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特长级部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特长级部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7 10:36:00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玉溪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特长级部)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回顾历史,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难得机遇,迅速提升综合国力,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革命性提升,这种提升是整体性的、根本性的,作为其构成要素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必然也有新的内涵。就劳动者而言,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不再是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劳动者,而是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就劳动资料而言,作为“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随着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新型生产工具将产
生,旧的落后的生产工具则会逐渐被新的先进的生产工具所代替,这也是体现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就劳动对象而言,劳动资料的改进和广泛运用,必然会带来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界物质,而且包括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非物质形态的劳动对象,如数据等。
生产的各种要素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为各种要素的创新发展,还体现为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创新发展。随着新质生产力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发展变化,二者的优化组合也将会发生革命性变化,带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需要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对其加以保护、解放和发展。不断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体制机制,是促进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选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必将带来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也要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摘编自《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材料二: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在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仅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推动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生产力标准,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党中央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一以贯之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经济迈上更
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生产力水平实现了巨大提升、突破性发展,形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新的质态,针对这种新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同时,也要看到,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比如,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问题,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等等。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形成新的产业、新的模式、新的动能,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归根结底,就是要在生产力水平上实现更大突破、更大发展。这给我们的理论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
(摘编自《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已经历的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三次科技革新,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B.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能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C.当前出现的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了技术的革命性创新。
D.新质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当前世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应抓住这一机遇,从实际出发,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B.一个人如果不能创造新质生产力,就不能适应当下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而也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当下生存。
