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练习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练习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7 16: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
1.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路绵延,联通中外。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
A.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B.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商品远销东欧、北非
C.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明清时期,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2.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3.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4.如图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  )
A.铁器 B.玉器 C.瓷器 D.漆器
5.如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6.“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8.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9.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扬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10.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人李乐致仕回乡(嘉湖地区)后,感慨道:“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B.江南丝织业发展高度繁荣
C.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
D.男女平等观念日益普遍化
11.汉代时,从西域输入内地的货物虽然较多,但“殊方异物,四面而至”却只“盈于后宫”“充于黄门”,并没有真正流入民间社会。据此可知,当时(  )
A.丝路贸易具有官方性质
B.民间贸易规模较小
C.自然经济具有排外特点
D.区域贸易范围有限
12.如图是英国理财法院收藏的16、17世纪被投诉的市场违法行为统计表(单位:起)。这反映出当时(  )
时间 1566年 1605年 1608年 1613年
囤积谷物 17 58 205 401
其他囤积 3 57 30 29
在市场和集市售卖 9 16 4 18
抢先批购 5 12 4 3
居中转售 0 0 1 3
总计 34 143 244 454
A.价格革命加剧市场秩序紊乱
B.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商业革命扩大市场贸易范围
D.国家立法化解了贸易纠纷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丝织业高度发展,生产有绢、罗、纱、绫、锦等不同品种的丝绸,印染技术也迅速发展,白居易曾在《缭绫》中记载:“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精美的丝绸离不开纹饰,“联珠纹”颇为典型,该纹饰源自波斯,给丝绸增添了别样风情。丝绸还是地方向朝廷交纳的重要贡品,初以黄河流域的河南道、河北道进奉最多,但到唐代后期,主要丝绸贡品已大多来自江南。唐王朝还经常对往来的外国官员、使者回赠以精美的丝绸,波斯、大食的商人也在长安收购丝绸,动辄以千百匹计,丝绸大量输往世界各地,至今日本正仓院和法隆寺都还珍藏着许多唐代蜀锦残片。——据姚培建《千年丝绸见唐风》等整理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历代法国君王和贵族对丝绸倾力支持,法国丝织业蓬勃发展,逐渐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丝绸生产的中心。随着东方航线贸易的发展,大量中国丝绸被运往欧洲,并受到广泛追捧。在这种形势下,欧洲丝织品厂开始大量设计生产具有中国风格的丝绸产品。身穿长袍的中国人物、雕梁画栋的楼台亭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等中国元素,大量出现在法国的丝绸产品中。17~18世纪,法国的宫廷是欧洲各地时尚的发源地,法国丝绸图案因此在欧洲各地模仿流行。
——摘编自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丝绸中的“中国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丝绸生产的特点,简析唐代丝绸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18世纪欧洲丝绸业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综上,就商贸与文化交流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
1.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路绵延,联通中外。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
A.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B.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商品远销东欧、北非
C.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明清时期,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答案】D
2.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答案】D
3.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答案】D
4.如图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  )
A.铁器 B.玉器 C.瓷器 D.漆器
【答案】B
5.如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A
6.“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7.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A
8.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答案】B
9.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扬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答案】B
10.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人李乐致仕回乡(嘉湖地区)后,感慨道:“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B.江南丝织业发展高度繁荣
