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雨的四季》分层作业
一、基础巩固
学习了《雨的四季》一文,班级拟开展以“走进雨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读“雨”句】
1.小科从课文中摘录了一段文字,准备品味雨之美,但其中有些字词她拿不准,请你帮她解决问题。
冬天,雨化了妆,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 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妨大地,但它变得更吝( )啬了。它既不倾盆漂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sè 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 )咄逼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Lì 临 干sè 吝( )啬 咄( )咄逼人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 ”改为“ ” “ ”改为“ ”
【学“雨”词】
2.下面是小文学完《雨的四季》后,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加点词语)造的几个句子,其中一项使用不正确,请你帮他找出来。( )
A.他说话总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比赛一结束,观众就争先恐后地往外走,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
C.我渴望像孩子一样地生活,高兴时可以毫不掩饰地笑,悲伤时可以无所顾忌地哭。
D.秋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带着几分灵动,饱含万种情感。
【用“雨”识】
3.下列各项表述有一项不正确,请你帮小文找出来( )
①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②千千万万的奋斗者就像海中的舵手,面对风浪紧紧抓住舵,最终寻得前进的方向。③成就更美好的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④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唯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唯有奋斗者能永葆青春的朝气。
A.语段中加点的“奋斗”“洪流”“印记”都是名词。
B.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奋斗者面对困难时的无畏。
C.③句中“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之间应用顿号。
D.“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这句话适合接在④句后。
【析“雨”文】
4.下面是小文读完课文后写的批注,你觉得有问题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初读之后,我能看出作者展现了雨在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还能感受到他对雨的爱恋之情。
B.再次细读之后,我感受到了春雨的“清新、甜美”,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自然、平静”,冬雨的“端庄、沉静”。
C.我在朗读过程中还感受到这篇文章的条理很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D.这样优美的文章,应该带着感情去读、去体会。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两段,作者用直率、热烈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也应该读得有激情。
【释“雨”义】
5.小明同学找到了一张“雨”字的演变过程的图片,请你推断“雨”字的基本含义。
【品“雨”韵】
6.小兰同学准备为“秋颂”主题的手抄报插入一句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
D.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
【抒“雨”情】
7.下面是小阳同学写的一段赞美雨的文字,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将其补充完整。
古人常常引雨入诗,若说雨通人性,也不为过。雨寄着诗人的喜悦, , ,演着境遇的起伏……阳光的日子,灿烂夺目;雨天的时光,也意味丛生。诗中雨,本来就是天气罢了, 而雨中诗,却流露着不同寻常的意境。偶尔拿来品之,倒也别有情趣。
二、能力提升
[2024广州市白云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节选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材料二】
①蒙蒙的秋雨,濡湿了深秋的天空,滋润了尚未枯黄的草地与花树,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
②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美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秋雨,却总是有所偏见,说它的冷落、萧条与肃杀,过于强调“一场秋雨一场寒”,缺少对于它的难得的坚忍、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甚或怀着责难,这么凉的天,下什么雨呢,真讨嫌。
③殊不知,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的,甚至是属于冬的。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润物细无声”,是“喜雨”,也丝毫不过分。
④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往往连个沙尘也压不住。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随风潜入夜”,常常从早下到晚,淅淅,沥沥,簌簌,潺潺,涓涓,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含着坚忍、持久的耐力;多豪爽,多气派。
⑤秋雨也不似夏雨的没正邪——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大的伤害性、毁灭性。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chún láo),仿佛甘霖。
⑥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热的夏,含情脉脉地迎迓(yà)着冷峻的冬。能不说它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沛的储备,怎会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样匀实,这样耐心,这样慷慨呢?
