
"十一个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项羽、美羽是彪炳史册的英雄;乌骓、赤兔是闻名天下的宝马。项羽配鸟骓,关羽配赤兔,都是( )的黄全组合
项羽的坐骑乌雅,通体漆黑,油光闪亮,唯有四蹄雪白,美名"踏雪乌骓”。它高大健壮,性情凶猛,速度飞快,与项羽感情深厚,供其驱使一生。项羽是乌骓的主人,也是乌骓的“战友”和“知音”。
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乌雅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只可惜本来具有优势(的项羽,由于战略上多次失误,在决定性的垓下之战中,遭受惨败。狼狈不堪的项羽败退至乌江,汉军追来,项羽自刎而亡。有人说:“后世还流传美丽的传说,项羽在乌江边自杀后,乌雅思念主人,长嘶不已,()在地上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安徽马鞍山因此得名。“我以为, A ,但不合理,因它违背地理常识。
项羽的乌雅,履历单纯,它对项羽可谓是“从一而终”。而关羽的赤兔, B 它先后有五个主人,像击鼓传花似的。它的第一任主人是董卓,第二任主人是吕布,第三任主人是曹操,第四任主人是关羽,第五任主人是马忠。关羽是赤兔马的第四任主人,赤兔终于遭遇了“明主”。关羽英武忠义的品格,深深熏陶和感动了赤兔,从此赤兔迎来了舒心而光彩的岁月。二者相遇恨晚,建立了生死相依、命运与共的深厚友谊。后来,孙权要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关公既殁,坐下为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吕布死时,赤兔并不悲伤:而关羽死时, C 。犹如项羽死后,乌骓自戕,可见,乌骓、赤兔都是有灵性的,对心仪的主人怀有情义,非常友善和忠诚。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珠联璧合百炼成钢悲痛欲绝
B.相得益彰身经百战 痛彻心扉
C.珠联璧合身经百战悲痛欲绝
D.相得益彰百炼成钢痛彻心扉
19.下列选项出自文中画横线中的部分,其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关羽是赤兔马的第四任主人,赤免终于遭遇了“明主”
B.关羽英武忠义的品格,深深熏陶和感动了赤兔。
C.二者相遇恨晚,建立了生死相依、命运与共的深厚友谊
D.关公既殁,坐下为马忠所获,献与孙权。
20,下列选项中的引号,与文中面波浪线部分中的引号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张老师告诉学生说,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例如屈原《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D,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21.请在文中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阅读图片,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感言。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准确得体;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左传》载,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国,楚成王以礼相待,并追问重耳何以报答自己。重耳回答:“他日如两军相遇,晋当退避三舍,再相周旋。”楚臣子玉闻言,请求杀了重耳,以绝后患。楚成王说:“楚国的忧惧,在于自己不修养美德。我如果品德有亏,杀了重耳又有什么作用 ”三年之后,晋、楚相争,此时的重耳已经成为晋文公。他兑现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上述材料中重耳、楚成王和子玉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