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夏秋冬》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春夏秋冬》是一篇集识字、阅读和情感教育于一体的课文,常见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该课文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美景和气候特点。全课以词组、三字句为主,节奏感强,易于学生朗读和记忆。课文不仅帮助学生认识“霜、吹、落、降、飘”等生字,还引导学生了解四季的代表性天气现象和景物特征,如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识字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此外,学生对四季的变化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观察和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图文并茂的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认读“霜、吹、落、降、飘”等生字,认识“雨”字头、“阝”旁等偏旁部首;会写“春、冬、风、雪、花、入、飞”等字;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注意“入”与“人”的区别。 通过看图、朗读、动作演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的景物特征和气候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美的能力;通过学习四季的变化,增强学生对时间和自然规律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看图、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四季的景物特征和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 流利地、有节奏感地朗读课文,学会用重点词进行口语训练;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四季的美好,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按顺序(远近、左右)观察图画的能力,提高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 导入话题:“同学们,每天我们起床、上学、放学,感受到的天气和景色都不一样,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微笑,引导学生思考) 揭示课题:“对了,因为一年中有四个不同的季节——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单元的第1课《春夏秋冬》,一起感受这四个季节的魅力吧!”(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聆听老师提问,积极思考并回答。 学生跟随老师齐读课题,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学生:“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可以看到很多漂亮的花。”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 展示图片:“看,老师这里有四幅美丽的图画,它们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图画的下面对应着词语或短语,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看图来学词语,识字和写字。”(利用课件展示四季图片及对应词语)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观察图片,对四季的景色产生直观感受。 学生初步认识图片下方的词语或短语。 三、初读课文,看图学词识字 (一)借助图画识字学词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 引导自学:“现在,请大家先仔细看看每一幅图,然后借助拼音节读一读词语,最后结合图画想想词语的意思。”(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自主观察图片,拼读词语。 学生尝试理解词语与图片之间的联系。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指着“春风”图):“谁能告诉我,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对应的词语是什么?” 学生:“这幅图画的是春风吹过田野,对应的词语是‘春风’。”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继续):
集中讲解:“同学们真棒!现在老师来教大家几个难认的字。比如‘霜’,这个字我们可以想象成冬天早晨窗户上结的白色冰晶,就是‘霜’。”(边讲解边板书,引导学生跟读并记忆)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跟随老师学习新字,理解字义,并尝试记忆。 (二)巩固识字,朗读课文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 朗读指导:“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模仿老师,大声朗读词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继续):
尝试背诵:“同学们,我们能不能试着把第一小节的内容背下来呢?先自己试试,然后和同桌互相检查。”(鼓励学生尝试背诵,培养记忆能力)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尝试背诵第一小节内容,与同桌交流检查。 四、拓展提升,深化理解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 四季特点讨论:“我们已经通过图片和词语初步感受了四季的美丽,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每个季节有哪些独特的特点?比如,春天除了花开,还有哪些自然现象?”(引导学生从天气、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多方面进行思考。)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积极交流自己对四季特点的认识和观察。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四季诗歌朗诵:“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很多诗人都用诗歌来赞美四季。现在,老师给大家朗诵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大家认真听,然后试着自己编一首关于其他季节的小诗。”(教师朗诵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聆听教师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学生尝试创作简短的小诗,表达对某个季节的喜爱和感受。 五、布置作业 书写练习:“请大家回家后,认真书写今天学到的‘春、冬、雪、风’等字,每个字写三行,注意笔画的顺序和间架结构。”(强调书写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观察日记:“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季节,连续观察一周,记录下这个季节里天气、植物、动物或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下周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观察日记。”(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家庭阅读:“请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本关于四季的绘本或书籍,增进亲子阅读时光,同时加深对四季的了解和感受。”(通过家庭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六、课堂总结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春夏秋冬》这一课,通过看图、识字、朗读和讨论,不仅认识了新的字词,还感受到了四季的美好和变化。希望同学们能像今天这样,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探索。)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回顾课堂所学,感受学习的收获和乐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春夏秋冬》的世界,记得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四季的字词吗?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请大家齐声读出这个字——‘春’!”
