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小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小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7 08:2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选择题
1.统一中国后,清朝积极建构满蒙联盟,对西藏、回部实行积极管理,大幅度消除了中原核心区与北部草原地带之间的政治间隔。中华文明的地理区域与中国统一行政管辖范围趋于重合。这表明,清朝的统一(  )
A.拓展了中华文明的地理区域
B.消除了历史上各民族间的隔阂
C.推动了不同文明区相互融合
D.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大明律》中规定,权势家族犯罪,官吏只得奏闻,不得擅自勾问;同时又规定权势家族不得结党营私、侵占民宅、诱卖良人为女婢,否则罪加一等。这体现出明代法律(  )
A.对平民的保护形同虚设
B.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威
C.权势家族享有种种特权
D.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3.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
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
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阁臣多来于翰林院
4.1367年,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设置了六科给事中,如表中内容为六科给事中的具体职权。据表可知,明朝六科给事中的设置(  )
吏科 监督文官的选拔、任命、考核等事项
户科 监督国家钱粮收支、仓储等
礼科 监督各项祭祀、封增等
兵科 监督军事方略的制定、实施以及武官的考选、任命、赏功罚罪
刑科 对审判等进行监督
工科 监督各项建筑、水利工程的建造
A.沿袭了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B.确立了直属六部的监察机关
C.利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稳定
D.改变了当时的行政决策方式
5.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较为完善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甚至通过“重典治吏”来整顿官僚队伍。这些做法(  )
A.推动了明朝社会法治化的进程
B.是古代司法高度成熟的表现
C.表明当时的官吏腐败比较严重
D.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相对公正
6.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辽阔的版图在清代前期得以基本奠定。这一时期,我国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出现的新特点是(  )
A.打击分裂势力与反击外来侵略相结合
B.以结盟的形式来巩固统一
C.皇帝亲自平定少数民族贵族首领的叛乱
D.平定叛乱与加强管理相结合
7.清朝不仅版图较前朝有所开拓,而且在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②从1727年起,开始派驻驻藏大臣
③1762年,在蒙古族地区设伊犁将军
④设宣政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8.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皇帝年少不能亲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因此又掌握朝政。宦官专权的局面实质上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没落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宦官与外戚相互争斗 D.豪强地主的发展
9.明初设置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深受君主信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可以得到更多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所以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现了(  )
A.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
B.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C.地方官不断威胁中央集权
D.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
10.明朝后期,北方出现了“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的局面。其原因是(  )
A.明朝国力强盛,蒙古骑兵不敢进犯
B.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
C.长城的修缮阻止了蒙古骑兵的南下
D.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
11.[2023·江苏南京高一期末]在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存世画像较多,大致分为一正一异两种面孔(见如图),十分奇特。多数人倾向于正像为朱元璋本人,乃宫廷画师所绘,但对异相的记载(认为朱元璋长有“龙须”“奇骨”的非凡样貌)也见于官方文件。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相貌解读暗合政治需要
B.宫廷画师的刻意美化
C.官方文书揭露事实真相
D.内阁首辅的恶意诋毁
12.[2023·江苏盐城高一联考]“明永乐朝的海上活动,起初主要是为了寻找失踪的惠帝,但演变到后来,却变成宣扬国威和搜求奇珍异宝。搜求的方式不外发动各国进贡,或交易取得。”对材料中的这场“海上活动”表述正确的是(  )
A.首航得到朱元璋的支持
B.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
C.有利于平息倭寇的骚扰
D.财政负担大未能持续
二、综合题
13.[2023·河南新乡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西航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七次,并且越过了赤道。郑和能够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远航,原因有以下数点:宋元以来海上交通与海外贸易大为发展,海外地理知识日渐丰富;明朝经济经过洪武年间的恢复和发展,为海外航行创造了物质条件;明太祖时国家初建,明成祖时则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声威,招致朝贡。——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尽管郑和的远航显示了水师的实力,但明朝的中国海疆还是逐渐发生了防卫问题。到16世纪,官方封禁海上外贸之际正是由日本、葡萄牙、荷兰、中国的商人与探险家构成的东亚海上共同体兴起之时。比如在理论上,与菲律宾的交往限于福州,与印度尼西亚的往来则限于广州。此外,比如日本使团10年不得超过1次,共两艘船,中国沿海的公开的和秘密的贸易一直存在。特别是在官方封禁了他们对利益的追求时,商人常常转为走私者。——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历史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我国海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选择题
1.统一中国后,清朝积极建构满蒙联盟,对西藏、回部实行积极管理,大幅度消除了中原核心区与北部草原地带之间的政治间隔。中华文明的地理区域与中国统一行政管辖范围趋于重合。这表明,清朝的统一(  )
A.拓展了中华文明的地理区域
B.消除了历史上各民族间的隔阂
C.推动了不同文明区相互融合
D.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答案】D
