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7 09:0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郭沫若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háo
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
2、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
3、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
学习目标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
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 。由于对句不凡, 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郭沫若
导入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
《女神》和《屈原》为其代表作。《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
“新诗”又称“现代诗”,是相对于旧体诗而言的,一般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
主要特点是突破旧体诗的格律限制,押韵自由,语言接近口语,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
代表诗人
郭沫若
卞之琳
戴望舒
徐志摩
艾青
文体知识——新诗
探讨:现在很多评论者对郭沫若的这类诗歌都指斥为叫嚣宣泄而缺乏美感,这合理吗?
这当然是站在新诗已经较为成熟的背景下做出的判断,很多同学的阅读体验也与此有关。
但在当时,郭沫若的诗歌正是时代的强音,它把传统诗歌的那种含蓄甚至压抑的情感解放出来,强调主观感受的勃发,强调形式的自由表达,这些都是回应社会大变革的重要内容,忽视了这些,以今况古,恐怕是对诗人的另一种不公。
时代背景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五四运动”——狂飙突进——时代精神
【五四精神是一种对自我的追寻】
思考
这首诗歌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尝试用词语概括。
宏伟、
壮丽、
强而有力、
炽热……
初读诗歌
朗读诗歌
请同学们自主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思考:诗句中描绘的意象有哪些?有何特点?这些意象的描写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白云 北冰洋 太平洋 地球 洪涛
苍茫的宇宙,飘浮的白云,一颗蓝色的星球,广表无垠的大洋,波涛汹涌的大海。
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无数的白云
壮丽的北冰洋
无限的太平洋
滚滚的洪涛
特征:
力量巨大
气势磅礴
阔远雄奇
动作:怒涌、推倒
意象:
用自己的主观感受,把客观景物抒写得宏伟壮丽、气势磅礴。营造了一种恢弘大气、雄浑壮阔的氛围,为下文对力的赞美与歌颂做铺垫。
诵读诗歌 品读诗情
“滚滚洪涛”在诗歌中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诗歌中的“滚滚洪涛”既是诗人回国途中所见之景,也具有象征意义。
象征“五四”运动所产生的巨大声势,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击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象征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在这首诗中,“力”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诗人对力的理解
自然之力、宇宙之力
毁灭之力、创造之力
对力的直接赞美
在这首诗中,“力”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诗人对“力”的赞美?
在这首诗里,“力”的形象非常鲜明,它是自然之力,也是宇宙之力;是毁坏之力,也是创造之力。
诗中出现的白云的怒涌、海的狂潮、诗中反复歌咏的“力”就是五四精神的象征。而诗人所着力赞颂的“力”,也是全诗的诗眼所在。“力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力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创造新时代的文明。诗人歌颂“力”,歌颂了它的形态(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它的声响(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它的韵律(力的律吕),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以及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白云怒涌
海涛汹涌
毁坏、创造、努力
赞美、颂扬“力”
摧毁旧世界
创造新生活
内容小结
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
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表达了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新生活、新世界,摧毁旧世界,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
①想象奇特。诗人把自己想象成站立在地球边上的一个巨人,由此而自由地调用北冰洋、太平洋、浪涛这些宏大的意象。
②强烈的抒彩。全诗直抒胸臆,运用了四组“啊啊”、六个“哟”宣泄诗人热烈豪迈的情感。
③语言形象生动。运用拟人手法,写白云在“怒涌”,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滚滚的洪涛在“毁坏”“创造”“努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运用排比,激情洋溢地讴歌革命力量的磅礴气势。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比较阅读
诗人所处位置 意象特点 诗人形象 时代背景 语言形式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沁园春·长沙》
比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沁园春·长沙》在以下这些方面的不同。
海岸山上
橘子洲头
阔大雄壮
自由勃发
激情澎湃
迷茫之后有力量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5年军阀混战
“啊啊”“呦”大量语气词,叠词直接抒情。排比句。句式自由。
词,上下片通过问答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