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2.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谈论法:通过师生问答、生生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天门山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描绘的景象。
练习法:通过朗读、背诵、默写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诗歌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与天门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教师:(面带微笑,手持遥控器)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踏上一场奇妙的旅行,去探访一位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壮丽景观。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展示天门山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你们知道吗?这幅画面正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笔下的《望天门山》。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这首诗,感受那份豪情与美景。
2.介绍李白及其诗歌风格,为学习《望天门山》做好铺垫。
(展示李白的生平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豪放,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初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李白到底望到了了怎样的景物呢 翻开课本,自由读几遍。注意字音读准确,节奏读清楚,读完了结合下面的注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诗的意思。现在开始(教师自读诗句,教师巡视)
2.指名同学朗读诗歌,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断句。
强调“断”“帆”是前鼻音,“楚”“至”是翘舌音。
谁来把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我们要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节奏读清楚了没有。
3.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诗的方法。
读的再慢一点,跟着老师的手势来(学生看着老师的手势读第一句)
我们一起看老师的手势读后三句,感受一下诗的节奏。注意不要跑到老师手势的前面。(全班同学看老师的手势读诗句。)
齐读,读出节奏。
(三)精读诗歌
1.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教师:现在,我们逐句来解读这首诗。首先,“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诗描绘了什么景象呢?(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劈开,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教师:非常棒!那“碧水东流至此回”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清澈的长江水向东流去,到了天门山这里就回旋澎湃了。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领略了长江之水的磅礴气势,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丰富的情感,同学们齐声朗读后两句,
(课件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图,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第三句诗意,只要你认为有道理,就要大胆说出来。
教师:很好,我们继续。“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中的“相对出”怎么理解?
学生:两岸的青山好像面对面地耸立出来。
教师:对,非常形象。老师心中有一个疑惑?青山本来默默的站立着,为什么像人一样自己出来了?原因请听:当年李白25岁,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一心想报效朝廷,他第一次离开四川,乘船奔赴江东,行至天门山时,由于船顺流而下,两岸的青山迎面而来,在李白的眼里,这青山好像出来都在欢迎他到来,此刻他的心情(激动、高兴)
最后,“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又描绘了什么?
学生:一艘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内容想象天门山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根据诗歌的内容,想象一下天门山的景象。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闭眼想象,教师轻声引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有的描述山水之美,有的感受诗人的豪情)
教师:现在,我们请一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他们的讨论结果。(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我们认为,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他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中描绘的景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接下来,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诗歌中描绘的景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联系?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 播放适合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5.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巩固练习
1.学生背诵诗歌,并检查背诵情况。
2.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同学们,长江水的汹涌奔腾,天门山的高耸对峙,深深地吸引了李白,所以李白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一篇文章《天门山铭》。
(1)课件出示:《天门山》、《天门山铭》)师与学生一起读。
(2)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展示)
(3)你是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些什么?(请你写一写)
(五)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还感受到了李白诗歌的魅力。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阅读李白的诗歌,感受他的豪情与才情。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像李白一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笔去描绘这个世界的美好。
2.作业:搜集更多李白的诗歌进行阅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