2.《大明律》中规定,权势家族犯罪,官吏只得奏闻,不得擅自勾问;同时又规定权势家族不得结党营私、侵占民宅、诱卖良人为女婢,否则罪加一等。这体现出明代法律(  )
A.对平民的保护形同虚设
B.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威
C.权势家族享有种种特权
D.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答案】D
3.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
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
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阁臣多来于翰林院
【答案】C
4.1367年,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设置了六科给事中,如表中内容为六科给事中的具体职权。据表可知,明朝六科给事中的设置(  )
吏科 监督文官的选拔、任命、考核等事项
户科 监督国家钱粮收支、仓储等
礼科 监督各项祭祀、封增等
兵科 监督军事方略的制定、实施以及武官的考选、任命、赏功罚罪
刑科 对审判等进行监督
工科 监督各项建筑、水利工程的建造
A.沿袭了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B.确立了直属六部的监察机关
C.利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稳定
D.改变了当时的行政决策方式
【答案】C
5.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较为完善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甚至通过“重典治吏”来整顿官僚队伍。这些做法(  )
A.推动了明朝社会法治化的进程
B.是古代司法高度成熟的表现
C.表明当时的官吏腐败比较严重
D.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相对公正
【答案】D
6.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辽阔的版图在清代前期得以基本奠定。这一时期,我国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出现的新特点是(  )
A.打击分裂势力与反击外来侵略相结合
B.以结盟的形式来巩固统一
C.皇帝亲自平定少数民族贵族首领的叛乱
D.平定叛乱与加强管理相结合
【答案】A
7.清朝不仅版图较前朝有所开拓,而且在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②从1727年起,开始派驻驻藏大臣
③1762年,在蒙古族地区设伊犁将军
④设宣政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8.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皇帝年少不能亲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因此又掌握朝政。宦官专权的局面实质上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没落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宦官与外戚相互争斗 D.豪强地主的发展
【答案】B
9.明初设置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深受君主信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可以得到更多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所以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现了(  )
A.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
B.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C.地方官不断威胁中央集权
D.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
【答案】A
10.明朝后期,北方出现了“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的局面。其原因是(  )
A.明朝国力强盛,蒙古骑兵不敢进犯
B.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
C.长城的修缮阻止了蒙古骑兵的南下
D.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
【答案】D
11.[2023·江苏南京高一期末]在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存世画像较多,大致分为一正一异两种面孔(见如图),十分奇特。多数人倾向于正像为朱元璋本人,乃宫廷画师所绘,但对异相的记载(认为朱元璋长有“龙须”“奇骨”的非凡样貌)也见于官方文件。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相貌解读暗合政治需要
B.宫廷画师的刻意美化
C.官方文书揭露事实真相
D.内阁首辅的恶意诋毁
【答案】A
12.[2023·江苏盐城高一联考]“明永乐朝的海上活动,起初主要是为了寻找失踪的惠帝,但演变到后来,却变成宣扬国威和搜求奇珍异宝。搜求的方式不外发动各国进贡,或交易取得。”对材料中的这场“海上活动”表述正确的是(  )
A.首航得到朱元璋的支持
B.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
C.有利于平息倭寇的骚扰
D.财政负担大未能持续
【答案】D
二、综合题
13.[2023·河南新乡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西航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七次,并且越过了赤道。郑和能够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远航,原因有以下数点:宋元以来海上交通与海外贸易大为发展,海外地理知识日渐丰富;明朝经济经过洪武年间的恢复和发展,为海外航行创造了物质条件;明太祖时国家初建,明成祖时则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声威,招致朝贡。——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尽管郑和的远航显示了水师的实力,但明朝的中国海疆还是逐渐发生了防卫问题。到16世纪,官方封禁海上外贸之际正是由日本、葡萄牙、荷兰、中国的商人与探险家构成的东亚海上共同体兴起之时。比如在理论上,与菲律宾的交往限于福州,与印度尼西亚的往来则限于广州。此外,比如日本使团10年不得超过1次,共两艘船,中国沿海的公开的和秘密的贸易一直存在。特别是在官方封禁了他们对利益的追求时,商人常常转为走私者。——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历史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我国海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
答案:(1)有利条件:宋元以来的造船业、航海技术的进步与海外贸易的发展;明成祖时扩大对外关系,远播声威,招致朝贡的需要。
评价:郑和下西洋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这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加强了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后各国遣使来中国进行交流和贸易,对南洋的开发起到了巨大作用,本质上仍属于封建国家的朝贡贸易。
(2)问题: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占据台湾;倭寇及海盗问题严重,商人常常转为走私者。
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限制了明清时期对外交往和贸易的规模数量;海盗猖獗;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严重影响了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及居民的生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