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三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二章第4~7节】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在实数 ,-3,0,- 中,最小的是( D )
A. B. -3 C. 0 D. -
2. 的相反数是( B )
A. B. - C. ± D.
D
B
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C )
A. 4 -3 =1 B. + =
C. + =3 D. 3+2 =5
4. 在 ,3.141 59, ,0,π+1, ,0.123 456 7…(小
数部分由连续的正整数组成), 中,无理数有( A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5. 下列各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C )
A. B. C. D.
C
A
C
6. 设 n 为正整数, n < < n +1,则 n 的值为( B )
A. 4 B. 5 C. D. 6
7. 如图,长方形 OABC 的边 OA 长为2,边 AB 长为1, OA 在数轴
上,以原点 O 为圆心,对角线 OB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
轴于点 P ,则点 P 表示的实数是( A )
A. B. 2.5 C. 2 D.
B
A
8. 在Rt△ ABC 中,已知∠ B =90°, AB = BC =2, AC = a .下
列关于 a 的四种说法:① a 是无理数;② a 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
点来表示;③ a 是8的算术平方根;④3< a <4.其中正确的是
( C )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1的相反数是 1- .
10. 比较大小:2 3 (填“>”“<”或“=”).
11. 若代数式 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12. 数轴上表示1,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 A , B ,点 B 关于点 A
的对称点为点 C ,则点 C 所表示的数是 .
1-
<
x ≤3且 x ≠1
2-
13. 若 与最简二次根式5 可以合并,则 a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8分,每题4分)计算:
(1) +|2- |+ - ;
解:原式=2 +2- +2-2
= +2.
(2)( - )( + )+ .
解:原式=5-2+3+1-2
=7-2 .
3
15.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4分)计算:
(1)(-1)2 024-2×(π+1)0+ -|1- |;
解:原式=1-2+3-( -1)
=1-2+3- +1
=3- .
(2)2 ×(4 -3 +2 );
解:原式=2 ×(8 -9 +2 )
=2 ×
=10.
(3)( -4 )-(3 -2 ).
解:原式=4 - - +
=3 .
16. (本小题满分8分,每题4分)
(1)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16 )cm,一边长是
( -2)cm,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解:因为长方形的周长是(30+16 ) cm,一边长是( -
2) cm,
所以另一边长为 -( -2)=(17+7 )cm.
所以长方形的面积为(17+7 )( -2)=(1+3 )
cm2.
(2)在△ ABC 中,已知∠ A ,∠ B ,∠ C 的对边长分别为 a ,
b , c . c = ,且 a , b 满足 +( b -2)2=0,求 AB 边
上高的长度.
解:因为 +( b -2)2=0,
所以 a -1=0, b -2=0,
解得 a =1, b =2.
因为 a2+ b2=12+22=5, c2= =5,
所以 a2+ b2= c2.
所以△ ABC 是直角三角形,∠ C =90°.
设 AB 边上高的长度为 h .
则由△ ABC 的面积,得 × h = ×1×2,
解得 h = .
故 AB 边上高的长度为 .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
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
(1)在图1中,以格点为端点,画线段 MN = ;
(2)在图2中,以格点为顶点,画正方形 ABCD ,使它的面积
为10.
图1 图2
解:(1)图1中 MN 即为所求作线段.
图1 图2
(2)图2中正方形 ABCD 即为所求作图形.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定义:若两个二次根式 a , b 满足 ab =
c ,且 c 是有理数,则称 a 与 b 是关于 c 的因子二次根式.
(1)若 a 与 是关于6的因子二次根式,则 a = 2 ;
(2)若 -1与 m -2 是关于-4的因子二次根式,求 m
的值;
2
(3)若2+ 与4- m 是关于2的因子二次根式,求 m 的值.
解:(2)由题意,得( -1)( m -2 )=-4,
所以 m -2 = =-2( +1)=-2 -2.
所以 m =-2.
(3)因为(2+ )(4- m )=2,
所以4- m = =2(2- )=4-2 .
所以 m =2.
19. 比较大小: (填“>”“<”或
“=”).
【解析】因为 = = + , =
= + ,且 > ,所以 <
.故答案为<.
<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0. 规定用符号[ x ]表示一个实数的整数部分,例如[3.69]=3,
[- ]=-1,按此规定,[ -1]= .
21. 已知实数 a , b ,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
-| a + b |+ +| b + c |的结果为 .
3
- a
【解析】由数轴得 b < a <0< c ,| c |<| b |,所以
-| a + b |+ +| b + c |=- a -(- a - b )
+( c - a )+(- b - c )=- a + a + b + c - a - b - c =-
a .故答案为- a .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如图,在Rt△ ABC 中,∠ CAB =90°, AC = AB ,在Rt△
ADE 中,∠ DAE =90°, AD = AE ,连接 CE , BD .
(1)如图1,试说明: CE = BD ;
(2)如图2,若点 D 在 AC 上,点 E 在 BA 的延长线上,直线
BD , CE 相交于点 F ,试说明: CE ⊥ BD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点 D 是 AC 的中点, S△ BDE
=30,求 BF 的长.
图1
图2
图3
解:(1)因为∠ EAC =∠ DAE +∠ DAC =90°+∠ DAC ,∠
DAB =∠ CAB +∠ DAC =90°+∠ DAC ,
所以∠ EAC =∠ DAB .
在△ EAC 和△ DAB 中,
所以△ EAC ≌△ DAB (SAS).
所以 CE = BD .
图1
(2)在△ EAC 和△ DAB 中,
所以△ EAC ≌△ DAB (SAS).
所以∠ ECA =∠ DBA .
因为∠ CDF =∠ BDA ,
所以∠ ECA +∠ CFD =∠ DBA +∠ BAD .
所以∠ CFD =∠ BAD =90°.
所以 CE ⊥ BD .
图2
(3)设 AD = AE = a .
因为点 D 是 AC 的中点,
所以 AC =2 a = AB , CD = a .
在Rt△ ABD 中, BD = = = a .
所以 CE = BD = a .
因为 CE ⊥ BD ,所以∠ CFD =90°.
所以 S△ AEC = S△ ECD + S△ ADE = AE · AC ,
即 CE · DF + AD · AE = AE · AC .
图3
所以 a × DF + a · a = a ·2 a ,解得 DF = a .
则 BF = BD + DF = a + a = a .
因为 S△ BDE = BE · AD = ×3 a · a =30,
所以 a = =2 .
所以 BF = a =12.
图3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50张PPT)
第十六周自主评价练习(月考二)
【第五章至第六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已知下列方程组:①②③
④其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B )
B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 某鞋厂为了解皮鞋的市场销售情况,从商场中获得了皮鞋销
售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极差,其中鞋厂最关心的数
据是( C )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众数 D. 极差
C
3. 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若用加减法消去 y ,
则正确的是( A )
A. ①×1+②×2 B. ①×1+②×1
C. ①×1-②×1 D. ①×1-②×2
A
4. 若关于 x , y 的方程组的解是其中 y 的
值被盖住了,则 p 的值是( B )
A. B. - C. D. -
B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调查一架“歼20”隐形战机各零部件的质量,应采用抽样调
查
B. 一组数据2,2,3,3,3,4的众数是3
C. 如果 x1与 x2的平均数是4,那么 x1+1与 x2+5的平均数是7
D. 如果一组数据1,2,3,4,5的方差是2,那么数据11,12,
13,14,15的方差也是2
A
6. 某企业1~5月份利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与图中
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A )
A. 1~5月份利润的众数是130万元
B. 1~4月份利润的极差与1~5月份利润的极差不同
C. 1~2月份利润的增长快于2~3月份利润的增长
D. 1~5月份利润的中位数是130万元
A
7. 某中学七年级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学生有30名,
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
决赛成绩/分 100 99 98 97
人数 6 9 12 3
则这3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D )
A. 98,98 B. 99,98
C. 98.5,99 D. 98.5,98
D
8. 若一个两位数 x ,两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为 y ,且 x 比 y 的3倍
大13, x 除以 y 的商是5,余数是5,则这样的两位数( D )
A. 只有一个 B. 有两个
C. 有无数个 D. 不存在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小张参加某企业的招聘,他的笔试、面试和技能操作的得分
分别为85分、80分和90分,若依次按照2∶3∶5的比例确定成
绩,则小张的成绩为 分.
10. 已知 x1, x2,…, xn 的平均数为 a , y1, y2,…, yn 的平均
数为 b ,则2 x1+ y1+5,2 x2+ y2+5,…,2 xn + yn +5的平均数
为 .
86
2 a + b +5
11. 已知点 A 和点 B ( b -1,-2 b )关于 x 轴
对称,则 a + b = .
12. 已知和都是方程 mx -2 y = n 的解,则3
n - m = .
2
-2
13. 小明在拼图时,发现8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恰好可以拼成
一个大的长方形(如图1).小红看见了,说:“我也来试一
试.”结果小红七拼八凑,拼成了一个正方形(如图2),中间
还留下了一个洞,恰好是面积为4 cm2的小正方形,则每个小长
方形的面积为 cm2.
60
图1
图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计算: + ( +2)- -|3- |;
解:原式=3+3+2 -4-(2 -3)
=3+3+2 -4-2 +3
=5.
(2)解方程组:
解:整理原方程组,得
由①+②,得6 x =12,解得 x =2.
把 x =2代入②,得4+ y =7,解得 y =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15. (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关于 x ,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 a ,得到方程组的
解为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 b ,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若按正确的 a , b 计算,请你求原方程组的解.
解:把代入②,得-12+ b =-2,解得 b =10.
把代入①,得5 a -20=15,解得 a =7.
所以正确的方程组为
整理,得
①-②,得5 x =16,解得 x = .
把 x = 代入①,得 -5 y =15,解得 y =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16. (本小题满分8分)为加强抗击疫情的教育宣传,某中学开
展“防疫知识”线上竞赛活动,八(1)、八(2)班各选出5名
选手参加竞赛,他们的竞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单位:分)如
图所示.
(1)请你分别计算两个班的平均成绩;
(2)写出两个班竞赛成绩的中位数,结合两个班竞赛成绩的平
均数和中位数,你认为哪个班的竞赛成绩较好?
(3)计算两个班竞赛成绩的方差,并说明哪个班的竞赛成绩较
为稳定.
解:(1)八(1)班的平均成绩是 ×(80+80+90+80+
100)=86(分),八(2)班的平均成绩是 ×(80+100+95+70+85)=86(分).
(2)八(1)班的中位数是80分,八(2)班的中位数是85分.
因为两个班的平均成绩相同,八(2)班的中位数比八(1)班
的中位数大,所以八(2)班的竞赛成绩较好.
(3)八(1)班的方差为 = ×[(80-86)2+(80-
86)2+(90-86)2+(80-86)2+(100-86)2]=64,
八(2)班的方差为 = ×[(80-86)2+(100-86)2
+(95-86)2+(70-86)2+(85-86)2]=114.
因为 < ,所以八(1)班的竞赛成绩较为稳定.
17. (本小题满分10分)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
次,10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表: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命中9环及9环以上的次数
甲 7 1.2 1
乙 5.4
(2)请从下列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更稳定);
②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及9环以上的次数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
绩更好些);
③从折线图上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走势看(分析谁更有潜力).
7
7
7.5
3
(1)【解析】由折线图知,甲射击10次中靶环数分别为:9,
5,7,8,7,6,8,6,7,7.将它们由小到大排列为:5,6,
6,7,7,7,7,8,8,9,所以甲的中位数为 =7(环).乙
射击10次中靶环数分别为:2,4,6,8,7,7,8,9,9,10.
将它们由小到大排列为:2,4,6,7,7,8,8,9,9,10.
= ×(2+4+6+7×2+8×2+9×2+10)= =7(环),
乙的中位数为 =7.5(环).由图可知,乙命中9环及9环以上
的次数为3.故答案为7, 7, 7.5, 3.
(2)解:①从平均数来看,甲、乙两人成绩的平均数相同,说
明平均水平相同;而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说明甲的成绩比
较稳定.
②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及9环以上的次数相结合看,两人成绩的
平均数相同,乙命中9环及9环以上的次数更多,所以乙的成绩
好些.
③从折线图上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走势看,乙的成绩整体呈上
升趋势,所以乙更有潜力.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已知点 A (-6,0), B (0,
-3)在直线 l : y = kx + b 上,且直线 l 和直线 y =-4 x + m 交
于点 C ,点 C 的横坐标是2.
(1)求直线 l 的函数表达式;
(2)求关于 x , y 的方程组的解及 m 的值;
(3)直线 y =-4 x + m 与 y 轴交于点 D ,若点 D 关于 x 轴的对称
点为点 P ,求△ APC 的面积.
解:(1)因为 y = kx + b 过点 A (-6,0), B (0,-3),
所以
解得
所以直线 l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3.
(2)因为点 C (2, y )在直线 l : y =- x -3上,
所以 y =-4.
所以点 C 的坐标为(2,-4).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因为直线 y =-4 x + m 经过点 C (2,-4),
所以-4=-4×2+ m ,
解得 m =4.
(3)由(2)知,点 D (0,4),
则点 P (0,-4),所以 BP =1.
所以 S△ APC = S△ APB + S△ BPC = ×1×6+ ×1×2=4.
B卷(共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已知一组数据3,4, x ,6,7的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
位数为 .
20. 对于有理数 a , b ,我们定义新运算 a b = ax + by ,等号
右边是正常运算,其中 x , y 是常数.若1 2=1,(-3) 3=
6,则2 (-5)的值是 .
4
-7
【解析】由题意,得解得
所以2 (-5)=2×(-1)+(-5)×1=-7.
故答案为-7.
21. 为促进城市交通更加文明,公共秩序更加优良,各个城市
陆续发布“车让人”的倡议,此倡议得到了市民的一致赞赏.为
了更好地完善“车让人”倡议,某市随机抽取一部分市民对
“车让人”的倡议改进意见支持情况进行统计,分为四类:A.
加大倡议宣传力度;B. 加大罚款力度;C. 明确倡议细则;D.
增加监控路段,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
统计图,则扇形统计图中∠α的度数为 .
36°
【解析】依题意,得统计总人数为40÷20%=200,
所以D组所占百分比为20÷200×100%=10%.
所以D组对应的圆心角∠α的度数为360°×10%=36°.
故答案为36°.
22. 已知 abc ≠0,且 a , b , c 满足方程组
则 = .
【解析】整理方程组,得
由①×3+②×2,得23 a =23 c ,即 a = c .
把 a = c 代入①,得 b =2 c .
则原式= = =1.
故答案为1.
1
23. 某酒店客房部有三人间普通客房,双人间普通客房,收费
标准为:三人间150元/间,双人间140元/间.为吸引游客,酒店
实行团体入住5折优惠措施,一个48人的旅游团,优惠期间到该
酒店入住,住了一些三人间普通客房和双人间普通客房.若每间
客房正好住满,且一天共花去住宿费1380元,则该旅游团住了
三人间普通客房和双人间普通客房共 间.
19
解析:设住了三人间普通客房 x 间,住了双人间普通客房 y 间.
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 x + y =19.
所以该旅游团住了三人间普通客房和双人间普通客房共19间.
故答案为19.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4. (本小题满分8分)某商店计划购进篮球和排球共100个进
行销售.若购进3个篮球和2个排球,则需要390元;若购进2个篮
球和1个排球,则需要240元.该商店计划篮球每个110元,排球
每个75元进行销售.
(1)求篮球和排球的进货单价;
(2)若购进篮球 m 个(50≤ m ≤65),且篮球和排球全部售
出,求该商店获得的最少利润.
解:(1)设篮球的进货单价为 x 元,排球的进货单价为 y 元.
由题意,得解得
故篮球的进货单价为90元,排球的进货单价为60元.
(2)因为购进篮球 m 个,所以购进排球(100- m )个.
设该商店获得的利润是 W 元,则
W =(110-90) m +(75-60)(100- m )=5 m +1 500.
因为 k =5>0,
所以 W 的值随 m 值的增大而增大.
因为50≤ m ≤65,
所以当 m =50时, W最小=5×50+1500=1 750.
故该商店获得的最少利润是1 750元.
25. (本小题满分10分)对实数 x , y 定义一种新运算 F ,规定 F
( x , y )=( ax + by )( x +2 y ),其中 a , b 均为非零常
数,例如: F (1,2)=( a +2 b )(1+2×2)=5 a +10 b .
(1)已知 F (3,-1)=0, F (3,0)=9.
①求 a , b 的值;
②若 F (1, k -1)- F (2, k +1)=21,求 k 的值.
(2)已知当 x2≠ y2时, F ( x , y )= F ( y , x )对任意实数
x , y 都成立,试探究 a , b 应满足的数量关系式.
解:(1)①由题意,得
解得
②由①可知, F ( x , y )=( x +3 y )( x +2 y ).
因为 F (1, k -1)- F (2, k +1)=21,
所以[1+3( k -1)][1+2( k -1)]-[2+3( k +1)][2+2( k
+1)]=21.
解得 k =- .
(2)因为 F ( x , y )= F ( y , x ),
所以( ax + by )( x +2 y )=( ay + bx )( y +2 x ).
所以 ax2+(2 a + b ) xy +2 by2= ay2+(2 a + b ) xy +2 bx2.
所以( a -2 b ) x2=( a -2 b ) y2.
所以( a -2 b )( x2- y2)=0.
因为 x2≠ y2,即 x2- y2≠0,
所以 a -2 b =0,即 a =2 b .
26. (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两地之间有一个汽车站C站,
客车由A地驶往C站,货车由B地经过C站驶往A地,两车同时出
发,匀速行驶,客车、货车离C站的距离 y1, y2(km)与行驶
时间 x (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A,B两地相距 km;
520
(2)求货车离C站的距离 y2与行驶时间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3)两车出发几小时后相遇?
(4)两车出发几小时后相距20 km?
(1)【解析】观察函数图象可知,A,C两地相距400 km,B,
C两地相距120 km,所以A,B两地的距离为400+120=520
(km).故答案为520.
(2)解:设货车离C站的距离 y2与行驶时间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y2= k2 x + b2.
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0≤ x ≤1.5时,函数图象过点(0, 120)和点(1.5,0),所以解得
所以 y2=-80 x +120(0≤ x ≤1.5).
因为货车匀速运动,
所以当 x >1.5时, y2=80( x -1.5)=80 x -120.
令 y2=400,即80 x -120=400,解得 x =6.5.
所以 y2=80 x -120(1.5< x ≤6.5) .
综上所述,货车离C站的距离 y2与行驶时间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为 y2=
(3)解:设客车离C站的距离 y1与行驶时间 x 之间的函数表达
式为 y1= k1 x + b1.
观察函数图象可知, y1= k1 x + b1的函数图象过点(0, 400)和
点(4,0),所以
解得
所以客车离C站的距离 y1与行驶时间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y1=
-100 x +400.
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 x >1.5时,两车相遇.
令80 x -120=-100 x +400,解得 x = .
故两车出发 h后相遇.
(4)解: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 x >1.5时,两车可能相距20 km.
由题意,得|-100 x +400-(80 x -120)|=20,
解得 x = 或 x =3.
故两车出发 h或3 h后相距20 km.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3张PPT)
第八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四章第1~3节】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图象表示 y 是 x 的函数的是( C )
A
B
C
D
C
2. 下列函数中,属于正比例函数的是( D )
A. y = x2+2 B. y =-2 x +1
C. y = D. y =
3. 下列各点中,不在一次函数 y = x -2的图象上的是
( B )
A. (2,0) B. (1,1)
C. (-2,-4) D.
D
B
4. 函数 y =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D )
A. x >0 B. x ≥0
C. x >-1 D. x ≥-1
5. 若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 b 为常数, k ≠0)的图象不经过
第三象限,则 k , b 应满足的条件是( A )
A. k <0且 b ≥0 B. k >0且 b >0
C. k >0且 b ≥0 D. k <0且 b >0
D
A
6. 某游泳池水深20 dm,现需换水.若每小时水位下降5 dm,则
剩下水的高度 h (dm)与时间 t (h)的函数图象为( D )
A
B
C
D
D
7. 无论 m 为何实数,直线 y =- x -4与 y = x +2 m 的交点不可
能在( A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A
8. 已知直线 y = kx + b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直线 y = bx -
k 的图象可能是( B )
A
B
C
D
B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已知函数 y =(1- m ) x -4中的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
小,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10. 已知点 A (-4, y1), B (2, y2)都在直线 y =-2 x +1
上,则 y1 y2(填“>”“<”或“=”).
11. 已知点 A 的坐标为( a +1,3- a ),点 A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
A'落在一次函数 y =2 x +1的图象上,则 a 的值是 .
12. 已知 y 与 x -1成正比例,且当 x = 时, y =-1,则 y 关于 x
的函数表达式是 .
m >1
>
-6
y =2 x -2
13. 已知点 A (2,-3)与点 B ( t -1, t +2)在同一条经过原
点的直线上,则 t 的值为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直线 y = kx -4的图象经过点
A , B (-3,2),且与 x 轴交于点 C .
(1)求 k 的值;
(2)求点 A , C 的坐标.
解:(1)因为 y = kx -4经过点 B (-3,2),
所以2=-3 k -4.
所以 k =-2.
(2)由(1)知直线 AB 的表达式为 y =-2 x -4.
当 x =0时, y =-4,
所以点 A 的坐标为(0,-4).
当 y =0时,0=-2 x -4,解得 x =-2,
所以点 C 的坐标为(-2,0).
15. (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一次函数 y =2 x +4.完成下列
问题:
(1)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2)根据图象回答:当 x 时, y >0;当 x
时, y <4;当 x = 时, y =-6.
>-2
<0
-5
答图
(1)解:此函数的图象如答图所示.
答图
(2)【解析】由图象可得,当 x >-2时, y >0;当 x <0时, y <4.令 y =-6,得2 x +4=-6,解得 x =-5.所以当 x =-5时, y =-6.故答案为>-2,<0,-5.
16.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 y =( m -2) x +| m |-2.
(1)当 m 满足什么条件时, y =( m -2) x +| m |-2是一
次函数?
(2)当 m 满足什么条件时, y =( m -2) x +| m |-2是正
比例函数?
解:(1)由题意,得 m -2≠0,解得 m ≠2.
(2)由题意,得| m |-2=0,且 m -2≠0,解得 m =-2.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一次函数 y =(6+3 m ) x + n
-4.
(1)当 m , n 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
(2)当 m , n 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此函数的图象与 y 轴的交
点在 x 轴的下方?
(3)当 m , n 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此函数的图象是由直线 y
=2 x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解:(1)因为一次函数 y =(6+3 m ) x + n -4的图象经
过原点,
所以6+3 m ≠0, n -4=0.所以 m ≠-2, n =4.
故当 m ≠-2, n =4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
(2)因为一次函数 y =(6+3 m ) x + n -4的图象与 y 轴的交
点在 x 轴的下方,
所以6+3 m ≠0, n -4<0.所以 m ≠-2, n <4.
所以当 m ≠-2, n <4时,此函数的图象与 y 轴的交点在 x 轴的
下方.
(3)因为直线 y =2 x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 y =2( x +1)
=2 x +2,
所以6+3 m =2, n -4=2.所以 m =- , n =6.
故当 m =- , n =6时,此函数的图象是由直线 y =2 x 向左平
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18.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一次函数 y =2 xm-1-1与 y
轴交于点 C ,点 A 的坐标为( m ,3).
(1)试判断点 A 是否在此函数的图象上;
(2)若点 P 为 y 轴上一点,且△ APC 的面积为6,求点 P 的
坐标.
解:(1)因为 y =2 xm-1-1是一次函数,
所以 m -1=1,解得 m =2.
所以点 A 的坐标为(2,3).
把点 A 的坐标代入 y =2 x -1,左边=3,右边=2×2-1=3,
左边=右边,
所以点 A (2,3)在此函数的图象上.
(2)把 x =0代入 y =2 x -1,
得 y =-1.
所以点 C 的坐标为(0,-1).
因为点 P 是 y 轴上一点,且△ APC 的面积为6,
所以 PC ·2=6,解得 PC =6.
因为点 C 的坐标为(0,-1),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0,5)或(0,-7).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把直线 y =-2 x +3沿 x 轴向右平
移2个单位长度后,则得到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
【解析】把直线 y =-2 x +3沿 x 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
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是 y =-2( x -2)+3=-2 x +7.故答案
为 y =-2 x +7.
y =-2 x +7
20. 已知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象交 x 轴于点 A (2,0),交 y
轴于点 B ,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则该函数的
表达式为 .