C.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
D.男女平等观念日益普遍化
【答案】A
11.汉代时,从西域输入内地的货物虽然较多,但“殊方异物,四面而至”却只“盈于后宫”“充于黄门”,并没有真正流入民间社会。据此可知,当时(  )
A.丝路贸易具有官方性质
B.民间贸易规模较小
C.自然经济具有排外特点
D.区域贸易范围有限
【答案】A
12.如图是英国理财法院收藏的16、17世纪被投诉的市场违法行为统计表(单位:起)。这反映出当时(  )
时间 1566年 1605年 1608年 1613年
囤积谷物 17 58 205 401
其他囤积 3 57 30 29
在市场和集市售卖 9 16 4 18
抢先批购 5 12 4 3
居中转售 0 0 1 3
总计 34 143 244 454
A.价格革命加剧市场秩序紊乱
B.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商业革命扩大市场贸易范围
D.国家立法化解了贸易纠纷
【答案】A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丝织业高度发展,生产有绢、罗、纱、绫、锦等不同品种的丝绸,印染技术也迅速发展,白居易曾在《缭绫》中记载:“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精美的丝绸离不开纹饰,“联珠纹”颇为典型,该纹饰源自波斯,给丝绸增添了别样风情。丝绸还是地方向朝廷交纳的重要贡品,初以黄河流域的河南道、河北道进奉最多,但到唐代后期,主要丝绸贡品已大多来自江南。唐王朝还经常对往来的外国官员、使者回赠以精美的丝绸,波斯、大食的商人也在长安收购丝绸,动辄以千百匹计,丝绸大量输往世界各地,至今日本正仓院和法隆寺都还珍藏着许多唐代蜀锦残片。——据姚培建《千年丝绸见唐风》等整理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历代法国君王和贵族对丝绸倾力支持,法国丝织业蓬勃发展,逐渐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丝绸生产的中心。随着东方航线贸易的发展,大量中国丝绸被运往欧洲,并受到广泛追捧。在这种形势下,欧洲丝织品厂开始大量设计生产具有中国风格的丝绸产品。身穿长袍的中国人物、雕梁画栋的楼台亭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等中国元素,大量出现在法国的丝绸产品中。17~18世纪,法国的宫廷是欧洲各地时尚的发源地,法国丝绸图案因此在欧洲各地模仿流行。
——摘编自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丝绸中的“中国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丝绸生产的特点,简析唐代丝绸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18世纪欧洲丝绸业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综上,就商贸与文化交流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特点:品种多样,色彩丰富,技艺高超;兼收并蓄,融合外来艺术;生产范围广,中心从黄河流域向江南转移。
影响:促进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江南地区发展;促进对外经济文化交往,传播中华文明。
(2)发展:法国成为生产中心;“中国风”丝绸盛行。
原因:法国政府大力支持丝织业;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中国丝绸大量销往欧洲;中国文化在欧洲广受欢迎;法国是欧洲时尚中心,被其他各国模仿。
(3)认识:商业贸易是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商品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商业贸易。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生产有绢、罗、纱、绫、锦等不同品种的丝绸,印染技术也迅速发展……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可知,唐朝时期能够生产多种样式的丝绸,并且染色工艺水平高;根据材料一“该纹饰源自波斯,给丝绸增添了别样风情”可知,唐朝时期丝绸生产吸收了波斯风格;根据材料一“初以黄河流域的河南道、河北道进奉最多,但到唐代后期,主要丝绸贡品已大多来自江南”可知,唐朝丝绸生产区域广,丝绸的主要供应地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江南。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丝织业是古代手工业的重要部分,唐朝丝绸生产的水平高,有利于推动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波斯、大食的商人也在长安收购丝绸,动辄以千百匹计,丝绸大量输往世界各地”可知,丝绸成为当时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丝绸贸易的繁荣,有利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中外交流;根据材料一“主要丝绸贡品已大多来自江南”可知,当时江南地区丝绸业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后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丝绸业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第一小问发展,根据材料二“法国丝织业蓬勃发展,逐渐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丝绸生产的中心”可知,随着法国丝绸业的发展,逐渐取代了意大利在欧洲的丝绸生产中心的地位;根据材料二“欧洲丝织品厂开始大量设计生产具有中国风格的丝绸产品。身穿长袍的中国人物、雕梁画栋的楼台亭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等中国元素”可知,由于中国丝绸在欧洲受到广泛追捧,法国的丝绸业生产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历代法国君王和贵族对丝绸倾力支持”可知,法国丝绸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据材料二“16世纪以来……随着东方航线贸易的发展,大量中国丝绸被运往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东西方之间的直接联系逐渐增多,进一步扩大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规模;根据材料二“大量中国丝绸被运往欧洲,并受到广泛追捧。在这种形势下,欧洲丝织品厂开始大量设计生产具有中国风格的丝绸产品”可知,随着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增强,中国文化在欧洲进一步传播并受到欢迎;根据材料二“法国的宫廷是欧洲各地时尚的发源地,法国丝绸图案因此在欧洲各地模仿流行”可知,由于法国宫廷在欧洲时尚界的影响力巨大,使得法国丝绸图案在欧洲普遍流行。(3)根据材料一“该纹饰源自波斯,给丝绸增添了别样风情……至今日本正仓院和法隆寺都还珍藏着许多唐代蜀锦残片”及材料二“大量中国丝绸被运往欧洲,并受到广泛追捧。在这种形势下,欧洲丝织品厂开始大量设计生产具有中国风格的丝绸产品”可知,商业贸易的同时还伴随着文化交流;而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吸收融合,使得当地文化能够进一步发展,与之相关的商业贸易也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