C.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三要素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D.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已有了巨大提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发挥出较大作用。
3.下列对材料的有关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分析,但两者的切人点有所不同:前者从生产力的几次变革切入,后者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切入。
B.材料一引用马克思有关生产力的说法,为接下来论述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各种生产要素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使观点更加可信。
C.材料二第一段引用毛泽东、邓小平的言论,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发展事实为论据,并且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法,使得论证生动、具有深度。
D.两则材料都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并将其与传统生产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和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4.根据材料内容和下面的图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
B.生产关系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才能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C.新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当下的社会生产。
D.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物质内容反作用于社会形式。
5.我们应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5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出征
沙汀
欢送义勇壮丁出征的前一日。
时候是夜间,王童子的破更锣早已响过了。
夜在深沉下去。倘是往常,除开瘾哥们和偷儿们,全城的人都已睡觉了,为了节省灯油,以及支持次一日平凡生活的精力的储蓄。
然而今晚也并没有例外。所不同的,是他们大都睡不落觉,全都醒着。便是袁开泽也都这样,因为这些人的睡眠经常说来就来,真和做戏一般容易。
他们大都在关心着明天的出征。按照各人不同的处境,有的担心着那些将出发的亲友,有的沉浸在由此而来的战争恐怖里,爱钱如命的人则都叹息着,因为保长日间吩咐下来,谁不燃放花炮欢送,谁便是汉奸了。
壮丁们自己的兴奋更不必讲。此外老兵王汤元也异样地兴奋着;这汉子本已向后援会报了名,但因为老父的阻拦,却又自己取消了:而这正是一个中国男儿的羞耻。
①他不安地辗转着,每翻一次身便要轻击一下床铺。
他自觉他的退缩是不应该的。
他,一个老兵,一个有着一长串冒险经历的壮年。十五岁时,他便从父亲的烧腊摊边偷跑了。那引诱他的是一个防军头目,有着孩子脾气,常领了年青人在操场边学筋斗,讲述孙悟空反天宫的故事。
他的逃跑多半是为了这些愉快,但不到一年,因为当时流行一种对号兵不利的谣言,他把号筒一攒,扛起枪来了。
他忽然发觉放枪比吹号痛快。他常为五块钱当敢死队,一气冲锋上龙泉驿的山顶。虽然多少次奖金并不兑现,兑现倒是打击和伤害。一九二一年的淮州大战,几乎弄得他半死。
但他也并不永远老实,反省和风气逐渐把狡诈传给了他。他慢慢知道了怎样保护自己,不再当敢死队,却常在枪声里藏在坟凸后打纸牌,利用伤兵掩护自己退却。因为督战官的机关枪是不好向着伤兵放的。
一九三四年发生过兵变的事。他便是叛兵中的一个,但他既没有拖上龙背当土匪,也没有投奔去,在迟疑了一阵之后,却把串带一紧,溜回来了。
和目前的季节一样,他到家的时候正是秋末冬初,鸭子早登市了。于是两三年来,虽然在气闷的时候,他常常神往于那些轰轰烈烈的往事,喜欢打磨枪支和吹谈战争,但他一直替代着父亲的职务。午后顶了掌盘出去,直到响更再又顶了回来。
这也许是烧腊本身把他吸引住了。因为烤鸭也近似一种艺术,在经过多少繁难手续之后,把盐渍好的鸭子取来,逢胸用根短棍撑开,摊在炕灶上,刷上油和红米,于是便成为一种金黄透亮的出色佳品了。
那炕灶恰在室外的天井里面,做法很简陋,隔开七八尺远近垒两块土砖,上面是两根木料和一块篾笆,炕内则燃着谷壳。
②谷灰还没有灭尽;冒着蒙蒙的轻烟,从月光中望去,好像隆冬夜深时的雾气一样。有慌鸡上的鸣叫,更远些,还听得见狗吠,以及别种加强静夜的声响。
叹息了一声,他从床上坐起来了。他伏身向矮柜上摸索火柴,但他老找不着。因为忽然习惯地顾虑到炕里的灰烬,怕再燃起来,随后便又走向窗子边去。
等他回上床时,他的头脑忽地冷静了。那些在他脑筋里闪现着的,已经不是战争,而是关于生意的打算。他随即自言自语道:
③“好,不要发疯,还是做啥干啥吧!”
于是长长地伸个懒腰,缩进被盖去了。
他不久便被疲劳拖进浓睡里去。再也想不到壮丁的事,以及好事者的打趣了。那极恶辣的打趣者是田狗熊,这个矮而肥壮的老人,一发现他便要做出滑稽相,长声嚷道:
“哼!不晓得给人丢那么多底子做什么啊……”
随即又故意做出恰才看见他的神气,正色道:
“怎么,你认真要上前线去么——还是烤你的鸭子好些!
于是接着便是一长串的哗笑。
但现在,这通通给睡眠淹没了。次一日,他也没有再记起它;但他却避免着参加欢送会,虽然他惯常爱看热闹,便是狗打架也不放过。
然而这是本城多年未有的壮大场面,题目又新鲜,从一个好动的人讲,要像产妇一样蹬在家里是颇不容易的。所以魁星楼的大钟一响,他终于出街了。
他的最后决心,是那些雄壮的歌声和爆竹声帮他打定的。
这时候,大队的游行已经终结了。从外南的城门边起,直到那街道尽头的广大河沿,欢送的行列停止下来。这里包含着城内外的各色人等,他们排成火巷子,手持纸旗,每隔几人便有一串鞍炮。
义勇壮丁昂然地通过着,于是歌声更嘹亮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在这古老的边城里,人们都从平凡生活的麻木里醒转来了,便是老年也不再是老年,变年青了。他们尽情地欢呼着,破天荒地欢迎着战争。
那个靠着六颗骰子吃饭的王五,那出名的老家伙,忽然在一家铺门边的长凳上出现了,他俯身向一个壮丁嚷道:
“小胖子!个老子多杀几个日本人转来呀!”
于是列子里雄壮地反响了: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这些壮丁多半是退伍军人,因破产而在市井流荡的青年,庄稼汉和店员。
他们得意扬扬地行进着,枪刺在阳光里闪着美丽的反光,这是十分壮丽的,便是一个胆怯的人也可能立刻为它成为一个勇士。
可是王汤元却已手脚冰冷了。
他,一个老兵,一个经过大串冒险生活的壮汉!
田狗熊滑稽地在人丛外拦住他,且打趣道:
“息点气好么,息点气好么?”
