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8.《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7 17:04: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池子与河流》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池子与河流》作为一篇寓言诗,在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该课文通过对比池子和河流的不同命运,深刻揭示了“不进则退”的哲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选择与努力的重要性。教材设计巧妙,前半部分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池子和河流的不同观点和态度,后半部分则通过它们的命运对比,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深入思考。同时,教材还鼓励学生通过创作寓言诗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此外,教材还注重跨学科融合,引入自然科学知识如水循环的概念,帮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课文寓意,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综合性与开放性。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逐渐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但仍需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在语文学习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简单寓意。然而,对于《池子与河流》这样蕴含深刻哲理的寓言诗,学生可能难以直接把握其深层含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和拓展。此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尚待进一步培养,通过寓言诗的创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个性化见解的形成。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寓教于乐,通过角色扮演、观看动画等直观生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池子和河流的最终命运及其寓意。 能够运用所学寓言诗的阅读方法,自主分析并讨论寓言诗的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创作寓言诗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池子和河流的最终命运。 分析寓言诗的深层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寓言诗中的寓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形成个人见解。 指导学生创作出具有深刻寓意的寓言诗。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行为: 展示一幅河流与池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寓言诗《池子与河流》,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行为: 观察图片,积极回答问题,表达个人喜好及原因。 集中注意力,对新课产生兴趣。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大家看,这是河流,它一直向前流淌;而这是池子,它静静地待在那里。你们更喜欢哪一个呢?”
学生A:“我喜欢河流,因为它很有活力。”
学生B:“我喜欢池子,因为它很平静。” 板块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教师行为: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重点讲解易错字,如“遵”、“尊”的区别,以及多音字“应”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注意笔顺和结构。 学生行为: 认读生字,尝试组词。 跟随教师书写,注意书写规范。 板块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行为: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语音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问:“这首寓言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概括大意。 学生行为: 认真倾听课文录音,模仿语音语调。 自由朗读课文,尝试概括故事大意。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同学们,听完录音后,你们知道这首寓言诗主要讲了什么吗?”
学生C:“它讲了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生活态度和命运。” 板块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行为: 分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第一段:池子喜欢怎样的生活?它为什么喜欢这样的生活? 第二段:河流的生活是怎样的?它为什么要忙碌地奔流不息? ...(继续分段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池子和河流的对话部分,体会它们的观点和态度。 学生行为: 认真听教师朗读,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找出对话部分,用不同符号标出池子和河流的观点和态度。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池子喜欢怎样的生活?它为什么喜欢这样的生活?”
学生D:“池子喜欢安闲的生活,因为它觉得这样很舒适,不用忙碌。” 板块五: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教师行为: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指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池子或河流,你会怎样想?会怎样说?” 学生行为: 分角色朗读课文,尝试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 积极讨论,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 板块六:拓展提升,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寓言诗的特点和寓意。 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预习课文后部分,思考池子和河流的最终命运。 准备一个关于“安逸与奋斗”的小故事或观点,下节课来分享。 拓展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池子和河流的故事,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或事?你更倾向于哪种生活态度?为什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可以从个人经历、书籍阅读、社会现象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寓言诗创作启发: 简要介绍寓言诗的特点,如通过简短的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语言凝练、富有韵律等。 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也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寓言诗,表达你对某个道理的理解或感悟呢?可以是你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小故事。” 学生行为: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思考寓言诗的创作,尝试构思自己的寓言诗主题和内容。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池子和河流的故事,其实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更倾向于哪种态度,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E:“我更倾向于河流的态度,因为我觉得人生就应该像河流一样,不断前进,不断追求。即使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也要勇敢地面对,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师:“非常好,你的观点很有深度。那么,你能不能以‘小溪与大海’为主题,创作一首简短的寓言诗呢?” 学生E(思考后):“小溪潺潺向前流,不畏山路多崎岖。终入大海成浩瀚,奋斗人生最美丽。” 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 完成寓言诗《池子与河流》的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创作一首简短的寓言诗,主题自选,要求体现一定的寓意和深度。 口头作业: 与家人分享《池子与河流》的故事及自己的感悟,讨论不同生活态度的利弊。 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自己创作的寓言诗,并简单阐述其寓意。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生字,朗读了课文,还深入理解了池子和河流的不同观点和命运。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从寓言诗中汲取智慧,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河流一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行为: 复习上节课内容,快速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池子与河流》的哪些内容?谁能概括一下池子和河流的不同观点和态度?” 引出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探讨池子和河流的最终命运,以及这则寓言诗带给我们的更深层次的启示。” 学生行为: 积极回答问题,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集中注意力,准备进入新课学习。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池子喜欢安闲的生活,而河流则坚持奔流不息。那么,它们最终的命运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块二:深入研读,分析命运 教师行为: 分段朗读课文后半部分,引导学生关注池子和河流的最终命运。 提问:“池子最终怎么样了?河流呢?它们的命运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池子和河流命运不同的原因,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学生行为: 认真倾听教师朗读,关注关键信息。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析并分享个人见解。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同学们,读完课文后,你们觉得池子为什么会干涸?而河流为什么会永远奔流不息呢?”