【解析】当 x =0时, y = b ,所以 B (0, b ).因为 A (2,
0), S△ AOB =6,所以 ×2| b |=6.所以 b =±6.①当 b =6
时, y =-3 x +6;②当 b =-6时, y =3 x -6.故答案为 y =-3
x +6或 y =3 x -6.
y =-3 x +6或 y =3 x -6
2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 A1 B1 O , A2
B2 B1, A3 B3 B2,…, AnBnBn-1按此方式放置,其中点 A1, A2,
A3,…, An 均在一次函数 y = x +1的图象上,点 B1, B2,
B3,…, Bn 均在 x 轴上.若点 B1的坐标为(1,0),点 B2的坐标
为(3,0),则点 A2 024的坐标为 .
(22 023-1,22 023)
【解析】因为点 B1的坐标为(1,0),点 B2的坐标为(3,0),所以 OB1=1, OB2=3.所以 B1 B2=2.因为△ A1 B1 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1 OB1=90°,所以 OA1= OB1=1.所以点 A1的坐标是(0,1).同理,得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2 B2 B1中,∠ A2 B1 B2=90°, A2 B1= B1 B2=2,则 A2(1,2).因为点 A3, B2的横坐标相同,都是3,所以当 x =3时, y =4,即 A3(3,4),则 A3 B2=4.所以点 B3(7,0).
同理,得点 B4(15,0),…, Bn (2 n -1,0).所以当 x = -1时, y = -1+1= ,即点 An 的坐标为( -1, ).所以点 A2024的坐标为(22 023-1,22 023).故答案为(22 023-1,22 023).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 y = x +2 分别与 x
轴、 y 轴交于 A , B 两点,直线 y = x +2与直线 y = nx +5相交于
点 C ( m ,4).
(1)求 m , n 的值.
(2)直线 y = nx +5与 x 轴交于点 D ,动点 P 从点 D 出发,沿线
段 D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A 运动.设点 P 的运动时间
为 t s.
①若△ ACP 的面积为12,求 t 的值.
②是否存在运动时间 t ,使△ AC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因为点 C ( m ,4)在直线 y = x +2上,
所以 m +2=4,解得 m =2.
所以点 C (2,4).
又因为点 C 在直线 y = nx +5上,
所以 2 n +5=4,解得 n =- .
(2)①由题意,得 PD = t .
对于直线 y = x +2,令 y =0,得 x =-2.
所以点 A (-2,0).
对于直线 y =- x +5,令 y =0,得 x =10.
所以点 D (10,0).所以 AD =10+2=12.
所以 AP =12- t .
所以 S△ ACP = (12- t )·4=12.
解得 t =6.
②存在.理由如下:分三种情况:
当 AC = CP 时,如图1,过点 C 作 CE ⊥ AD 于点 E .
所以 PE = AE =4.
所以 PD =12-8=4,即 t =4;
图1
图2
对于直线 y = x +2,令 x =0,得 y =2.所以点 B (0,2).
所以 OA = OB =2.所以∠ BAO =45°.
所以∠ CAP =∠ ACP =45°.
当 AP = PC 时,如图2所示.
图2
所以∠ APC =90°.
所以 AP = PC =4.
所以 PD =12-4=8,即 t =8;
图3
当 AC = AP 时,如图3所示.
图3
AC = =4 .
所以 PD = AD - AP = AD - AC =12-4 ,即 t =12-4 .
综上所述,当 t 的值为4,8或12-4 时,△ ACP 为等腰三
角形.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41张PPT)
第十一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一章至第四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实数中,最小的是( D )
A. B. 0 C. - D. -3
2. 下列各式中,化简结果正确的是( D )
A. =±3 B. =-2
C. =16 D. =-2
D
D
3. 点 A (3,-1)关于 x 轴对称的点A'的坐标是( B )
A. (-3,-1) B. (3,1)
C. (-3,1) D. (-1,3)
4. 能使 有意义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B )
A. x ≤-2 B. x ≥-2
C. x ≠-2 D. x >-2
5. 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 A (-2,1)和 B (4, m )
两点,则 m 的值是( B )
A. -8 B. -2 C. 8 D. 2
B
B
B
6. 下列关于函数 y =- x +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它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B. 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C. 它的图象经过点(-1,3)
D.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增大
A
7. 《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
尺.问:折者高几何?”译文:一根竹子,原高一丈,虫伤有
病,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着地,着地处离原竹子根
部3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有多高?(1丈=10尺).根据题意
可知,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 D )
A. 3尺 B. 4尺 C. 4.5尺 D. 4.55尺
(第7题图)
D
8. 如图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前与水后的光路图,若按如图建立
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设入水前与入水后光线所在直线的表达式
分别为 y1= k1 x , y2= k2 x ,则关于 k1与 k2的关系,正确的是
( C )
A. k1<0, k2>0 B. k1>0, k2<0
C. k1> k2 D. k1< k2
(第8题图)
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的倒数是 - , -2的绝对值是 2- .
10. 已知点 A (-1, y1)和点 B (-3, y2)都在直线 y =-2 x
+ b 上,则 y1与 y2的大小关系为 .
-
2-
y1< y2
(第11题图)
11. 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和小刚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小军的位
置用(-2,-2)表示,则小华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
(-4,-3)
12. 如图,一个圆柱形容器高8 cm,底面周长为12 cm.若一只蚂
蚁从点 A 爬到点 B ,则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cm.
(第12题图)
10
13. 如图,一农户要建一个长方形猪舍,猪舍的一边利用墙体
(墙体的长度大于 BC ),另外三边用25 m 长的建筑材料围
成,为方便进出,在 CD 边上留一个1 m宽的门.若设 AB 为 y
(m), BC 为 x (m),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y =-
x +13
(第13题图)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计算:
① - ;
解:原式= -(12+4 +1)
=3-13-4
=-10-4 .
② + + - .
解:原式=1+2 +(-3)-
=1-3+2 -
=-2+ .
(2)已知 x = , y = ,求 x2+ xy + y2的值.
解:因为 x = =2- ,
y = =2+ ,
所以 xy =1, x + y =4.
所以 x2+ xy + y2
=( x + y )2- xy
=42-1
=15.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 ABC 在正方形网格中,若
点 A 的坐标为(0,3),点 C 的坐标为(1,1).按要求回
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建立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点 B 的坐标;
(2)在(1)中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ABC 关于 y 轴对称的△ A1 B1 C1,并求出△ A1 B1 C1的面积.
解:(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答图所示,易知 B (-3,-1).
(2)如答图,△ A1 B1 C1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4×4- ×2×1- ×3×4
- ×2×4=5.
答图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Rt△ ABC 中,已知∠ C =
90°, AC =6, BC =8, AD 平分∠ BAC 交 BC 于点 D , DE ⊥
AB 于点 E .
(1)求 BE 的长;
(2)求△ ACD 的周长.
解:(1)因为 AD 平分∠ BAC , DE ⊥ AB ,∠ C =90°,
所以∠ C =∠ AED =90°,∠ CAD =∠ EAD .
在△ ACD 和△ AED 中,
所以△ ACD ≌△ AED (AAS).
所以 AE = AC =6, CD = DE .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
AB = = =10.
所以 BE = AB - AE =10-6=4.
(2)设 CD = x ,则 DE = x , BD =8- x .
在Rt△ BDE 中,由勾股定理,得 x2+42=(8- x )2,
解得 x =3.所以 CD =3.
所以 AD = = =3 .
所以△ ACD 的周长为3+6+3 =9+3 .
17. (本小题满分10分)某电信公司推出A,B两种通话套餐,
计费方式如下:
月租费/(元/月) 通话费/(元/min)
A套餐 12 0.2
B套餐 0 0.25
(1)设一个月内通话时间为 x min( x >0),A套餐总费用为 y1
元,B套餐总费用为 y2元,分别写出 y1和 y2关于 x 的函数表达式
(不要求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若张叔叔每月平均通话时间为300 min,则他应选择哪种
套餐?
(3)每月通话多长时间时,按A,B两种套餐所缴话费相等?
解:(1)由题意,得 y1=0.2 x +12, y2=0.25 x .
(2)当 x =300时, y1=0.2×300+12=72, y2=0.25×300=
75.
因为 y1< y2,
所以若张叔叔每月平均通话时间为300 min,则他应选择A套餐.
(3)由题意,得0.2 x +12=0.25 x .解得 x =240.
故每月通话240 min时,按A,B两种套餐所缴话费相等.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直线 AB 交 x 轴于点 A ( a ,0),
交 y 轴于点 B (0, b ),且 a , b 满足 +( a -4)2=0.
(1)如图1,若点 C 的坐标为(-1,0),且 AH ⊥ BC 于点
H , AH 交 OB 于点 P ,试求点 P 的坐标;
图1
(2)在(1)的条件下,如图2,连接 OH ,求∠ OHP 的度数;
(3)如图3,若点 D 为 AB 的中点,点 M 为 y 轴正半轴上一动
点,连接 MD ,过点 D 作 DN ⊥ DM 交 x 轴于点 N . 当点 M 在 y 轴
正半轴上运动的过程中,试说明: S△ BDM - S△ ADN =4.
图2
图3
解:(1)因为 +( a -4)2=0,
所以 a + b =0, a -4=0.
所以 a =4, b =-4,即点 A (4,0),点 B (0,-4).
所以 OA = OB =4.
因为 AH ⊥ BC ,所以∠ AHC =90°.
因为∠ COB =90°,
所以∠ HAC +∠ ACH =∠ OBC +∠ OCB =90°.
所以∠ HAC =∠ OBC .
图1
在△ OAP 与△ OBC 中,
所以△ OAP ≌△ OBC (ASA).
所以 OP = OC =1,即点 P 的坐标为(0,-1).
图1
(2)如图1,过点 O 分别作 OM ⊥ BC 于点 M , ON ⊥ AH 于点 N .
在四边形 OMHN 中,∠ MON =360°-3×90°=90°,
所以∠ COM =∠ PON =90°-∠ MOP .
由(1)知, OC = OP .
在△ COM 与△ PON 中,
图1
所以 OM = ON .
所以△ COM ≌△ PON (AAS).
又因为 OH = OH ,所以Rt△ OMH ≌Rt△ ONH .
所以∠ OHC =∠ OHP .
所以∠ OHP = ∠ AHC =45°.
图1
图2
图2
(3)如图2,连接 OD .
因为∠ AOB =90°, OA = OB ,点 D 为 AB 的中点,
所以 OD ⊥ AB ,∠ BOD =∠ AOD =45°, OD = AD = BD .
所以∠ OAD =45°,
∠ DOM =90°+45°=135°.
所以∠ DAN =180°-45°=135°,
所以∠ DOM =∠ DAN .
因为 MD ⊥ ND ,所以∠ MDN =90°.
所以∠ MDO =∠ NDA =90°-∠ MDA .
在△ ODM 与△ ADN 中,
所以△ ODM ≌△ ADN (ASA).
所以 S△ ODM = S△ ADN .
所以 S△ BDM - S△ ADN = S△ BDM - S△ ODM
= S△ BOD = S△ AOB = ×
OA · OB = × ×4×4=4.
图2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当1≤ x ≤5时,一次函数 y =-2 x + m 的最小值为-12,则
m = .
【解析】因为 y =-2 x + m ,-2<0,所以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
而减小.因为当1≤ x ≤5时, y =-2 x + m 的最小值为-12,所
以当 x =5时, y =-12.所以-2×5+ m =-12,解得 m =-2.
故答案为-2.
-2
20. 已知函数 y =2 x +3的图象上存在点 P ,使得点 P 到 x 轴的距
离等于6,则点 P 的坐标为 .
【解析】因为| yP |=6,所以 yP =6或-6.当 yP =6时,2 x +3
=6,所以 x = ;当 yP =-6时,2 x +3=-6,所以 x =- .所
以点 P 的坐标为 或 .故答案为 或
.
或
21. 如图,已知 B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 AB =15, BC =9,
AC =12,则 BD 的长为 .
【解析】因为 AB =15, BC =9, AC =12,所以 BC2+ AC2=92+122=152= AB2.所以∠ C =90°.如答图,过点 D 作 DE ⊥ AB 于点 E . 因为 B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所以 DE = CD . 设 DE = CD = x .因为 S△ ABC = S△ ABD + S△ BCD ,所以 AC · BC = AB · DE + BC · CD . 所以 ×12×9= ×15 x + ×9 x .所以 x = .所以 所以 BD = =
答图
= .故答案为 .
CD = .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如图,已知直线 y = kx + b 经过 A , B (0,25)两
点,与直线 y = x 交于点 C ,点 D 为直线 AB 上一动点,过点 D
作 x 轴的垂线交直线 OC 于点 E .
(1)求点 C 的坐标;
(2)当 DE = OA 时,求△ CDE 的面积;
(3)连接 OD ,将△ OAD 沿着 OD 折叠,当点 A 落在直线 OC 上
时,或出点 D 的坐标.
解:(1)因为直线 y = kx + b 经过点 A ,点 B (0,
25),所以解得
所以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25.
联立解得
所以点 C 的坐标为(12,9).
(2)因为 A ,所以 OA = .
设点 D 的坐标为 .
因为 DE ⊥ x 轴,所以点 E 的坐标为 .
所以 DE = = .
因为 DE = OA = ,
所以 = ,解得 m =6或 m =18.
当 m =6时, S△ CDE = × ×(12-6)= ;
当 m =18, S△ CDE = × ×(18-12)= .
综上所述,△ CDE 的面积为 .
(3)如图1,过点 C 作 CG ⊥ OA 于点 G .
因为点 C 的坐标为(12,9),所以 OG =12, CG =9.
因为 OA = ,所以 AG = -12= .
所以 OC2= OG2+ CG2=144+81=225,
AC2= AG2+ CG2= +81= ,
OC2+ AC2= , OA2= ,
所以 OC2+ AC2= OA2.
所以∠ OCA =90°,即 OC ⊥ AB .
图1
①将△ OAD 沿着 OD 折叠,且点 A 落在射线 CO 上的点 A1时,设
DA1交 x 轴于点 H ,如图1所示.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 OA = OA1,∠ DAO =∠ DA1 O .
又因为∠ COA =∠ HOA1,
所以△ COA ≌△ HOA1(ASA).
所以∠ A1 HO =∠ ACO =90°,
HO = CO = =15.
所以 DA1∥ y 轴.
当 x =-15时,得 y =- ×(-15)+25=45.
所以点 D 的坐标为(-15,45).
图1
②将△ OAD 沿着 OD 折叠,且点 A 落在射线 OC 上的点 A2时,延长 A2 D 交 x 轴于点 I ,如图2所示.
同理,得△ COA ≌△ IOA2(ASA).
所以∠ A2 IO =∠ ACO =90°, IO = CO =15. 所以 DA2∥ y 轴.
当 x =15时,得 y =- ×15+25=5.
所以点 D 的坐标为(15,5).
综上所述,点 D 的坐标为(15,5)或(-15,45).
图2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57张PPT)
第十九周自主评价练习(期末测评一)
【八年级上册全册】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 (-3,2)在( B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B
2. 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箭测试,每人10次射箭成绩的平
均数都是9.1环,四人成绩的方差分别是 =0.63, =
2.56, =0.49, =0.46,则射箭成绩最稳定的是
( D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D
3. 已知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则 m
- n 的值是( A )
A. 4 B. 3 C. 2 D. 1
4.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C )
A. 4 - =3
B. × =
C. ( - )( + )=1
D. ÷ =3
A
C
5. 某市在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过程中,为某村修建一
条长为400 m的公路,由甲、乙两个工程队负责施工.甲工程队
独立施工2天后,乙工程队加入,两工程队联合施工3天后,还
剩50 m的工程.已知甲工程队每天比乙工程队多施工2 m,求
甲、乙工程队每天各施工多少米.设甲工程队每天施工 x m,乙
工程队每天施工 y m.根据题意,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D )
D
A. B.
C. D.
6. 已知-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次函数 y = bx
- k 的图象大致是( B )
(第6题图)
B
A
B
C
D
7. 如图,该正方体盒子的棱长为1 dm,一只蚂蚁从盒底点 A 沿
盒子的表面爬到盒顶的点 B ,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 A )
A. dm B. 3 dm C. dm D. 2 dm
(第7题图)
A
8. 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D )
A. 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B. 若实数 x , y 满足 = ,则 x ≥0, y ≥0
C. 0.5,1.2,1.3是一组勾股数
D. 若一个数 x 的立方根是 y ,则 y 是 x 的函数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已知正整数 a 在 与π之间,则 a = .
10. 已知点 A ( m ,3), B (-5, n )关于 y 轴对称,则 mn
= .
11. 某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课外体
育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彤的
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为95,90,88,则小彤这学期的体育
成绩为 分.
12. 已知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 cm,则这条边上的高为
cm.
3
15
90
2
13. 如图,已知函数 y =2 x + b 与函数 y = kx -3的图象交于点
P ,则方程组的解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计算: + - ;
解:原式=3+ -1- =2.
(2)解方程组:
解:
由①+②×3,得10 x =50,解得 x =5.
将 x =5代入②,得10+ y =13,解得 y =3.
∴原方程组的解为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 ABC 中,已知∠ ABC =
90°, AC =20, BC =12.
(1)求△ ABC 的面积;
(2)若点 P 在 AB 上,∠ PAC =∠ PCA ,求 AP 的长.
解:(1)∵∠ ABC =90°, AC =20, BC =12,
∴ AB = = =16.
∴ S△ ABC = BC · AB = ×12×16=96.
(2)设 AP = x .
∵∠ PAC =∠ PCA ,∴ PC = PA = x .
∵ AB =16,∴ BP =16- x .
在Rt△ BP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BC2+ BP2= PC2.
∴122+(16- x )2= x2,
解得 x = ,即 AP = .
16. (本小题满分8分)八年级260名学生参加捐赠图书活动,
活动结束后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捐赠图书的数量,并按捐书数
量分为四种类型,A. 5本;B. 6本;C. 7本;D. 8本.将各类的
人数绘制成下面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1)本次接受随机调查的学生有 人,扇形统计图中 m 的
值为 ;
(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这260名学生共捐赠图书本数.
(1)【解析】抽取的总人数是4÷20%=20,则 m %= ×100
%=30%,∴ m =30.故答案为20,30.
20
30
(2)解:平均数是 =6.3(本).
∵6出现的次数最多,出现了8次,∴众数为6本.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是第10,11个数,都
是6,
∴中位数为 =6(本).
(3)解:260×6.3=1 638(本).
估计这260名学生共捐赠图书1 638本.
17. (本小题满分10分)某地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一外地游
客到某特产专营店,准备购买精加工的豆腐乳和猕猴桃果汁两
种盒装特产.若购买3盒豆腐乳和2盒猕猴桃果汁共需180元;若
购买1盒豆腐乳和3盒猕猴桃果汁共需165元.
(1)请分别求出每盒豆腐乳和每盒猕猴桃果汁的价格;
(2)该游客购买了4盒豆腐乳和2盒猕猴桃果汁,共需多少元?
解:(1)设每盒豆腐乳 x 元,每盒猕猴桃果汁 y 元.
根据题意,得解得
故每盒豆腐乳和每盒猕猴桃果汁的价格分别为30元、45元.
(2)4×30+2×45=210(元).
故该游客购买了4盒豆腐乳和2盒猕猴桃果汁,共需210元.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
线 AC : y =2 x -6,交直线 AO : y = x 于点 A .
(1)求点 A 的坐标;
(2)若点 E 在直线 AC 上,当 S△ AOE =6时,求点 E 的坐标;
(3)如图2,若点 B 在 x 轴正半轴上,当△ BOC 的面积等于△
AOC 面积的一半时,求∠ ACO +∠ BCO 的度数.
图2
图1
解:(1)联立解得
∴点 A 的坐标为(4,2).
(2)设直线 y =2 x -6与 x 轴交于点 M .
令2 x -6=0,解得 x =3.
∴点 M 的坐标为(3,0).
设点 E 的坐标为( a , b ).
图1
①如图1,当点 E 在点 A 上方时,
则 S△ AOE = S△ OME - S△ OMA = ×3 b - ×3×2=6,解得 b =6.
把 y =6代入 y =2 x -6,得 x =6.
∴点 E 的坐标为(6,6);
图1
②如图2,当点 E 在点 A 下方时,
则 S△ AOE = S△ OME + S△ OMA = ×3 + ×3×2=6.
解得 b =-2或2(舍去).
把 y =-2代入 y =2 x -6,得 x =2.
∴点 E 的坐标为(2,-2).
综上所述,点 E 的坐标为(2,-2)
或(6,6).
图2
(3)由题意,得点 C (0,-6).
∵△ BOC 的面积等于△ AOC 面积的一
半,∴ OC · OB = × OC ·4.∴ OB =2.
如图3,作点 B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 B ',连接
B ' C , AB ',过点 A 作 AH ⊥ x 轴于点 H .
∴ OB '= OB =2, BB '⊥ CO .
∴ B ' C = BC .
又∵ BB '⊥ CO ,∴∠ BCO =∠ B ' CO .
图3
∵ AH =2=OB',∠AHB'=∠B'OC=90°,B'H=6= CO ,
∴△AHB'≌△B'OC(SAS).
∴∠ AB ' H =∠ B ' CO , AB '= B ' C .
∴∠AB'H+∠CB'O=∠B'CO+∠CB'O=90°.
∴∠ACB'=45°,即∠ ACO +∠B'CO=45°.
∴∠ ACO +∠ BCO =45°.
图3
B卷(共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已知 m -3的平方根是±6, =3,则 m + n 的算术
平方根是 .
【解析】∵ m -3的平方根是±6,∴ m -3=62,解得 m =
39.∵ =3,∴3+4 n =33,解得 n =6.∴ m + n =39+6
=45.∵ =3 ,∴ m + n 的算术平方根是3 .故答案为3
.
3
20. 如图,在Rt△ ABC 中,∠ ACB =90°,以 AB , AC 为边的
正方形的面积分别 S1, S2.若 S1=40, S2=22,则 BC 的长为
.
【解析】在Rt△ ABC 中, BC2= AB2- AC2.∵ S1= AB2=40, S2
= AC2=22,∴ BC2=40-
22=18.∴ BC =3 .故答案为3 .
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y = kx +6与 x 轴交于点 A ,与 y
轴交于点 B . 若△ AOB 的面积为12,则 k 的值为 .
【解析】在 y = kx +6中,令 x =0,得 y =6.∴点 B 的坐标为
(0,6).∴ OB =6.∵ S△ AOB = OA · OB =12,∴ OA ·6=
12,解得 OA =4.∵点 A 在 x 轴上,∴点 A 的坐标为(4,0)或
(-4,0).分别代入 y = kx +6,解得 k =- 或 .故答案为-
或 .
- 或
22. 如图,已知 AB ⊥ CD ,则∠ A +∠ B +∠ C +∠ D +∠ E +
∠ F = .
180°
【解析】如答图,设 CD 与 AB , BE 分别交于点 O , M , AB 与
DF 交于点 N . 则∠ DNA =∠ A +∠ F ,∠ CMB =∠ C +∠ E .
∵ AB ⊥ CD ,在Rt△ DON 中,∠ DNA +∠ D =90°.∴∠ A +
∠ F +∠ D =90°.在Rt△ BOM 中,∠ CMB +∠ B =90°,
∴∠ C +∠ E +∠ B =90°.∴∠ A +∠ B +∠ C +∠ D +∠ E +
∠ F =90°+90°=180°.故答案为180°.
答图
2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1 B1 C1,△ A2 B2 C2,
△ A3 B3 C3,…,△ AnBnCn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C1=∠ C2
=∠ C3=…=∠ Cn =90°,点 A1, A2, A3,…, An 和点 B1,
B2, B3,…, Bn 分别在正比例函数 y = x 和 y =- x 的图象上,
且点 A1, A2, A3,…, An 的横坐标分别为1,2,3,…, n ,线
段 A1 B1, A2 B2, A3 B3,…, AnBn 均与 y 轴平行.按照图中所反映
的规律,则△ AnBnCn 的顶点 Cn 的坐标是 .(其
中 n 为正整数)
【解析】将 x = n 代入 y = x ,得 y = n .∴点 An 的坐标为
.将 x = n 代入 y =- x ,得 y =- n .∴点 Bn 的坐标为( n ,
- n ).∴ AnBn = n .过点 Cn 作 CnDn ⊥ AnBn 于点 Dn ,则点 Dn 为
AnBn 的中点,∴ CnDn = AnDn = n .∴点 Dn 的坐标为
.∴点 Cn 的坐标为 .故答案为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4. (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用5辆A型车和1辆B型车载满货物一
次可运货200 t;用1辆A型车和5辆B型车载满货物一次可运货
232 t.某物流公司现有304 t货物待运,计划租A型车 m 辆,B型
车 n 辆一次运完,且每辆车都载满货物.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
列问题:
(1)请问:1辆A型车和1辆B型车都载满货物一次可分别运货
多少吨?
