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融 “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一体,了解《五牛图》的文化艺术价值,探究如何用毛笔、墨、水等材料表现中国画线条的魅力,从一根线条到最后整头的牛临摹。学生通过对传统美术的题材的探索,了解牛与人类情感的关联,感受农耕生活在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中国绘画的线条语言,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中国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水墨应用技巧,但对中国画线条中用笔、用墨的方法还没有进行详细的探究与实践。本课就是围绕线条进行展开,尝试分析和体验《五牛图》中牛几个部位的线条的画法,并最终能临摹一头牛,进而感受牛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牛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赏析中,了解中国画中牛题材的表现意义,感受五牛图的独特艺术特点。
2、操作目标:在分析作品中,体验画牛的线条特征和独特韵味,并能通过临摹的方式,感受其独特的表现方法(构图、造型、笔墨)和表现寓意。
3、情感目标:感悟《五牛图》简淡的艺术风格,提升学生的审美眼光,感悟中国画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牛的精神与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画线条的特征以及表现方法。
难点:用掌握的线条表现技法来临摹牛,体会牛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片材料、毛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想一想,周总理对文物做出哪三点指示?
2、播放视频(2分钟)。
3、学生回答:(1)辨真伪后收购;
(2)安全护送回国;
(3)妥善修复保存。
4、被周总理高度重视的这幅画就是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镇国之宝《五牛图》,这幅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它究竟有何重要?它的艺术价值究竟有多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幅稀世名作——《五牛图》。(板书:《五牛图》)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五牛图》画心的部分
教师介绍:
(1)《五牛图》绘制于唐朝,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麻纸本,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所谓的“纸寿千年”,保存至今,光是画画用的纸都已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所以这张画能保存下来真的很珍贵。
(2)这幅《五牛图》的作者就是唐朝著名画家韩滉,历史上韩滉经历了唐玄宗到唐德宗四个朝代,到德宗时期已官拜宰相,两浙节度使,封晋国公。那么这么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员,为什么在他的笔下出现的不是盛世繁荣的大好山河、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或是难得一见的珍禽异兽,而偏偏去画这其貌不扬的五头牛呢?(学生猜测)
韩滉虽身居高位,但却非常关心民生,尤其是任两浙节度使期间非常关注农业生产,甚至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亲自到田间耕作,对百姓疾苦深有体会。以牛为题材,一能反映他爱民、亲民的品格,同时也有借牛的忠厚和任劳任怨的性格来隐喻自己的意思。
(3)其实,不光是韩滉喜欢画牛,在更早的时期就有人类画牛的记录,
如:a、距今15000年前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岩壁上,就有表现牛的形象了;
b、魏晋时期的画像砖上也有牛耕种的场景;
c、敦煌壁画也出现类似的牛拉犁图案。
问:为何人们那么喜欢表现“牛”这个绘画题材呢?
学生畅所欲言,引发思考。
教师小结:牛在远古时期就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劳动工具为人类所服务,同时它又像家庭的一份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亲人般有着深厚的情感,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已经很想来看看这些牛儿了?
2、《五牛图》画心的部分--画心的重要性
(1)、老师手里也有一卷《五牛图》,(拿出手卷),不要激动!老师这个手卷其实是一个逼真的仿品,真正的原作在故宫博物院!
(2)、手卷是古代书画的一种装裱方式,将它的引首、画心、题跋等部分完全展开是非常长的,所以将其铺在桌上,打开其中一小段欣赏,今天我们就来还原一下古人赏画的场景,从右往左展开一段、看一段、收一段,然后再展开一段、看一段、收一段……教师边说边空手做演示动作,把画卷展开到第一、二头牛处。也让一个学生上来学着古人打开手卷,问,你每一次划过去能看到了几头牛?
教师将手卷夹在展示架上,其实,这幅画的构图也很有特点。(板书:构图)它不像其他画作一样把五头牛组合在一起呈现,而是五头牛一字排开,相互独立,而每一头牛的大小基本一致撑满画面,很清晰地展现在观者面前。它们前后翘首遥望、顾盼生姿,又是相互呼应联系的,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牛身上的每个细节都表现淋漓尽致,就需要画家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画技。接下来我们来细细品味每一段的精彩吧。
