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后小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后小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7 09:4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
1.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D.官府鼓励经商
2.宋仁宗在位期间,允许市民商户临街开设邸店,废除了街鼓制度。熙宁年间,废除坊正一职。材料表明当时(  )
A.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商品交易突破时空限制
D.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3.宋代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反映了宋代(  )
A.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化 B.宗族观念不复存在
C.婚姻习俗受理学影响 D.四民社会结构瓦解
4.美国学者查尔斯 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指出,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之一是宋代(  )
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城市政治功能加强 D.市场监管不复存在
5.据考古发现,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
A.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专制皇权遭到了削弱 D.坊市界限仍存在
6.《宋史》列传所载1 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一半以上。又有记载说“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又数年复见之,有缧绁(囚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这在宋代不胜枚举。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宋代(  )
A.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B.社会等级森严
C.家族制度快速嬗变 D.贫富差距悬殊
7.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当时还出现了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燕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  )
A.政府控制加强 B.自然经济解体
C.粮食产量下降 D.商品经济发展
8.《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B.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
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9.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专制皇权受到削弱
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政府鼓励发展商业
10.据唐玄宗天宝年间全国户口统计,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户数占45.5%,其中河南、河北两道户数占全国37.1%。这表明(  )
A.经济繁荣促进人口增长
B.全国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C.安史之乱加剧人口迁徙
D.赋税改革放松人身控制
11.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
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B.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
C.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
D.中华文明是经久不衰、绵延不断的
12.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国外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五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12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
(4)材料五呈现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
1.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D.官府鼓励经商
【答案】C
2.宋仁宗在位期间,允许市民商户临街开设邸店,废除了街鼓制度。熙宁年间,废除坊正一职。材料表明当时(  )
A.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商品交易突破时空限制
D.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A
3.宋代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反映了宋代(  )
A.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化 B.宗族观念不复存在
C.婚姻习俗受理学影响 D.四民社会结构瓦解
【答案】A
4.美国学者查尔斯 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指出,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之一是宋代(  )
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城市政治功能加强 D.市场监管不复存在
【答案】B
5.据考古发现,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
A.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专制皇权遭到了削弱 D.坊市界限仍存在
【答案】B
6.《宋史》列传所载1 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一半以上。又有记载说“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又数年复见之,有缧绁(囚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这在宋代不胜枚举。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宋代(  )
A.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B.社会等级森严
C.家族制度快速嬗变 D.贫富差距悬殊
【答案】A
7.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当时还出现了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燕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  )
A.政府控制加强 B.自然经济解体
C.粮食产量下降 D.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D
8.《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B.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
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答案】D
9.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专制皇权受到削弱
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政府鼓励发展商业
【答案】C
10.据唐玄宗天宝年间全国户口统计,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户数占45.5%,其中河南、河北两道户数占全国37.1%。这表明(  )
A.经济繁荣促进人口增长
B.全国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C.安史之乱加剧人口迁徙
D.赋税改革放松人身控制
【答案】B
11.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
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B.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
C.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
D.中华文明是经久不衰、绵延不断的
【答案】B
12.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国外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五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12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
(4)材料五呈现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答案】
(1)状况: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业不发达。(2分)
发展: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4分);唐代南方户口增加(2分);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4分)。
(2)变化:随着南方经济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2分)。
(3)原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2分)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分);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2分)。
(4)问题: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