(2)请你帮该物流公司设计租车方案;
(3)若A型车每辆需租金1 000元/次,B型车每辆需租金1 200元
/次,请选出最省钱的租车方案,并求出最少租车费是多少.
解:(1)设1辆A型车可运 x t,1辆B型车可运 y t.
根据题意,得解得
故1辆A型车可运32 t,1辆B型车可运40 t.
(2)根据题意,得32 m +40 n =304,
则 m = =9- n + ,且 m , n 都是自然数.
当 n =2时, m =7;当 n =6时, m =2.
故一共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租A型车7辆,B型车2辆;
方案二:租A型车2辆,B型车6辆.
(3)方案一需租金:7×1 000+2×1 200=9 400(元).
方案二需租金:2×1 000+6×1 200=9 200(元).
∵9 400>9 200,
∴最省钱的租车方案为方案二:租A型车2辆,B型车6辆,最少
租车费为9 200元.
25.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已知△ ABC 和△ ADE 都是等腰
三角形,其中 AB = AC , AD = AE ,且∠ BAC =∠ DAE .
(1)如图1,连接 BE , CD ,求证: BE = CD ;
(2)如图2,连接 BD , CD ,若∠ BAC =∠ DAE =60°, CD
⊥ AE , AD =3, CD =4,求 BD 的长;
(3)如图3,若∠ BAC =∠ DAE =90°,且点 C 恰好落在 DE
上,试探究 CD , CE 和 A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说明.
图1
图2
图3
(1)证明:∵∠ BAC =∠ DAE ,
∴∠ BAC +∠ CAE =∠ DAE +∠ CAE ,即∠ BAE =∠ CAD .
在△ BAE 和△ CAD 中,
∴△ BAE ≌△ CAD (SAS).∴ BE = CD .
图1
(2)解:如图1,连接 BE .
∵ CD ⊥ AE , AD = AE ,∠ DAE =60°,
∴在等边三角形 ADE 中, DC 平分∠ ADE .
∴∠ ADC =∠ CDE = ∠ ADE =30°,
∠ AED =60°.
由(1)同理,得△ BAE ≌△ CAD (SAS).
∴ BE = CD =4,∠ AEB =∠ ADC =30°.
∴∠ BED =∠ AEB +∠ AED =30°+60°=90°.
图1
在等边三角形 ADE 中, DE = AD =3.
在Rt△ BDE 中,由勾股定理,得
BD = = =5.
故 BD 的长为5.
图1
(3)解:2 AC2= CD2+ CE2.理由如下:
如图2,连接 BE .
图2
∵∠ BAC =∠ DAE =90°, AB = AC , AD = AE ,
∴△ ABC ,△ A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图2
∴ AB2+ AC2= BC2,∠ D =∠ AED =45°.
∴ BC2=2 AC2.
与(1)同理,得△ BAE ≌△ CAD (SAS).
∴ CD = BE ,∠ BEA =∠ D =45°.
∴∠ BEC =∠ BEA +∠ AED =45°+45°=90°.
在Rt△ BEC 中,由勾股定理,得
BC2= BE2+ CE2.
∴2 AC2= CD2+ CE2.
图2
26.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直线 l1: y =- x + b 与 x 轴交于点
A ,直线 l2: y = x - 与 x 轴交于点 B ,直线 l1, l2相交于点
C ,且点 C 的横坐标为1.
(1)求直线 l1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1,过点 A 作 x 轴的垂线,若点 P 为该垂线上的一个动
点,点 Q 为 y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 CP + PQ + AQ 的值最小时,
求此时点 P 的坐标.
(3)如图2,点 E 的坐标为(-2,0),将直线 l1绕点 C 按顺时
针方向旋转,使旋转后的直线 l3刚好过点 E ,过点 C 作平行于 x
轴的直线 l4,点 M , N 分别为直线 l3, l4上的两个动点.是否存在
点 M , N ,使得△ BMN 是以点 M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
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 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解:(1)当 x =1时, y = x - =-4,即点 C 的坐标为(1,
-4).
将点 C 的坐标代入直线 l1: y =- x + b ,得-4=-1+ b ,
解得 b =-3.
故直线 l1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3.
图1
图1
(2)由(1)可知,点 A (-3,0).
如图1,作点 C 关于过点 A 的 x 轴的垂线的对称点C'(-7,-4),点 A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A'(3,0),
连接A‘C’交过点 A 的 x 轴的垂线于点 P ,交 y 轴于点 Q ,此时, CP + PQ + AQ 的值最小.
设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为 y =k'x+b’,
则
解得
∴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 .
当 x =-3时, y =- ,
即点 P 的坐标为 .
图1
(3)设直线 l3: y = px + q ,将点 E , C 的坐标代入,同理可得其表达式为 y =- x - .
①当点 N 在 y 轴左侧,点 M 在直线 l4上方时,设点 N ( n ,-4),点 M .由题可知点 B (4,0).
如图2,分别过点 N , B 作 y 轴的平行线交过点 M 且与 x 轴平行的直线于点 R , S .
图2
图2
图2
∵∠ RMN +∠ RNM =90°,
∠ RMN +∠ SMB =90°,
∴∠ RNM =∠ SMB .
又∵∠ MRN =∠ BSM =90°, MN = BM ,
∴△ NRM ≌△ MSB (AAS).
∴ RN = MS , RM = SB ,
即解得
故点 N 的坐标为(-16,-4);
②当点 N 在 y 轴左侧,点 M 在 l4下方时,如图3,过点 M 作 PQ ∥
x 轴,与过点 B 且与 y 轴平行的直线交于点 Q ,与过点 N 且与 y 轴
平行的直线交于点 P .
同①的方法,得 N ;
图3
图4
图4
③如图4,当点 N 在 y 轴的右侧时,同理,得 N (-16,-4)(舍去).
综上所述,点 N 的坐标为 或(-16,-4).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51张PPT)
第十二周自主评价练习(期中测评)
【第一章至第四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81的平方根是( A )
A. ±9 B. 9 C. 3 D. ±3
2. 下列各数中:0,- , , ,π,0.373 773 777 3…
(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加1),其中无理数有( C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A
C
3. 下列几组数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是( B )
A. , , B. 2,3,4
C. 3,4,5 D. 6,8,10
4. 如图,在△ ABC 中,已知 AB = AC =10, BD 是边 AC 上的高
线, CD =2,则 BD 等于( B )
A. 8 B. 6
C. 4 D. 2
B
B
5. 下列式子化简正确的是( D )
A. =± B. =1
C. =-3 D. =
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 P ( m -1, m +3)在 y 轴上,则
点 P 的坐标为( D )
A. (-4,0) B. (0,-4)
C. (4,0) D. (0,4)
D
D
7. 关于函数 y =-2 x -2有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C )
A. 图象经过点(-1,1)
B. 若点 A (-2, y1), B (1, y2)在该函数图象上,则 y1< y2
C. 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 y =-2 x -1
D. 当 x >1时,则 y >0
C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同时扩大一个相同的倍数后,得到的三
边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B. 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0,1
C. 和 可以合并
D. 直线 y =-2 x -1的图象一定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比较大小:3 5 (填“>”“<”或“=”).
10. 已知点 P ( a -2,2 a +5)在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 a
= .
11. 已知 a , b 满足 b = + -5,则 ba 的值为 .
<
-1
- 125
(第12题图)
12. 如图,已知直线 y = x +3分别交坐标轴于 A , B 两点,则△ AOB 的面积是 .
3
13. 如图,将长方形纸片 ABCD 沿 AE 折叠,使点 D 恰好落在边
BC 上的点 F 处.若 AB =3, AD =5,则 CE 的长为 .
(第13题图)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计算:
(1)|-3|+(π+1)0- + ;
解:原式=3+1-3+2
=3.
(2) - + ÷ .
解:原式=3+2 +2-2 +
=5+ .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一架长2.5 m的梯子 AB 斜靠在墙
AC 上,∠ C =90°,此时,梯子的顶端 A 距地面的高度 AC 为
2.4 m.
(1)求此时梯子的底端 B 离墙底 C 的距离 BC ;
(2)若梯子的顶端 A 下滑了0.9 m到点A'处,则梯子的底端 B 在
水平方向上向右滑动了多远?
(2)因为梯子的顶端 A 下滑了0.9 m到点A'处,
所以A'B'= AB =2.5 m,A'C= AC -A'A=2.4-0.9=1.5(m).
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
B'C= = =2(m).
所以BB'=B'C- BC =2-0.7=1.3(m).
故梯子的底端 B 在水平方向上向右滑动了1.3 m.
解:(1)因为∠ C =90°, AB =2.5 m, AC =2.4 m,
所以 BC = = =0.7(m).
故此时梯子的底端 B 离墙底 C 的距离 BC 为0.7 m.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
(1)作出△ ABC 关于 y 轴对称的△ A1 B1 C1,并写出点 C1的坐标;
(2)在 y 轴上找一点 P ,使 PA + PB 的值最小(保留作图痕迹,标注点 P 的位置并写出点 P 的坐标).
解:(1)如图,△ A1 B1 C1即为所求作的图形,点 C1的坐标为(-3,2).
(2)如图,连接 A1 B ,交 y 轴于点 P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0,
2).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已知直线 y = kx +3分别与 x
轴、 y 轴相交于点 E , F ,点 E 的坐标为(-6,0),点 P 是直
线 EF 上的一动点.
(1)求 k 的值;
(2)若△ POE 的面积为6,求点 P 的坐标.
解:(1) 因为直线 y = kx +3经过点 E (-6,0),
所以-6 k +3=0.解得 k = .
解得 a =-2或 a =-10.
当 a =-2时, y = a +3=2;
当 a =-10时, y = a +3=-2.
故点 P 的坐标为(-2,2)或(-10,-2).
(2)由(1),知 k = ,所以直线 EF 的表达式为 y = x +3.
设点 P 的坐标为 .
因为 OE =6,所以 S△ POE = ×6× =6,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函
数 y =- x +2的图象分别与 x 轴、 y 轴交于点 A , B ,与函数 y =
x + b 的图象交于点 C (-2, m ).
(1)求 m 和 b 的值.
(2)函数 y = x + b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点 D ,点 E 从点 D 出发,
沿 DA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 A 停止运
动).设点 E 的运动时间为 t s.
①当△ ACE 的面积为12时,求 t 的值.
②在点 E 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运动时间 t ,使△ ACE 为直角
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因为点 C (-2, m )在直线 y =- x +2上,
所以 m =-(-2)+2=4.所以点 C (-2,4).
因为函数 y = x + b 的图象过点 C (-2,4),
所以4= ×(-2)+ b ,解得 b = .
(2)①因为函数 y =- x +2的图象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点 A ,
B ,所以点 A (2,0),点 B (0,2).
因为函数 y = x +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点 D ,
所以点 D 的坐标为(-14,0).
所以 AD =16.
因为△ ACE 的面积为12, DE =2 t ,
所以 ×(16-2 t )×4=12,解得 t =5.
故当△ ACE 的面积为12时, t 的值是5.
②存在.理由如下:
第一种情况:当∠ CEA =90°时, CE ⊥ x 轴.
因为点 A (2,0),点 C (-2,4),所以 AE =2+2=4.
又因为 AE =16-2 t ,即4=16-2 t ,解得 t =6;
第二种情况:当∠ ACE =90°时, AC ⊥ CE .
因为点 A (2,0),点 B (0,2),
所以 OA = OB . 所以∠ CAE =45°.
所以 CA = CE = =4 .
所以 AE = =8.
因为 AE =16-2 t ,即8=16-2 t ,解得 t =4.
综上所述,当 t =4或 t =6时,△ ACE 是直角三角形.
B卷(共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已知代数式10+ = x + y ,其中 x 是整数,且0< y <1,
则 x - y = .
【解析】因为2< <3,0< y <1,所以 x =12.
所以 y =10+ -12= -2.
所以 x - y =12-( -2)=14- .
故答案为14- .
14-
20. 已知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象与 y =2 x 的图象平行,且图
象经过点(2,3),则 b 的值为 .
【解析】由题意知, k =2.
因为 y =2 x + b 经过点(2,3),
所以2×2+ b =3.
b =-1.
故答案为-1.
-1
21. 已知A,B两地相距60 km,甲、乙两人从两地匀速出发相向
而行,甲先出发,如图, l1, l2表示两人离A地的距离 s (km)
与时间 t (h)的关系,则乙出发 h两人恰好相距5
km.
0.8或1
【解析】由题意可知,乙的函数图象是 l2,甲的速度是 =30
(km/h),乙的速度是 =20(km/h).
设乙出发 x h两人恰好相距5 km.
由题意,得30( x +0.5)+20 x +5=60或30( x +0.5)+20 x
-5=60,
解得 x =0.8或1.
所以乙出发0.8 h或1 h两人恰好相距5 km.
故答案为0.8或1.
22. 如图,已知在△ ABC 中, AB =6, AC =10, AD 是 BC 边上
的中线,且 AD =4.延长 AD 到点 E ,使 DE = AD ,连接 CE ,则
BC 边的长是 .
4
【解析】由题意,得 AD = DE , BD = CD .
在△ ABD 和△ ECD 中,
所以△ ABD ≌△ ECD (SAS).所以 CE = AB =6.
因为 AE =8, AC =10,
所以 AE2+ CE2=82+62=102= AC2.
所以△ AEC 是直角三角形,即∠ AEC =90°.
在Rt△ CDE 中, CD2= CE2+ DE2=62+42=52,
所以 CD =2 .所以 BC =2 CD =4 .
故答案为4 .
23. 如图,点 A 在 x 轴上,直线 y =- x +7与两坐标轴分
别交于 B , C 两点,点 D , P 分别是线段 OC , BC 上的动点,则
PD + DA 的最小值为 .
5
【解析】如答图,作点 A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 E ,过点 E 作 EH
⊥ BC 于点 H ,交 y 轴于点D',连接D'A,D'P,连接 CE ,当
E , D , P 三点共线时, PD + DA 的值最小,最小值即为
EH 的长度.
因为点 A 在 x 轴上,所以点 E 的坐标为 .
对于 y =- x +7,令 x =0,得 y =7,
所以点 C 的坐标为 .
令 y =0,得 x =7.
所以点 B 的坐标为 .
答图
所以 BE =7+3=10, OC =7, BC = =7 .
因为 S△ BCE = BE · OC = BC · EH ,
所以10×7=7 EH .
所以 EH =5 .
所以 PD + DA 的最小值为5 .
故答案为5 .
答图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4. (本小题满分8分)某大型商场为了提高销售人员的积极
性,对原有的薪酬计算方式进行了修改.设销售人员一个月的销
售量为 x (件),销售人员的月收入为 y (元),原有的薪酬计
算方式 y1(元)采用的是“底薪+提成”的方式,修改后的薪
酬计算方式为 y2(元),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求 y1关于 x 的函数表达式;
(2)王小姐是该商场的一名销售人员,某月发工资后,王小姐
用原有的薪酬计算方式算了一下,她所得的薪酬比原有的薪酬
计算方式算出的薪酬多750元,求王小姐该月的销售量.
解:(1)由题意可设 y1= kx +3 000.
将(100,4 500)代入,得
4 500=100 k +3 000,
解得 k =15.
故 y1关于 x 的函数表达式为
y1=15 x +3 000.
(2)设 y2= mx .
将(100,3 000)代入,得
3 000=100 m ,解得 m =30.
所以 y2=30 x .
因为所得的薪酬比原有的薪酬
计算方式算出的薪酬多750元,
所以 y2- y1=750,即30 x -(15 x +3 000)=750,
解得 x =250.
故王小姐该月的销售量为250件.
25.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Rt△ OCD 中,已知∠ OCD =
90°,点 P 是线段 CD 上的一个动点.
(1)如图1,若 OP 平分∠ COD , PF ∥ OD 交 OC 于点 F ,求
证: PF = OF ;
(2)在(1)的条件下,若 PC =4, OC =8,求 PF 的长;
图1
(3)如图2,若 OC =5, OD =13,过直角顶点 C 作 CG ∥
OD ,并延长 OP 交 CG 于点 E , OQ 为∠ POD 的平分线,连接
EQ . 当∠ OQE =90°时,求 DQ 的长.
图2
(1)证明:因为 PF ∥ OD ,所以∠ FPO =∠ DOP .
因为 OP 平分∠ COD ,所以∠ DOP =∠ FOP .
所以∠ FOP =∠ FPO . 所以 PF = OF .
图1
(2)解:由(1)知, PF = OF .
设 PF = OF = x ,则 CF =8- x .
在Rt△ PCF 中,(8- x )2+42= x2,
解得 x =5.所以 PF =5.
(3)解:如图,延长 EQ 交 OD 于点 M .
因为 OQ 平分∠ POD ,所以∠1=∠2.
当∠ OQE =90°时,
∠ OQE =∠ OQM =90°.
又因为 OQ = OQ ,
所以△ OEQ ≌△ OMQ (ASA).所以 EQ = QM .
因为 CG ∥ OD ,
所以∠ ECQ =∠ D ,∠ CEQ =∠ DMQ ,
所以△ CEQ ≌△ DMQ (AAS).所以 CQ = DQ .
在Rt△ OCD 中,由勾股定理,得
CD = = =12,
所以 DQ = CD =6.
26.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
线 y =- x + m 交 x 轴于点 A (4,0),交 y 轴的正半轴于点
B ,直线 AC 交 y 轴的负半轴于点 C ,且 BC = AB .
(1)求线段 AC 的长度.
(2) P 为线段 AB (不含 A , B 两点)上一动点.
①如图2,过点 P 作 y 轴的平行线交线段 AC 于点 Q ,连接 OP ,
OQ ,记四边形 APOQ 的面积为 S ,点 P 的横坐标为 t ,当 S =
时,求 t 的值.
② M 为线段 BA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 AM = BP . 在直线 AC 上是
否存在一点 N ,使得△ PMN 是以 PM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
形?若存在,求出点 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备用图
解:(1)把 A (4,0)代入 y =- x + m ,得 m =3.
所以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3.
令 x =0,得 y =3,所以点 B (0,3).
在Rt△ AOB 中, OA =4, OB =3,
所以 AB = = =5.
因为 BC = AB =5,
所以点 C (0,-2).所以 OC =2.
在Rt△ AOC 中, AC = = =2 .
图1
(2)①设点 P 的坐标为 .
因为点 P 在线段 AB 上,所以0< t <4,
设直线 AC 的表达式为 y = kx + b ,代入点 A (4,0),点 C
(0,-2),得解得
所以 y = x -2.
又因为 PQ ∥ y 轴,则点 Q .
图2
所以 PQ =- t +3- =5- t .
所以 S四边形 APOQ = S△ AOP + S△ AOQ
= AO · + AO ·
= OA · PQ
= ×4×
=10- t .
又因为 S = ,所以10- t = ,解得 t =1.
图2
②存在.理由如下:
如图1,当点 N 在 x 轴下方时,
因为 BP = AM ,所以 BP + AP =
AM + AP = AB .
所以 PM = AB =5.
因为△ PMN 是以 PM 为直角边的
等腰直角三角形,
当∠ NPM =90°时, PN = PM =5, MN = =5 .
图1
图1
设点 N .
过点 P 作直线 M ' N '∥ x 轴,过点 M 作 MM '⊥ M ' N '于点 M ',过
点 N 作 NN '⊥ M ' N '于点 N ',所以 MM '∥ OB .
所以∠ ABO =∠PMM'.
在△ AOB 与△PM’M中,
图1
所以△ AOB ≌△PM'M(AAS),
所以MM'= OB =3,PM'= OA =4.
因为∠NPN'+∠MPM'=90°,∠NPN'+∠PNN'=90°,
所以∠MPM'=∠PNN'.
在△PNN'与△MPM’中,
图1
所以△PNN'≌△MPM'(AAS).
所以PN'=MM'=3,NN'=PM'=4.
所以M'N'=7.
过点 M 作 MH ⊥NN'于点 H ,则 NH =1.
因为 N ,
所以 M .
因为点 M 在直线 AB 上,
所以 a -1=- (7+ a )+3.解得 a =-1.
图1
所以 a -2=- .
所以点 N .
当点 N 在 x 轴上方时,如图2所示.
点 N ″与点 N 关于点 A (4,0)对称,
则 N ″(2×4-(-1),0-(- )),即点 N ″(9, ).
综上所述,在直线 AC 上存在一点 N ,使得△ PMN 是以 MN 为直
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 N 的坐标为 或 .
图2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5张PPT)
第四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二章全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 的绝对值是( A )
A. B. - C. ± D.
A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B. 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C. 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只有±1
D. 4的平方根是±2
C
3. 下列各数中,一定有平方根的是( D )
A. m2-1 B. - m
C. m +1 D. m2+1
D
4. 观察下列实数: ,2π, , ,0.0202202…(相邻两
个0之间2的个数逐次增加1),其中无理数的个数为( C )
A. 1 B. 2 C. 3 D. 4
5. 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D )
A. B. C. D.
C
D
6.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B )
A. =-3 B. ÷ =
C. 3 + =4 D. 5 ×2 =10
7. 已知 m < -1< n ,且 m , n 是两个连续的整数,则 m + n
的值是( C )
A. 1 B. 2 C. 3 D. 4
B
C
8. 按如图所示程序框图计算,若输入的为 a =81,则输出结果
为( A )
A. B. - C. ± D. 3
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2- 的绝对值为 -2 ,2- 的倒数为 - -
10. 已知实数 a , b 满足 + =0,则 a + b 的平方根
是 .
11. 已知 a =2+ , b =2- ,则 ab = , a2+ b2= .
-2
- -2
±2
1
14
12. 若最简二次根式 和 可以合并,则 a- b = .
13. 已知 a2=4, =-1,则 a + b 的值是 .
1或-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3分)计算:
(1) + + ;
解:原式=2-5+9
=6.
(2)|1- |- +(π-2 024)0-2 ;
解:原式= -1-(-2)+1-
=2.
(3) +6 -( -4 );
解:原式= +2 -
= +2 -2 +
= .
(4)(3 -2 )× +( - )2.
解:原式=3 -6+(2+3-2 )
=3 -6+5-2
= -1.
15. (本小题满分8分,每题4分)计算:
(1)( - )× -(2+ )(2- );
解:原式=6-2 -(4-3)
=5-2 .
(2)( + )( - )- .
解:原式=(5-2)-(3+2 +2)
=3-3-2 -2
=-2 -2.
16. (本小题满分8分,每题4分)求下列各式中 x 的值:
(1)( x -3)3+64=0;
解:因为( x -3)3+64=0,
所以( x -3)3=-64.
所以 x -3=-4,
解得 x =-1.
(2)( x +2)2=49.
解:因为( x +2)2=49,
所以 x +2=7或 x +2=-7,
解得 x =5或 x =-9.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某正数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分
别是2 a -17和 a +8, b -10的立方根是-2, c 是 的整
数部分.求:
(1) a - b + c 的值;
(2) a + ba +3 c 的平方根.
解:(1)因为某正数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分别是2 a -17和
a +8,
所以2 a -17=-( a +8),解得 a =3.
因为 b -10的立方根是-2,即 =-2,
所以 b -10=(-2)3,解得 b =2.
因为 c 是 的整数部分,且2< <3,
所以 c =2.所以 a - b + c =3-2+2=3.
(2)因为 a + ba +3 c =3+23+3×2=17,
所以 a + ba +3 c 的平方根是± .
18. (本小题满分10分)观察下列各式:
=1+ - =1 ;
=1+ - =1 ;
=1+ - =1 ;
……
(1)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猜想:
= 1+ - = 1 ;
(2)请按照上面每个等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 n ( n 为正整
数)表示的等式:
;
1+ -
1
=1+ - =1+
(3)利用上述规律计算: .
(3)解: = =1+ - =1 .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比较大小: ; .
【解析】因为 = , = , > ,所以 > .因为
- = , -2<0,所以 - <0.所以 < .
故答案为>,<.
>
<
20. 如图,数轴上点 A 所表示的数是 .
【解析】如图, BD =1-(-1)=2, CD =1,所以 BC =
= = .所以 BA = BC = .所以 OA =
-1.所以点 A 表示的数为 -1.故答案为 -1.
-1
21. 已知实数 a , b ,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
- + - = .
【解析】由数轴,知 c < b <0< a ,所以 a - b >0, c - a <0.
所以 - + - =- b -( a - b )-
( c - a )-(- c )=- b - a + b - c + a + c =0.故答案为0.
0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我们有时会碰上如 , 这样的式
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化简: = = ,
= = = -1.
以上这种化简的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
还可以用以下方法化简: = = =
= -1.
(1)请任用其中一种方法化简:
① ;
② ( n 为正整数).
(2)化简: + + +…+ .
解:(1)①原式=
=
=
= + .
②原式=
=
=
= - .
