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演唱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演唱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17 16:1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美丽的黄昏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音乐 学段:3-6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感受与欣赏: 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表现: 演唱 识读乐谱
教材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年 8 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课标提出的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指导思想。理论依据是:《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合唱教学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其他多声部合唱形式。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识谱要和演唱、演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开始的4小节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do,re,mi,fa”四个音组成,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完全重复,主要节奏型“”,轻盈而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上方三度的模进,所以轮唱时两个声部非常和谐。歌曲通过简练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悠闲、雅致的感觉。《美丽的黄昏》是全套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轮唱”形式的歌曲。学生情况: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比较喜欢,他们善于模仿、喜欢表现,在音乐课堂上学习兴趣比较浓。三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比如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认识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四分休止符;他们能够听辨歌曲的演唱速度和基本情绪,能够随着音乐的伴奏参与演唱活动。他们是从一年级开始使用五线谱这套教材,对五线谱的识读有一定的基础,能够随钢琴模唱简单的乐谱;对于基本的节奏型大多数学生也能够读出来。只有个别学生对音乐没有持久的兴趣,演唱时不喜欢张嘴,平时不注意唱歌的方法,唱歌时爱大声喊唱,不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用高位置演唱的技巧运用能力差,演唱中声音直、白,不圆润,声音不够优美。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歌曲,这些歌曲大部分都是齐唱或是独唱,他们还没有接触过轮唱,这节课是第一次接触轮唱,学生在进行轮唱时可能会不知道怎么唱,中途会停下来或随另外一个声部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监听并合理指导。教学方式:设计丰富、生动的教学形式,如:听音选择、圈一圈、跟钢琴演唱曲谱、聆听歌曲范唱、连一连等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教学手段: 主要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ipad的应用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参与、体验、模仿、综合完成歌曲教学。技术准备:钢琴、平板(ipad)、电脑打谱软件课前制作的课件睿课堂软件备课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歌曲范唱,参与歌曲的演唱,培养对“轮唱”这种演唱形式的兴趣。演唱歌曲,感受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美丽景色。过程与方法:聆听歌曲范唱,感受轮唱这种演唱形式的演唱效果。参与歌曲的演唱,培养对“轮唱”这种演唱形式的兴趣。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歌曲的轮唱,感受轮唱与独唱、齐唱的区别。能够识读do 在下加一线(C调)的简单的五线谱。教学重点: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识读歌曲的曲谱教学难点:完成歌曲的轮唱,做到两个声部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课堂常规训练环节目标:通过听琴选出la sol mi 三音列在五线谱中的位置,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识读五线谱的能力。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首先从听觉上调动学生积极性,运用平板睿课堂的试卷功能,在五线谱中找到打乱的三音列的位置,提高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通过学生的演唱三音列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音准情况。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活动1.1听琴选三音列老师弹琴,学生用平板选出听到的三音列,要求学生会识读三音列的五线谱(学生答题后点击提交,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以了解学生做题情况)活动1.2模唱三音列订正答案,学生模唱三音列(二)学习歌曲环节目标:通过对歌曲中主要节奏型的模唱练习,为学习歌曲做准备。设计意图:歌曲的主要节奏型,抓住这个节奏型进行教学,为学习歌曲的第一、第二乐句做准备。活动2.1 围绕基本节奏进行模唱(1)出示节奏型,用“da”读,再出示节奏型,学生读将两个节奏型组合在一起,手划拍读一读(2) 加入音高模唱用这个节奏加入音高进行模唱 教学生手划拍跟钢琴演唱(3)师生接龙唱,教师唱两个音的上行旋律,学生唱两个音的下行旋律如:师: 生:过渡:刚才我们都是围绕过渡:刚才我们都是围绕这个节奏型进行的模唱,看两句曲谱,识读乐谱,找到不是这个节奏型的小节并圈出来。活动2.2圈出不一样的小节环节目标:识读歌曲前两个乐句的曲谱,找到不一样的小节,提高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设计意图:通过用基本节奏型进行模唱,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使用平板的批注功能,找到不一样的小节,进而继续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用平板打开曲谱,利用批注功能圈出不一样的小节活动2.3 演唱两个乐句(1)学生看着曲谱视唱第一乐句学生划着拍子慢速跟钢琴演唱,出现这个节奏时,老师唱完整演唱第一乐句 (2)学习第二乐句观察第二乐句和第二乐句,问:这两个乐句一样吗?节奏一样,音高不一样看着曲谱跟钢琴演唱第二乐句完整演唱第一、第二乐句(3)跟钢琴填唱歌词跟钢琴演唱两个乐句的歌词过渡引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美丽的黄昏》中的前两个乐句,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活动2.4 浏览有关欧美歌曲的简介环节目标:了解有关欧美音乐的特点及分布地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操作pad,浏览有关欧美音乐的介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美丽的黄昏》是一首欧美歌曲,歌曲描写了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美丽景色。学生打开平板:浏览有关欧美音乐的简介以及欧美地区教堂的图片活动2.5学习歌曲第三乐句聆听歌曲,提问歌曲中有一句是模仿教堂钟声的,是哪一句?出示第三乐句,学习第三乐句活动 2.6完整演唱歌曲学生跟钢琴完整演唱歌词,注意提示学生接前奏(三)记忆歌词环节目标:通过擦除法熟悉歌曲、记忆歌词,达到学生能够准确、熟练演唱歌曲。设计意图:擦除法记忆歌词,学生能够在反复演唱的过程中准确演唱歌曲,为轮唱做准备。活动3.0擦除法记忆歌词 分别擦去歌词中容易记住的地方,学生跟钢琴进行演唱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四)歌曲轮唱环节目标: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轮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反应。设计意图:能够在齐唱、独唱的基础上认识轮唱,并和同学合作完成歌曲轮唱。活动4.1聆听歌曲的演唱形式活动4.2 歌曲轮唱看着歌谱演唱歌曲的第二个声部,熟悉第二个声部进行轮唱训练(五)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环节目标:能够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设计意图:在齐唱、独唱的基础上认识了轮唱,能够听歌曲分辨歌曲的演唱形式。活动5.0 听辨演唱形式学生打开平板,播放音乐,完成连线题《我是草原小牧民》 轮唱 《我爱雪莲花》 齐唱《两只老虎》 独唱(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美丽的黄昏》,体验了轮唱。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观察、谈话、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从识读乐谱、演唱曲谱、演唱歌曲等活动中教师始终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当学生出现精彩的表现时,比如识读乐谱比较快的学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表现不够完美时,教师适当引导,比如演唱歌曲时,教师可以提出演唱时声音的要求,这样力求达到更高的水平。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主要体现在聆听别人演唱和回答问题时,能够对别人的表现给予评价,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准确分析歌曲的曲谱特点,抓住歌曲的主要节奏型,能够从这个节奏型入手进行教学,从歌谱教学到歌词教学,由两个乐句到三个乐句,逐步完成歌曲教学,然后用擦除法记忆歌词,为歌曲的轮唱打下基础,教学环节层次清晰。2.教学中能够设计多样的音乐活动,如圈一圈、选一选、连一连等,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模仿、综合,真正走进课堂,走进音乐,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3.本节课尝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平板(pad),教师在课下备好课,利用睿课堂这个软件进行授课,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操作平板。比如:完成测试题,每个学生将答案提交后师生能够看到正确率;利用批注功能进行圈划等。这些功能学生都是自己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平板的使用也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