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树和喜鹊 教学设计(表格式,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树和喜鹊 教学设计(表格式,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7 16:3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树和喜鹊》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树和喜鹊》是一篇富有情感色彩和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通过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转变过程,生动展现了友情对于个体情感状态的重要影响。课文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紧凑,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文章不仅蕴含了深刻的情感教育价值,还通过生动的描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如“孤单”、“快乐”、“叽叽喳喳”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素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生动有趣的故事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树和喜鹊》这篇课文时,需要注重情感引导,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此外,学生之间的差异也需要被充分考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教学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和喜鹊的情感变化。 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情感感知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友情的温暖和重要性,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共同创造快乐的时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情感变化过程。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友情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珍惜朋友。 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5分钟) 教师行为: 微笑着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知道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友好相处。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看看这次是谁的故事呢?请大家和我一起读课题:《树和喜鹊》。”(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学生行为: 学生坐直身体,眼睛看着老师,齐声读课题:“6 树和喜鹊”。 二、初读课文,标出段号(10分钟) 教师行为: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XX页。我们先来自己读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拼一拼音节。”(学生开始自读课文) 几分钟后,教师说:“好了,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来范读课文,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序号) 学生行为: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拼读拼音。 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同时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看图读文,随文识字(25分钟) (一)借助第一幅插图,识字学词(10分钟) 教师行为: “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这幅图,你能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吗?”(展示第一幅插图)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对,图中有一棵树、一个鸟窝和一只喜鹊。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图的。”(出示句子:“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请大家注意,这里的‘一’字有几个不同的读音,我们一起来读读看。”(教师示范,学生跟读,注意“一”的变调)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两个多音字‘只’和‘种’,请大家跟我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行为: 观察插图,回答老师的问题。 认真听老师讲解,跟读句子,注意“一”的变调和多音字的读音。 自由朗读句子,巩固字音。 (二)借助第二幅插图,识字学词(10分钟) 教师行为: “好,我们接着看第二幅图。图中喜鹊们在做什么呢?”(展示第二幅插图)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对,喜鹊们在叽叽喳喳地叫,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句子:“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 “请大家注意,‘叽叽喳喳’是AABB式的词语,表示声音很热闹。我们一起来读。” “非常好,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叽叽喳喳’这个词语的特点。那么,谁能试着用动作和声音来模仿一下喜鹊们‘叽叽喳喳’的叫声呢?”(鼓励学生模仿,增加课堂趣味性) “同学们模仿得真像!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喜鹊们热闹、欢快的氛围。”(学生再次朗读句子,尝试读出情感)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个新词语‘打招呼’。谁能告诉我,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和别人打招呼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如“你好”、“早上好”等) “对,这就是‘打招呼’。在课文中,喜鹊们就是通过‘叽叽喳喳’的叫声来互相打招呼的。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特别注意‘打招呼’这个词。”(学生再次朗读,注意词语的发音和情感表达) 学生行为: 学生模仿喜鹊的叫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分享自己打招呼的经验,加深对“打招呼”一词的理解。
再次朗读句子,注意发音和情感表达。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5分钟) 教师行为: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叫做‘词语接龙’。老师先说一个词语‘孤单’,然后请一位同学接一个与‘孤单’意思相反的词语,比如‘快乐’。接下来,这位同学再接着说一个词语,其他同学依次接下去,看看我们能不能组成一个长长的词语链。”(开始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大家的表现真棒!通过这个游戏,我们不仅复习了课文中的词语,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反义词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接下来,请大家试着用‘孤单’和‘快乐’这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鼓励学生表达,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行为: 积极参与“词语接龙”游戏,复习并巩固词语。