(2)原式= + +…+
= -1+ - +…+ -
= -1.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1张PPT)
第六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三章第1~3节】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根据下列表述,能确定位置的是( A )
A. 东经118°,北纬40° B. 成都市三环路
C. 北偏东30° D. 环球中心电影院2排
2. 小明坐在第5列第6行,简记为(5,6),小刚坐在第4行第7
列,应记为( B )
A. (4,7) B. (7,4)
C. (7,5) D. (4,6)
A
B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6,-8)到 x 轴的距离为
( C )
A. 6 B. -8 C. 8 D. 10
C
(第4题图)
4. 如图,雷达探测到6个目标,若目标 C 用(40,120°)表
示,目标 D 用(50,210°)表示,则(30,240°)表示的是
( C )
A. 目标 A B. 目标 B
C. 目标 E D. 目标 F
C
5. 如图,若象棋盘上“将”位于点(2,-1),“象”位于点
(4,-1),则“炮”位于点( C )
A. (1,2) B. (2,-1)
C. (-1,2) D. (2,1)
(第5题图)
C
6.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 A (3,-4), B (-3,-4)两
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AB ∥ x 轴 B. AB =8
C. AB ∥ y 轴 D. 以上都不对
A
7. 如图,长方形 OABC 的边 OA , OC 分别在 x 轴、 y 轴上,点 B
的坐标为(6,4),点 D , E 分别在边 AB , BC 上, BD = BE
=2.若沿直线 DE 将△ BDE 翻折,点 B 落在点B'处,则点B'的坐
标为( B )
A. (2,4) B. (4,2)
C. (4,4) D. (6,2)
B
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P 在 y 轴左侧,且点 P 到 x 轴、
y 轴的距离分别为2,5,则点 P 的坐标为( D )
A. (-2,5)
B. (-5,2)
C. (-2,-5)或(2,-5)
D. (-5,2)或(-5,-2)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 A ( a , a +5)在 x 轴上,则点 A
到原点的距离为 .
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M (3,-2)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
坐标是 .
5
(-3,-2)
1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A , D 的坐标分别为(-2,1)和(3,1),则点 C 的坐标
为 .
(3,6)
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M (4,0), N (-2,0),则线段 MN 的中点 P 的坐标为 , MN 的长度为 .
(1,0)
6
1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 B 的坐标分别为(-
1,0),(0,2),以点 A 为圆心、 AB 长为半径画弧,交 x 轴
的正半轴于点 C ,则点 C 的横坐标为 .
-1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P
.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点 P 的坐标.
(1)点 P 在 y 轴上;
(2)点 Q 的坐标为(-3, a ),直线 PQ ∥ x 轴.
解:(1)因为点 P 在 y 轴上,所以 a +2=0,解得 a =- .
所以2 a -3=2× -3=- .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 .
(2)因为点 Q 的坐标为(-3, a ), PQ ∥ x 轴,
所以2 a -3= a ,解得 a =3.
所以 a +2= ×3+2= ,2 a -3=2×3-3=3.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 .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学校综合楼对应点 A 的坐标为
(2, a ),图书馆对应点 B 的坐标为( b ,-2)(图中小正方
形的边长代表1个单位长度),解答以下问题:
(1)请建立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a = , b = ;
1
-1
(2)若体育馆对应点 C 的坐标为(3,-1),画出△ ABC ,并
求出△ ABC 的面积.
答图
解:(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由图知, a =1, b =-1.
答图
(2)△ ABC 如答图所示.
S△ ABC =4×3- ×4×1- ×2×1- ×3×3=4.5.
故△ ABC 的面积为4.5.
16.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
(0,1), B (2,0), C (4,3).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ABC ;
(2)求△ ABC 的周长.
解:(1)如答图,△ ABC 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 = = ,
BC = = ,
AC = = =2 ,
所以△ ABC 的周长为
+ +2 =3 + .
答图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如下定
义:点 A 到 x 轴、 y 轴的距离的较小值称为点 A 的“短距”,当
两点的“短距”相等时,称这两点为“等距点”.
(1)点 B (-7,10)的“短距”为 ;
(2)若点 P (8, a +1)的“短距”为5,求 a 的值;
7
(3)若 C (-3, b ), D (4,3 b -7)两点为“等距点”,
求 b 的值.
解:(2)因为点 P (8, a +1)的“短距”为5,
所以| a +1|=5. 所以 a +1=±5. 所以 a =4或-6.
(3)因为 C (-3, b ), D (4,3 b -7)两点为“等距
点”,所以当| b |>3时,|3 b -7|=3,
解得 b = 或 b = (不合题意,舍去);
当| b |<3时,| b |=|3 b -7|,
解得 b = (不合题意,舍去)或 b = .
综上所述, b 的值为 或 .
18.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
( a ,0), B ( b ,0), C (-1.5,-2),其中 a , b 满足|
a +1|+( b -3)2=0.
(1)求△ ABC 的面积.
(2)在 x 轴上求一点 P (不与点 B 重合),
使得△ ACP 的面积与△ ABC 的面积相等.
(3)在 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Q ,使得△ BCQ 的面积与△
ABC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写出点 Q 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解:(1)因为| a +1|+( b -3)2=0,且| a +1|≥0,
( b -3)2≥0,
所以解得
如图1,过点 C 作 CN ⊥ x 轴于点 N .
因为点 C (-1.5,-2),所以 CN =2.
因为点 A (-1,0), B (3,0),
所以 AB =3-(-1)=4.
所以 S△ ABC = AB · CN = ×4×2=4.
图1
(2)设点 P 的坐标为( p ,0).
因为 S△ ACP = ×|-1- p |×2=4,
所以 p =3(舍去)或 p =-5.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5,0).
(3)存在.理由如下:
如图2,设 BC 交 y 轴于点 D ,连接 OC , CQ , BQ . 设 Q (0, q ), D (0, d ).
因为 S△ BOC = OB ·(- yC )= OD ·( xB - xC ),所以 ×3×2= ×(- d )×[3-(-1.5)],
图2
解得 d =- .所以 D .
因为 S△ ABC = S△ BCQ ,所以 QD ·( xB - xC )=4.
所以 × ×[3-(-1.5)]=4,
解得 q = 或- .
所以点 Q 的坐标为 或 .
图2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过点 P 和点 A (2,3)的直线平行
于 x 轴,过点 P 和点 B (-4,-3)的直线平行于 y 轴,则点 P
的坐标为 .
20. 已知 A (0, a ), B (-3,-5)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
点,则线段 AB 长度的最小值为 .
(-4,3)
3
21. 如图,将正方形 O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O 是原
点,点 A 的坐标为(1, ),则点 B 的坐标为 (1- ,1
.
(1- ,1
+ )
【解析】
如图,作 AE ⊥ x 轴于点 E , BF ⊥ EA 交 EA 的延长线于点 F , BF
交 y 轴于点 H . 可知四边形 OEFH 为长方形.因为四边形 OABC 为
正方形,点 A (1, ),所以 AB = AO ,∠ BAO =90°, AE
= , HF = OE =1,∠ BFA =∠ AEO =90°.所以∠ BAF +
∠ OAE =90°,∠ OAE +∠ AOE =90°.所以∠ BAF =∠
AOE . 在△ BAF 和△ AOE 中,
所以△ BAF ≌△ AOE (AAS).所以 BF = AE = , AF = OE
=1.所以 BH = -1, EF =1+ .因为点 B 在第二象限,所
以点 B 的坐标为(1- ,1+ ).故答案为(1- ,1+
).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如图,在长方形 OABC 中,点 O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已知点 A ( a ,0), C (0, b ),且 a , b 满足 +| b -
6|=0,点 P 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O → A
→ B → C → O 的路线移动.
(1)求点 B 的坐标;
(2)当点 P 移动3秒时,求点 P 的坐标;
(3)当点 P 移动到距离 x 轴5个单位长度的位置时,求点 P 移动的时间.
解:(1)因为 +| b -6|=0,
所以 a -4=0, b -6=0.所以 a =4, b =6.
所以点 B 的坐标为(4,6).
(2)由题意,知点 P 移动了2×3=6(个)单位长度.
因为 OA =4, AB =6,
所以点 P 在线段 AB 上, AP =6-4=2.
所以,当点 P 移动3秒时,此时点 P 的坐标为(4,2).
②当点 P 在 OC 上时,[2(4+6)-5]÷2=7.5(秒).
故当点 P 到 x 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则点 P 移动的时间是
4.5秒或7.5秒.
(3)当①点 P 在 AB 上时,(4+5)÷2=4.5(秒);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3张PPT)
第七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三章全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表述中,不能确定具体位置的是( B )
A. 某电影院1号厅的10排5号
B. 某灯塔南偏西35°方向
C. 东经103°,北纬31°
D. 距离某学校东北方向800米处
B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各点在第四象限的是( A )
A. (6,-7) B. (-3,8)
C. (-3,-5) D. (1,2)
A
3. 如图,这是一所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教学楼 A 的坐标为(-3,0),实验楼 B 的坐标为(2,
0),则图书馆 C 的坐标为( B )
A. (0,3) B. (-1,-3)
C. (3,0) D. (-2,0)
B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 ( m ,2)与点 B (1, n )关
于 y 轴对称,则 m + n 的值等于( B )
A. -1 B. 1 C. -2 D. 2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 既在 x 轴的上方,又在 y 轴的
左边,且距离 x 轴、 y 轴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和4个单位长度,则
点 A 的坐标为( D )
A. (5,-4) B. (4,-5)
C. (-5,4) D. (-4,5)
B
D
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若 x + y =0,则点 P ( x , y )一定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
线上
B. 点 P (-2,3)到 y 轴的距离为2
C. 若点 P ( x , y )中 xy =0,则点 P 在 x 轴上
D. 点 A (- a2-1,| b |+1)一定在第二象限
C
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P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 P1的坐标
是(4,-8),则点 P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 P2的坐标是( B )
A. (-4,-8) B. (-4,8)
C. (4,8) D. (4,-8)
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P ( m -1,4- m ),点 P 到 x
轴的距离是到 y 轴距离的2倍,则点 P 的坐标是( C )
A. (1,2) B. (-3,6)
C. (1,2)或(-3,6) D. (-2,0)
B
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 (2,1)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
标是 .
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4,3), AB ∥ x
轴,且 AB =5.当点 B 在第二象限时,则点 B 的坐标是 .
(2,-1)
(-9,3)
(第11题图)
11. 如图,将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
顶点 M , N 的坐标分別为(2,6),(8,6),则顶点 A 的坐标为 .
(10,2)
12. 如图,将△ 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B , C 两点在 x 轴
上,点 A 在 y 轴上.若 AC = BC , AB =13,点 A 的坐标为(0,
5),则点 C 的坐标为 .
(第12题图)
1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 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
径画弧,交 x 轴于点 M ,交 y 轴于点 N ,再分别以点 M , N 为圆
心,大于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 P . 若
点 P 的坐标为( a +2 b , a +1),则 a + b = .
-
(第13题图)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已知|2 x -4|+( y +3)2=0,点 A ( x , y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为点 B ,点 B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为点 C ,求点 C
的坐标;
解:因为|2 x -4|+( y +3)2=0,所以2 x -4=0, y +
3=0,解得 x =2, y =-3.所以点 A (2,-3).
因为点 A ( x , y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为点 B ,所以点 B (2,3).
因为点 B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为点 C ,所以点 C 的坐标为(-2,3)
(2)已知点 P 在坐标轴上,求点 P 的坐标.
解:①当点 P 在 x 轴上时, =0,解得 m =-1.
此时,点 P 的坐标为(-1,0);
②当点 P 在 y 轴上时, =0,解得 m = .
此时,点 P 的坐标为 .
综上所述,点 P 的坐标为(-1,0)或 .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B ,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和(6,0),△ ABC 为等边三
角形,求点 A 的坐标.
解:如图,过点 A 作 AD ⊥ BC 于点 D .
因为 B ,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和(6,0),
所以 BC =6-(-2)=8.
因为△ ABC 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 AB = AC = BC =8, BD = CD =4.
所以点 D 的横坐标为6-4=2.
在Rt△ ABD 中,
AD = = =4 .
所以点 A 的坐标为(2,4 ).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BC 的顶点 A (0,1), B (2,0), C (4,4)均在正方形网
格的格点上.
(1)画出△ ABC 关于 y 轴对称的图形△ AB1 C1,并写出顶点 B1, C1的坐标;
(2)已知点 P 为 y 轴上一点,若△ ABP 与△ ABC 的面积相等,求点 P 的坐标.
答图
答图
解:(1)如答图,△ AB1 C1即为所求作的图形.
点 B1(-2,0),点 C1(-4,4).
(2) S△ ABC =4×4- ×1×2-
×2×4- ×3×4=5,
设 P (0, m ).
由题意,得 ×2=5.
解得 m =6或-4.
故点 P 的坐标为(0,6)或(0,-4).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 A , B 两
点,其坐标分别为 A (2,3), B (6,1),且点 C 的坐标为 C
(6,4).
(1)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画出△ ABC ;
(2)请画出△ ABC 关于 x 轴对称的图形△ A1 B1 C1,并直接写出
△ A1 B1 C1的面积;
(3)若 x 轴上存在一点 M ,使 MA + MB 的值最小,请画图确定
点 M 的位置,并直接写出 MA + MB 的最小值.
解:(1)如答图,平面直角坐标系和△ ABC 即为所求作的
图形.
答图
(2)如答图,△ A1 B1 C1即为所求作
的图形.
由图可知, =S△ ABC
= ×(6-2)×(4-1)=6.
(3)如答图,连接 AB1交 x 轴于点 M ,连接 MB . 点 M 即为所
求. MA + MB 的最小值为 AB1的长度.
因为 A (2,3),点 B1(6,-1),
所以 AB1=
=4 .
所以 MA + MB 的最小值为4 .
答图
18. (本小题满分10分)阅读下面材料,再解答问题:
已知平面内两点 M ( x1, y1), N ( x2, y2),则这两点间的距
离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MN = .例
如:已知点 P (3,2), Q (-1,6),则这两点间的距离 PQ
= = =4 .特别地,如果两点
M ( x1, y1), N ( x2, y2)所在的直线与坐标轴重合或平行于
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那么这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简化为 MN
=| x1- x2|或| y1- y2|.
(1)已知点 A (2,3), B (-3,-4),试求 A , B 两点间
的距离.
(2)已知点 A , B 在平行于 y 轴的一条直线上,点 A 的纵坐标
为7,点 B 的纵坐标为-2,试求 A , B 两点间的距离.
(3)已知△ 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A (4,2), B (0,4),
C (-1,2),你能判定△ ABC 的形状吗?请说明理由.
解:(1) AB = = .
故 A , B 两点间的距离为 .
(2) AB =|7-(-2)|=9.
故 A , B 两点间的距离为9.
(3)△ ABC 为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因为 AB2=(4-0)2+(2-4)2=20,
AC2=(4+1)2+(2-2)2=25,
BC2=(0+1)2+(4-2)2=5,
所以 AB2+ BC2= AC2.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
△ ABC 为直角三角形.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已知点 P (2+ a , a -5)在坐标轴上,则 a = .
【解析】若点 P (2+ a , a -5)在 x 轴上,则 a -5=0, a =
5;若点 P (2+ a , a -5)在 y 轴上,则2+ a =0, a =-2.故
答案为5或-2.
5或-2
20. 已知点 A ( m -1,-3)和点 B (3, m +1).若直线 AB ∥
x 轴,则线段 AB 的长是 .
【解析】因为 AB ∥ x 轴, A ( m -1,-3), B (3, m +
1),所以 m +1=-3,即 m =-4.所以 A (-5,-3), B
(3,-3).所以 AB =|-5-3|=8.故答案为8.
8
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 的坐标为(4,3),点 B 在
x 轴上.若△ AOB 是直角三角形,则 OB 的长为 .
4或
【解析】如图.因为点 B 在 x 轴上,所以设点 B 的坐标为( x ,
0).因为 A (4,3),所以 OA = =5.①当∠ ABO =
90°时,点 B 的横坐标与点 A 的横坐标相同,所以 x =4.所以 B1
(4,0).所以 OB =4;②当∠ OAB =90°时, OA2+ AB2=
OB2.因为点 A 的坐标为(4,3), B ( x ,0),所以 AB2=(4
- x )2+32= x2-8 x +25.所以52+ x2-8 x +25= x2,解得 x =
.所以点 B2 .所以 OB = .故答案为4或 .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P 的坐标为(3,-
3),以点 P 为顶点的直角的两边分别与 x 轴、 y 轴相交于点
M , N .
(1)试说明: PM = PN .
(2)如图2,过点 P 作线段 AB ,交 x 轴正半轴于点 A ,交 y 轴负
半轴于点 B ,使得点 P 为 AB 的中点,且 OA = OB ,绕着顶点 P
旋转直角∠ MPN ,使得一边交 x 轴正半轴于点 M ,另一边交 y
轴正半轴于点 N . 此时, PM 和 PN 是否还相等?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求 S△ PBN - S△ PAM 的值.
图1
图2
解:(1)如图1,过点 P 作 PG ⊥ x 轴于点 G , PH ⊥ y 轴于点 H .
因为点 P 的坐标为(3,-3),
所以 PG = PH = OH = OG =3.
因为∠ GPH =∠ MPN =90°,
即∠ GPM +∠ MPH =∠ MPH +∠ HPN ,
所以∠ GPM =∠ HPN .
又因为∠ PGM =∠ PHN =90°,
所以△ PGM ≌△ PHN (ASA).
所以 PM = PN .
图1
(2)相等.理由如下:
如图2,连接 OP .
因为 OA = OB ,且∠ AOB =90°, P 为 AB 的中点,
所以 OP ⊥ AB ,∠ BOP =∠ POA =∠ PBN =∠ PAO =45°.
所以∠ PON =∠ PAM =135°.
因为∠ POA =∠ PAO =45°,所以 OP = AP .
因为∠ OPA =∠ MPN =90°,所以∠ OPN =∠ APM .
在△ PON 和△ PAM 中,
所以△ PON ≌△ PAM (ASA).
所以 PM = PN .
图2
(3)由(2)知,△ PON ≌△ PAM ,所以 S△ PAM = S△ PON .
如图2,过点 P 作 PQ ⊥ y 轴于点 Q .
因为 P (3,-3),所以 PQ = OQ =3.
因为∠ PBO =45°,所以∠ BPQ =45°.
所以 BQ = PQ =3.
所以 OB = BQ + OQ =3+3=6.
所以 S△ POB = OB · PQ = ×6×3=9.
所以 S△ PBN - S△ PAM = S△ PBN - S△ PON = S△ POB =9.
图2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9张PPT)
第十七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七章第1~4节】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语句中,属于定义的是( D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C.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D. 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D
2. 下列图形中,由∠1=∠2能得到 AB ∥ CD 的图形有
( C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C
3. 如图,已知直线 a , b 被直线 c 所截.若 a ∥ b ,∠1=50°,
则∠2=( B )
A. 150° B. 130°
C. 120° D. 110°
(第3题图)
B
4. 如图,已知 AB ∥ CD , FH 平分∠ BFG ,∠ EFB =58°,则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
A. FG = FH B. GF = GH
C. ∠ FHG =61° D. ∠ EGD =58°
(第4题
图)
A
5. 下列句子是命题的是( D )
A. 连接 CD
B. 画∠ AOB =45°
C. 小于直角的角是锐角吗
D.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D
6. 如图,直线 a ∥ b ,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 b 上.若∠1
=40°,则∠2=( C )
A. 30° B. 40° C. 50° D. 60°
(第6题图)
C
7. 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D )
A. 是最简二次根式
B. , , 都是无理数
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内角的和
D. 已知点 E (1, a )与点 F ( b ,2)关于 x 轴对称,则 a + b
=-1
D
8. 如图,把四边形 ABCD 沿着 EF 折叠.下列条件中,能得出 AB
∥ CD 的有( B )
(第8题图)
①∠1=∠2;②∠3=∠4;③∠1+∠5=180°;④∠1=∠4.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B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如图,已知直线 a ∥ b ,∠1=30°,∠2=45°,则∠3的度
数为 .
(第9题图)
75°
10. 把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相等”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得到的新命题是 命题(填
“真”或“假”).
11. 如图,已知 AB ∥ ED , BC ⊥ CD ,∠ B =38°,则∠ D
= .
(第11题图)
假
52°
12. 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 a , b , c 在同一平面内,现有下列四
个命题:
①如果 a ∥ b , a ⊥ c ,那么 b ⊥ c ;②如果 b ∥ a , c ∥ a ,那么
b ∥ c ;③如果 b ⊥ a , c ⊥ a ,那么 b ⊥ c ;④如果 b ⊥ a , c ⊥
a ,那么 b ∥ c .
其中真命题有 (填序号).
①②④
13. 如图,∠ AOB 的一边 OA 为平面镜,∠ AOB =37°.在 OB
上有一点 E ,从点 E 射出一束光线经 OA 上一点 D 反射,此时∠
ODE =∠ ADC ,且反射光线 DC 恰好与 OB 平行,则∠ DEB 的
度数是 .
7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3分)先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
果……,那么……”的形式,再指出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同角的余角相等;
(3)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4)同旁内角互补.
解:(1)改写: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三
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题设: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是直角.结论: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改写: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
等.题设: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3)改写:如果一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个角小于它的余角.题
设:一个角是锐角.结论:这个角小于它的余角.
(4)改写:如果两个角是同旁内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题
设:两个角是同旁内角.结论:这两个角互补.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 ABC 中,已知 D 是 AB 上一
点,点 E 是 AC 上一点,点 F 是 BC 的延长线上一点,连接 CD ,
DE , EF ,∠1=∠ F , CD ∥ EF ,求证:∠ EDB +∠ ABC =
180°.
证明:∵ CD ∥ EF ,
∴∠ F =∠ BCD .
∵∠1=∠ F ,∴∠1=∠ BCD .
∴ DE ∥ BC .
∴∠ EDB +∠ ABC =180°.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1=∠2,∠3=∠4,∠5
=∠6,求证: CE ∥ BF .
证明:∵∠3=∠4,
∴ BC ∥ DF .
∴∠2+∠3+∠6=180°.
∵∠5=∠6,∠1=∠2,
∴∠1+∠3+∠5=180°.
∴ CE ∥ BF .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
边长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都叫做格点,点 A , B , P 均在格点上.
(3)若△ QAB 的面积与△ PAB 的面积相等,且格点 Q 与点 P 不重合,则符合条件的格点 Q 有 个.
3
(1)过点 P 画直线 AB 的平行线 PD ;
(2)连接 PA , PB ,则△ PAB 的面积=
;
6.5
(1)解:如图1,连接 AP ,过点 P 作∠ APD =∠ PAB ,∴ PD ∥ AB ,则 PD 为所求.
(2)【解析】如图1, S△ PAB =4×4- ×4×3- ×1×3-
×4×1=16-6-1.5-2=6.5.故答案为6.5.
图1
(3)【解析】如图2,由△ QAB 的面积与△ PAB 的面积相等,在 AB 的平行线 PD 上,截取 PQ = AB 或 PQ1= AB . 连接并延长 QA ,在 QA 的延长线上截取 AQ2= AQ ,则 Q , Q1, Q2三点为所求,则格点 Q 有3个.故答案为3.
图2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 ABC 中,已知∠ ABC =∠
ACB , BD 平分∠ ABC , CE 平分∠ ACB , BD , CE 相交于点
O . 点 F , G 分别是 AC , BC 延长线上一点,且∠ DOE +∠
OBF =180°,∠ DBC =∠ G . 指出图中所有的平行线,并说明
理由.
解: CE ∥ BF , DG ∥ CE , DG ∥ BF .
理由如下:∵∠ DOE +∠ OBF =180°, ∠ EOD +∠ BOE =180°,
∴∠ BOE =∠ OBF . ∴ CE ∥ BF .
∵∠ ABC =∠ ACB , BD 平分∠ ABC , CE 平分 ∠ ACB ,∴∠ DBC =∠ ECB .
又∵∠ DBC =∠ G ,∴∠ ECB =∠ G . ∴ DG ∥ CE .
∵ CE ∥ BF , DG ∥ CE ,∴ DG ∥ BF .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如图,已知 BE 是△ ABC 的边 AC 上的高线, AD ∥ BC ,且
∠1+42°=∠2,∠3=46°,则∠ ABC = .
(第19题图)
68°
【解析】∵ BE ⊥ AC ,∴∠1+∠290°.∵∠1+42°=∠2,∴∠1=24°,∠2=66°.∵∠3=46°,∴∠ BAD =∠2+∠3=112°.∵ AD ∥ BC ,∴∠ ABC =180°-∠ BAD =180°-112°=68°.故答案为68°.
20. 已知∠ A 与∠ B 的两边分别平行,且2∠ B -∠ A =30°,则
∠ A 的度数为 .
