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以“三打白骨精”为例

文档属性

名称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以“三打白骨精”为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7 11:0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读《西游记》
——以“三打白骨精”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精读策略:以“三”为线索,深入故事;“细嚼慢咽”品味语言;勇敢提问,挖掘探究价值。本课程旨在通过三个核心活动——即以“三”这一数字为独特视角切入故事深层、细致品味文本中的语言魅力、以及鼓励学生提出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来教授并实践精读的方法与技巧。
2.激发阅读兴趣:深度探索《西游记》的无限魅力。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旨在不仅让学生掌握精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点燃他们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寻书中更多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深刻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富含哲理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如何通过“三”这一数字作为线索,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经典情节,深入剖析《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结构、人物关系发展及主题思想表达。
2.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文本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引导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难点:
如何将“三”的线索与文本深度解读相结合:学生可能难以直接将“三”的线索与文本中的深层含义相联系,需要教师提供有效的引导和示范,帮助学生建立起这种联系,从而深入理解文本。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开场:同学们,经过近两个月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西游记》原著的通读之旅。这部巨著共有一百回,文字量超过八十万字,确实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为了更高效地阅读,我们学会了跳读这一技巧,它帮助我们跨越了那些非核心或兴趣不高的部分。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在跳读的过程中,哪些精彩绝伦的故事片段让你们难以忘怀呢?
(学生互动环节,预设回答包括:大闹天宫、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险、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
2.教师引导:看来,大家对《西游记》中的许多经典情节都印象深刻。但仅仅停留在粗读的层面是不够的,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意义与魅力,我们需要学会精读。今天,我们就以“三打白骨精”这一经典故事为例,来探索精读的奥秘。
(二)精读方法探究
1.板书课题:精读《西游记》——以“三打白骨精”为例
2.教师提问:首先,谁能告诉我,“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位于《西游记》的哪一回?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3.教师进一步引导:在这个故事中,除了最为人熟知的“白骨精三戏”和“孙悟空三打”之外,同学们是否还发现了其他与“三”相关的情节元素?
(学生思考后,可能生成答案:猪八戒的三挑唆、唐僧的三次驱逐孙悟空、以及孙悟空的三次恳求留下等。)
4.教师总结:非常好!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以“三”为线索来剖析故事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三打白骨精”的精读过程中,通过细致分析这些“三”背后的意义,来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主题思想。
(三)以“三”为切口,读故事
白骨精三戏 孙悟空 猪八戒 三挑 唐僧 三逐
情节 三打 三求
月貌花容的女子 斋僧 当头就打 劈脸一下 报恩 农妇 使障眼法 饶恕 不逐
哭哭啼啼的老妇 寻女 照头就打 退箍 老妇寻女 要分行李 饶恕 不逐
吃斋念佛的老者 寻妻女 请人作证 断绝灵光 请受拜 偿命问罪 打死三人 使障眼法 不饶恕 写贬书 逐走
1.理解表格框架:首先,我们明确这个表格旨在帮助我们整理和分析《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经典情节。表格分为“三打”与“三求”两部分,分别对应孙悟空如何三次打击白骨精以及唐僧为何三次求情或阻止孙悟空的行为。
2.共读首段情节,填写表格
师生共同阅读:从故事的起始部分——“一戏”到“一逐”,我们细致阅读文本,特别是从指定页码的段落开始,直至完成这一部分的情节梳理。
3.填写表格内容:
在“一打”列,记录孙悟空首次发现白骨精变化并果断出手打击的经过。
在“一求”列,记录唐僧因何缘由(如误以为悟空滥杀无辜)而首次向悟空求情或阻止其行为。
4.学生自主阅读后续情节:
独立阅读:学生自行阅读“二打”、“二求”以及“三打”、“三求”的情节,同时用笔勾画出关键信息,如白骨精的变化手段、悟空的应对方式、唐僧的反应等。
边读边思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每次白骨精的诡计、悟空的机智应对以及唐僧的误解与反应之间的内在联系。
5.学生口述情节,教师指导
(1)学生分享:学生按照“二打”、“二求”和“三打”、“三求”的顺序,口头叙述故事情节,强调关键细节和人物表现。
(2)教师点拨: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情节发展、人物性格以及故事背后的寓意。同时,强调细读文本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挖掘更多信息。
6.基于情节梳理:在完成了对整个“三打白骨精”情节的梳理后,引导学生根据表格中的信息,综合分析孙悟空、唐僧以及白骨精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1)孙悟空:机智勇敢、嫉恶如仇、忠诚于师父但行事有时过于急躁。
(2)唐僧:慈悲为怀、但有时过于迂腐、易受蒙蔽、对徒弟缺乏足够的信任。
(3)白骨精:狡猾多变、诡计多端、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