尝试用“孤单”和“快乐”造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行为: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为了巩固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 抄写并记忆今天学习的生字和新词,每个字写三遍,词语写两遍。 朗读课文三遍,注意读准字音和句子停顿,特别是‘一’的变调和多音字的读音。 试着用‘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两个词语,各写一句话,描述一个场景或心情。 明天上课前,我会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作业,让我们一起看看谁写得最好。” 学生行为: 认真记录作业内容,准备回家完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 教师行为: “同学们,早上好!昨天我们学习了《树和喜鹊》这篇课文,还记得我们认识了哪些生字和新词吗?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如“孤单”、“快乐”、“叽叽喳喳”等) “请这位同学来读一下这个词语。”(指向一名学生) 学生行为: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大声朗读生字和词语,其他学生认真听并跟读。 教师补充: “非常棒!看来大家都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树和喜鹊之间的友情。”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一)朗读课文,体会情感(10分钟) 教师行为: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体会树和喜鹊的情感变化。”(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读到‘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这句时,请大家放慢语速,用低沉的声音读出它们的孤单感。”(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而当读到‘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朋友’时,请大家用高兴、轻快的语气来读,感受它们的快乐。”(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语气朗读) 学生行为: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情感变化,并尝试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 (二)分析课文,理解内容(10分钟) 教师行为: “读完课文后,谁能告诉我,树和喜鹊为什么一开始会感到孤单呢?”(提问) 学生回答示例: “因为它们只有一个,没有朋友。” 教师回应: “非常正确!那么后来它们又是如何变得快乐的呢?” 学生回答示例: “后来,这里种了许多树,来了许多喜鹊,它们就不再孤单了。” 教师总结: “对,正是因为有了朋友,树和喜鹊才不再孤单,变得快乐起来。这也告诉我们,朋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0分钟) (一)分享交流(5分钟) 教师行为: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感到孤单的时候?后来又是怎么克服这种孤单感的呢?”(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学生回答示例: “有时候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会感到孤单,但我会找朋友一起玩,或者看书、画画来打发时间。” 教师回应: “很好,你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克服孤单感。朋友、兴趣和爱好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二)角色扮演(5分钟) 教师行为: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表演。比如,可以表演树和喜鹊一开始的孤单,或者后来它们一起快乐玩耍的场景。”(分组,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准备) 学生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场景,分配角色,准备表演。表演时,学生投入地扮演树和喜鹊,通过语言和动作展现它们的情感变化。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行为: “今天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树和喜鹊》这篇课文,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友情和温暖。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珍惜朋友,共同创造快乐的时光。” “现在,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 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特别是描写树和喜鹊情感变化的句子。 写一篇小短文,讲述你和朋友之间的一件快乐的事情,用上‘孤单’、‘快乐’、‘叽叽喳喳’等词语。 明天上课前,我们将一起分享大家的短文。”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记录作业内容,准备回家完成。 五、拓展提升(15分钟) (一)创意写作练习(10分钟) 教师行为: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深刻理解了友情的重要性。现在,让我们来进一步发挥想象力,进行一次创意写作练习。”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是一棵树或一只喜鹊,在你的世界里,除了已有的朋友,你还希望能遇到哪些特别的伙伴?你们会一起做些什么?请把你想象中的场景写下来,记得用上我们今天学过的词语,比如‘叽叽喳喳’、‘快乐’等。”(教师边说边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创作氛围) 学生行为: 学生闭上眼睛,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随后拿起笔和纸,开始创作。有的学生描绘了自己与各种动物成为朋友的场景,有的则想象了自己与其他树木共同经历风雨的故事。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A(举手展示作品):“我写了一篇关于我和一只会唱歌的小鸟成为朋友的故事。我们一起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歌,吸引了更多的朋友来听,大家都非常快乐。” 教师回应:“真是太美妙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用上了我们学过的词语,还创造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场景。” (二)小组分享与点评(5分钟) 教师行为: “时间到!现在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你们的创意作品。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并在分享结束后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教师巡视各组,鼓励学生大胆分享) 学生行为: 小组代表轮流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时点头表示赞同或露出会心的微笑。分享结束后,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课堂氛围热烈而和谐。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B(点评):“我觉得XX同学的作品很有趣,他把树和喜鹊的友情描绘得非常生动。如果能在结尾部分再增加一些他们共同面对困难的情节,可能会更加感人。” 教师总结:“非常棒的建议!在创作中,我们不仅可以展现美好的一面,也可以加入一些挑战和困难,这样故事才会更加完整和深刻。” 六、布置作业与课外拓展(5分钟) 教师行为: “除了刚才布置的作业外,我还想给大家一个额外的挑战。请大家在课后阅读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或故事,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网上的。读完之后,请写下你的读后感,思考一下这篇文章或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特别是关于友情方面的。”(教师边说边将推荐的阅读材料清单发给学生)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记录作业内容和阅读材料清单,准备在课后完成。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兴奋地讨论起自己会选择哪篇文章来阅读。 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友情。记住,无论是一棵树、一只喜鹊还是我们人类自己,都需要朋友的陪伴和支持。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共同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祝大家晚上有个好梦!”(教师微笑着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