【解析】∵∠ A 和∠ B 的两边分别平行,∴∠ A =∠ B 或∠ A +
∠ B =180°.∵2∠ B -∠ A =30°,∴∠ A =2∠ B -30°.当
时,当
时,综上所述,∠ A =30°或110°.故答案为
30°或110°.
30°或110°
21. 如图,在△ ABC 中,已知点 A (0,1), B (3,1), C
(4,3).若要使△ ABD 与△ ABC 全等,则点 D 的坐标
是 .
(第21题图)
(-1,-1),(-1,3)或(4,-1)
【解析】如图,可知 AB ∥ x 轴.由△ ABD 与△ ABC 全等,有以
下两种情况:①当△ BAD ≌△ ABC 时,可知 D1(-1,3), D2
(-1,-1);②当△ ABD ≌△ ABC 时,可知 D3(4,-1).
故答案为(-1,-1),(-1,3)或(4,-1).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如图,已知 l1∥ l2,直线 AD 交 l1于点 A ,交 l2于点 D ,直线
BC 交 l1于点 B ,交 l2于点 C , AE 平分∠ BAD , CE 平分∠ BCD .
(1)求证:∠ ADC =2∠ BAE ;
(2)若∠ ADC =70°,∠ ABC =36°,求∠ AEC 的度数.
(1)证明:∵ l1∥ l2,∴∠ BAD =∠ ADC .
∵ AE 平分∠ BAD ,∴∠ BAD =2∠ BAE .
∴∠ ADC =2∠ BAE .
(2)解:如图,过点 E 作 EF ∥ l1,
∴∠ BAE =∠ AEF .
∵∠ ADC =70°,∠ ADC =2∠ BAE ,
∴∠ BAE = ∠ ADC =35°.∴∠ AEF =35°.
∵ l1∥ l2,∴∠ ABC =∠ BCD =36°.
∵ CE 平分∠ BCD ,∴∠ DCE = ∠ BCD =18°.
∵ l1∥ l2, EF ∥ l1,∴ l2∥ EF .
∴∠ CEF =∠ DCE =18°.
∴∠ AEC =∠ AEF +∠ CEF =35°+18°=53°.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2张PPT)
第九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四章全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B )
A. y = +2 B. y =-2 x
C. y = x2+2 D. y = mx + n ( m , n 是常数)
2. 一次函数 y =-2 x -5的图象不经过( A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B
A
3. 下列函数中,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是( D )
A. y = x -6 B. y =-6+2 x
C. y = x +6 D. y =6-2 x
4. 将一次函数 y =2 x +3的图象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直
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B )
A. y =2 x +7 B. y =2 x -1
C. y =-2 x -1 D. y =2 x +11
D
B
5. 若正比例函数 y =- kx ( k ≠0)的函数值 y 随 x 值的增大而减
小,则一次函数 y = kx - k 的图象可能是( C )
A
B
C
D
C
6. 小强和爷爷去爬山,爷爷先出发一段时间后小强再出发,途
中小强追上了爷爷并最终先爬到山顶,两人所爬的高度 h (m)
与小强出发后的时间 t (min)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
确的是( B )
A. 爷爷比小强先出发20 min
B. 小强爬山的速度是爷爷的2倍
C. l1表示的是爷爷爬山的情况, l2表示的是小强爬山的情况
D. 山的高度是480 m
B
7. 用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来计算函数 y 的值,当输入 x 为-1和7
时,输出 y 的值相等,则 b 的值是( C )
A. -4 B. -2 C. 2 D. 4
C
8. 关于一次函数 y =2 mx -4 m -2的图象与性质,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D )
A.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增大
B. 当 m =3时,该图象与函数 y =-6 x 的图象是两条平行线
C. 不论 m 取何值,图象都经过点(2,2)
D. 不论 m 取何值,图象都经过第四象限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函数 y =2 x -4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坐标是 .
10. 当 k = 时,函数 y =( k +3) -5是关于 x 的一次
函数.
11. 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 x 的图象上有 M ( x1, y1), N ( x2,
y2)两点.若 x1> x2,则 y1与 y2的大小关系是 .
12. 已知一次函数 y =(1+2 m ) x -3中,函数值 y 随自变量 x
值的增大而减小,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2,0)
3
y1> y2
m <-
13. 如图,用每张长6 cm的纸条,重叠1 cm粘贴成一条纸带.纸
带的长度 y (cm)与纸条的张数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y =5 x
+1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 y -2与 x 成正比例,且当 x =1时,
y =-6.
(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表达式;
(2)若点( a ,2)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求 a 的值.
解:(1)设 y -2= kx ( k ≠0).
因为当 x =1时, y =-6,所以-6-2= k .所以 k =-8.
所以 y 关于 x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8 x +2.
(2)由-8 a +2=2,得 a =0.
15. (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一次函数 y =( a +3) x + a2-9.
(1)若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求 a 的值;
(2)若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 y 轴交于点(0,2),且 y 的值
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小,求 a 的值.
解:(1)因为这个一次函数 y =( a +3) x + a2-9的图象经过
原点,所以 a2-9=0, a +3≠0.所以 a =3.
(2)因为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 y 轴交于点(0,2),
所以2= a2-9.所以 a =± .
又因为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减小,所以 a +3<0.
所以 a =- .
16.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已知一次函数 y =- x -8的图
象与 x 轴和 y 轴分别交于点 A 和点 B .
(1)求点 A 和点 B 的坐标;
(2)求点 O 到直线 AB 的距离.
解:(1)当 x =0时, y =-8,
所以点 B (0,-8).
当 y =0时,0=- x -8,
解得 x =-6.所以点 A (-6,0).
(2)如图,过点 O 作 OC ⊥ AB 于点 C .
由(1)知 OA =6, OB =8.
在Rt△ ABO 中, AB = =10.
所以 S△ AOB = AB · OC = OA · OB .
所以10 OC =6×8.所以 OC = .
所以点 O 到直线 AB 的距离是 .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 C
(0,6)的直线 AC 与直线 OA 相交于点 A (4,2),与 x 轴交于
点 B . 动点 M 在直线 AC 上,且△ OMC 的面积是△ OAC 的面积
的 ,求点 M 的坐标.
解:设直线 A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x + b ( k ≠0).
将点 C (0,6), A (4,2)代入,
得解得
所以直线 A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6.
如图,因为点 M 在直线 AC 上,
所以设点 M 的坐标为( m ,- m +6).
在△ OMC 中, OC =6,点 M 到 OC 的距离 h1= ,
所以 S△ OMC = OC · h1= ×6· =3 .
在△ OAC 中, OC =6,点 A 到 OC 的距离 h2=4,
所以 S△ OAC = OC · h2= ×6×4=12.
因为 S△ OMC = S△ OAC ,所以3| m |= ×12.
所以| m |=1,解得 m =1或 m =-1.
所以点 M 的坐标为(1,5)或(-1,7).
18.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B两地间某道路全程为240
km,甲、乙两车沿此道路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
行,甲车从A地出发行驶2 h后因有事按原路原速返回A地,结果
两车同时到达A地,甲、乙两车距A地的路程 y (km)与甲车出
发所用的时间 x (h)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信息解答
下列问题:
(1)甲车的速度为 km/h,乙车的速度为 km/h;
(2)甲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在途中首次相遇?
80
60
(3)甲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距40 km?
(1)【解析】由题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160÷2=80(km/h),乙车的速度为240÷(2+2)=60(km/h).故答案为80,60.
(2)解:设 y甲= k1 x (0< x <2).
将(2,160)代入,得 k1=80.所以 y甲=80 x .
设 y乙= k2 x + b .将(0,240),(4,0)代入,
得解得
所以 y乙=-60 x +240.
由80 x =-60 x +240,解得 x = .
所以甲车出发 h,两车在途中首次相遇.
(3)解:①相遇前,设甲车出发 m h,两车相距40 km,
则80 m +60 m =240-40,解得 m = ;
②相遇后,由图象知,甲车行驶2 h时,甲车与乙车的距离最
大,最大距离为160-(-60×2+240)=40(km).
综上所述,甲车出发 h或2h,两车相距40km.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已知点 P ( a , b )在直线 y =3 x -2上,则2 b -6 a 的值
为 .
【解析】因为点 P ( a , b )在直线 y =3 x -2上,所以 b =3 a -
2.所以2 b -6 a =2(3 a -2)-6 a =-4.故答案为-4.
-4
2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 AB 的端点为 A (-2,
1), B (1,2).若直线 y = kx -1与线段 AB 有交点,则 k 的取
值范围是 .
(第20题图)
k ≤-1或 k ≥3
【解析】①当直线 y = kx -1过点 A 时,将 A (-2,1)代入 y =
kx -1,得 k =-1;②当直线 y = kx -1过点 B 时,将 B (1,2)
代入 y = kx -1,得 k =3.因为| k |越大,它的图象离 y 轴越
近,所以当 k ≤-1或 k ≥3时,直线 y = kx -1与线段 AB 有交点.
故答案为 k ≤-1或 k ≥3.
21. 如图,一次函数 y = x +4的图象与 x 轴交于点 A ,与 y 轴交
于点 B ,点 C 是 x 轴上的一动点,连接 BC ,将△ ABC 沿 BC 所在
的直线折叠,当点 A 落在 y 轴上时,则点 C 的坐标为
.
(12, 0)
或
(第21题图)
【解析】在 y = x +4中,当 x =0时, y =4;当 y =0时, x =-3,所以点 A (-3,0),点 B (0,4).所以 OA =3, OB =4.所以 AB = =5.设点 A 的对应点为 A1, OC = x .①当点 C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时,如图1.由折叠,得 BA1= AB =5.所以 OA1=5+4=9,CA1= AC =3+ x .在Rt△ A1 OC 中,由勾股定
理,得92+ x2=(3+ x )2,解得 x =12,即 OC =12.所以点 C 的坐标为(12,0);
图1
②当点 C 在 x 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2.由折叠,得 BA1= AB =5.所以 OA1=5-4=1, CA1= AC =3- x .在Rt△ A1 OC 中,由勾股定理,得12+ x2=(3- x )2,解得 x = ,即 OC = .所以点 C 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点 C 的坐标为(12,0)或 .故答案为(12,0)或 .
图2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 y = x +8交 x 轴于
点 E ,交 y 轴于点 A . 将直线 y =-2 x -7沿 x 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
长度交 x 轴于点 D ,交 y 轴于点 B ,交直线 AE 于点 C .
(1)求直线 BD 的函数表达式及 S△ ABC ;
(2)在直线 AE 上存在一点 F ,使 BA 是△ BCF 的中线,求点 F
的坐标;
(3)如图2,若在 x 轴的正半轴上存在一点 P ,使∠ PBO =2∠
PAO ,求点 P 的坐标.
图1
图2
解:(1)直线 y =-2 x -7沿 x 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 y
=-2( x -2)-7=-2 x -3.
则直线 BD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2 x -3.
联立解得所以点 C (-4,5).
在 y = x +8中,令 x =0,得 y =8.所以点 A (0,8).
在 y =-2 x -3中,令 x =0,得 y =-3.所以点 B (0,-3).
所以 AB =11.所以 S△ ABC = ×11×4=22.
(2)如图1,过点 C 作 CG ⊥ y 轴于点 G ,
过点 F 作 FH ⊥ y 轴于点 H .
所以 CG =4,∠ CGA =∠ FHA =90°.
因为 BA 为△ BCF 的中线,所以 CA = FA .
又因为∠ CAG =∠ FAH ,
所以△ CAG ≌△ FAH (AAS).
所以 FH = CG =4.
在 y = x +8中,当 x =4时, y =11.
所以点 F 的坐标为(4,11).
图1
(3)由(1)知, A (0,8), B (0,-3),
所以 OA =8, OB =3.
如图2,在 y 轴的正半轴上取一点 Q ,
使 OQ = OB =3.
因为∠ POB =90°,所以 PQ = PB .
所以∠ PQO =∠ PBO =∠ PAO +∠ APQ .
因为∠ PBO =2∠ PAO ,所以∠ PAO =∠ APQ .
所以 PQ = AQ =5.所以 OP = =4.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4,0).
图2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8张PPT)
第十八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七章全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A )
A. 作直线 AB 垂直于直线 CD
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 若| a |=| b |,则 a2= b2
D. 同角的补角相等
A
2.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D )
A. 同位角相等 B. 同旁内角互补
C. 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 D. 同角的余角相等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B.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直线
的距离
D
B
4. 如图,在△ ABC 中,已知点 E 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 ABC
与∠ AC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D ,∠ D =15°,则∠ A 的度数为
( A )
A. 30° B. 45°
C. 20° D. 22.5°
(第4题图)
A
5. 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 FDE =∠ A =90°,∠ C
=45°,∠ E =60°,且点 D 在 BC 上,点 B 在 EF 上, AC ∥
EF ,则∠ CDF 的度数为( C )
A. 150° B. 160°
C. 165° D. 155°
(第5题图)
C
6. 已知△ ABC 的内角分别为∠ A ,∠ B ,∠ C ,下列能判定△
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 C )
A. ∠ A =2∠ B =3∠ C
B. ∠ C =2∠ B
C. ∠ A +∠ B =∠ C
D. ∠ A ∶∠ B ∶∠ C =3∶4∶5
C
7. 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在下列4个结论中,错误的
是( A )
A. OE 平分∠ AOD
B. ∠ AOC =∠ BOD
C. ∠ AOC -∠ AEC =15°
D. ∠ BOC +∠ AOD =180°
(第7题图)
A
8. 如图,在△ ABC 中,已知∠ B =25°,∠ C =40°,点 P 是
边 BC 上一点.若△ ABP 为直角三角形,则∠ PAC 的度数为
( C )
A. 25° B. 35°
C. 25°或50° D. 25°或35°
(第8题图)
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在△ ABC 中,已知∠ A ∶∠ B ∶∠ C =2∶3∶5,则△ ABC
是 三角形.(填“锐角”“直角”或“钝角”)
10. 如图,直线 l1, l2分别与△ ABC 的两边 AB , BC 相交,且
l1∥ l2.若∠ B =35°,∠1=105°,则∠2的度数为 .
直角
40°
(第10题图)
11. 如图,已知直线 AB ∥ CD ,∠ A =69°,∠ C =35°,则∠
E 的度数为 .
(第11题图)
34°
12. 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若含30°角的三角板
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同一条直
线上,则∠α的度数是 .
(第12题图)
75°
13. 如图,将长方形纸片 ABCD 沿 GH 折叠,使点 C 落在点 Q
处,点 D 落在 AB 边上的点 E 处.若∠ AGE =32°,则∠ GHC 的
度数为 .
(第13题图)
10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将命题“两个钝角的和一定大于180°”改写成“如
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断该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
命题;
解:改写:如果两个角是钝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和一定大于
180°.是真命题.
(2)判断命题“若 a2> b2,则 a > b ”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
是真命题,则举一个满足命题的例子;若是假命题,则举一个
反例.
解:假命题.反例:若 a =-2, b =1,则 a2> b2,但 a < b .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 ABC =180°-∠ A , BD
⊥ CD 于点 D , EF ⊥ CD 于点 F .
(1)求证: AD ∥ BC ;
(2)若∠1=36°,求∠2的度数.
(1)证明:∵∠ ABC =180°-∠ A ,
∴∠ ABC +∠ A =180°.
∴ AD ∥ BC .
(2)解:∵ AD ∥ BC ,∠1=36°,
∴∠3=∠1=36°.
∵ BD ⊥ CD , EF ⊥ CD ,∴ BD ∥ EF .
∴∠2=∠3=36°.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 A =α,∠ CBD =3∠
ABD ,∠ BCD =3∠ ACD ,求∠ BDC 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
表示).
解:设∠ ABD =β,∠ ACD =θ.
∵∠ CBD =3∠ ABD ,∠ BCD =3∠ ACD ,
∴∠ CBD =3β,∠ BCD =3θ.
∴∠ ABC =4β,∠ ACB =4θ.
∵∠ A +∠ ABC +∠ ACB =180°,
即α+4β+4θ=180°,∴β+θ=45°- .
∴∠ BDC =180°-3(β+θ)=180°-3× =45°
+ α.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已知 A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
CE ⊥ AD ,垂足为 F ,∠ BAC =40°,∠ B =50°,求∠ BDE
的度数.
解:∵∠ CAB =40°,∠ B =50°,
∴∠ ACB =180°-40°-50°=90°.
∵ CE ⊥ AD ,
∴∠ AFC =∠ AFE =90°.
∵ A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
∴∠ CAD =∠ EAD = ×40°=20°.
又∵ AF = AF ,∴△ ACF ≌△ AEF (ASA).∴ AC = AE .
又∵ AD = AD ,∠ CAD =∠ EAD ,
∴△ ACD ≌△ AED (SAS).
∴ DC = DE . ∴∠ DCE =∠ DEC .
∵∠ ACE =90°-20°=70°,
∴∠ DEC =∠ DCE =∠ ACB -∠ ACE =90°-70°=20°.
∴∠ BDE =∠ DCE +∠ DEC =20°+20°=40°.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已知 AM ∥ BN ,∠ A =60°,
点 P 是射线 AM 上一动点(不与点 A 重合). BC , BD 分别平分
∠ ABP 和∠ PBN ,分别交射线 AM 于点 C , D .
(1)求∠ ABN ,∠ CBD 的度数.
(2)当点 P 运动时,∠ APB 与∠ AD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随之
发生变化?若不变化,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
由;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
(3)当点 P 运动到某一位置,使∠ ACB =∠ ABD 时,求∠ ABC
的度数.
解:(1)∵ AM ∥ BN ,
∴∠ ABN +∠ A =180°.
∵∠ A =60°,∴∠ ABN =120°.
∴∠ ABP +∠ PBN =120°.
∵ BC 平分∠ ABP , BD 平分∠ PBN ,
∴∠ ABP =2∠ CBP ,∠ PBN =2∠ DBP .
∴2∠ CBP +2∠ DBP =120°.
∴∠ CBD =∠ CBP +∠ DBP = ×120°=60°.
(2)不变化.∠ APB =2∠ ADB . 理由如下:
∵ AM ∥ BN ,∴∠ APB =∠ PBN ,∠ ADB =∠ DBN .
∵ BD 平分∠ PBN ,∴∠ PBN =2∠ DBN .
∴∠ APB =∠ PBN =2∠ DBN =2∠ ADB ,即∠ APB =2∠
ADB .
(3)∵ AM ∥ BN ,∴∠ ACB =∠ CBN .
当∠ ACB =∠ ABD 时,则有∠ CBN =∠ ABD .
∴∠ ABC +∠ CBD =∠ CBD +∠ DBN .
∴∠ ABC =∠ DBN .
由(1)可知,∠ ABN =120°,∠ CBD =60°.
∴∠ ABC +∠ DBN =120°-60°=60°.
∴∠ ABC =30°.
19. 如图,在△ ABC 中,已知∠ B =∠ C =65°, BD = CE ,
BE = CF ,则∠ DEF 的度数是 .
(第19题图)
65°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0. 如图,在△ ABC 中,已知∠ BAC =120°,点 D 是 BC 上一
点, BD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E ,将△ ACD 沿 AD 折叠,点 C
恰好与点 E 重合,则∠ B = °.
(第20题图)
20
21. 如图,已知直线 AB ∥ CD ,点 M , N 分别在直线 AB , CD
上,点 P 是 AB 和 CD 之间的一个动点,且∠ MPN =120°,过
点 N 作射线 NQ ,使∠ PNQ =∠ PNC . 若∠ QND = x °,则∠
AMP = °(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如答图,过点 P 作 EF ∥ AB ,则 EF ∥ AB ∥ CD . ∵∠ PNQ =∠ PNC ,∠ QND = x °,∴∠ PNQ =∠ PNC = ∠ CNQ = (180°-∠ QND )= (180°- x °)=90°- x °.
答图
答图
∵ EF ∥ AB ∥ CD ,∴∠ FPN =∠ PNC =90°- x °,∠ AMP
=∠ FPM . ∵∠ MPN =∠ FPM +∠ FPN =120°,∴∠ FPM =
120°-∠ FPN =120°-(90°- x °)=30°+ x °.∴∠
AMP =30°+ x °.故答案为 .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已知线段 AB , CD 相交于点 O ,连接 AD , BC .
(1)如图1,求证:∠ A +∠ D =∠ B +∠ C .
(2)如图2,∠ ADC 和∠ ABC 的平分线 DE 和 BE 相交于点 E ,
且分别与 AB , CD 相交于点 M , N . 若∠ A =28°,∠ C =
32°,求∠ E 的度数.
(3)如图3,∠ ADC 和∠ ABC 的三等分线 DE 和 BE 相交于点
E ,且分别与 AB , CD 相交于点 M , N ,∠ CDE = ∠ ADC ,
∠ CBE = ∠ ABC . 试探究∠ A ,∠ C ,∠ E 三者之间存在的数
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1
图2
图3
(1)证明:∵∠ A +∠ D +∠ AOD =180°,
∴∠ A +∠ D =180°-∠ AOD .
同理,得∠ B +∠ C =180°-∠ BOC .
又∵∠ AOD =∠ BOC ,∴∠ A +∠ D =∠ B +∠ C .
图1
(2)解:如图1.由(1),得∠ A +∠ ADO =∠ CBO +∠ C .
同理,得∠ A +∠1=∠ E +∠3,∠ C +∠4=∠ E +∠2.
∴∠ A +∠1+∠ C +∠4=2∠ E +∠3+∠2.
∵ DE , BE 分别平分∠ ADC 和∠ ABC ,
∴∠1=∠2,∠3=∠4.
∴∠ A +∠ C =2∠ E .
∵∠ A =28°,∠ C =32°,
∴∠ E = (∠ A +∠ C )= ×(28°+32°)=30°.
图1
图1
(3)解:3∠ E =∠ A +2∠ C . 理由如下:
如图2.由(1),得∠ A +∠1=∠ E +∠3,∠ C +∠4=∠ E +
∠2.
∵∠2= ∠ ADC ,∠4= ∠ ABC ,
∴∠1= ∠ ADC ,∠3= ∠ ABC .
∴∠ A + ∠ ADC =∠ E + ∠ ABC ,
∠ C + ∠ ABC =∠ E + ∠ ADC .
图2
图2
∴∠ A -∠ E = (∠ ABC -∠ ADC ),
∠ E -∠ C = (∠ ABC -∠ ADC ).
∴∠ A -∠ E =2(∠ E -∠ C ).
∴3∠ E =∠ A +2∠ C .
图2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3张PPT)
第十五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六章全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一组数据-2,-1,0,3,5的极差是( A )
A. 7 B. 6 C. 5 D. 0
A
2.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试成绩的平均数相同,
五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如下表:
学生 甲 乙 丙 丁
方差 4 2 55 19
若从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状态稳定的同学参加全国数学联赛,
则应选择( B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B
3. 已知一组数据:92,89,96,98,9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是( C )
A. 96 B. 97 C. 95 D. 89
4. 若甲糖果的单价为 a 元/千克,乙糖果的单价为10元/千克,则
2千克甲糖果和 b 千克乙糖果混合成什锦糖果的单价为
( D )
A. 元/千克 B. 元/千克
C. 元/千克 D. 元/千克
C
D
5. 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10次射击成绩的折线统计图如图所
示,根据折线图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甲的成绩更稳定
B. 乙的成绩更稳定
C. 甲、乙的成绩一样稳定
D. 无法判断谁的成绩更稳定
B
6. 某班50名同学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测试成绩统计如下
表,其中有两个数据被遮盖.下列关于成绩的统计量中,与被遮
盖的数据无关的是( C )
成绩/分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人数 ■ ■ 1 2 3 5 6 8 10 12
A. 平均数,方差 B. 中位数,方差
C. 中位数,众数 D. 平均数,众数
C
7. 下列关于样本数据1,2,3,3,6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 平均数是3 B. 中位数是3
C. 众数是3 D. 方差是3
D
8. 某校举行“弘扬传统文化”诗词背诵活动,为了解学生一周
的诗词背诵数量,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一周诗词背诵数量调
查,依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一周诗词背诵数量的众数是6首
B. 一周诗词背诵数量的中位数是6首
C. 一周诗词背诵数量从5首到10首的人
数逐渐下降
D. 一周诗词背诵数量超过8首的人数是24
B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在一次跳水比赛中,对某运动员的第一动作,8位裁判的打
分如下(单位:分):9,8.5,7.5,8.5,8.5,7.5,7,8,
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
10. “学习强国”是王老师每天的必修课,下表是王老师一周
的学习得分情况:(单位:分)
2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得分 49 60 48 42 55 55 55
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
55
11. 已知一组数据-1,2,-1, 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
是 .
12. 已知八(3)班七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分别为4,4,5, x ,
6,6,7,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是 .