(4)猪八戒: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明确:人物形象解读
(1)白骨精:她首先化身为月貌花容的女子,企图以姿色迷惑众人,此乃美人计之运用;随后,她变作年迈虚弱的老妇,企图博取同情与怜悯,此乃苦肉计之施展;最后,她幻化成念经信佛的老翁,试图利用师徒间的信任与尊重,制造矛盾与隔阂,此乃离间计之精妙。三计连环,足见其阴险狡诈、诡计多端之本性。
(2)孙悟空:他恳求留在唐僧身边以报恩情,展现了他的知恩图报之心;面对师傅的误解与驱逐,他仍坚持恳求一拜,体现了他的重情重义;明知师傅将念紧箍咒,他仍坚持打死白骨精,绝不姑息妖邪,彰显了他的嫉恶如仇;在打妖怪时,他懂得请人作证,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他不仅有勇,还有智谋;一旦发现妖怪真身,他立即行动,毫不迟疑,展现了他的行事果断。
(3)唐僧:学生若批评唐僧不辨是非、善恶不分,教师应引导理解:孙悟空凭借火眼金睛识别妖邪,认为除妖是正义之举;而唐僧缺乏此等神通,只能依据所见所感判断,误以为悟空滥杀无辜。这种矛盾根源于双方认知的差异。同时,也要指出唐僧的心地善良,他虽无主见,易受他人影响,但这正是他慈悲为怀、不愿轻易伤害任何生命的体现。
(4)猪八戒: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一再说打的是人,这样立场就和唐僧一样了。打前挑拨,打后也挑拨。悟空去摘桃没回,他也挑拨,说悟空耍子去了。
(四)品味语言
品味词句,说说两段诗文中女子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片段一:
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
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
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蛾眉柳带烟。
仔细定睛观看处,看看行至到身边。
片段二:
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完成步骤:
1.学生小组讨论;
2.每组派代表发言;
3.教师点拨。
第一段诗文:玉笋言其手指细而白;金莲指他的小脚;轻摇、斜拽写出其步态轻盈;汗流粉面花含露,是说汗水流在脸上,就像花里含着露水;尘拂蛾眉柳带烟,是说他的眉毛就像柳叶一样。从这些可以读到一个娇美的女子。(第二段文字:露酥胸,杏眼闪银星,写出了一个勾魂摄魄的女子;像海棠、芍药,写出了他的艳丽。从这些可以读到一妖艳的女子。)
4.抽生读、齐读。
师:同一个女子,却有两种形象,这是为什么呢?
生:一个是唐僧看到的,一个是八戒看到的。由此,我们可以读到唐僧作为僧人严守戒律,八戒的贪恋女色。
师:同学们先前有读过这两段诗文吗?其实这些被我们跳过的内容也是蛮有意思的。
精读仅仅停留在读故事和品味语言上,还不够。学贵有疑,我要求每读一个故事,每个小组至少要提出一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读“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时,小组提问共有13个,以下两个问题是我筛选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五)提出有深度的探究问题
白骨精的变形策略:白骨精在故事中一共变化了几次?每次分别化作了什么形象?这些变化背后有何深意和策略?(针对7小组)
猪八戒的动机剖析:猪八戒为何在“三打白骨精”中屡次挑拨离间,煽风点火?其行为背后隐藏着哪些个人情感和深层原因?(面向3-6组)
(1)课堂讨论与引导
教师提问:“猪八戒为何在关键时刻选择挑拨离间,加剧师徒间的矛盾呢?”
鼓励学生同桌间进行交流,并引导学生回顾前文故事,探索猪八戒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
(2)讨论生成预设:
①直接动机:猪八戒性格中的贪吃好色让他对悟空打死美女和破坏食物的行为感到不满,加之他没有火眼金睛,无法识别妖怪,因此心生怨气,选择站在唐僧一边指责悟空。
②嫉妒心理:作为曾经的天蓬元帅,猪八戒对孙悟空的风头盖过自己感到嫉妒。他怀念昔日的荣耀,对孙悟空的崛起心存不甘,因此借机发泄不满。
③过往恩怨:孙悟空的戏弄让猪八戒积累了不少怨气。学生可分享之前故事中孙悟空捉弄猪八戒的趣事,进一步理解这一间接原因。
(3)团队成长轨迹回顾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取经团队经历了怎样的分分合合?这一过程中,他们是如何从人心不齐走向目标一致的?”
(4)学生回顾并总结:
①组建初期:收服沙僧,团队正式组建。
②首次分裂:因白骨精事件,唐僧误解悟空,团队分裂。
③复合与再分裂:打黄袍怪后团队复合,但随后因杀死强盗再次分裂。
④重大考验:真假美猴王事件后,团队经历深刻反思,最终复合。
⑤团队成型:三调芭蕉扇等难关的克服,标志着团队真正成型。
⑥圆满结局:取得真经,师徒四人立地成佛,实现了自我成长与超越。
(5)总结提升
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与回顾,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西游记》中取经团队从人心不齐到目标一致,再到最终取得真经、立地成佛的艰辛历程。这一过程不仅是降妖除魔的冒险之旅,更是团队成员间相互理解、信任与成长的深刻体现。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深入探索,我们运用精读的方法,成功完成了三个精彩的活动。这一过程不仅让我们对故事的情节有了更为详尽的梳理,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加立体饱满,还深刻品味了语言的精妙之处,甚至对作品的深层内涵有了独到的见解。这正是精读所独有的魅力与价值。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到底如何进行精读呢?
(预设学生回答引导)
生1提到了读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这确实是我们精读时的重要关注点。但正如老师刚才所点拨的,读什么取决于文体特点、阅读目的以及个人兴趣。对于小说而言,除了情节和人物,环境描写同样不容忽视。不过,现在我们要聚焦的是“怎么读”的问题。
生2则给出了更为具体的阅读策略:细读、思考、赏析、勾连、探究以及圈点勾画等。这些正是精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为:精读,就是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赏析,通过勾连前后文、探究深层含义,同时运用圈点勾画等辅助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
此外,还要强调的是,今天所学的精读方法与之前学过的跳读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灵活运用的。在阅读中,我们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作业布置
精读“三调芭蕉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格、思维导图等,记录精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