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随堂小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随堂小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7 08:2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治区、自治州及自治县(旗),逐步进行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这些民族自治地方条例覆盖范围广,又有地方特色,这项工作的开展(  )
A.最初的依据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上“五个认同”的原则
B.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正式颁布实施
C.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法规体系建设
D.首次深刻说明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2.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3.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一文中指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尊重蒙、回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一政策(  )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
B.注重保障各民族的独立与发展
C.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D.推动人民群众参加反蒋的斗争
4.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规定:“各民族自治区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统为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并受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这表明我国(  )
A.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明确了中央和自治区的关系
C.确立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
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5.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据此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
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6.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一谈话直接表明(  )
A.中国自古就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B.联邦制的实行损害了各民族利益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必然性
D.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7.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周恩来说:“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
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B.和谐了民族关系
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D.发展了民族经济
9.据统计,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仅7600余人,到2006年底,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 21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B.推动了民族平等的实现
C.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D.促进了祖国统一的大业
10.关于现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党和国家进行了长期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如表所示为中国近现代阐释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的一系列重要表述摘编。这些表述体现了(  )
时间 重要表述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90年 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A.汉族谦虚礼让的传统 B.消除民族差别的理想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11.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这一修改有利于(  )
A.消除各民族之间差距
B.实现各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C.确立统一多民族国家
D.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12.列宁曾指出:“凡是居民生活习惯特点或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其机构则用普遍、平等、秘密的投票方式来建立。”这为我国某一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下列对这一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民民主专政的最早尝试
B.逐渐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格局
D.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
二、综合题
13.中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能否治理好民族事务,是对执政者政治智慧及治理本领的严峻考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 措施
两汉 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西北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
唐朝 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安排少数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
元朝 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
清朝 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人、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等政策。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时间 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程(部分)
1923年 李大钊曾在《平民主义》一文中把少数民族的解放问题提到与民主革命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
1945年 蒙、回民族大众自己选举区、乡长,管理自治区、乡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
1952年 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1984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启了民族立法工作的新局面
——摘编自斯琴格日乐《百年回眸:中国共产党治理民族事务的政治本领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封建政府治理边疆民族事务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治理方式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政策。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治区、自治州及自治县(旗),逐步进行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这些民族自治地方条例覆盖范围广,又有地方特色,这项工作的开展(  )
A.最初的依据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上“五个认同”的原则
B.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正式颁布实施
C.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法规体系建设
D.首次深刻说明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答案】C
2.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答案】B
3.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一文中指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尊重蒙、回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一政策(  )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
B.注重保障各民族的独立与发展
C.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D.推动人民群众参加反蒋的斗争
【答案】C
4.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规定:“各民族自治区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统为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并受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这表明我国(  )
A.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明确了中央和自治区的关系
C.确立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
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答案】B
5.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据此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
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答案】D
6.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一谈话直接表明(  )
A.中国自古就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B.联邦制的实行损害了各民族利益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必然性
D.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答案】C
7.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周恩来说:“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B
8.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
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B.和谐了民族关系
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D.发展了民族经济
【答案】A
9.据统计,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仅7600余人,到2006年底,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 21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B.推动了民族平等的实现
C.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D.促进了祖国统一的大业
【答案】A
10.关于现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党和国家进行了长期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如表所示为中国近现代阐释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的一系列重要表述摘编。这些表述体现了(  )
时间 重要表述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90年 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A.汉族谦虚礼让的传统 B.消除民族差别的理想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答案】C
11.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这一修改有利于(  )
A.消除各民族之间差距
B.实现各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C.确立统一多民族国家
D.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答案:D
12.列宁曾指出:“凡是居民生活习惯特点或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其机构则用普遍、平等、秘密的投票方式来建立。”这为我国某一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下列对这一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民民主专政的最早尝试
B.逐渐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格局
D.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
答案:D
二、综合题
13.中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能否治理好民族事务,是对执政者政治智慧及治理本领的严峻考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 措施
两汉 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西北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
唐朝 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安排少数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
元朝 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
清朝 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人、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等政策。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时间 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程(部分)
1923年 李大钊曾在《平民主义》一文中把少数民族的解放问题提到与民主革命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
1945年 蒙、回民族大众自己选举区、乡长,管理自治区、乡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
1952年 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1984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启了民族立法工作的新局面
——摘编自斯琴格日乐《百年回眸:中国共产党治理民族事务的政治本领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封建政府治理边疆民族事务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治理方式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政策。
答案:(1)措施:设机构进行管辖;派驻军队(军镇屯戍)加强边疆防御;向边疆地区传播汉文化;建立驿站,密切联系;笼络少数民族上层。
特点:治理方式多样,以笼络安抚为主;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注重边疆的“屏藩”“拱卫”作用。
(2)指导思想:坚持民族平等,实行区域自治。
治理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