“去你的!”王汤元嚷骂着,把头昂开去了。但他忽然瞥见了他的父亲。老人站在市民的行列中,手提鞭炮,显出惊惶悲哀的面色。
可是他已经把一切包括在一个简单明确的概念里:“替国家都在拼命咧!”大步跨向壮丁队里去了。
④歌声正在沸腾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选自《沙汀小说集》,原载于1937年12月5日成都《战旗》旬刊创刊号,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第一至五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安谧沉寂的氛围,点明人们的不同心理,欲扬先抑,设置悬念。
B.老兵王汤元十五岁时曾受一个防军头目的引诱而偷跑去当了号兵,后来发现放枪比吹号痛快,就扛起枪来。
C.王汤元当过敢死队员,冲锋在前,在大战中差点丧命,却从未受奖赏;因此他幡然悔悟·不再参加敢死队。
D.文中用了不少文字介绍烧腊,解说了烤鸭制作材料、方法、工具等,从中透露出王汤元对烧腊手艺的喜爱。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是对王汤元就寝时的动作细节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他报名出征遭老父阻拦而取消后的自愧自惭。
B.句子②描写月光下天井里炕灶中谷灰燃烧冒出的轻烟这一环境,烘托了王汤元内心逐渐趋于平静的心境。
C.句子③中“不要发疯”意指不要出征,“做啥干啥”意指做烧腊生意,这表明王汤元在出征前的复杂心理。
D.句子④以沸腾的歌声作结,照应上文,“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句歌词反复出现,揭示了小说主题。
8.小说中叙写了田狗熊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同是抗战题材小说,沙汀的《出征》与孙犁的《荷花淀》在选材、结构、人物塑造这三个方面有怎样的不同?请任选两个方面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乌重胤,字保君,河东将承玭子也。少为潞牙将,兼左司马。节度使卢从史奉诏讨王承宗,阴与贼连。吐突承璀将图之,以告重胤,乃缚从史,帐下士持兵合护,重胤叱曰:“天子有命,从者赏,违者斩!”士敛手还部,无敢动。宪宗嘉其功,擢河阳节度使,封张掖郡公。
帝讨淮蔡诏重胤以兵压贼境割汝州隶其军与李光颜相持角。大小百余战,凡三年,贼平,再迁检校司空,进邠国公。徙横海军,建言:“河朔能拒朝命者,盖刺史失权,镇将领军能作威福也。使刺史得职,大帅虽有禄山、思明之奸,能据一州为叛哉?臣所管三州,辄还刺史职、各主其兵。”因请废景州。法制修立,时以为宜。
讨王延凑也,出屯深州,方朝廷号令乖迕,贼寝不制,重胤久不敢进。穆宗以为观望,诏杜叔良代之,以重胤为太子太保。长庆末,以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召至京师,改节天平军。文宗初,真拜司徒。李同捷请袭父位,帝方务静安,授同捷兖海,以重胤者将,兼节度沧景,以齐州隶军。未几卒,年六十七,赠太尉,谥懿穆。
重胤出行伍,善抚士,与下同甘苦。蔡将李端降重胤,蔡人执其妻杀之,妻呼曰:“善事乌仆射!”得士心大抵如此。待官属有礼,当时有名士如温造、石洪皆在幕府。既殁,士二十余人割股以祭。
子汉弘嗣爵,居母丧,夺为左领军卫将军,固辞,帝嘉许之。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九十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字母标号,每答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帝A讨淮蔡B诏重胤C以兵D压贼境E割汝州F隶其军G与李光颜H相持角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吐突承璀将图之”的“图”与《烛之武退秦师》“唯君图之”的“图”意思相同。
B.“凡三年”的“凡”与《琵琶行》“凡六百一十六言”的“凡”意思相同。
C.“固辞”的“固”与《鸿门宴》“固不如也”的“固”意思不相同。
D.“帝嘉许之”的“许”与《齐桓晋文之事》“则王许之乎”的“许”意思不相同。
12.对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从史征讨王承宗,他暗中与敌人勾结,乌重胤联合吐突承璀捉拿了卢从史并震摄了想叛乱的士兵。
B.乌重胤敏锐地看到了刺史失去职权的弊端,把自己所管辖的三个州的权力还给了刺史。
C.因讨伐王延凑不力,乌重胤以山南西道节度使的身份被召回京城,改任天平军节度使。
D.乌重胤很得将士们拥护,他能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死后,有二十多位将士割下自己的大腿肉来祭奠他。
13.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刺史得职,大帅虽有禄山、思明之奸,能据一州为叛哉?(4分)
(2)蔡将李端降重胤,蔡人执其妻杀之,妻呼曰:“善事乌仆射!”(4分)
14.《逸周书·谥法解》中说:“贤德信修曰穆;德政应和曰穆。爱人质善曰懿;爱民质渊曰懿;贤善著美曰懿……”请分析乌重胤死后被谥为“懿穆”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平贼班师明发潮州
杨万里
不是潢池赤白囊①,何缘杖屦到潮阳。
官军已扫狐兔窟,归路莫孤②山水乡。
便去罗浮参玉局,更登浴日折扶桑。
还家儿女搜行李,满袖云烟雪月香。
【注】①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②孤:辜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出自己虽年老仍奔赴潮阳的原因,体现了作者“老骥伏枥”的忠贞爱国之心。