4.5
5
13. 小颖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主题演讲比赛,她的演讲内容、
语言表达和形象风度三项得分分别为86分、90分、80分.若这三
项依次按照50%,40%,10%的百分比确定最终成绩,则她的
最终成绩为 分.
87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已知一组数据 a ,4,2,5,3,它的平均数是3,求这组
数据的标准差;
解:由题意,得 a +4+2+5+3=3×5,解得 a =1.所以这组数
据的方差 s2= ×[(1-3)2+(4-3)2+(2-3)2+(5-
3)2+(3-3)2]=2.故标准差 s = .
(2)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各打靶10次,每次
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9,7,8,9,7,6,10,10,6,8;
乙:7,8,8,9,7,8,9,8,10,6.
请问:哪名运动员的成绩更稳定?为什么?
解:甲、乙两人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分别为: = ×(9+7
+8+9+7+6+10+10+6+8)=8(环); = ×(7+8
+8+9+7+8+9+8+10+6)=8(环).
所以 = ×[(9-8)2+(7-8)2+(8-8)2+(9-8)2
+(7-8)2+(6-8)2+(10-8)2+(10-8)2+(6-8)2
+(8-8)2]=2,
= ×[(7-8)2+(8-8)2+(8-8)2+(9-8)2+(7
-8)2+(8-8)2+(9-8)2+(8-8)2+(10-8)2+(6
-8)2]=1.2.
因为 > ,所以乙运动员的成绩更稳定.
15. (本小题满分8分)为了从甲、乙两名选手中选出一名选手
参加射击比赛,现对他们进行一次测试,两个人在相同条件下
各射靶5次,甲命中的环数分别是:10,6,10,6,8,乙命中
的环数分别是:7,9,7,8,9.经过计算,甲命中的环数的平
均数为 =8环,方差为 =3.2.
(1)求乙命中的环数的平均数 和方差 .
(2)现从甲、乙两名队员中选出一人去参加射击比赛,你认为
应该选哪名队员去?为什么?
解:(1) =(7+9+7+8+9)÷5=8(环), =
×[(7-8)2+(9-8)2+(7-8)2+(8-8)2+(9-8)2]
=0.8.
(2)应选乙去.理由如下:
因为 = , =3.2, =0.8,
所以 > .所以乙的波动小,成绩更稳定.
所以应选乙去参加射击比赛.
16. (本小题满分8分)某学校需招聘一名教师,从专业知识、
语言表达、组织协调三个方面对甲、乙、丙三名应聘者进行了
素质测试,他们各项测试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分 甲 乙 丙
专业知识 75 93 90
语言表达 81 78 81
组织协调 84 72 69
(1)如果按三项测试成绩的平均成绩最高确定录用人选,那么
谁将被录用?
(2)根据工作需要,学校将三项测试的得分分别按1∶3∶2的
比例确定每个人的测试成绩,得分最高的会被录用,那么谁将
被录用?
解:(1)甲的平均成绩: ×(75+81+84)=80(分),
乙的平均成绩: ×(93+78+72)=81(分),
丙的平均成绩: ×(90+81+69)=80(分).
因为80=80<81,所以应聘者乙将被录用.
(2)根据题意,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
甲的测试成绩为 =81(分),
乙的测试成绩为 =78.5(分),
丙的测试成绩为 =78.5(分).
因为81>78.5=78.5,所以应聘者甲将被录用.
17. (本小题满分10分)某区教育局为了解九年级男生引体向
上的成绩情况,随机抽测了本区部分学校九年级男生进行测
试,并将测试成绩绘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扇形统计图中 a = ,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在这次抽测中,测试成绩的众数为 个,中位数
为 个;
25%
5
5
(3)该区九年级共有男生1 800人,如果引体向上达6个以上
(含6个)得满分,请你估计该区男生引体向上成绩能获得满分
的人数.
(1)【解析】根据题意,得 a =1-30%-15%-10%-20%
=25%,总人数为20÷10%=200.所以测试成绩为6个的男生有
200×25%=50(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25%,图如上.
(2)【解析】根据条形统计图,知测试成绩为5个的人数最
多,有60人,所以众数为5个.根据总人数为200,进而求得中位
数为第100个与第101个的平均数,根据条形统计图即可判断中
位数在测试成绩为5个这一组,则中位数为5个.故答案为5,5.
(3)解:1 800×(20%+25%)=810(人),
所以估计该区男生引体向上成绩能获得满分的有810人.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在一次期中考试中,A,B,C,
D,E五位同学的数学、英语成绩(单位:分)等有关信息如
下表所示:
A B C D E 平均分 标准差
数学 71 72 69 68 70
英语 88 82 94 85 76 85
(1)求这五位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成绩的平均分和英语成绩
的标准差;
(2)为了比较不同学科考试成绩的好与差,采用标准分是
一个合理的选择,标准分的计算公式是:标准分=(个人成
绩-平均成绩)÷成绩标准差.从标准分看,标准分大的考
试成绩更好.请问:A同学在本次考试中,数学与英语哪个学
科考得更好?
解:(1)数学成绩的平均分 = ×(71+72+69+68+
70)=70(分),英语成绩的方差 = ×[(88-85)2+
(82-85)2+(94-85)2+(85-85)2+(76-85)2]=36,
标准差 s英语=6.
(2)设A同学数学成绩的标准分为 P数学,英语成绩的标准分为
P英语,则 P数学=(71-70)÷ = , P英语=(88-85)÷6
= .
因为 P数学> P英语,所以从标准分来看,A同学的数学考得更好.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某食品商店将甲、乙、丙3种糖果的质量按5∶4∶1配制成
一种什锦糖果.已知甲、乙、丙三种糖果的单价分别为16元
/kg、20元/kg、27元/kg,则应将这种什锦糖果的单价定
为 元/kg.
20. 已知一组数据 x1+1, x2+1,…, xn +1的平均数为10,方
差为1,则另一组数据3 x1+2,3 x2+2,…,3 xn +2的方差
是 .
18.7
9
21. 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 s2= [(6-7)2+(10-7)2+( a -
7)2+( b -7)2+(8-7)2]( a , b 为常数),则 a + b 的值
为 .
【解析】由题意知,这组数据为6,10, a , b ,8,其平均数为
7,则 ×(6+10+ a + b +8)=7,所以 a + b =11.故答案为
11.
11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在一次体操比赛中,6个裁判员对某一运动员的打分数据
如下:96,88,88,89,86,87.对打分数据有以下两种处
理方式:
方式一:不去掉任何数据,用6个原始数据进行统计:
平均分 中位数 方差
89 a 10.7
方式二: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用剩余的4个数据进行
统计:
平均分 中位数 方差
b 88 c
(1)求表格中 a , b , c 的值.
(2)你认为用哪种方式统计出的平均分作为该运动员的最终得
分更合理?写出你的判定并说明理由.
解:(1) a = =88.
b = ×(88+88+89+87)=88.
c = ×[(88-88)2+(88-88)2+(89-88)2+(87-88)
2]= .
(2)用方式二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极端值对数据的影响.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8张PPT)
第十三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五章第1~4节】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方程组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C )
A. B.
C. D.
C
2. 下列各组数值中,是二元一次方程2 x - y =5的解的是
( D )
A. B.
C. D.
D
3. 已知方程3 x -2 y =5,把它变形为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y ,下
列正确的是( B )
A. y = B. y =
C. y = D. y =-
4. 学校计划用200元购买A,B两种奖品(两种都要买),A种
每个15元,B种每个25元,在钱全部用完的情况下,购买方案有
( A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B
A
5. 已知方程组的解是则 a - b 的值为
( D )
A. -3 B. 3 C. 1 D. -1
6. 已知与都是方程 ax + by =1的解,则 a +
b 的值是( C )
A. 0 B. 1 C. 2 D. 3
D
C
7. 已知方程 x + y =3, x -2 y =6和 kx + y =7有公共解,则 k 的
值是( C )
A. 1 B. -1 C. 2 D. -2
C
8. 某工厂现有95个工人,一个工人每天可做8个螺杆或22个螺
母,2个螺母和1个螺杆为一套,要求工人每天做的螺杆和螺母
完整配套.若安排 x 个工人做螺杆, y 个工人做螺母,则列出正
确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为( C )
A. B.
C. D.
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已知是方程 x - ay =3的一个解,则 a 的值为
.
10. 已知关于 x , y 的方程7 x| m|+( m +1) y =6是二元一次
方程,则 m 的值为 .
11. 已知( x + y -5)2+| x - y -3|=0,则点 p ( x , y )在
第 象限.
-
1
1
一
12. 若 x , y 满足方程组则 x + y 的值是 .
13.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数学著作,其中有一
道方程的应用题:“五只雀、六只燕,共重16两,雀重燕轻.互
换其中一只,恰好一样重.问每只雀、燕的质量各为多少?”若
设每只雀 x 两,每只燕 y 两,则可列出方程组
为 .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解下列方程组:
(1)
解:
由①-②,得 y =3.
把 y =3代入②,得 x =-2.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2)
解:整理方程组,得
由①×2+②,得11 x =22,即 x =2.
把 x =2代入①,得 y =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15. (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关于 x ,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和的解相同,求(3 a + b )2 024
的值.
解:根据题意,得解得
将代入得
解得
所以(3 a + b )2 024=[3×(-1)+2]2 024=1.
16. (本小题满分8分)两位同学在解方程组
时,甲同学正确的得出解为乙同学因看错了 c 得到错
解求 a , b , c 的值.
解:根据题意知,是 cx -7 y =8的解,
所以3 c +14=8,解得 c =-2.
根据题意知,和是 ax + by =2的解,
所以解得
所以 a =4, b =5, c =-2.
17. (本小题满分10分)某商场购进甲、乙两种饮料,第一次
购进甲饮料8瓶,乙饮料6瓶,共用124元;第二次购进甲饮料10
瓶,乙饮料12瓶,共用200元.
(1)该商场购进的甲、乙两种饮料的单价各多少?
(2)甲、乙两种饮料的销售价都为12元/瓶,全部售完两次购
进的甲、乙两种饮料,该商场获得利润多少元?
解:(1)设该商场购进的甲饮料 x 元/瓶,乙饮料 y 元/瓶.
根据题意,得解得
故甲饮料8元/瓶,乙饮料10元/瓶.
(2)由题意,得甲有18瓶,乙有18瓶.
18×(12-8)+18×(12-10)=108(元).
故该商场获得利润108元.
18. (本小题满分10分)某化工厂计划生产甲、乙两种季节性
产品,在春季,甲种产品的售价为5万元/件,乙种产品的售价
为3万元/件.生产这两种产品需要A,B两种原料,生产甲产品需
要A种原料4 t/件,B种原料2 t/件;生产乙产品需要A种原料3 t/
件,B种原料1 t/件.每个季节该厂能获得A种原料120 t,B种原
料50 t.
(1)如何安排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才能恰好使两种原料全部
用完?此时总产值是多少万元?
(2)在夏季,甲种产品的售价上涨10%,而乙种产品的售价下
降10%,要求甲种产品比乙种产品多生产15件.如何安排甲、乙
两种产品的生产,可使总产值是131.7万元?
解:(1)设应安排生产 x 件甲种产品, y 件乙种产品.
根据题意,得解得
所以5 x +3 y =5×15+3×20=135.
故安排生产15件甲种产品,20件乙种产品,才能恰好使两种原
料全部用完,此时总产值是135万元.
(2)在夏季,设生产乙种产品 m 件,则生产甲种产品( m +
15)件.
根据题意,得5×(1+10%)( m +15)+3×(1-10%) m
=131.7,
解得 m =6.
所以 m +15=21.经检验,符合题意.
故生产甲种产品21件,乙种产品6件,可使总产值是131.7万元.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则一个杯子的价格是 .
20. 已知关于 x ,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且 x
- y =18,则实数 a 的值为 .
8元
-90
【解析】
由①+②×2,得7 x =8 a -8,解得 x = .
由①×3-②,得7 y =10 a +46,解得 y = .
将 x = , y = 代入 x - y =18,得
- =18,解得 a =-90.
故答案为-90.
21. 已知关于 x ,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唯一解
是则关于 m , n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是 .
【解析】由题意可知,关于 m , n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变形为
根据题意,得解得
故答案为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某教育科技公司销售A,B两种多媒体,这两种多媒体的进
价与售价如下表所示:
多媒体 A B
进价(万元/套) 3 2.4
售价(万元/套) 3.3 2.8
(1)若该教育科技公司计划购进两种多媒体共50套,共需资金
141万元,则购进A,B两种多媒体各多少套?
(2)若该教育科技公司购进两种多媒体共50套,其中A种多媒
体 m 套(10≤ m ≤20).将已购进的两种多媒体全部售出,当 m
取多少时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万元?
解:(1)设购进A种多媒体 x 套,B种多媒体 y 套.
根据题意,得解得
故购进A种多媒体35套,B种多媒体15套.
(2)设把购进的多媒体全部售出获得总利润 W 万元.
W =(3.3-3) m +(2.8-2.4)(50- m )=-0.1 m +20.
因为-0.1<0,
所以 W 的值随 m 值的增大而减小.
又因为10≤ m ≤20,
所以当 m =10时, W最大值=-0.1×10+20=19.
故当 m =10时,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19万元.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5张PPT)
第一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一章全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在Rt△ ABC 中,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和12,则斜边
的长为( D )
A. 6 B. 7 C. 10 D. 13
2. 下列几组数中,为勾股数的是( C )
A. , ,1 B. 3,4,6
C. 6,8,10 D. 0.9.1.2,1.5
D
C
3. 在△ ABC 中,∠ A ,∠ B ,∠ C 的对边长分别为 a , b , c .若
a2= b2+ c2,则( A )
A. ∠ A =90° B. ∠ B =90°
C. ∠ C =90° D. ∠ B =∠ C
A
4. 如图,有一个底面圆周长为8 m,高为3 m的圆柱体,一只蚂
蚁沿侧表面从点 A 到点 B 所经过的最短路线长为( B )
A. 4 m B. 5 m C. 8 m D. 9 m
5. 已知一个长方形抽屉长12 cm,宽9 cm,在抽屉底面放一根木
棒,则这根木棒最长(不计木棒粗细)是( A )
A. 15 cm B. 13 cm C. 9 cm D. 8 cm
B
A
6. 在△ ABC 中,∠ A ,∠ B ,∠ C 的对边长分别为 a , b , c ,
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 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D )
A. ∠ A =∠ B +∠ C
B. ∠ A ∶∠ B ∶∠ C =1∶1∶2
C. b2= a2+ c2
D. a ∶ b ∶ c =1∶1∶2
D
7. 如图,一个梯子 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 AO 上,测得 AO =4
m.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1 m至点 C ,这时梯子的底端也右滑1
m至点 D ,则梯子 AB 的长度为( B )
A. 3 m B. 5 m C. 6 m D. 7 m
B
8. 如图,在长方形 ABCD 中,已知点 M 是 AD 边的中点,将长
方形分别沿 MN , MC 折叠, A , D 两点刚好落在点 E 处.若 AN
=3, MN =5,设 BN = x ,则 x 的值为( C )
A. B.
C. D.
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上分别有一个正方形,其中两个正方
形的面积分别是25和169,则字母 A 所代表正方形的面积
是 .
(第9题图)
144
10. 在△ ABC 中,∠ A ,∠ B ,∠ C 的对边长分别为 a , b , c ,
且∠ C =90°.若 c =3,则 a2+ b2+ c2= .
11. 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6,8,10,则此三角形的面积
为 .
18
24
(第12题图)
1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叫做“垂美”四边形,现有如图
所示的“垂美”四边形 ABCD ,对角线 AC , BD 交于点 O . 若 AD =3, BC =7,则 AB2+ CD2= .
58
13.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B =17, BC =8, CD =
12, AD =9,∠ D =90°,则四边形 ABCD 的面积为 .
(第13题图)
11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某斜拉桥的主梁 AD 垂直于桥面
MN 于点 D ,主梁上有两根拉索分别为 AB , AC .
(1)若拉索 AB ⊥ AC , AB , BC 的长度分别为10 m,26 m,求
拉索 AC 的长;
(2)若 AB , AC 的长分别为13 m,20 m,且固定点 B , C 之间
的距离为21 m,求主梁 AD 的高度.
解:(1)因为 AB ⊥ AC ,
AB , BC 的长度分别为10 m,26 m,
所以 AC2= BC2- AB2=262-102=576.
所以 AC =24 m(负值舍去).
(2)因为 BC =21 m,
所以 CD = BC - BD =21- BD .
因为 AD ⊥ BC ,
所以 AB2- BD2= AC2- CD2.
所以132- BD2=202-(21- BD )2.
所以 BD =5 m.
所以 AD2= AB2- BD2=132-52=144.
所以 AD =12 m(负值舍去).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一个圆柱的高为12 cm,底面半
径为 cm.在圆柱下底面的 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 B
点处的食物,求蚂蚁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π的值取3)
解:根据题意,得出蚂蚁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圆柱侧面展开后对角线 AB 的长.
由题意,得 AC =2π r =5 cm, BC =12 cm.
由勾股定理,得 AB2= AC2+ BC2=52+122=169.所以 AB =13 cm(负值舍去).
故蚂蚁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3 cm.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
纸片,将其沿 EF 折叠,使点 B 落在 CD 边上的点B'处,点 A 的对
应点为点A',且B'C=3,求 AE 的长.
解:如答图,连接B'E,设 AE =A'E= x .
由折叠知A'B'= AB =9,∠A'=∠ A =90°.
在Rt△A'EB'中,A'E2+A'B'2=EB'2.
在Rt△EDB'中, ED2+DB'2=EB'2.
所以A'E2+A'B'2= ED2+DB'2.
所以 x2+92=(9- x )2+(9-3)2,
解得 x =2,即 AE =2.
答图
17. (本小题满分10分)森林火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危
害很大,随着中国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始应用飞机洒水
的方式扑灭火源.如图,有一台救火飞机沿东西方向 AB ,由点 A
飞向点 B ,点 C 为其中一个着火点,且点 C 与点 A , B 的距离分
别为600 m和800 m, AB =1 000 m.已知以飞机为中心周围500
m以内都会受到洒水影响.
(1)着火点 C 受洒水影响吗?为什么?
(2)若飞机的飞行速度为10 m/s,要想扑灭着火点 C 估计需要
13 s,请你通过计算判断着火点 C 能否被扑灭.
解:(1)着火点 C 受洒水影响,理由如下:
如图1,过点 C 作 CD ⊥ AB ,垂足为 D .
因为 AC =600 m, BC =800 m,
AB =1 000 m.
图1
所以 AC2+ BC2=1 0002.
所以 AC2+ BC2= AB2.
所以△ ABC 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 AC · BC = AB · CD .
所以 CD = = =480(m).
因为480<500,
所以着火点 C 受洒水影响.
(2)如图2,以点 C 为圆心,500 m为半径作圆,交 AB 于点
E , F ,
图2
则 CE = CF =500 m.
因为 CD ⊥ AB ,
图2
所以 ED = DF = EF .
在Rt△ CDE 中, ED2= CE2- CD2=5002-4802=19 600,
所以 ED =140 m(负值舍去).
所以 EF =2 ED =280 m.
所以从点 E 到点 F 需要280÷10=28(s).
因为28>13,所以着火点 C 能被扑灭.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 ABC 中,已知∠ ACB =
90°, AC =3, BC =4.
(1)求 AB 的长;
(2)点 P 从点 A 出发,在线段 AB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
向终点 B 运动,连接 CP ,设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 s,求当 t 为何值
时,△ ACP 为等腰三角形.
解:(1)因为∠ ACB =90°, AC =3, BC =4,
所以 AB2= AC2+ BC2=32+42=25.
所以 AB =5(负值舍去).
(2)依题意,得 AP = t .
当 AP = AC 时, t =3.
当 AP = PC 时,∠ A =∠ ACP ,
所以∠ PCB =∠ B . 所以 AP = PC = PB ,
即 t =5- t .所以 t =2.5.
当 AC = PC =3时,如图,过点 C 作 CD ⊥ AB ,垂足为 D .
因为 S△ ABC = AC · BC = AB · CD ,
所以 ×3×4= ×5 CD .
所以 AP =2 AD = =3.6.所以 t =3.6.
故当 t =3,2.5或3.6时,△ ACP 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 CD = .
在Rt△ ACD 中,由勾股定理,得 AD2= AC2- CD2,
所以 AD = (负值舍去).
19. 如图是由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其中两
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 S1=22, S2=14,且 AC =10,则 AB
= .
(第19题图)
8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解析】因为 S1=22, S2=14,所以 S3= S1+ S2=22+14=36.所以 BC =6.因为 AC =10,所以 AB2= AC2- BC2=102-62=64.所以 AB =8.故答案为8.
20. 如图,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1个小正方形拼成一
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7,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
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a , b ,则( a + b )2的值
是 .
33
(第20题图)
【解析】根据题意,结合勾股定理,得 a2+ b2=17,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4× ab =17-1,所以2 ab =16.所以( a + b )2= a2+ b2+2 ab =17+16=33.故答案为33.
21. 如图,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8 cm,8
cm,12 cm.一只蚂蚁想从盒底的点 A 沿盒的表面爬到盒顶的点
B ,该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cm.
20
图2
图2
【解析】如图1(单位:cm), AB2=122+162=400(cm2).如
图2(单位:cm), AB2=82+202=464(cm2).因为400<
464,所以爬行的最短路程是20 cm.故答案为20.
图1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如图,在Rt△ ABC 中,∠ C =90°, AC =8, BC =6,沿
AB 的垂线 DE 折叠△ ABC .
(1)如图1,若点 A 落在点 B 处,求 AD 的长;
图1
(2)如图2,若点 A 落在 AB 的延长线的点 F 处, AD 折叠后与
BC 交于点 G ,且 CG = BG ,求 AD 的长.
图2
解:(1)因为在Rt△ ABC 中,∠ C =90°, AC =8, BC =6,
所以 AB2= AC2+ BC2=82+62=102.
所以 AB =10(负值舍去).
设 AD = x ,则 CD =8- x .由折叠,知 BD = AD = x .
在Rt△ DCB 中, CD2+ BC2= BD2,
即(8- x )2+62= x2,解得 x = .
故 AD 的长为 .
图1
(2)如图,过点 B 作 BH ⊥ BC 交 DF 于点 H .
在△ DCG 与△ HBG 中,
所以△ DCG ≌△ HBG (ASA).
所以 CD = BH , DG = HG .
因为∠ GBH =∠ DCG ,
所以 AC ∥ BH .
所以∠ A =∠ HBF .
由折叠,知∠ A =∠ F ,所以∠ HBF =∠ F .
所以 HB = HF .
设 CD = y ,则 AD = DF =8- y , HF = y .
所以 DG = DH = (8- y - y )=4- y .
因为 BC =6,所以 CG = BG = BC =3.
在Rt△ DCG 中, CD2+ CG2= DG2,
即 y2+32=(4- y )2,解得 y = .
所以 AD =8- y =8- = .
所以 AD 的长为 .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25张PPT)
第二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二章第1~3节】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C )
A. B. C. π D.
2.10的算术平方根是( B )
A. 10 B. C. - D. ±
C
B
3. 下列正方形中,边长为无理数的是( B )
A. 面积为0.25的正方形 B. 面积为2的正方形
C. 面积为 的正方形 D. 面积为16的正方形
4. 已知 与 互为相反数,则 xy 的值为( D )
A. 6 B. -6 C. 5 D.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8的立方根是2 B. -3是27的立方根
C. 的立方根是± D. (-1)2的立方根是-1
B
D
A
6.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D )
A. =-7 B. - =5
C. =±9 D. =3
7. 已知一个正数 a 的平方根是2 x -7与2- x ,则 a 的值是
( D )
A. 1 B. 3 C. 5 D. 9
D
D
8. 已知 x 为有理数,且 - =0,则 x2+ x -3的算
术平方根为( A )
A. 3 B. 2 C. 3和-3 D. 2和-2
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9)2的平方根是 .
10. =2,则 a = .
11. 某工厂计划修建一个体积为70 m3的正方体水池,则其棱长
应为 m.
12. 的立方根是 .
13. 已知单项式3 xmy 和-5 x3 yn 是同类项,则 = .
±9
-3
2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计算:
(1) × +(-23);
解:原式=-2×4-8
=-8-8
=-16.
(2)(π-3.14)0+ - .
解:原式=1+2-(-3)
=1+2+3
=6.
15. (本小题满分8分)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中:
-3.8,-10, ,42,0, ,-0.31 ,-2π,3.202
002 000 2…(相邻两个2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
(1)整数集合{-10,42,0, ,…};
(2)负分数集合{-3.8,-0.31 , …};
(3)无理数集合{-2π,3.202 002 000 2…(相邻两个2之间0
的个数逐次加1), …}.
