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将相和
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提示:记录的时间是指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而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
初读课文
“词句快读”小游戏
汛期
访问
隔开
懒惰
家常话
摆搭石
一行人
游戏规则:
下面将会出示一组词语,词语闪现时间大概一秒钟,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迅速记住词语。
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也能提高阅读速度。
我会读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攻无不克 渑池会见 理直气壮
为难 推荐 抵御 胆怯 廉颇
侮辱 鼓瑟 击缶 上卿 蔺相如
近义词
商议——( )诚意——( )
抵御——( )记录——( )
商量
诚心
抵抗
记载
词语解释
召集:
胆怯: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通知人们聚集起来。
胆小;缺少勇气。
: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借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文中指蔺相如派人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故事背景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他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经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了解人物
蔺相如,男,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廉颇,生卒年不详 ,嬴姓,廉氏,名颇,字洪野 ,中山郡苦陉县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故事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赵王得到一块和氏璧,秦王想据为己有。赵王无奈,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起因
经过
结果
蔺相如识破秦王没有诚意,偷偷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无奈。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之后命人记录了下来。
蔺相如也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不肯。蔺相如要和秦王拼命,秦王只好照办,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了下来。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
廉颇对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满意。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计较,处处避让廉颇。
廉颇番然醒悟,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
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分别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冲突?你是怎么看待这些矛盾的?
矛盾
表面上
廉颇与蔺相如
个人矛盾
秦国与赵国
实际上
国家之间的矛盾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最强”表明秦国在当时实力最强,“常常进攻”说明秦国自恃强大,经常发动战争,为下文故事的发生作铺垫。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1、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机智
勇敢
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2、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壁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壁就要向柱子上撞。--都体现了他机智、不畏生死、不畏强暴的特点。
蔺相如真的会撞吗?
除了金蝉脱壳之计,蔺相如还用了哪些计谋?请大家接着往下读。
缓兵之计
瞒天过海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秦王对和氏璧爱不释手,蔺相如早已看在眼里。这是蔺相如使的“金蝉脱壳”之计。
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壁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你们从中能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fǒu)。”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语言描写,由此可以看出他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他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非凡勇气和智慧。
“渑池会面”这个故事中,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生气极了,可见他是一个有血性、重义气的忠臣;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的行为,可见其勇敢无畏。
找出人物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 X 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蔺相如为避免与廉颇发生直接冲突,就“请病假不上朝”,“把车往回赶”,还与手下人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可见他有顾全大局的开阔胸襟。
说一说
同学们,如果你是廉颇,现在面对这样一个“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爱国之人,你还会不服气吗?现在的你又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感 悟
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辩的文官,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