B.“狐兔窟”比喻贼寇的盘踞之处,表现了作者对叛贼的蔑视以及得胜后的豪迈之情。
C.“便去”“更登”连用,表达诗人游览美景的急迫心情,同时寓有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D.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起承转合运用得法,结构谨严,语言朴实清新又含蓄深邃。
16.诗歌结句“满袖云烟雪月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觉今是昨非,归心日重,在《归去来兮辞》中自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王维幽居山中,在《山居秋暝》中借山水寄慨言志,自言“ , ”可谓跨越时空的交流。
(2)从《陈情表》中“ , ”两句可以看出,魏晋时对汉代的选官制度有所沿用。
(3)小华在看连环画《赤壁之战》时,读到了曹操南下攻打东吴,在长江上大张筵席、大会文武的相关信息(如下图)。他觉得学过的古代诗文中,“ , ”两句与该页部分内容相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孙少安穿一件破烂的粗布小褂,外衣搭在肩头,吸着自卷的旱烟卷,独个儿在公路上往回走。他有时低倾着头;有时又把头扬起来,猛地站住,茫然地望着迷乱的星空和模糊的山峦。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他从孩子的时候就成了大人。他今年才二十三岁,但他感觉到他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没吃过几顿好饭,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没度过一天快活的日子,更不能像别人一样甜蜜地接受女人的抚爱……什么时候才能过几天轻松日子?人啊!有时候都比不上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在地上走……
一种委屈的情绪使他忍不住泪水盈眶。他停在路边一棵白杨树下,把烫热的脸颊贴在冰凉的树干上,两只粗糙的手抚摸着光滑的杨树皮,透过朦胧的泪眼惆怅地望着黑糊糊的远山。
18.文中画横线句子可以改写成:“人有时候都比不上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在
地上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19.请分别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两组反义词的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意思是说小满节气后,第一阶段的苦菜已经枝叶繁茂。继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当小满到了最后一个时段,麦子就开始成熟了。小满的物候现象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不少地方都是和小满相关的农谚。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流传着“小满不下,黄梅偏少”的谚语,说的是小满的降水量和黄梅时节降水量有很大关系: ① ,那么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
农谚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沛程度,小满正是南方水稻产区中稻插秧的时节,
② ,改进耕作栽培措施,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渐次进入了夏季,气温升高,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暴雨、雷雨大风、冰雹等激烈天气经常发生在这一阶段,伴随着雨水和高温的到来,农事活动也即将进入大忙季节,夏收作物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秋收作物播种在即。此时,麦田由青到黄,降雨量的增加,给江、河、湖带来了丰盈的水量,万事万物至此都丰茂起来。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将表述正确的句子写下来。(4分)
2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活动”和文中加点的“活动”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坐着的时间太久了,需要起来活动一下身体。
B.展览上的那些机器人的手臂和头部是可以活动的。
C.这里每年端午节举办的赛龙舟活动都令人叹为观止。
D.他居然为了获得晋升的名额而四处活动,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倍速生活”源于看视频时开加速的追剧方式,现多指被快节奏裹挟而不得不开启追求时间效率最大化的加速生活。“三分钟读完一本书”“能5分钟吃完的饭不会多花1分钟”“忍受不了无意义的对话和事情”……追求“倍速生活”的我们好像患上了时间饥渴症。这其中,有人觉得忙碌而充实,也有人感到迷茫而焦虑。
材料二:
《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曾获“鲁迅文学奖”,她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秘诀时说:“我写得很缓慢,慢慢地去操实,慢慢地去经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玉溪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特长级部)
