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化学实验探究是以化学实验为主要手段,在现实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 猜想→设计实验→ 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等几个环节来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方法。
2学情分析
由于化学实验探究是学生在学习问题最多的部分,所以,当学了酸碱盐后系统的对学生的实验探究做一个专题复习,既是对酸碱盐部分的回顾,又是对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解题思维是一个很好过程。
3重点难点
(1)明确探究的目的 (核心和思维的起点)
(2)决定实验方案设计
(3)注意逻辑的严密
(4)会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探究方案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化学实验探究问题 专题
一、反应中有效成分的探究
练习1、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一起通过下图
A、B、C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提出的假设是__ ___。
(2)通过实验A可以证明_______ ____。
(3)完成A、B后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 ___。
(4)在C中应该加入 ,也可加入另一种不同物质类别的物质是 。
练习2、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是Fe3+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D、加水稀释后溶液黄色变浅
二、在探究问题中控制变量的方法
练习3、为了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程度的因素,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1
镁粉和铁粉分别与5%盐酸反应
镁粉产生气体快
2
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0%盐酸反应
铁粉产生气体快
3
铁片分别与5%盐酸和10%盐酸反应
10%盐酸产生气体快
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有:
因素一:
因素二:
因素三:
练习4、如图所示,利用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性质,可以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B、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C、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
三、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
练习5、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填A或B)
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吗?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溶液继续进行探究,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 。同学闪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正确,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小亮的观点正确
方案二: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3)请你和全组同学一起分析以下问题:
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
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原因是 。
③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
练习6、小亮和小伟两位同学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完全分解后的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1)小亮同学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了以下猜想:①可能是单质碳;②也可能是氧化铜;③还可能是单质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他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
(2)小伟同学根据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认为应该排除猜想③,其理由是 。
(3)为了验证猜想①②,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等完全反应后静置,观察现象。若猜想①正确,则出现的实验现象应是 ,若猜想②正确,则出现的实验现象应是 。同物质类别的物质是___________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