学生F:“因为池子不愿意动,只想着安逸,所以最后没有水了。而河流一直向前流,不断接受新的水源,所以永远充满活力。” 板块三:寓意探讨,联系生活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这些启示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指导意义?” 组织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书籍阅读或社会现象进行阐述。 学生行为: 深入思考寓言诗的寓意,准备分享。 积极参与全班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道理?它对我们的人生选择有什么帮助?”
学生G:“我学到了不能一味追求安逸,要有追求和目标。就像河流一样,只有不断前进,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板块四:寓言诗创作指导与实践 教师行为: 回顾寓言诗的特点,强调语言凝练、富有韵律和寓意深刻的重要性。 提供几个创作主题供学生选择,如“小草与大树”、“乌龟与兔子”等,或鼓励学生自选主题。 指导学生如何构思、起草和修改寓言诗,强调创意和表达。 学生行为: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开始构思寓言诗。 尝试起草寓言诗,注意语言的凝练和韵律的和谐。 与同桌或小组成员交流,互相修改和完善作品。 板块五:分享与评价 教师行为: 组织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创作的寓言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引导学生对分享的作品进行评价,从语言、韵律、寓意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学生行为: 勇敢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寓意。 认真倾听同学的作品,积极参与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板块六:拓展提升 教师行为: 跨学科融合: 引入自然科学知识,简要介绍水循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河流为何能永远奔流不息(源自雨水、融雪等补给),而池子若缺乏自然补给和流动,则会逐渐干涸。 通过PPT或视频展示水循环的动画,增强直观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角色扮演: 分配学生分别扮演池子和河流,进行情境对话。要求学生在对话中体现各自的观点、态度及最终命运,通过表演加深对角色性格和故事寓意的理解。 表演结束后,组织全班讨论,评价各角色的表现,并探讨从表演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行为: 认真观看水循环的动画,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其中的科学原理。 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语言和动作展现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特点。 观看他人表演后,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分享自己的观后感悟。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现在,我们来一场特别的表演。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池子和河流,通过对话展现它们的故事。记住,要用心去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哦!” (学生表演后) 教师:“同学们觉得这场表演怎么样?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学生H:“我觉得扮演河流的同学演得特别好,他那种不断前进、永不放弃的精神让我很感动。我也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河流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断追求进步。” 板块七: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 完成一篇短文,题为《我眼中的池子和河流》,要求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阐述对池子和河流不同命运的理解及启示。 搜集并整理至少两个与本课寓言诗主题相似的其他寓言故事(如《龟兔赛跑》、《蚂蚁与蚱蜢》),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口头作业: 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特别是通过寓言诗创作和角色扮演活动所获得的感悟。 准备在下节课上,就搜集到的寓言故事进行口头分享,并阐述其寓意及对自己的启示。 拓展阅读建议: 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或其他寓言故事集,鼓励他们在阅读中思考、发现更多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智慧。 板块八:总结与寄语 教师行为: 总结本课学习要点,强调寓言诗的教育价值和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寄语学生,希望他们能够像河流一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学生行为: 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与寄语,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和感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自己的未来成长加油助力。 总结: 通过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和拓展提升活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池子与河流》这篇课文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寓言诗的阅读方法去分析、讨论和创作寓言诗。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将寓言诗中的寓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希望这些宝贵的经历能够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