高三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1.(3分)C
2.(3分)B
3.(3分)A
4.(3分)D
5.(5分)
①正确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积极应对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
②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③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的发展。
④积极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6.(3分)D
7.(3分)B
8.(6分)
①小说叙写田狗熊其人的打趣言行和对王汤元的劝阻,以及王汤元的回应。
②这样写,更加充分、具体地揭示王汤元是否要上前线的激烈的心理斗争过程,烘托王汤元不甘受奴役、参加抗战的坚定决心,使得主人公形象更丰满、真实。
9.(6分)
①选材:《出征》选取抗战初期国统区义勇壮丁响应号召出征前线的故事,《荷花淀》选取抗战相持阶段白洋淀地区军民协作抗击日寇的故事。
②结构:《出征》以主人公王汤元出征前夜是否上前线抗敌的心理态度变化为线索来叙事;《荷花淀》以水生嫂们的成长为线索来组织情节,依次叙述了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歼敌的过程。
③人物塑造:《出征》以老兵王汤元为主人公,主要展现其出征前线、抗击日寇的思想斗争与觉悟过程,表现其不甘受奴役、奋勇抗争的坚定斗志;《荷花淀》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勇敢自信、积极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们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EG
11.(3分)A
12.(3分)C
13.(8分)
(1)(4分)
如果刺史拥有职权,大帅即使有安禄山、史思明一类奸人,怎能占据一州而叛乱呢
(2)(4分)
蔡人抓住李端的妻子要杀掉,李端的妻子大声对李端喊道:“好好侍奉乌仆射!”
14.(3分)
①战功昔,平息叛贼;
②为政有道,归还刺使职权,在所管辖的地区建立法制;
③治军有方,关爱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得人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
16.(6分)
①自然美景的象征:结句中的“云烟雪月”以自然的美景为象征,传达了诗人在征战过程中经历的壮丽山水和战斗豪情。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远,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②家庭生活的温馨:“满袖”这一细节,暗示了诗人归家后,儿女们争相搜检他的行李的情景。这一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深切向往和与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突出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③内心满足和愉悦的体现:“香”字在结句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暗指这些经历给诗人带来的满足和愉悦。通过这一字,诗人表达自己对这次征战和归家之旅的满意和幸福,展现了内心的满足和愉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
(1)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前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3)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或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20.(3分)C
21.(4分)
①如果小满阶段雨水偏少
②因此要抓住这适宜水稻栽插的时节
22.(4分)
小满的物候现象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我国地域辽阔,不少地方都有和小满相关的农谚。
四、写作(60分)
23.(60分)
略。
参考立意:在快节奏的时代中慢下来;快慢相宜、行稳致远等。
评分细则
1.字数
(1)750-800之间的,扣字数分1分。
(2)600-750之间的,按照成文标准给分,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审题正确,结构完整,只扣所差字数分(每50字扣1分,不足50字的,按50字计)。
②审题不正确,结构残缺,先降档,再扣所差字数分(每50字扣1分)。
(3)不足600字的,则按不成文的标准给分,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符合题意的:
如100字以内不超过10分,200字不超过15分,300字不超过20分,400字不超过30分,500字不超过36分,达到600字不超过42分,600字以上视内容酌情扣除字数分。
②不符合题意的:
200字以内不超过5分,400字以内不超过15分,500-600字不超过20分。
2.标题
缺标题的扣2分。
3.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
4.定档要求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