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2022》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我采用多种形式地读,激发兴趣。此外,我还让学生上台参与表演,这些“读”和“演”活动都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故事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立”等字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以“思维与火花”为主题,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语文要素。
《自相矛盾》这篇课文展现了思辨与智慧,选自《韩非子 难一》,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自相矛盾本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而本课《自相矛盾》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通过卖矛和盾的楚国人的语言,以及与其他人的对话,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中真正体会到了自相矛盾的寓意,比如,“誉”字,就可以让人想到卖者那自吹自擂、得意忘形的模样;“何如”一问,能让人联想到围观者质问卖者时从容不迫的样子;“弗能应也”则使人想象出卖者无法回答时的尴尬和窘态。从教材可以看出,本课有三个特点:一是课题概括了主要内容;二是全文描写生动,叙述清楚,人物形象鲜明丰满;三是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从上课情况来看,本班学生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向上,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学习语文的基础良好,班里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文言文,学生接触得还是比较少的,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都挺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学生首先遇到的困难,所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阅读理解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课文所写的故事内容也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注释等方法自主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鉴于以上分析,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找到了准确的目标,也为达成教学目标找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矛、盾”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认“弗”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观察图片,认识矛和盾,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指导“矛”和“盾”的书写。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了解课文出处,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个小故事出自哪里 你是怎么知道的?
2.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老师出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4、出示句子,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包括指名朗读,齐声读,轮换读等方式。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掌握字词,并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指正。
5、指名朗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探究故事内容
1.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借用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交流课文大意,并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好批注。
2.老师检查小组交流效果。
①出示句子,说出重点句的意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其中“誉”和“坚”的意思由学生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交流,反复追问。再找几个同学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本句话,感悟盾的“坚固”。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引导学生理解“利”的意思,采用指名读,齐声读的方式朗读“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句话,力求读出“夸赞”的意味。
老师找学生解释“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并让学生读出“质疑”的语气。
让同学解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中“立”和“夫”的意思,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本句话。
②指名汇报故事大意。
引导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篇说出故事大意。
③换种方式理解文意。请一位同学说现代文,另一位同学说出与之相对应的文言文。
3.我会讲请一名同学用自己的话面向同学讲讲这个小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利用黑板擦和钢笔作为道具。老师和同学们用掌声鼓励学生的讲述。
4.我会演指名同学上台分别用现代文和文言文演一演这个小故事。学生表演地生动有趣,老师和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予以表扬。
5.感情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尝试背诵课文
1.请学生借助提示语,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借助图片,尝试背诵课文。
五.老师作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尝试着背诵课文,还理解了文意,并能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演故事,收获真不小。至于“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六.布置作业。
1.规范书写本课“矛、盾”等生字,每字三遍组两个词。
2.流利的背诵课文,把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楚人有____________,誉之曰:“____________”。又誉其矛曰:“ ____________ ”。或曰: ____________。其人____________。夫____________,不可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了图片导入新课,学生根据图片回答,引出课题,讲解生字“矛”和“盾”的书写要点。带领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领他们用这些方法学习这个小故事。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朗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用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交流课文大意,采用读一读、演一演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循序渐进的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巩固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文言文,体会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堂课也存在着遗憾,我对课文的朗读指导再具体些,细致些效果会更好些,今后应继续研究教材,走近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讲出贴近孩子的语文课,带着孩子们在经典文学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