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7-18 11:1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自然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
  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下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①自然带的名称是(  )
A.热带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图中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3.造成图中①②③④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热量     D.洋流
  (2024江苏徐州期中)钙积层是土壤中含钙碳酸盐发生位置变动并累积后形成的土层,其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低,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下图为美国中部地区沿AB一线的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影响AB沿线钙积层厚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生物     D.时间
5.美国中部AB沿线钙积层分布呈现(  )
A.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
B.垂直分异规律
C.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
D.地方性分异规律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6.图中②为(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叶混交林
7.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题组二 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
  (2023山东威海期末)下图示意我国某山脉垂直自然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该山脉南侧基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气候
9.甲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        B.荒漠带
C.阔叶林带        D.草原带
  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垂直变化。下图为某地理研学小组绘制的我国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喜马拉雅山
C.长白山        D.天山
11.推测图中甲自然带是(  )
A.温带荒漠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山地针叶林带        D.高寒荒漠带
12.该山地北侧自然带比南侧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降水     C.热量     D.海拔
题组三 非地带性现象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3.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14.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M位于山地的西侧,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5.M一侧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6.图中的非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  )
A.常绿硬叶林        B.高山草甸
C.荒漠         D.雨林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为该地区主要的植被自然带。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分别为(  )
A.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B.森林草原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该地区Ⅰ→Ⅳ植被自然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变的主导因素为(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夏季风       D.地表径流
  
下图为理想大陆局部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4.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
A.②地降水最多
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
C.①地年均温最低        
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题组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3山东青岛期中)贺兰山地处我国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植被受气候的影响特别敏感。下图示意贺兰山位置及其中段植被类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贺兰山中段植被类型①—④分别为(  )
A.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草原、旱生灌丛
B.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旱生灌丛、疏林草原
C.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疏林草原、旱生灌丛
D.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旱生灌丛、疏林草原
6.贺兰山中段植被类型的形成基础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林木线,简称为林线,亦有人称之为“森林界线”。该线是指分隔植物因气候、环境等因素而能否生长的界线。在该线以内,植物可正常生长;然而一旦逾越该线,大部分植物均会因水分、气温或其他气候原因而无法生长。林线有时也会受地形条件影响。
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面为我国高山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及阴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
(1)描述图中90°E以西林线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2)分析阴山南北坡林线高度差异及其原因。(6分)
(3)分析阴山对南侧河套平原种植业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题组三 非地带性现象
  (2024江苏苏州期中)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为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海拔大多为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下面图1示意某地丹霞地貌沟谷中植被垂直分异模式,图2示意该丹霞地貌山顶的植被分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图1中沟谷雨林区域热量异常充足,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低
C.地形封闭        D.陡崖反射阳光
9.导致图2中山顶中部与外围地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土壤      
C.热量        D.坡向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基础过关练
1.C 2.B 3.C 4.B 5.A 6.A 7.D 8.C
9.A 10.D 11.C 12.B 13.D 14.C 15.C 16.C
1.C 图中①自然带大部分位于赤道地区的刚果盆地,其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所以①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2.B 图中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C 图中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4.B 钙积层是土壤中含钙碳酸盐向下迁移累积形成的,碳酸盐溶于水,受淋溶作用影响大。降水量大的地区,淋溶作用强,钙积层深度较深,所以影响其厚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分,与热量、生物、时间关系不大,故选B。
5.A 美国中部AB沿线钙积层的深度和厚度呈现由东向西方向变化的规律,体现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A正确。
6.A 我国秦岭—淮河、昆仑山脉以北地区自东向西,距海渐远,由于降水量越来越小,植被类型从东到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贺兰山以西降水量大多小于200毫米,植被类型为荒漠,②介于落叶阔叶林与荒漠之间,应为草原。
7.D 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一般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但是我国北部季风气候区东西跨度较小,而南部季风气候区东西跨度较大,导致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
8—9.C A 解题思路如下:
10.D 读图可知,该山脉基带为温带荒漠带,并且海拔最高处有冰雪带,应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四个选项中符合要求的只有天山。
11.C 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其北坡为盛行西风迎风坡,随着海拔升高,半山腰处降水最多,在半山腰处形成森林带,A、D错误;结合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到达海拔1 650米以上时,温度较低,故应为山地针叶林带而非落叶阔叶林带,C正确、B错误。
12.B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天山北坡有森林带而南坡没有,主要是因为北坡为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B正确;天山南坡为阳坡,其光照和热量条件优于北坡,A、C错误;南北坡不存在海拔差异,故海拔不是南北坡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
13.D 根据图中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自然带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自然带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的差异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
14.C 四个选项都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了热带草原带;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及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都有暖流经过,都形成了热带雨林带。
15.C M处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且位于大陆西岸,所以M一侧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16.C 如图所示,山地的东侧为背风坡,气流下沉,气候干燥,所以图中的非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荒漠。
能力提升练
1.D 2.C 3.C 4.A 5.D 6.C 8.C 9.B
1—2.D C 图中Ⅳ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向北随着夏季风势力的不断减弱,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依次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和荒漠草原带。
3.C 根据图示位置可知,图中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位于大陆西岸,所处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
4.A 结合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②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最多;②③两地的植被都以森林为主;①地纬度最低,年均温最高;②地受寒流影响,③地受暖流影响。
5.D ②位于高山草甸下部,应为针叶林;①位于针叶林下部,水热条件较针叶林地区好,应为针阔混交林;③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山麓地带,在荒漠化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向山地过渡之处,应为旱生灌丛;④主要分布在林带和灌丛带之间,应为疏林草原。因此①—④依次是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旱生灌丛、疏林草原。
6.C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贺兰山周边植被以旱生灌丛、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化草原为主,属于半干旱区,而山地中段植被以森林为主,是因为中段降水多,水分条件较好,故中段植被类型的形成基础为水分,C正确,A、B、D错。
7.答案 (1)分布特点:大致呈东西走向;分布海拔数值由南向北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气温(纬度、热量)。
(2)差异:南坡高,北坡低,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南坡为阳坡,获得的光热多,气温偏高;南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偏多。北坡为阴坡,获得的光热少,气温偏低;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
(3)阴山可阻挡南下的寒冷气流,减少冻害对河套平原农作物的伤害;可阻挡南下的沙漠入侵,保护耕地;可阻挡北上的暖湿气流,增加山脉南麓的降水补给;山脉内部及山前地带的森林和湖泊可涵养水源,通过地下水对河套平原进行补给。
解析 (1)读图可知,90°E以西地区林线基本与纬线平行,大致呈东西走向,受纬度变化的影响,随着热量条件的变化,林线分布海拔数值由南向北递减。
(2)读图可知,阴山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较好,且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水热条件优于北坡,所以南坡林线高于北坡。
(3)阴山对南侧河套平原种植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从山地对气温、降水及土地荒漠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8.C 材料提示,沟谷雨林区位于崖底,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沟谷被山块包围,地形封闭,沟谷内温度较高,水分充足,且水汽和热量不易散失,形成湿热的小环境,发育非地带性的雨林带,C正确。
9.B 图中显示,山顶土壤中间土层较厚,土壤保水性较好,四周土层较薄,保水性差,因此导致山顶土层较厚地区分布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等对水分需求大的植被,而四周地区则分布硬叶小乔木和灌木等耐旱植物,B正确;山顶区域面积相对较小,降水、热量等差异较小,A、C错误;材料显示植被差异主要体现在中间和四周,并没有体现不同坡向之间的差异,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