(3)、多媒体出示第一头牛的图片。
第一头牛低头侧目,怡然自得来到我们面前,(板书:造型)同学们看看画家是如何用毛笔来表现的呢?是颜色为主?还是线条为主?线条
(a)映入我眼帘的是牛脊背部的那根像小山般的长线条稳重、厚实,老师来将它画一下。(老师演示画线条)
老师将干净的毛笔在清水中润笔之后,蘸了少许墨,这时不要急于直接上纸面,而是在旁边的废纸上画一小段试试,吸掉笔中多余的水份。这时就可以作画了,请你垂直笔杆、中锋用笔,行笔缓慢,若断若续,连绵不绝,最后是笔断意连,来表达牛背的厚重质感,同时又体现了牛皮肤的韧度,老师画的时候提起一笔,再一笔,有起有伏,气息连贯,就像唱歌一样,带有节奏感,这就牛背的用笔方法。(板书:用墨)
大家可以拿起毛笔一起来试试(接着学生在练习纸上演示)。
(b)刚刚老师看了一眼,有些同学表现出的线条墨色还是很浓,画牛背是不是太生硬了呢?没有体现出牛背的粗糙,因为它饱经沧桑。
所以,大家在注意用笔的时候,还要关注水和墨比例关系,需要淡墨时,毛笔就要多蘸水。画家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表现牛的线条,有些地方墨色更深,有些地方墨色更淡,所以也有“墨分五色”之说,请你来找一找淡墨和浓(板书:用墨)
墨的线条分别在牛的哪部分。
淡墨之处如:背部、肚子,来表现肌肤有韧性的质感
浓墨之处如:角、蹄子、牛腿的关节转折处,体现坚硬、有力量苍老的质感
(c)除此之外,(刚刚同学犹豫不决的是尾巴部分)老师觉得还有一个比较难画的地方就是尾巴毛发。通过刚刚的尝试你肯定会有一些体会了,请一位同学再来试试。(学生上台试画尾巴)你是怎么做到的?线条细一些、密一些,颜色淡一点,笔毫中水份干一些,行笔速度加快。
头部的毛发亦是如此,一根根细小入微,也看出画家刻画是多么细致啊!我们同学们表现的时候也应当如此。
(d)原来,中国画线条的表现如此丰富而神奇,需要注意用笔时的节奏,如行笔速度和提按表现出的粗细关系,还要注重墨色的干湿、浓淡。将这些线条合理地组合起来就形成一个整体,我再看牛的眼睛,粗细、浓淡的线条变化也很丰富。
(e)眼睫毛、眼睛的线条
神采,如眼睛,眼睛是最能表达情感的一部分,画家笔下的每一双眼神都不相同。
第二头牛,请大家先模仿一下它的动作:(翘首摇尾,步履稳健。)使人觉得它很自信、干劲十足;
第三头牛,(筋骨嶙峋,纵峙而鸣。)正视观者很镇定,表现出它的沉稳踏实;
第四头牛,(回首顾盼,吐舌卖萌)刚刚看到有个同学跟它一样左顾右盼,眼睛挑起,看来你也跟这牛儿一样调皮可爱。
大家看这牛的脖子部分很有特色,有一层又一层的褶皱,为什么牛儿都会有这么多的褶皱呢?老黄牛日晒雨淋、任劳任怨,即使年纪大了也在辛勤劳作。每一条褶皱都蕴含着牛的辛劳和岁月的沧桑。
牛身上褶皱的每根线条长短不同,基本上从脸颊到胸部由短至长,线条内部也是有粗细变化,还有线条间排列的疏密,上部紧,垂下的部分松些。
教师示范褶皱部分画法。
第五头牛,你看他(络首而立,凝神所思)眼睛好像瞪起来了,显得很倔强,为什么?大家看看这头牛和其他的牛有何不同?因为只有它的头上带了缨络,它被束缚很不舒服。
3、临摹体会,感悟精神。
(1)、作业要求:我们了解了牛的造型,也分析了画家画牛的用笔、用墨方法,接下来,我们以分组的方式用毛笔尝试着临摹其中一头牛。
作业结束后每一小组推荐一张作品与老师一起共同完成一张新《五牛图》。播放视频:画之前要注意构图饱满,造型准确,先完成大整体再刻画小细节,合理应用笔墨。
(2)师生互评:
(a)小组讨论并推荐优秀作品,说说推荐的理由;
(b)教师将作品排列贴在准备好的长卷上,展示起来;
(c)师生围绕造型、线条,与原作手卷对比进行评价;
(d)教师挑选一张优秀的却没有被学生推荐出来的作品进行点赞表扬;
(e)回顾《五牛图》中第一头牛是否少了荆棘?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披荆斩棘”寓意什么?对,这是一头开荒牛,它象征着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精神。
(f)老师选择一些比较有个性的作业点评,表扬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3)、延伸精神:
(将学生作业《新五牛图》对比韩滉的《五牛图》)
今天我们也画了《五牛图》,是分五个小组,以合作方式画的,体现了合作的精神。技术水平上可能跟画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我们想表达的勤劳、踏实、奋进的精神一点也不输于古人。
(三)、拓展:
1、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五牛图》初步体验了中国画线条的神奇魅力,是不是所有画牛的作品都像《五牛图》这样来表现呢?大家看齐白石老人用简而不能再简的寥寥数笔,以大写意方式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整头牛,真是令人赞叹不已,这就是写意的画法。
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我们都能体会到艺术家在中国画中所展现的以形写神、借物抒情的独特魅力。
2、两位名人(乾隆皇帝和赵孟頫)的评价:
同学们,这幅稀世名作《五牛图》欣赏到这里是否全部欣赏完了呢?
还有哪里我们没有欣赏到?
我们只是欣赏到了最核心的画心部分,其实像这样的稀世名作,少不了引首和题跋。而这些都是后人对作者高超画技的高度赞赏以及对作品所展现意蕴的感怀。在这幅画中我们不得不提两个人:
(1)乾隆皇帝:为作品亲笔御题了引首“兴託春犁”、三次题跋、五首诗。“兴託春犁”就是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收获源于春天的耕种,所以“春犁”对农耕是非常重要的事。说明乾隆作为一名皇帝,十分重视农业与百姓民生。
(2)赵孟頫:宋末元初的大书法家、大画家、诗人,得到此画也是欣喜万分,将其随身携带、朝夕相对,抚古思今,他是这么评价这幅画的,(教师用挥毫书写课题板书“神气磊落,稀世名笔”)。我们也把这句话作为今天这节课的课题。
“神气磊落”是从牛的身上找到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勤奋、宽厚、开拓、进取。“稀世名笔”是赞扬画家的高超画技,同时也是告诉我们欣赏中国画作品要从用笔墨开始,细细的欣赏画中的每一笔、每一划,每一块颜色、每一个细节!
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