⑦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
(节选自苏连硕《秋雨》,有删改)
【材料三】
①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蛛丝网的屋顶。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的建筑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②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扑通扑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③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节选自张爱玲《秋雨》,有删改)
1.下列对三则材料中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细腻,抒发如诗一般的感觉和感情,处处匠心独运。
B.【材料二】运用了大量的短句、拟声词和叠词等,算得上是一篇情感婉柔、文笔清新的散文。
C.【材料三】开头比喻奇特,展示了烟雨朦胧的秋景,渲染了挣脱束缚后幸福愉快的氛围。
D.“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想象新奇,把无生命的秋雨比作有生命、有性情的“妇人”。
2.下列对三则材料中关于“秋雨”的表述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三则材料均是关于“秋雨”的优美散文,写法虽不相同,但都形象细致地歌颂了秋雨。
B.“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作者借此句写出了秋雨的大度与慷慨。
C.张爱玲笔下的《秋雨》全篇没有一个“愁”字,但表达出如秋雨般凄凉的伤感。
D.【材料一】中“秋雨”的背景是在一个成熟的金黄丰收季节,秋雨静谧、深情又有些凄冷。
3.【材料二】中哪个句子与“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相呼应?说说该呼应句在【材料二】中的作用。(4分)
4.“秋雨”是很多文人笔下的写作对象,请分别概括三则材料中的“秋雨”各有怎样的特点。(3分)
三、素养拓展
(天津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听 雨
王继怀
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我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椽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1.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 请结合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4分)
2.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
3.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4分)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头“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和联想。
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角度描绘了家乡雨后山村美景,充满了田园气息,宛如一幅水墨画,令人神往。
C.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
D.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
E.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雨的四季》分层作业
一、基础巩固
学习了《雨的四季》一文,班级拟开展以“走进雨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读“雨”句】
1.小科从课文中摘录了一段文字,准备品味雨之美,但其中有些字词她拿不准,请你帮她解决问题。
冬天,雨化了妆,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 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妨大地,但它变得更吝( )啬了。它既不倾盆漂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sè 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 )咄逼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Lì 临 干sè 吝( )啬 咄( )咄逼人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 ”改为“ ” “ ”改为“ ”
【答案】(1)莅 涩 lìn duō (2)“妨 ”改为“访“漂 ”改为“瓢 ”
【学“雨”词】
2.下面是小文学完《雨的四季》后,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加点词语)造的几个句子,其中一项使用不正确,请你帮他找出来。( )
A.他说话总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比赛一结束,观众就争先恐后地往外走,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
C.我渴望像孩子一样地生活,高兴时可以毫不掩饰地笑,悲伤时可以无所顾忌地哭。
D.秋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带着几分灵动,饱含万种情感。
【答案】B
【解析】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用在此处,与句中“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相矛盾。
【用“雨”识】
3.下列各项表述有一项不正确,请你帮小文找出来( )
①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②千千万万的奋斗者就像海中的舵手,面对风浪紧紧抓住舵,最终寻得前进的方向。③成就更美好的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④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唯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唯有奋斗者能永葆青春的朝气。
A.语段中加点的“奋斗”“洪流”“印记”都是名词。
B.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奋斗者面对困难时的无畏。
C.③句中“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之间应用顿号。
D.“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这句话适合接在④句后。
【答案】D
【解析】“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这句话与①句“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句式一致,语意联系紧密,因此应接在①句后。故选D。
【析“雨”文】
4.下面是小文读完课文后写的批注,你觉得有问题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初读之后,我能看出作者展现了雨在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还能感受到他对雨的爱恋之情。
B.再次细读之后,我感受到了春雨的“清新、甜美”,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自然、平静”,冬雨的“端庄、沉静”。
C.我在朗读过程中还感受到这篇文章的条理很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D.这样优美的文章,应该带着感情去读、去体会。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两段,作者用直率、热烈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也应该读得有激情。
【答案】B
【解析】秋雨的特点是“端庄、沉静”,冬雨的特点是“自然、平静”。
【释“雨”义】
5.小明同学找到了一张“雨”字的演变过程的图片,请你推断“雨”字的基本含义。
【答案】(1)雨是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解析】本题考查字义和图文转换能力。图一,水从云层中降向地面。图二、三是甲骨文和金文的“雨”字,像从云层降落水滴的样子。图四、五是篆书和隶书的“雨”字。因此,结合“雨”字的演变过程可知,“雨”字的基本含义: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品“雨”韵】
6.小兰同学准备为“秋颂”主题的手抄报插入一句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
D.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
【答案】D
【解析】A项诗句写的是夏雨,B项诗句写的是春雨,C项诗句写的是冬雨,D项诗句写的是秋雨。与“秋诵”主题契合的是秋雨,故选D。
【抒“雨”情】
7.下面是小阳同学写的一段赞美雨的文字,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将其补充完整。
古人常常引雨入诗,若说雨通人性,也不为过。雨寄着诗人的喜悦, , ,演着境遇的起伏……阳光的日子,灿烂夺目;雨天的时光,也意味丛生。诗中雨,本来就是天气罢了, 而雨中诗,却流露着不同寻常的意境。偶尔拿来品之,倒也别有情趣。
【答案】(示例)载着离别的相思 唱着人生的豪情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形式,紧扣“引雨入诗”“雨通人性”的话题,仿写即可。
二、能力提升
[2024广州市白云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节选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材料二】
①蒙蒙的秋雨,濡湿了深秋的天空,滋润了尚未枯黄的草地与花树,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
②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美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秋雨,却总是有所偏见,说它的冷落、萧条与肃杀,过于强调“一场秋雨一场寒”,缺少对于它的难得的坚忍、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甚或怀着责难,这么凉的天,下什么雨呢,真讨嫌。
③殊不知,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的,甚至是属于冬的。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润物细无声”,是“喜雨”,也丝毫不过分。
④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往往连个沙尘也压不住。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随风潜入夜”,常常从早下到晚,淅淅,沥沥,簌簌,潺潺,涓涓,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含着坚忍、持久的耐力;多豪爽,多气派。
⑤秋雨也不似夏雨的没正邪——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大的伤害性、毁灭性。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chún láo),仿佛甘霖。
⑥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热的夏,含情脉脉地迎迓(yà)着冷峻的冬。能不说它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沛的储备,怎会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样匀实,这样耐心,这样慷慨呢?
