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联考
历 史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新华日报》记者以素描手法,记叙了举国狂欢的那一刻:“京沪路龙头房内外的机车汽笛齐鸣,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轮船也一齐唱和起来,清脆的汽笛声持续达20分钟之久。”这位记者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开国大典盛况 B.全国人大召开 C.政协会议召开 D.西藏和平解放
2.“这场战争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参加“这场战争”的军队是( )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后,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变成良田。这一现象说明了土地改革( )
A.破坏了生态环境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中共八大 B.政协第一届会议
C.新中国国成立时 D.第一届全国人大
5.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阶级 占总人口比例(%) 1946年占有耕地(%) 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 4.75 64.38 4.3
农民 73.37 7.21 73.02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推进
C.人民公社化的开展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时间段②的时代特征是( )
A.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7.习近平称赞我国许多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下图人物是其中的杰出代表,34岁的他告别妻儿隐姓埋名,在戈壁沙漠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整整奋斗28个春秋,最后因核辐射过量而去世,为祖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袁隆平
D.焦裕禄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这一会议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思想路线,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这一会议确定的思想方面的指导方针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C.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两个凡是”方针
9.1984年,福建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写了《请给我们“松绑”》的公开信,这封信经《人民日报》刊发后引起了广泛反响。厂长、经理们呼吁的“松绑”是指( )
A.发展私有制的经济 B.扩大企业经营权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改变企业所有权
10.“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
A.广州 B.上海 C.厦门 D.深圳
11.阅读如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最发达国家
C.我国经济发展全面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一直致力于开拓中国外交新局面。如图反映的周恩来总理的外事活动是( )
A.接见印度代表团 B.访问印度
C.访问缅甸 D.出席万隆会议
13.由如表可知,海峡两岸( )
年份 2004年 2007年 2010年 2019年
海峡两岸贸易总额 783.24亿美元 1244.8亿美元 1453.7亿美元 2280.8亿美元
A.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B.文化认同不断增强
C.致力于实现“三通” D.经济技术合作多元
1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东海海军 B.南海海军 C.华东军区海军 D.北海舰队
15.2013年12月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天宫一号 B.嫦娥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神舟一号
16.如图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A.走自己的路、一国两制、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B.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国企改革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中国特色
D.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请务必作答于答题卡上。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计划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有1万多个……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产生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发生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状况。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二 当今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成熟期,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中国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机床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发电设备产量占60%以上。这些产能不是落后产能,而是富有竞争力的优质产能。中国的优质产能已经跨出国门,走向全球。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工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钢铁业发展对中国的意义。(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汲取历史经验,请对新时代发展“优质生产力”提出建议。(4分)
18.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建设领域失误与成就并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到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三 钢铁元帅升帐,大中小结合万马奔腾,气壮山河,震动乾坤。谁说一千万吨不可能?全党办钢铁,全民办钢铁,小高炉布满了城市和乡村。我们武钢工人表心情:“天说天大,地说地大,什么也比不了我们的决心大!提早出铁,提早出钢,让铁钢汇成长江!今天我们实现了誓言,一号高炉提早出铁。”让我们欢呼钢铁的胜利,向全国人民报喜!
——摘编自《人民日报》(1958年9月)
(1)指出材料一中经济成分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一变化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事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3)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并分析该现象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见如图
材料二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在物资体制方面,全国重要的生产资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煤炭、汽车等数百种物资,都由中央统一分配……企业不能自主地选择原料、材料和90年设备。在劳动工资制度方面,实行劳动力的统一分配,企业不能自主地招聘和解雇职工。企业自身没有什么经济利益,生产和经营的成果与企业和职工的收入没有必然的联系。
——摘自《时代浪潮中的思考》
(1)据材料一、描述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政策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7分)
(3)综上所述,指出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趋势。(2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材料二 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据材料一,分析我们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各一例。概括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举措。(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关于国际舆论与国家发展,谈谈你的感悟。(4分)
参考答案
1-16 ADCDD BACBD DCACC D
17.(1)特点:受到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任答两点即可)
(2)现状:工业已走向成熟;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富有竞争力;工业品已走向世界。(任答两点即可)意义: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推动了国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优质产能走向世界;有利于提高经济竞争力。(任答一点即可)
(3)建议:要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勇于创新;积极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重点解决核心技术问题;等等。(任答一点即可)
18.(1)主要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
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原因: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受帝国主义的封锁孤立包围;加强军事国防力量等。
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原因:“大跃进”运动;
影响: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改革不符合国情、对国情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左”的错误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答出任意一点)
19.(1)变化:快速发展。
因素: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问题:国家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实行统一分配,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自身没有 经济利益;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措施:把原来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 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变化趋势: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0.(1)国际局势的影响;“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依然存在;展现中国形象的需要。
(2)理论:邓小平理论。
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举措: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等。
(3)要广泛宣传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