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陶罐和铁罐》 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6.《陶罐和铁罐》 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7 17:08: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陶罐和铁罐》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与冲突,展现了谦虚与骄傲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及其带来的不同命运。教材以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角色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当学会尊重他人,保持谦虚的态度。该故事不仅语言优美,情节紧凑,而且寓意深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素材。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复杂情节和深刻寓意的理解尚需引导。在学习《陶罐和铁罐》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词汇基础,能够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然而,对于如何通过具体对话和神态描写来深入体会人物性格,以及如何将寓言故事的寓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通过默读、标注、分享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朗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当学会尊重他人,保持谦虚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通过具体对话和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的寓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理解并认识到谦虚与骄傲的不同后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对比,导入新课 教师行为: 展示PPT:屏幕上出现三篇课文题目《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三篇课文的题目,你们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预设):“它们都是两个事物对比的题目。” 教师总结:“非常棒!这些课文都通过对比两个不同的事物来讲述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篇——《陶罐和铁罐》。” 学生行为: 观察PPT,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能告诉我,‘陶’是什么意思?”
学生:“‘陶’是用土烧制成的器皿。”
教师:“很好,那‘罐’呢?”
学生:“‘罐’是盛东西的器皿。” 教学意图: 通过对比题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初步感知陶罐与铁罐的材质差异。 二、检查生字词,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行为: 出示生字词卡片:“骄傲”、“奚落”、“谦虚”、“和睦相处”、“光洁”、“朴素”、“美观”。 领读生字词,纠正发音。 提问:“谁能用这些词语简单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行为: 跟读生字词,尝试用词语概述故事内容。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骄傲’这个词在故事中形容的是谁?”
学生:“铁罐。”
教师:“那‘奚落’是什么意思?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学生:“‘奚落’就是嘲笑、看不起。铁罐嘲笑陶罐易碎。” 教学意图: 通过生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同时理清故事脉络。 三、抓住人物神态、语言,聚焦人物性格 教师行为: 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默读2-9自然段,找出对话并画出体现性格的语言和神态。 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小组讨论。 师生共读第一组对话,教师示范朗读,注意神态和语气的变化。 学生行为: 默读课文,找出对话并标注。 小组讨论,分享发现。 跟随教师朗读,模仿语气和神态。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扮演铁罐,学生扮演陶罐)
教师(傲慢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学生(谦虚地):“不敢,铁罐兄弟。” 教学意图: 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和神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并学习通过朗读表现人物特点。 四、知晓结局,领会寓意 教师行为: 回顾故事结局:“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是怎样的?” 展示铁罐的课外资料,说明铁罐并非完美无缺。 提问:“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齐读原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引导讨论:“联系生活,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 学生行为: 回顾故事结局,思考寓意。 阅读课外资料,了解铁罐的局限性。 讨论并分享个人感悟。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为什么陶罐能够保存下来,而铁罐却消失了?”
