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一分钟能做什么?一分钟,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什么都不干,就愣了一会儿神......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当代女铁凝的成名之作《哦,香雪》
哦,香雪
铁凝
1、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刻画方法,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和意义。
2、把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理解“火车”“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理解小说中人物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理解“火车”“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理解小说中人物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人称文坛“美女作家”,也有人称她是“女性主义”作家。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知人论世
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
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永远有多远》
《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一千张糖纸》等
主要著作
论世
写作背景这篇小说发表于 1982 年,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在此之前的山村闭塞、落后、传统,没有人外出务工。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来,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1982 年的中国也像一个年轻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也渴望紧跟现代社会的步伐,对未来的新生活也满怀着期待和憧憬。如果香雪可以象征一个广义的意象,那一定可以象征“青春中国”
明确:一辆火车开进山村,姑娘们对火车充满好奇,在火车经停的时候售卖特产,香雪渴望一个自动铅笔盒,用鸡蛋换铅笔盒,误上了火车,走了三十里夜路回来。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概述本文故事情节。
思考: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文章以“火车”和“铅笔盒”两个物象作为线索,讲述乡村生活的改变、乡村姑娘的改变。
火车开进台儿沟带来的变化
宁静。人们吃过晚饭就钻被窝。
封闭传统,少与外界交流。
热闹。人们挤在村口看火车。
姑娘们心不在焉地吃晚饭,吃完饭梳妆打扮。
与火车上的人换物品。
以前
现在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小组讨论,香雪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第6段)动作描写
人物形象分析
胆小、恐惧、视野狭窄
(2)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第38段)动作描写
细心、善良
(3)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第49段) 正面描写
渴求科学文化知识
香雪
(4)“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第48段) (侧面描写)
纯真、善良、真诚
(5)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走过来拉开了香雪。香雪跨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的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有点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轻巧地跃上了踏板。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第66段,第67段)
胆小、恐惧、视野狭窄
人物形象分析
香雪
讨论:香雪和凤娇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表现有何异同?
小组讨论: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对于人物形象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体验,结合小说环境描写,思考当香雪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香雪的心理变化过程:
害怕
不怕
犹豫
坚定
自卑、封闭、落后
自信、开放、进步
当香雪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请找出对应的环境描写,简要分析它与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 段73、76、77、78
她的内心变化是怕——不怕——犹豫——坚定,这一心理过程是用景物烘托出来的。
①怕——“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父的声音。”
(香雪独自一人在西山口车站的惊恐与害怕)
②不怕——“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香雪拥有铅笔盒后的满足心情)
③犹豫——“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香雪心里担忧不知如何向娘解释铅笔盒一事)
④坚定——“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想出向娘解释铅笔盒一事的方法后的愉快心情)
小说象征手法的运用
“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 象征着封闭、传统。
“温存和粗暴”,是“大山”给予的。
闭塞使人觉得安全可靠,所以“温存”,然而它也切断了人们对文明、富足的向往,所以“粗暴”
铁轨、火车: 象征着开放、现代。
那趟在台儿沟短暂停留的火车,既是文明冲突与交融的载体,也蕴含着作者对当时社会、国家发展和像香雪一样的青年命运的美好期待,铁轨、火车无疑就是打破闭塞的外部力量的象征,所以作者用“纤细”“闪亮”“勇敢”等饱含赞美口吻的词语来形容它,而“试探”“弯弯曲曲”说明冲破闭塞是多么艰难。
香雪有爸爸手工做的铅笔盒,但却用四十个鸡蛋,走了三十里夜路换来了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这是为什么?
香雪 其他同学
爸爸做的小木盒 能自动开关的塑料铅笔盒
笨拙、陈旧 ,是贫穷的象征 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的象征
换铅笔盒这种行为意味着对自尊的追求,对改变自己人生命运和家乡命运的憧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所以不应该从使用价值上考虑问题。
铅笔盒:
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主题一:赞美香雪纯洁的心灵和美好的品性,以及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
主题二:赞美迫切的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
主题三: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小说主题
六、比较阅读《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
除了塑造主人公之外,还分别塑造了“我”和凤娇的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百合花》中的“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缺少的穿针引线的人物,是故事的叙述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作品不仅通过“我“特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既然纸上,而且通过富于浪漫气息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彩。比如,“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家乡天目山拖毛竹时的情景语言不多,却充满诗情画意。
《哦,香雪》中凤娇是为了更好地衬托香雪的形象。凤娇等女孩说话大胆直率,性格泼辣;而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凤娇只关注物质生活的改变,而香雪除了关注物质层面的同时更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她渴求文化。凤娇羡慕城里人的头饰和手表,而背着家人用鸡蛋换了这些奢侈品回来;而香雪想换的不仅只是一只铅笔盒,而是要换回自己的尊严,甚至付出了比别人更大的代价。同样是心地善良的女孩,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但其性格还是具有明显的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