-10,42,0, ,
-3.8,-0.31 ,
-2π,3.202 002 000 2…(相邻两个2之间0
的个数逐次加1),
16. (本小题满分8分)求下列各式中 x 的值.
(1)4(2 x -1)2=36;
解:因为4(2 x -1)2=36,
所以(2 x -1)2=9.
所以2 x -1=±3.
所以 x =2或 x =-1.
(2) (2 x +3)3-54=0.
解:因为 (2 x +3)3-54=0,
所以(2 x +3)3=216.
所以2 x +3=6.
所以 x = .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 m +8的算术平方根是3, m - n +
4的立方根是-2,求 的值.
解:因为 m +8的算术平方根是3,
所以 m +8=32=9.解得 m =1.
因为 m - n +4的立方根是-2,
所以 m - n +4=(-2)3=-8,
解得 n =13.
所以 = = =-2.
18. (本小题满分10分)一个无理数筛选器的工作流程图如图
所示.
(1)当 x 为16时, y 的值为 .
(2)是否存在输入有意义的 x 值后,却输不出 y 值?如果存
在,写出所有满足要求的 x 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输出的 y 值是 时,判断输入的 x 值是否唯一;如果不
唯一,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1)【解析】当输入16时,16的算术平方根是4,4不是无理
数,所以继续筛选;4的算术平方根是2,2不是无理数,所以继
续筛选;2的算术平方根是 , 是无理数,所以输出 y =
.故答案为 .
(2)解:当 x =0,1时,始终输不出 y 值.因为0,1的算术平方
根分别是0,1,一定是有理数.
所以始终输不出 y 的值.
(3)解: x 的值不唯一,如 x =3或 x =9.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观察下列算式,并解决问题:
≈2.236,
≈7.071,
≈1.8308,
≈18.308.
(1) ≈ ;
(2)若 =-0.18308,则 x = .
0.7071
-0.006137
20.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a , b , c 满足| a -8|+ +
( c -10)2=0,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为 .
【解析】因为| a -8|+ +( c -10)2=0,
所以 a -8=0, b -6=0, c -10=0.
所以 a =8, b =6, c =10.
因为 a2+ b2=62+82=102= c2,
所以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为 =4.8.
故答案为4.8.
4.8
21. 如图,正方形 ABCD 是由4个长都为 a ,宽都为 b ( a > b )
的小长方形拼接围成的.若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为18,面积为
,则 a - b 的值为 .
6
【解析】由题意,得2( a + b )=18, ab = ,
所以 a + b =9.
所以( a - b )2=( a + b )2-4 ab =81-45=36.
又因为 a > b ,所以 a - b =6.
故答案为6.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如图,在△ ABC 中, AB = AC =5 cm, BC =6 cm, BD ⊥
AC 交 AC 于点 D . 动点 P 从点 C 出发,以2 cm/s的速度按 C → A
→ B → C 的路径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s.
(1)求 BD 的长;
(2)当 t =3.2时,连接 CP ,求证: CP ⊥ AB ;
(3)当点 P 在 BC 边上运动时,连接 DP ,若△ CDP 是以 CP 为
腰的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 t 的值.
(1)解:如图1,作 AH ⊥ BC 于点 H .
因为 AB = AC ,
所以 BH = CH = BC =3 cm.
在Rt△ ABH 中,由勾股定理,得
AH2= AB2- BH2=52-32=16.
所以 AH =4 cm(负值舍去).
因为 S△ ABC = BC · AH = AC · BD ,
所以 BD = = =4.8(cm).
图1
(2)证明:如图2,当 t =3.2时,点 P 运动的路程为3.2×2=
6.4(cm),此时点 P 在 AB 边上, AP =6.4-5=1.4(cm).
由(1),知 AD2= AB2- BD2=52-4.82=1.42,
所以 AD =1.4 cm(负值舍去).
所以 AP = AD .
在△ APC 和△ ADB 中,
所以△ APC ≌△ ADB (SAS).
所以∠ APC =∠ ADB =90°.
所以 CP ⊥ AB .
图2
(3)解:当点 P 在 BC 上时, CP =(16-2 t )cm.
①如图3,当 CD = CP 时,
因为 CD =5-1.4=3.6(cm),
所以16-2 t =3.6,解得 t =6.2;
图3
图4
图4
②如图4,当 PD = PC 时,
因为 PD = PC ,
所以∠ C =∠ PDC .
因为∠ C +∠ CBD =90°,∠ PDC +∠ PDB =90°,
所以∠ PBD =∠ PDB .
所以 PB = PD .
所以 PC = PB = BC = ×6=3(cm).
所以16-2 t =3,解得 t =6.5.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 t 的值为6.2或6.5.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57张PPT)
第二十周自主评价练习(期末测评二)
【八年级上册全册】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4的算术平方根是( B )
A. ±2 B. 2 C. ±4 D. 4
2. 下列各点中,在第四象限的是( D )
A. (3,5) B. (-2,3)
C. (-1,-2) D. (2,-5)
B
D
3.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C )
A. + = B. 3 - =3
C. × = D. ÷ =2
4. 关于函数 y =-3 x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A. 它的图象必经过点(-1,3)
B. 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C. y 的值随 x 值的增大而增大
D. 当 x > 时, y <0
C
D
5. 若△ 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 a , b , c ,则下列条件能判断△
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B )
A. ∠ A ∶∠ B ∶∠ C =3∶4∶5
B. a =1, b = , c =
C. ∠ A =∠ B =2∠ C
D. a = b = c
B
6. 小明同学将班级毕业升学体育测试成绩(满分30分)进行统
计,整理,得到下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成绩/分 25 26 27 28 29 30
人数 3 5 10 14 12 6
A. 该组数据的众数是28分
B. 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8分
C. 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8分
D. 超过一半的同学体育测试成绩在平均水平以上
B
7. 如图,有一根底面周长为1.4 dm的圆柱形铁棍,它的高度为
2.4 dm,上面绕了一圈绳子.现在将两根这样的铁棍焊接成一根
圆柱,用一条绳子像这样绕一圈(从下底面到上底面),则绳
子最短为( C )
A. 2.5 dm B. 3.8 dm
C. 5 dm D. 6 dm
C
8. 《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著作,方程术是它的最
高成就.其中记载: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
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译文:今有人合伙购物,每人出8钱,会多3钱;每人出7钱,会差4钱.问:人数、物价各是多少?设合伙人数为 x 人,物价为 y 钱,则下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 )
A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27的立方根是 .
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1+ m ,1- n )与点 B (-1,
2)关于 x 轴对称,则 m + n = .
11. 已知甲、乙两个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都为2.07 m,方差
分别是 , ,且 > ,则队员身高比较整齐的球队
是 .
12.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5),且与直线 y = x 平
行,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3
1
乙队
y = x +5
13. 如图,在△ 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 C 为圆心,
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 AC , BC 于点 E , F ;②分别以点
E , F 为圆心,大于 EF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 D ;③作
射线 CD 交 AB 于点 G ,延长 CA 至点 H ,使 CH = CB ,连接
HG . 若 AH =2, AB =5,则△ AHG 的周长为 .
7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计算:|-3|- + × +(-2)2;
解:原式=3-4+ ×(-2)+4
=3-4-1+4
=2.
(2)解方程组:
解:整理方程组,得
由①×2-②,得5 y =15,解得 y =3.
把 y =3代入②,得4 x +3=5,解得 x = .
∴原方程组的解是
15.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在△ ABC 中,已知∠ B =40°,
∠ C =65°, AE , AD 分别是△ ABC 的中线和高, DF ∥ AB 交
AC 于点 F .
(1)求∠ AFD 的度数;
(2)若 AB =6, AD =4, CD = ,求△ ABE 的面积.
解:(1)∵ DF ∥ AB ,∴∠ CDF =∠ B .
∵∠ B =40°,∴∠ CDF =40°.
∵∠ AFD =∠ CDF +∠ C ,∠ C =65°,
∴∠ AFD =40°+65°=105°.
(2)∵ AD 是△ ABC 的高,∴∠ ADB =90°.
在Rt△ 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
BD = = =2 .
∴ BC = BD + CD =2 + =3 .
∵ AE 是△ ABC 的中线,∴ BE = BC = .
∴ S△ ABE = BE · AD = × ×4=3 .
16. (本小题满分8分)为了从小华和小亮两人中选出一人去参
加射击比赛,现对他们的射击水平进行测试.两人在相同条件下
各射击6次,命中的环数如下(单位:环):
小华:7,8,7,8,9,9; 小亮:5,8,7,8,10,10.
(1)下面表格中, a = , b = , c = ;
平均数/环 中位数/环 方差
小华 a 8 c
小亮 8 b 3
8
8
(2)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教练会选择谁参加比赛,理由
是什么?
(3)若小亮再射击2次,都命中8环,则小亮这8次射击成绩的
方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小
(1)【解析】小华的平均成绩 a =(7+8+7+8+9+9)÷6
=8.小华的方差 c = ×[(7-8)2+(8-8)2+(7-8)2+
(8-8)2+(9-8)2+(9-8)2]= .把小亮的成绩从小到大
排列为5,7,8,8,10,10,则中位数 b = =8.故答案为
8,8, .
(2)解:∵小亮的平均数和小华的平均数相等,
又∵小亮的方差是3,小华的方差是 ,且3> ,
∴小华的成绩比小亮稳定.∴教练会选择小华参赛.
(3)【解析】小亮再射击2次后的平均成绩是(8×6+8+8)
÷8=8(环),射击后的方差是 ×[(5-8)2+(7-8)2+
(10-8)2×2]=2.25<3,∴小亮这8次射击成绩的方差变小.
故答案为变小.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
都是边长为1 的正方形,△ ABC 的三个顶点都落在小正方形方
格的顶点上.
(1)点 A 的坐标是 ,
点 B 的坐标是 ,
点 C 的坐标是 ;
(2)在图中画出△ ABC 关于 y 轴
对称的△A'B'C';
(1,3)
(2,0)
(4,2)
(3)直接写出△ ABC 的面积.
(1)【解析】结合网格的特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 A , B , C 的位置,得点 A 的坐标为(1,3),点 B 的坐标为
(2,0),点 C 的坐标为(4,2).故答案为(1,3),(2,0),(4,2).
(2)解:如图,△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3)解: S△ ABC =32- ×3×1- ×2×2- ×3×1=9-1.5
-2-1.5=4.故△ ABC 的面积为4.
答图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y =
- x -4分别交 x 轴, y 轴于点 A , C ,过点 A 与 y 轴上一点 B
(0,2)作直线 AB .
(1)求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
(2)点 P 为直线 AB 上一动点,连接 PC .
①当 S△ APC = S△ AOC 时,求点 P 的坐标;
②当∠ BCP =∠ BAO 时,求线段 PA 的长.
备用图
解:(1)由题意知, A (-4,0), C (0,-4).
设直线 AB : y = kx + b .
将点 A (-4,0), B (0,2)代入,
得解得
∴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2.
(2)①设 P .
∵ OA =4, OC =4,
∴ S△ AOC = OA · OC = ×4×4=8.
如图1,过点 P 作 PE ∥ y 轴交 AC 于点 E ,则 E ( m ,- m -4).
∴ S△ APC = PE ·| xA - xC |= | -(- m -4)|×4.∴ ×4=8,
图1
解得 m =- 或- .
∴ P 或 P .
图2
图2
②如图2,设 PC 与 x 轴交于点 D .
在△ AOB 和△ COD 中,
∴△ AOB ≌△ COD (ASA).
∴ OD = OB =2.
∴点 D 的坐标为(2,0)或(-2,0)
当点 D 的坐标为(2,0)时,设直线 P1 C : y = k1 x + b1.
将点 D (2,0), C (0,-4)代入,
得解得
∴直线 P1 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2 x -4.
联立解得
∴点 P1(4,4).∴ P1 A = =4 .
当点D'的坐标为(-2,0)时,
图2
设直线 P2 C : y = k2 x + b2.
将点D'(-2,0), C (0,-4)代入,
得解得
∴直线 P2 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2 x -4.
联立解得
图2
∴点 P2 .
∴ P2 A = = .
综上所述, PA 的长为4 或 .
图2
B卷(共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已知 + x2+ y2-2 xy =0,则 xy = .
【解析】∵ + x2+ y2-2 xy =0,∴ +( x -
y )2=0.∵ ≥0,( x - y )2≥0,∴ =0,( x
- y )2=0.∴2 x -4=0, x - y =0.∴ x =2, y =2.∴ xy =2×2
=4.故答案为4.
4
20. 已知关于 x ,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
足 x + y =2,则 m = .
【解析】两式相加,得3( x + y )=6 m -3.∴ x + y =2 m -
1.∵ x + y =2,∴2 m -1=2,解得 m = .故答案为 .
21. 如图,把Rt△ 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其中∠ CAB =
90°, BC =5,点 A , B 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
△ ABC 沿 x 轴向右平移,当点 C 落在直线 y =2 x -4上时,线段
AC 扫过的面积为 .
12
(第21题图)
【解析】在Rt△ ABC 中, AB =4-1=3, BC =5,由勾股定
理,得 AC =4.∴点 C 的坐标为(1,4).将 y =4代入 y =2 x -
4,得2 x -4=4,解得 x =4.∵4-1=3,∴△ ABC 向右平移了3
个单位长度.线段 AC 扫过的图形为长方形,扫过的面积为4×3
=12.故答案为12.
22. 如图,在Rt△ ABC 中,已知∠ ACB =90°, AC =4, BC =
3,将△ ABC 扩充为等腰三角形 ABD ,使扩充的部分是以 AC 为
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则 CD 的长为 .
(第22题图)
3或 或2
【解析】①当 AB = AD 时,如图1所示.∵ AC ⊥ BC ,∴ CD =
BC =3;②当 DA = DB 时,如图2所示.设 CD = x ,则 AD = BD
= x +3.在Rt△ 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x +3)2= x2+
42,解得 x = ,即 CD = ;③当 BD = BA 时,如图3所示.在
Rt△ ABC 中, AB = =5,∴ BD = BA =5.∴ CD =2.综
上所述, CD 的长为3或 或2.故答案为3或 或2.
图1
图1
图2
图3
23. 如图,直线 y =2 x +2与 x 轴, y 轴分别相交于点 A , B ,若
点 P (1, m )使得 PA + PB 的值最小,点 Q (1, n )使得|
QA - QB |的值最大,则 m + n = .
答图
答图
【解析】如答图,过点(1,0)作 x 轴的垂线 l .则点 P (1, m ), Q (1, n )均在直线 l 上,直线 l 交直线 AB 于点 Q ,此时| QA - QB |= AB 的值最大,∴点 Q (1,4).∴ n =4.作点 A 关于直线 x =1的对称点 A ',则点 A '(3,0).连接 A ' B 交直线 l 于点 P . 此时 PA + PB 的值最小.设直线 A ' 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x + b .
将点 A '(3,0), B (0,2)代入,得
解得∴直线 A ' 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2.当 x =1时, y = ,即点 P ,∴ m = .∴ m + n =
+4= .故答案为 .
答图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4. (本小题满分8分)某商店销售10台A型电脑和20台B型电脑
的利润为4 000元,销售20台A型电脑和10台B型电脑的利润为3
500元.
(1)求每台A型电脑和每台B型电脑的销售利润.
(2)该商店计划一次购进A,B两种型号的电脑共100台,设购
进A型电脑 a 台(34≤ a ≤100且 a 为正整数),这100台电脑的
销售总利润为 W 元.
①求 W 关于 a 的函数关系式;
②该商店购进A型、B型电脑各多少台,才能使销售总利润最
大?
解:(1)设每台A型电脑的销售利润为 x 元,每台B型电脑的销
售利润为 y 元.
根据题意,得
解得
故每台A型电脑的销售利润为100元,每台B型电脑的销售利润
为150元.
(2)①设购进A型电脑 a 台,则购进B型电脑(100- a )台.
根据题意,得 W =100 a +150(100- a ),
即 W =-50 a +15 000.
∴ W 关于 a 的函数关系式为 W =-50 a +15 000(34≤ a ≤100,
且 a 为正整数).
②∵ W =-50 a +15 000,-50<0,
∴ W 的值随 a 值的增大而减小.
∵34≤ a ≤100,且 a 为正整数,
∴当 a =34时, W 取得最大值.
∴购进B型电脑100-34=66(台).
故该商店购进A型电脑34台,购进B型电脑66台时销售总利
润最大.
25. (本小题满分10分)在Rt△ ABC 中,已知 AB = AC , D 为
边 BC 上一点(不与点 B , C 重合),将线段 AD 绕点 A 逆时针旋
转90°得到 AE .
(1)如图1,连接 CE ,试探索线段 BC , CD , CE 之间满足的
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连接 DE ,求证: BD2+ CD2=2 AD2;
(3)如图3,在四边形 ABCD 中,∠ ABC =∠ ACB =∠ ADC =
45°, BD = , CD =1,求 AD 的长.
图1
图2
图3
(1)解: BC = CD + CE . 证明如下:
∵∠ BAC =∠ DAE =90°,
∴∠ BAC -∠ DAC =∠ DAE -∠ DAC ,即∠ BAD =∠ CAE .
在△ BAD 和△ CAE 中,
∴△ BAD ≌△ CAE (SAS).
∴ BD = CE . ∴ BC = BD + CD = CE + CD ,即 BC = CD +
CE .
图1
(2)证明:如图1,连接 CE .
由(1)得,△ BAD ≌△ CAE ,
∴ BD = CE ,∠ ACE =∠ B .
∴∠ DCE =∠ ACE +∠ ACB =∠ B +∠ ACB =90°.
∴ CE2+ CD2= DE2,即 BD2+ CD2= DE2.
在Rt△ ADE 中, AD2+ AE2= DE2.
又∵ AD = AE ,
∴ DE2=2 AD2.∴ BD2+ CD2=2 AD2.
图1
(3)解:如图2,作 AE ⊥ AD ,使 AE = AD ,连接 CE , DE .
∵∠ BAC =∠ DAE =90°,
∴∠ BAC +∠ CAD =∠ DAE +∠ CAD ,即∠ BAD =∠ CAE .
在△ BAD 和△ CAE 中,
∴△ BAD ≌△ CAE (SAS).∴ CE = BD = .
∵∠ ADC =45°,∠ ADE =45°,
∴∠ CDE =90°.
∴ DE2= CE2- CD2=( )2-12=12.∴ DE =2 .
∵∠ DAE =90°,∴ AD2+ AE2= DE2,即2 AD2=(2 )2.
∴ AD = .
图2
26.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1,已知直线 AB 分别交平面直角
坐标系中 x 轴和 y 轴于 A , B 两点,点 A 的坐标为(-3,0),
点 B 的坐标为(0,6),点 C 在直线 AB 上,且点 C 的坐标为
(- a , a ).
(1)求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和点 C 的坐标;
(2)点 D 是 x 轴上的一动点,当 S△ AOB = S△ ACD 时,求点 D
的坐标;
(3)如图2,点 E 的坐标为(0,-1),连接 CE ,点 P 为直线
AB 上一点,且∠ CEP =45°,求点 P 的坐标.
图1
图2
备用图
解:(1)设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x + b .
∵点 A (-3,0), B (0,6),
∴解得∴ y =2 x +6.
将 C (- a , a )代入 y =2 x +6,
得 a =-2 a +6,解得 a =2.
∴点 C 的坐标为(-2,2).
图1
(2)根据题意,得 S△ AOB = ×3×6=9,
∴ S△ ACD = ×2 AD =9.∴ AD =9.
设点 D ( x ,0).∴| x +3|=9.∴ x =6或 x =-12.
∴点 D 的坐标为(6.0)或(-12,0).
图1
(3)①如图1,当点 P 在射线 CB 上时,过点 C 作 CF ⊥ CE 交直
线 EP 于点 F .
∵∠ CEF =45°,∴∠ CFE =45°.
∴ CE = CF .
过点 C 作 x 轴的垂线 l ,分别过点 F , E 作 FM ⊥ l , EN ⊥ l ,垂足分别为 M , N .
∴∠ FMC =∠ CNE =90°.
∴∠ MCF +∠ MFC =90°.
∵ CF ⊥ CE ,∴∠ MCF +∠ NCE =90°.
图1
∴∠ MFC =∠ NCE .
在△ FMC 和△ CNE 中,
∴△ FMC ≌△ CNE (AAS).
∴ FM = CN =3, CM = EN =2.
∴点 F 的坐标为(1,4).
设直线 EF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1 x + b1.
图1
∴解得
∴直线 EF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5 x -1.
联立解得
∴点 P 的坐标为 ;
图1
②如图2,当点 P 在射线 CA 上时,过点 C 作 CH ⊥ EP 于点 H ,过点 H 作 HK ⊥ y 轴于点 K , GH ⊥ x 轴,过点 C 作 CG ⊥ GH 于点 G .
与①同理可证△ CHG ≌△ EHK (AAS).
∴ CG = KE , GH = HK .
∵点 E (0,-1),点 C (-2,2),
∴ GH =3- CG =2+ OK =2+ CG .
∴ CG = .∴ H .
图2
设直线 HE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2 x + b2.
∴解得
∴直线 HE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1.
联立解得∴点 P .
综上所述,点 P 的坐标为 或 .
图2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5张PPT)
第十周自主评价练习(专题练习)
【1.3勾股定理的应用及4.4一次函数的应用】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如图,已知一根旗杆在离地面3 m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
旗杆底部4 m处,则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C )
A. 5 m B. 7 m C. 8 m D. 9 m
C
2. 如图,长方形 BCFG 是一块草地,折线 ABCDE 是一条人行
道, BC =12米, CD =5米.为了避免行人穿过草地(走虚线
BD ),践踏绿草,管理部门分别在 B , D 处各挂了一块牌子,
牌子上写着“少走 米,踏之何忍”.横线上应填
( B )
B
A. 3 B. 4 C. 5 D. 6
3.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则能反映这个等腰三角形
的腰长 y 与底边长 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B )
A
B
C
D
B
4. 若用长为50的栏杆围成一个长为 x ,宽为 y 的长方形,则 y 与
x 的函数表达式为( A )
A. y =25- x B. y =25+ x
C. y =50- x D. y =50+ x
A
5. 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盒子,棱长为1 cm.若一只蚂蚁要从盒
底的点 A 沿盒子的表面爬到盒顶的点 B ,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
是( D )
A. 2 cm B. 3 cm C. cm D. cm
D
6. 若弹簧的长度 y (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 x (kg)的关系如
图所示,则弹簧所挂物体质量为2 kg时的长度是( D )
A. 9 cm
B. 10 cm
C. 10.5 cm
D. 11 cm
D
7. 在某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温度和时
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温度/℃ 10 25 40 55 70 85
若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则18 min时的温度是( B )
A. 62 ℃ B. 64 ℃ C. 66 ℃ D. 68 ℃
B
8. 某生物小组观察一植物生长,得到植物高度 y (cm)与观察
时间 x (天)的关系,并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 )
A. 该植物最高为15cm
B. 从开始观察时起,50天后该植物停止长高
C. AC 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6
D. 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cm
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高为 x ,面积为 y ,则 y 与 x 之
间的关系式为 .
10. 下列表格是一项实验的统计数据(单位:cm).
x 50 80 100 150 …
y 30 45 55 80 …
当它表示篮球从一定高度落下时,弹跳高度 y 是下落高度 x 的一
次函数,则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为 .
y =2 x
y = x +5
11. 如图,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为16, BC =12,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运动到 BC 的中点 S ,则运动的最短路程
为 .
10
12. 已知一水池现蓄水20m3,用水管以15m3/h的速度向水池中
注水,则水池蓄水量 y (m3)与注水时间 x (h)之间的关系式
是 .
y =15 x +20
13. 甲、乙两人进行比赛,甲比乙跑得快,现在甲让乙先跑10
m,甲再起跑.如图, l1和 l2分别表示甲、乙两人跑步的路程 y
(m)与甲跑步的时间 x (s)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 l1的函数表
达式为 y1=8 x .甲追上乙用了 s.
5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如图,小明准备测量一段水渠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 AB
竖直插到水底,此时竹竿 AB 离岸边点 C 处的水平距离 CD =1.5
m,竹竿高出水面的部分 AD 长0.5 m.若把竹竿的顶端 A 拉到岸
边点 C 处,竿顶和岸边的水面刚好相齐,则水渠的深度 BD 为多
少米?
解:设 BD = x m,则 AB = BC =( x +0.5)m.
在Rt△ CDB 中,由勾股定理,得1.52+ x2=( x +0.5)2, 解得 x =2.
故水渠的深度 BD 为2 m.
(2)如图,甲、乙两条渔船从港口 O 同时出发,甲渔船以8 n
mile/h的速度向东北方向航行,乙渔船以6 n mile/h的速度向西北
方向航行.一个半小时后,甲、乙两条渔船相距多少海里?