⑦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
(节选自苏连硕《秋雨》,有删改)
【材料三】
①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蛛丝网的屋顶。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的建筑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②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扑通扑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③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节选自张爱玲《秋雨》,有删改)
1.下列对三则材料中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细腻,抒发如诗一般的感觉和感情,处处匠心独运。
B.【材料二】运用了大量的短句、拟声词和叠词等,算得上是一篇情感婉柔、文笔清新的散文。
C.【材料三】开头比喻奇特,展示了烟雨朦胧的秋景,渲染了挣脱束缚后幸福愉快的氛围。
D.“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想象新奇,把无生命的秋雨比作有生命、有性情的“妇人”。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内容。C项,“渲染了挣脱束缚后幸福愉快的氛围”有误,应为“渲染了一种身处束缚之中的忧郁氛围”。故选C。
2.下列对三则材料中关于“秋雨”的表述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三则材料均是关于“秋雨”的优美散文,写法虽不相同,但都形象细致地歌颂了秋雨。
B.“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作者借此句写出了秋雨的大度与慷慨。
C.张爱玲笔下的《秋雨》全篇没有一个“愁”字,但表达出如秋雨般凄凉的伤感。
D.【材料一】中“秋雨”的背景是在一个成熟的金黄丰收季节,秋雨静谧、深情又有些凄冷。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三则材料中关于“秋雨”的表述。A项,“都形象细致地歌颂了秋雨”有误,张爱玲的《秋雨》没有形象细致地歌颂秋雨。故选A。
3.【材料二】中哪个句子与“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相呼应?说说该呼应句在【材料二】中的作用。(4分)
【答案】 第一问:“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一句与“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相呼应。(1分)第二问:结构上,呼应【材料二】的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1分)内容上,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秋雨的喜爱,深化主题,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境界豁然(表达对特立独行、真诚坦荡、沉静达观的人生态度的欣赏)。(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前后呼应的写法及其作用。前后呼应的句子,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位于【材料二】的开头,因此,与其相呼应的句子可从结尾部分寻找。结合第①段和结尾段第⑦段的内容可知,“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一句与之相呼应。分析前后呼应的作用时,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构上可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内容上则可结合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来分析。
4.“秋雨”是很多文人笔下的写作对象,请分别概括三则材料中的“秋雨”各有怎样的特点。(3分)
【答案】【材料一】中的“秋雨”端庄、沉静、静谧、深情;【材料二】中的“秋雨”凉、绵、柔、韧,缱绻连绵、坚忍、持久,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匀实;【材料三】中的“秋雨”黏湿、沉闷、黏濡、轻柔。(3分,每点1分。每则材料概括出三个特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材料内容。结合【材料一】中“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忽然,在一个夜晚……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等内容,可概括出“秋雨”的特点为:端庄、沉静、静谧、深情。结合【材料二】中“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怎会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样匀实,这样耐心,这样慷慨呢”等内容,可概括出“秋雨”的特点为:凉、绵、柔、韧,缱绻连绵,蕴含着坚忍、持久的耐力;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匀实。结合【材料三】中“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等内容,可概括出“秋雨”的特点为:黏湿、沉闷、黏濡、轻柔。
三、素养拓展
(天津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听 雨
王继怀
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我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椽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1.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 请结合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4分)
【答案】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我”在屋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已经指明了答题区域为③~⑥段,答题对象为“和雨有关的故事”。作答时,学生只需通读③~⑥段,分别提取每段的主要事件,按照“人物+干了什么事”的格式进行概括即可。
2.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
【答案】这些动词描写了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迷恋和陶醉。(3分)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打”“敲”“击”“落”都是对“雨”落下时的各种声音的描写,由句中的“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可知,这些动词还形象地写出山中雨声的节奏美与韵律美。而下文“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等则表明画线句还写出了这雨声带给“我”的美妙感受。据此,按照“写出了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表达了什么情感”的格式组织答案即可。
3.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4分)
【答案】今夜听雨让作者回忆起儿时听雨的情景,再现了故乡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古代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让作者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往事,引起了作者强烈的共鸣。在回忆与联想中,“听雨”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升华为“浓浓乡愁”。(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题干要求分析“听雨”引发作者“浓浓乡愁”的原因,其实质是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写了哪些有关“听雨”引发乡愁的事情。通读全文可知,第①段写了今夜听雨让作者想起了故乡,想起了儿时听雨的情景;第②~④段作者再现了自己童年时在雨中漫步和在屋檐下听雨等趣事;第⑤段写古代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中蕴含的愁思;第⑥段写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故事引发了作者的共鸣。这些有关“听雨”的故事共同触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并最终升华为“浓浓乡愁”。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头“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和联想。
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角度描绘了家乡雨后山村美景,充满了田园气息,宛如一幅水墨画,令人神往。
C.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
D.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
E.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C项,“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表述有误。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从侧面突出了“我”对雨的异常喜爱。D项,“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表述有误。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是以古人听雨的愁思渲染“我”听雨时的浓浓的乡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