学生:“春!”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积极认读字词,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深入讨论,理解四季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
“现在,我们已经对四季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深入讨论这个季节的特点。可以从天气、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入手。”(教师分配小组,并提供讨论框架和记录纸。)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准备分享。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夏天小组,你们认为夏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代表:“夏天很热,有很多蝉在叫,我们还可以吃冰淇淋和游泳。” 三、朗读欣赏,感受韵律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
“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进一步感受四季的韵律美。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朗读关于夏天的段落。”(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停顿和语调。)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注意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 四、创意表达,展现四季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
“同学们,四季是如此美丽和多彩,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呢?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两个选择:一是创作一个关于你最喜欢季节的小故事;二是画一幅展现这个季节美景的画。”(分发纸笔和彩笔,鼓励学生创作。)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小明,你画的是哪个季节呀?能给我们讲讲你的画吗?”
学生:“我画的是秋天,金黄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蝴蝶一样美丽。我还画了一个小朋友在捡树叶做书签。” 五、展示分享,相互学习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
“时间到!现在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创作思路和感受。”(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并给予积极评价。)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上台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给予掌声鼓励。 六、布置作业,延续学习 书写练习:“请大家回家后,继续练习书写‘夏、秋’等字,每个字写两行,注意保持书写的美观和规范。”(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家庭阅读:“请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篇关于四季变化的科普文章或故事,增进亲子阅读时光,同时拓展孩子的知识面。”(通过家庭阅读,促进家校共育。) 七、课堂总结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
“今天,我们在《春夏秋冬》的课堂上,不仅巩固了字词,还通过讨论、朗读和创作,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四季的特点和美好。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份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用你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你们的心灵去感受美!”(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持续探索和学习。)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回顾课堂所学,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当然,我们可以继续为《春夏秋冬》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添加后续部分,包括布置作业、拓展提升等环节,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八、拓展提升,深化理解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四季的特点,还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四季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比如,春天的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多重要?夏天的炎热让我们学会了什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它教会了我们什么道理?冬天虽然寒冷,但它也带来了哪些独特的乐趣和美景呢?”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冬天小组,你们觉得冬天除了寒冷,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代表:“冬天虽然冷,但是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而且冬天的雪景特别美,好像整个世界都被白雪覆盖了一样。” 教师进一步引导:
“非常好!冬天确实有很多独特的乐趣和美景。那么,我们能不能尝试用一句话或者一首小诗来概括你对某个季节的感受呢?可以是赞美,也可以是思考。”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尝试用一句话或小诗来表达自己对某个季节的感受,教师鼓励并点评。 九、延伸作业,延续学习 观察日记续写:“在上一课时的作业中,我们已经要求大家选择一个季节进行连续一周的观察。现在,请大家继续你的观察日记,不仅记录季节的变化,还可以加入你对这些变化的思考和感受。下周我们将评选出最用心、最有创意的观察日记。” 创意写作:“除了观察日记,老师还想请大家尝试写一篇关于四季的小故事或童话。在这个故事里,你可以让四季变成四位好朋友,他们各自有什么性格特点?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或者,你也可以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季节,编写一个关于这个季节的冒险故事。” 家庭实践:“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户外感受四季的变化。可以是春天的踏青、夏天的野餐、秋天的登高望远、冬天的雪地游戏等。回来后,请孩子们用图画或简单的文字记录下这次家庭实践的经历和感受。” 十、课堂寄语与结束语 教师具体教学行为:
“同学们,四季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礼物,它们不仅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还教会了我们许多生活的道理。希望你们能够继续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季节的美好。记住,无论是春暖花开,还是夏日炎炎,无论是秋风送爽,还是冬雪皑皑,都是大自然对我们最真挚的馈赠。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春夏秋冬》之旅吧!” 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寄语,心中充满了对下一次学习的期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