学生:“因为陶罐虽然易碎,但它不会生锈;而铁罐虽然坚固,但容易生锈。”
教师:“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正视并珍惜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不足。” 教学意图: 通过回顾结局和讨论寓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学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关注特点,指导书写 教师行为: 认读本课生字,强调易错字。 重点指导“傲”字的书写:“注意多横的字要‘多横等距不等长’,请大家跟我一起书空。” 巡视指导学生的书写情况。 学生行为: 认真观察教师书写示范。 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学意图: 关注生字书写特点,重点指导易错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布置作业与拓展提升 布置作业 1. 书写练习: 要求:请同学们回家后,在田字格本上认真书写本课所学的生字词,每个字写三遍,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规范。特别是“傲”字,要特别注意“多横等距不等长”的书写规则。 目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生字词,加强学生的书写能力。 2. 复述故事: 要求: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尽量包含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目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角色扮演: 要求: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或表演《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注意通过语言和神态表现出两个角色的不同性格。 目的: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表演能力,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和故事寓意。 拓展提升 1. 寓言故事创作: 任务:鼓励学生以“对比”为主题,创作一个简短的寓言故事。故事中需要包含两个具有鲜明对比特点的角色,并通过他们的互动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目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加深对寓言故事结构和寓意的理解。 2. 课外阅读推荐: 推荐书目:《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经典寓言故事集。 要求:请学生选择其中一篇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并准备在下次课上分享故事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目的: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生活实例分享: 活动:在课堂上组织一次“生活中的陶罐与铁罐”分享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或他人身上有哪些“长处”和“短处”,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这些优缺点。 目的: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行为: 复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快速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大声朗读,特别注意“傲”字的书写规则。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些生字词。”(学生朗读) 教师:“非常好,特别是‘傲’字,哪位同学能提醒一下大家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多横等距不等长”。) 故事回顾: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陶罐和铁罐》的主要内容,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故事梗概。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谁能简要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那么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学生行为: 学生积极参与复习活动,大声朗读生字词,回忆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学意图: 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深入分析,深化理解 教师行为: 角色性格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通过具体对话和神态描写来体会。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陶罐谦虚和铁罐骄傲的句子,并标注出来。”(学生默读并标注) 教师:“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这些句子能体现他们的性格。”(学生分享) 情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通过不同的语气和神态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性格。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示范朗读):“‘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教师用傲慢的语气朗读) 教师:“现在请几位同学来试着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表现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学生尝试朗读) 学生行为: 学生默读课文,标注出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学生尝试进行情感朗读,通过语气和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情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现力。 三、拓展延伸,创作实践 教师行为: 寓言故事创作指导:教师讲解寓言故事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方法,鼓励学生以“对比”为主题进行创作。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寓言故事通常通过对比来揭示道理。今天我们要尝试创作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要有两个具有鲜明对比特点的角色。谁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样的角色具有对比性?”(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那么我们在创作时还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要有深刻的道理”、“情节要合理”等)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始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思考,构思故事框架和角色特点。 学生动手创作寓言故事,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和道理的深刻性。 教学意图: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写作能力。 通过创作实践,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结构和寓意的理解。 四、分享交流,评价反馈 教师行为: 学生分享: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寓言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A分享自己的故事后,教师:“请其他同学来评价一下这个故事,你觉得它有哪些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评价:“你的故事情节很吸引人,如果能再深入挖掘一下角色的性格和道理的揭示就更好了。”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分享,并给予积极评价和建议。 学生接受教师的评价和建议,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作品。 教学意图: 通过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评价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师行为: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寓言故事,并准备在下次课上进行再次分享。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时间节点。 在布置了继续完善寓言故事的作业之后,教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出更多元化的任务。 拓展提升任务布置: 寓言故事角色扮演准备: 教师:“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我们创作的寓言故事,我希望大家能够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准备一场简短的寓言故事角色扮演。选择你们故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通过语言和动作来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下次课我们将进行展示,看看哪个小组的表演最能打动人心。” 寓言故事对比阅读: 教师:“为了丰富大家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推荐大家阅读《伊索寓言》或《克雷洛夫寓言》中的几篇经典故事,特别是那些也运用了对比手法的寓言。请在阅读后,思考这些故事是如何通过对比来揭示道理的,并准备在下次课上分享你的阅读感悟。” 生活实例搜集: 教师:“除了文学作品中的寓言,生活中也有很多‘陶罐与铁罐’的例子。请大家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搜集一些能够体现‘长处与短处’、‘谦虚与骄傲’对比关系的实例。思考这些实例教会了我们什么道理,并准备在下次课上与同学分享。” 学生行为: 学生记录下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和任务,明确自己需要完成的内容。他们开始规划时间,准备寓言故事的角色扮演,选择并阅读推荐的寓言故事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思考相关的生活实例。 教学意图: 通过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和任务,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角色扮演和对比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结构和寓意的理解,而生活实例的搜集则能帮助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课堂总结与期望 教师行为: 在即将结束本节课之前,教师进行简短的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成果。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深入分析《陶罐和铁罐》的故事,进一步理解了人物性格和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我们还尝试了寓言故事的创作,并通过分享交流提高了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期待在下次课上看到你们更加精彩的表现。” 教师同时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学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明确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教师的期望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