解:因为甲渔船以8 n mile/h的速度离开港口 O 向东北方向航
行,乙渔船以6 n mile/h的速度离开港口 O 向西北方向航行,所
以∠ AOB =90°.
所以出发一个半小时后,
OA =8×1.5=12(n mile),
OB =6×1.5=9(n mile).
所以由勾股定理,
得 AB = =15(n mile).
故一个半小时后,甲、乙两条渔船相距15 n mile.
15. (本小题满分8分)根据市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游泳池必
须定期换水后才能对外开放.在换水时需要经“排水—清洗—注
水”的过程.某游泳馆从8:00开始对游泳池进行换水,已知该
游泳池的排水速度是注水速度的2倍,其中游泳池内剩余的水量
y (m3)与换水时间 x (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
解答下列问题:
(1)该游泳池清洗需要 h;
(2)求排水过程中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
取值范围;
1.2
(3)求该游泳馆换水结束的时间.
解:(2)设排水过程中 y (m3)与 x (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 kx + b .
由题意,得 b =1 200,1.5 k + b =0,解得 k =-800.
所以排水过程中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800 x +1 200
(0≤ x ≤1.5).
(3)由题意,得排水的速度为1 200÷1.5=800(m3/h).
所以注水的速度为800÷2=400(m3/h).
所以注水的时间为1200÷400=3(h).
因为8+2.7+3=13.7(h)=13:42,
所以该游泳馆在13:42换水结束.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一架长25 m的云梯斜靠在一面墙
上,梯子底端 C 离墙角 B 的距离为7 m.
(1)这架梯子的顶端 A 距地面有多高?
(2)若梯子的顶端 A 下滑了4 m,则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多少米?
解:(1)由题意,得∠ B =90°, AC =25 m, BC =7 m.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
得 AB = = =24(m).
故这架梯子的顶端 A 距地面的高度为24 m.
(2)依题意,得 AD =4 m, DE =25 m,
所以 BD = AB - AD =24-4=20(m),
在Rt△ DBE 中,由勾股定理,
得 BE = = =15(m),
所以 CE = BE - BC =15-7=8(m).
故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8 m.
17. (本小题满分10分)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声音在空气
中传播的速度和气温存在如下的关系:
气温/℃ 0 5 10 15 20 25
声音在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m/s) 331 334 337 340 343 346
(1)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y (m/s)是气温 x (℃)的一
次函数,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日气温为17℃,小明看到烟花燃放5s后才听到声响,则
小明与燃放烟花所在地大约相距多远?
解:(1)设 y = kx + b ( k ≠0).
把(0,331),(5,334)代入 y = kx + b 中,
得解得
所以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 x +331.
(2)当 x =17时, y = ×17+331=341.2.
341.2×5=1706(m).
故小明与燃放烟花所在地大约相距1706m.
18. (本小题满分10分)1号探测气球从海拔10m处出发,以
1m/min的速度竖直上升,与此同时,2号探测气球从海拔20m处
出发,以 a m/min的速度竖直上升.两个气球都上升了60min,1
号、2号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 y1, y2(m)与上升时间 x (min)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b = ;
(2)请求出 y2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0
(3)当上升多长时间时,两个气球的
海拔差为5m?
解:(2)设 y2= ax +20.
因为 y2= ax +20过点(20,30),
所以30=20 a +20,解得 a =0.5.
所以 y2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2=0.5 x +20.
(3)由题意,得 y1= x +10.
①2号气球比1号气球高5m时,
则有(0.5 x +20)-( x +10)=5,解得 x =10;
②1号气球比2号气球高5m时,
则有( x +10)-(0.5 x +20)=5,解得 x =30.
故上升了10min或30min后两个气球的海拔差为5m.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 cm和3 cm,高为6 cm.若
用一根细线从点 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 B ,则所用
细线最短需要 cm.
10
【解析】如图,将长方体沿着 AB 边将侧面展开,并连接AB'.则
AA'=3+1+3+1=8(cm),A'B'=6 cm.在Rt△AA'B'中,AB'
= = =10(cm).故答案为10.
20. 已知一次函数 y =(1-3 k ) x + k 的函数值 y 随着 x 值的增
大而增大,且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 k 的取值范围
是 .
0< k <
21. 如图,光源 A (-3,2)发出的一束光,遇到平面镜( y
轴)上的点 B 后的反射光线 BC 交 x 轴于点 C ,则入射光线 AB 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 .
y =- x +
【解析】点 C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点C' .设直线
AC'的表达式为 y = kx + b ( k ≠0).
所以解得 所以入射光线 AB 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 y =- x + .
故答案为 y =- x + .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1)如图,河道上 A , B 两点(看作直线上的两点)相距
200 m, C , D 为两个菜园(看作两个点), AD ⊥ AB , BC ⊥
AB ,垂足分别为 A , B , AD =80 m, BC =70 m,现在菜农要
在 AB 上确定一个抽水点 P ,使得抽水点 P 到两个菜园 C , D 的
距离和最短,求该最短距离;
(2)借助(1)的思考过程,请直接写出当0< x <15时,代数式 + 的最小值为 .
17
(1)解:如图1,作点 C 关于 AB 的对称点 E ,连接 PD , PC ,
PE , DE .
由题意,得 PC = PE ,
PC + PD = PD + PE .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PD + PE > DE ,
所以当 D , P , E 三点共线时, PD + PE = DE .
所以 PC + PD 的最小值为 DE 的长度.
所以 DE = =250,即该最短距离为
250 m.
图1
图1
(2)【解析】如图2, AB ⊥ AD , BC ⊥ AB , AB =15, AD =5, BC =3,点 P 为线段 AB 上一点.设 AP = x ,则 PB =15- x ,所以 PD + PC = + .由(1)可知,当 D , P , E 三点共线时, PC + PD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 DE 的长度, DE = = =17.故答案为17.
图2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35张PPT)
第十四周自主评价练习
【第五章全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方程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B )
A. xy -3=1 B. 4 x -2 y =3
C. x + =4 D. x2-4 y =1
B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D )
A. B.
C. D.
3. 二元一次方程2 x +3 y =14的正整数解有( B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无数组
D
B
4. 已知是方程组的解,则 m + n =
( A )
A. 5 B. C. D.
A
5. 中国古代著作《孙子算经》中有个问题:今有三人共车,二
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大意是:今有若
干人乘车,每3人共乘一车,最终剩余2辆车;每2人共乘一车,
最终剩余9人无车可乘.问:有多少人,多少辆车?设共有 x 人,
y 辆车,则可列方程组为( C )
C
A. B.
C. D.
6. 已知直线 y = kx -4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4,
则该直线的表达式为( D )
A. y =2 x -4
B. y =-2 x -4
C. y = x -4或 y =- x -4
D. y =2 x -4或 y =-2 x -4
D
7. 如图,若8块相同的小长方形地砖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则每
块小长方形地砖的周长为( D )
A. 2 cm B. 6 cm C. 12 cm D. 16 cm
D
8.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 y = x 平行且与直线 y = x -2在 x
轴上相交,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A )
A. y = x -3 B. y =- x -3
C. y = x +3 D. y =- x +3
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已知是方程 x -3 y =-3的一组解,则5+ a -3 b
= .
2
10. 如图,已知函数 y = x + b 和 y = ax +3的图象交于点 P ,则
方程组的解为 .
11. 已知函数 y =3 x +2与 y =2 x -1的图象交于点 P ,则点 P 的
坐标是 .
12. 已知 x , y 为实数,且 + =0,则 y - x 的
立方根是 .
(-3,-7)
2
13. 明代数学著作《直指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一百馒头
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
大意是:有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如果大和尚1人分3个,小
和尚3人分1个,正好分完,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设大和
尚有 x 人,小和尚有 y 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
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解下列方程组:
(1) (2)
(1)解:
把①代入②,得 x +5=3( x +1).
解得 x =1.
把 x =1代入①,得 y =2.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2)解:原方程组化简为
由①-②,得5 x =20,解得 x =4.
把 x =4代入②,得 y =5.5.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15. (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 y = ax2+ bx +1,当 x =1时, y =
0;当 x =2时, y =3.求 a , b 的值.
解:由题意,得整理,得
由②-①,得 a =2.把 a =2代入①,得 b =-3.
16. (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关于 x , y 的方程组
和的解相同.
(1)求 a , b 的值;
(2)若直线 l1: y = ax +1与直线 l2: y =- x + b 分别交 y 轴于
点 A , B ,两直线相交于点 P ,求△ ABP 的面积.
解:(1)根据题意,得解得
将代入方程组得解得
(2)由(1)知, a =1, b =-1,
所以直线 l1: y = x +1,直线 l2: y =- x -1.
所以点 A (0,1), B (0,-1).所以 AB =2,
联立解得所以点 P 的坐标为
.
所以 S△ ABP = AB ·| xp |= ×2× = .
17. (本小题满分10分)某玻璃制品销售公司职工的月工资由
月基本保障工资和计件奖励工资两部分组成(计件奖励工资=
销售每件产品的奖励金额×销售件数),该公司的甲、乙两位
职工某月的工资情况如下表.
职工 甲 乙
月销售件数/件 200 180
月工资/元 2 800 2 700
(1)求该公司职工的月基本保障工资和销售每件产品的奖
励金额;
(2)若职工丙今年5月份的工资为3 000元,则职工丙该月销售
了多少件产品?
解:(1)设该公司职工的月基本保障工资为 x 元,销售每件产
品的奖励金额为 y 元.
根据题意,得解得
故该公司职工的月基本保障工资为1 800元,销售每件产品的奖
励金额为5元.
(2)(3 000-1 800)÷5=240(件).故职工丙该月销售了
240件产品.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
( a ,0),点 B ( b ,0),且 a , b 满足方程组
C 为 y 轴的正半轴上一点,且 S△ ABC =6.
(1)求 A , B , C 三点的坐标.
(2)是否存在点 P ( t , t ),使 S△ PAB = S△ ABC ?若存在,求
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 D 从点 C 处沿 x 轴的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
运动,当运动时间 t 为多少时,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S 为15?求
出此时点 D 的坐标.
解:(1)解方程组,得 a =-3, b =1.
所以点 A (-3,0),点 B (1,0).
所以 OA =3, OB =1.所以 AB =4.
因为点 C 为 y 轴的正半轴上一点, S△ ABC =6,
所以 S△ ABC = AB · OC = ×4 OC =6.
所以 OC =3.所以点 C (0,3).
解得 t =±1.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1,1)或(-1,-1).
(2)存在点 P ( t , t ),使 S△ PAB = S△ ABC . 理由如下:
因为点 P ( t , t ),且 S△ PAB = S△ ABC ,
所以 ×4× = ×6,
(3)如图,由题意可知 CD ∥ AB , CD = t , OC =3,
所以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S = S△ ABC + S△ ACD =6+ t ×3=15.所以 t =6.
即运动时间为6s时,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S 为15.
因为点 D 从点 C 处沿 x 轴的负半轴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平移,
所以点 D 的坐标为(-6,3).
B卷(共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已知一次函数 y = kx + b ,当-3≤ x ≤1时,对应 y 的取值范
围是1≤ y ≤9,则 k · b 的值为 .
20. 学生问老师多少岁了,老师风趣地说:“我像你这么大
时,你才4岁;你到我这么大时,我就37岁了.”则老师比学生
大 岁.
-6或14
11
21.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某商家拟推出收费定制个性新
春礼品,礼品主要包含三种:对联、门神和红包.如果定制3副
对联、2副门神、5个红包,需付31.5元;如果定制2副对联、1
副门神、1个红包,需付22元.某人想定制4副对联、3副门神、9
个红包,共需付人民币 元.
41
二、解答题(本大题满分8分)
22. (1)如图1,已知直线 y = x +3与 y 轴交于点 A ,与 x 轴交
于点 B ,将线段 AB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 BC ,过点
A , C 作直线,求直线 AC 的函数表达式;
图1
(2)如图2,四边形 ABCO 是长方形, O 为坐标原点,点 B 的坐
标为(8,6),点 A , C 分别在坐标轴上, P 是线段 BC 上的动
点,已知点 D 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 y =2 x -5上的一点.若△
APD 是不以点 A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所有符合
条件的点 D 的坐标.
图2
解:(1)如图1,过点 C 作 CD ⊥ x 轴于点 D .
在 y = x +3中,令 y =0,得 x =-4;令 x =0,得 y =3.
所以 OA =3, OB =4.
图1
图1
由旋转的性质和作图易证△ CDB ≌△ BOA (AAS).
所以 CD = BO =4, BD = AO =3.
所以 OD =4+3=7.
所以 C (-7,4).
设直线 A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x +3.
把点 C (-7,4)代入 y = kx +3,得 k =- .
所以直线 A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3.
图1
(2)①如图2,当∠ ADP =90°时, AD = PD .
过点 D 作 DE ⊥ OA 交 y 轴于点 E ,作 DF ⊥ BC 交 BC 于点 F .
同理,得△ AED ≌△ DFP (AAS).
设点 D 的坐标为( x ,2 x -5).
因为点 B (8,6),所以 OA =6, AB =8.
则 AE = DF =6-(2 x -5)=11-2 x .
因为 DE + DF = EF = AB ,即 x +11-2 x =8,
图2
解得 x =3.即点 D 的坐标为(3,1);
②如图3,当∠ ADP =90°时, AD = PD .
过点 D 作 DE ⊥ OA 交 y 轴于点 E ,过点 D 作 DF ⊥ BC 交 CB 的延
长线于点 F .
同理可得,点 D 的坐标为 .
图3
③如图4,当∠ APD =90°时, AP = PD .
过点 P 作 PE ⊥ OA 交 y 轴于点 E ,过点 D 作 DF ⊥ PE 交 EP 的延
长线于点 F .
同理可得,点 D 的坐标为(9,13).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 D 的坐标为(3,1), (9,13)或 ;
图4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共40张PPT)
第五周自主评价练习(月考一)
【第一、二章】
A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在实数- , ,0, ,3π,3.415,0.181 181
118…(相邻两个8之间1的个数逐次加1)中,无理数有
( B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B
2. 在下列四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一组是( B )
A. 8,15,17 B. 4,5,6
C. 7,24,25 D. 5,12,13
B
3. 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直角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
形.若 AB =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
A. 3 B.
C. 3 D. 3
A
4. 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C )
A. 2+ =2 B. - =
C. × = D. ÷ =9
C
5. 在△ ABC 中,已知∠ A ,∠ B ,∠ C 的对边长分别为 a , b ,
c .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 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D )
A. ∠ B =∠ C +∠ A
B. a2=( b + c )( b - c )
C. a ∶ b ∶ c =3∶4∶5
D. ∠ A ∶∠ B ∶∠ C =3∶4∶5
D
6. 如图,一只蚂蚁沿着棱长为4的正方体表面从点 A 出发,爬到
点 B . 若它运动的路径是最短的,则 AC 的长为( C )
A. 4+2 B. 4
C. 2 D. 4
C
7. 如图,在△ ABC 中,已知 AB =6, AC =9, AD ⊥ BC 于点
D ,点 M 为 AD 上任意一点,则 MC2- MB2=( D )
A. 29 B. 32 C. 36 D. 45
(第7题图)
D
8. 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 C 在 FD 的延长线
上, AB ∥ CF ,∠ F =∠ ACB =90°,∠ E =30°,∠ A =
45°.若 AC =6 , BD =4 ,则 CD 的长为( C )
A. 2 B. 3
C. 6-2 D. 6-3
(第8题图)
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的算术平方根是 .
10. 已知 x , y 为实数,且满足|2 x +1|+ =0,则 x
+ y 的值为 .
11. 已知2 m 和3 m +1都是 a 的立方根,则 a = .
12. 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 ABC 的底边 BC =5,点 D 是腰 AC 上
一点,且 BD =4, CD =3,则 AD 的长为 .
2
-5
-8
13. 在△ ABC 中,有一点 P 在线段 BC 上移动.若 AB = AC =5,
BC =6,则 AP + BP + CP 的最小值为 .
10
解:原式=3 - +
=3 - +2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14. (本小题满分12分,每题6分)计算:
(1) - + ÷ ;
(2)( +1)( -1)+ .
解:原式=3-1+6-2 +1
=9-2 .
15. (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一个正数 m 的平方根为2 n +1和5-
3 n ,求 m 的值.
解:因为正数 m 的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所以2 n +1+5-3 n =0.
所以 n =6.
所以2 n +1=2×6+1=13.
所以 m =169.
16. (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一个梯子 AB 长25 m,顶端 A 靠在
墙 AC 上,这时梯子下端 B 与墙角 C 的距离为15 m.梯子滑动后
停在 DE 的位置上,测得 BD 的长为5 m.求:
(1)梯子滑动后,梯子的高度 CE ;
(2)梯子顶端 A 下滑的高度 AE .
解:(1)在Rt△ ABC 中,因为 AB =25 m, BC =15 m,
所以 AC = = =20(m).
在Rt△ CDE 中,因为 DE = AB =25 m, CD = BC + BD =15+5
=20(m),
所以 CE = = =15(m).
故梯子滑动后,梯子的高度 CE 是15 m.
(2)由(1)知, AC =20 m, EC =15 m,
则 AE = AC - CE =20-15=5(m).
故梯子顶端 A 下滑的高度 AE 是5 m.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某居民小区有一块形状为长方
形的绿地 ABCD ,长方形绿地的长 BC 为 m,宽 AB 为
m.现要在长方形绿地中修建一个小长方形花坛(即图中阴影部
分),小长方形花坛的长为( +1)m,宽为( -1)
m.(以下结果均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求长方形 ABCD 的周长.
(2)除去修建花坛的地方,其他地方全修建成通道,通道上要
铺上造价为6元/m2的地砖.若要铺完整个通道,则购买地砖需要
花费多少元?
解:(1)因为长方形绿地的长 BC 为 m,宽 AB 为 m,
所以长方形 ABCD 的周长为2×( + )=2×(8 +
7 )=30 (m).
故长方形 ABCD 的周长为30 m.
(2)通道的面积为 × -( +1)( -1)=8
×7 -13+1=112-12=100(m2).
因为通道要铺上造价为6元/m2的地砖,
所以购买地砖需要花费100×6=600(元).
故购买地砖需要花费600元.
18. (本小题满分10分)在Rt△ ABC 中,已知 AB = AC =6,∠
BAC =90°,点 D 为 AC 上一点,连接 BD . AF ⊥ BD 交 BD 于点
H ,交 BC 于点 F , CE ⊥ AC 交 AF 的延长线于点 E .
(1)如图1,试说明:△ ABD ≌△ CAE ;
(2)如图2,点 D 为 AC 上靠近点 A 的三等分点,连接 DE ,求
DE 的长.
图1
图2
解:(1)在Rt△ ABC 中,因为∠ BAD =90°, AH ⊥ BD ,
所以∠ BAH +∠ CAE =∠ BAH +∠ ABD =90°.
所以∠ CAE =∠ ABD .
又因为 CE ⊥ AC ,
所以∠ ACE =∠ BAD =90°.
在△ ABD 和△ CAE 中,
所以△ ABD ≌△ CAE (ASA).
(2)由(1)可知△ ABD ≌△ CAE ,
所以 CE = AD .
因为点 D 为 AC 上靠近点 A 的三等分点, AC =6,
所以 AD =2, CD =4.
所以 CE =2.
因为∠ DCE =90°,
在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 DE = =
=2 .
B卷(共5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已知 x , y 为实数,且 y =4+ + ,则( x +
y )( x - y )的平方根是 .
20. 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a 的点如图所示,则化简
+| a -3|的结果为 .
±3
4
21. 若最简二次根式 与 可以合并,则 a + b 的
平方根是 .
22. 如图,将正方形 ABCD 分别沿 BE , BG 折叠,使 AB , BC 在
BF 处重合.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6,点 E 是 AD 的中点,则
FG 的长是 .
±
2
【解析】因为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所以 AD = CD =6,∠ D =90°.
因为 E 是 AD 的中点,所以 AE = DE =3.
由折叠知 AE = EF =3, CG = FG .
设 CG = FG = x ,则 DG =6- x , EG =3+ x .
在Rt△ DEG 中, DE2+ DG2= EG2,
即32+(6- x )2=(3+ x )2,解得 x =2.
所以 FG 的长是2.
故答案为2.
23. 如图,在四边形 ABDC 中,已知 AC = BC ,∠ ACB =
90°, AD ⊥ BD 于点 D . 若 BD =2, CD =4 ,则线段 AB 的
长为 .
2
【解析】如答图, BC 与 AD 的交点记作点 F ,过点 C 作 CE ⊥
CD 交 AD 于点 E ,则∠ ECD =90°.
因为∠ ACB =90°,
所以∠ ECD =∠ ACB .
所以∠ ECD -∠ BCE =∠ ACB -∠ BCE ,
即∠ BCD =∠ ACE .
因为 AD ⊥ BD ,
所以∠ ADB =90°=∠ ACB .
在△ BDF 和△ ACF 中,又因为∠ BFD =∠ AFC ,
所以∠ CBD =∠ CAE .
答图
在△ ACE 和△ BCD 中,
所以△ ACE ≌△ BCD (ASA).
所以 CE = CD , AE = BD .
因为 BD =2, CD =4 ,所以 CE =4 , AE =2.
在Rt△ DCE 中,由勾股定理,得
DE = = =8.
所以 AD = DE + AE =8+2=10.
在Rt△ ADB 中,由勾股定理, 得AB = = =2 .
故答案为2 .
答图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4. (本小题满分8分)细心观察图形,认真分析各式,然后解
答问题.
OA1=1;
OA2= = , S1= ×1×1= ;
OA3= = , S2= × ×1= ;
OA4= = , S3= × ×1= ;
……
(1)根据以上规律,推算: OA10= ;
(2)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则它是第 个三角形;
20
(3)求 + + +…+ 的值.
(1)【解析】因为( OAn )2= n ,
所以 OA10= .
故答案为 .
(2)【解析】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则 Sn = = ,
所以 =2 = .
所以 n =20,即它是第20个三角形.
故答案为20.
(3)解: + + +…+
= + + +…+
=
= .
25. (本小题满分10分)先阅读下面的材料,再解答问题.
由( + )( - )=( )2-( )2=2 可以看
出,若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积不含有二次根式,
则我们称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在进行二次根式计算
时,利用有理化因式,有时可以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例: = = - .
(1) -1的有理化因式是 +1(答案不唯一) ;
+1(答案不唯一)
(2) - - (填“>”或
“<”);
(3)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 + + +…+
) .
(1)【解析】 -1的有理化因式有 +1,2( +
1),….故答案为 +1(答案不唯一).
<
(2)【解析】 = + ,
= + .
因为 > ,
所以 > .
所以 - < - .
故答案为<.
(3)解:原式=( -1+ - + - +…+
- )×( +1)
=( -1)×( +1)
=2 024-1
=2 023.
26.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 ABC 中,∠ BAC =90°,
AB = AC , D 是 BC 上一动点,连接 AD . 过点 A 作 AE ⊥ AD ,并
且始终保持 AE = AD ,连接 CE .
(1)试说明:△ ABD ≌△ ACE ;
(2)若 AF 平分∠ DAE 交 BC 于点 F ,探究线段 BD , DF ,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 BD =6,CF =8,
求 AD 的长.
解:(1)因为 AE ⊥ AD ,
所以∠ DAE =∠ DAC +∠ CAE =90°.
又因为∠ BAC =∠ DAC +∠ BAD =90°,
所以∠ BAD =∠ CAE .
在△ ABD 和△ ACE 中,
所以△ ABD ≌△ ACE (SAS).
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 FE .
因为∠ BAC =90°, AB = AC ,
所以∠ B =∠ ACB =45°.
由(1)知,△ ABD ≌△ ACE ,
所以∠ ACE =∠ B =45°, BD = CE .
所以∠ ECF =∠ ACB +∠ ACE =90°.
所以 CE2+ CF2= EF2.
所以 BD2+ CF2= EF2.
因为 AF 平分∠ DAE ,
所以∠ DAF =∠ EAF .
(2) BD2+ CF2= DF2.
在△ DAF 和△ EAF 中,
所以△ DAF ≌△ EAF (SAS).
所以 DF = EF .
所以 BD2+ CF2= DF2.
(3)如图,过点 A 作 AG ⊥ BC 于点 G .
由(2)知, DF2= BD2+ CF2=62+82=100,
所以 DF =10.
所以 BC = BD + DF + CF =6+10+8=24.
因为 AB = AC , AG ⊥ BC ,∠ B =45°,
所以 BG = AG = BC =12.
所以 DG = BG - BD =12-6=6.
在Rt△ ADG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D = = =6 .
演示完毕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