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7 17:0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选择题
1.1916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1.5万两白银在太谷东关创办了利川蛋厂。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对厂中伙友(员工)按商家惯例,根据其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利川蛋厂“效益颇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影响 B.国民政府重视
C.经营理念创新 D.国家政局稳定
2.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时,提出“官倡其始,商守其成”的方针,认为“先筹官款,垫支开办,俟其效成利见,商民必然歆羡,然后招集商股,归还官本,付之商人经理”。这一方针的实施(  )
A.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削弱了洋务企业的竞争力
D.根除了军事工业经营的弊端
3.19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资本家为了增加自己的利润,急切想要自由的向世界各地取得廉价的原料和粮食,并冲破关税壁垒以向其他国家推销工业产品。为此,英国政府(  )
A.开展圈地运动 B.废除《工厂法》
C.废除《谷物法》 D.颁布《航海条例》
4.《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不包括(  )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
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
5.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在上海“石库门”的里弄房屋,其总体布局是依照欧洲联排式房屋,各个单元内部又是三合院或四合院,这种建筑,很快成为上海普通居民流行的住宅。材料反映了近代上海(  )
A.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B.城市建设被洋人控制
C.建筑风格中西合璧 D.政府倡导推动近代化
6.如表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  )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1936年(不包括东北)
产业资本 2.28 11.64 14.84 21.36
商业资本 74.89 67.30 58.87 50.55
金融业资本 22.83 21.06 26.29 28.09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
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
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7.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践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8.下表是19世纪90年代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一系列企业。创办这些企业的目标是(  )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经营方式
湖北大冶铁矿 1890 官办
汉阳铁厂 1890 官办
湖北枪炮厂 1890 官办
大冶王三台煤矿 1891 官办
湖北纺纱局 1894 官督商办
湖北缫丝局 1894 官督商办
A.镇压太平天国 B.推进政治改革
C.发展资本主义 D.“自强”“求富”
9.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
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
10.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开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下列项中,促使这一时期指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黄热病的肆虐
B.工业企业的增加
C.土豆等新物种种植的普及
D.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11.“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这是公元1775年。”狄更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原因在于 (  )
A.工业革命完成,生产力迅猛发展
B.工厂管理制度严格,导致矛盾激化
C.工业革命发展迅速,但问题多多
D.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12.19世纪中期,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规定8至13岁的童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这一规定 (  )
A.反映了“福利国家”的建立
B.解决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C.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
D.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选择题
1.1916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1.5万两白银在太谷东关创办了利川蛋厂。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对厂中伙友(员工)按商家惯例,根据其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利川蛋厂“效益颇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影响 B.国民政府重视
C.经营理念创新 D.国家政局稳定
【答案】A
2.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时,提出“官倡其始,商守其成”的方针,认为“先筹官款,垫支开办,俟其效成利见,商民必然歆羡,然后招集商股,归还官本,付之商人经理”。这一方针的实施(  )
A.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削弱了洋务企业的竞争力
D.根除了军事工业经营的弊端
【答案】A
3.19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资本家为了增加自己的利润,急切想要自由的向世界各地取得廉价的原料和粮食,并冲破关税壁垒以向其他国家推销工业产品。为此,英国政府(  )
A.开展圈地运动 B.废除《工厂法》
C.废除《谷物法》 D.颁布《航海条例》
【答案】C
4.《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不包括(  )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
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
【答案】D
5.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在上海“石库门”的里弄房屋,其总体布局是依照欧洲联排式房屋,各个单元内部又是三合院或四合院,这种建筑,很快成为上海普通居民流行的住宅。材料反映了近代上海(  )
A.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B.城市建设被洋人控制
C.建筑风格中西合璧 D.政府倡导推动近代化
【答案】C
6.如表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  )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1936年(不包括东北)
产业资本 2.28 11.64 14.84 21.36
商业资本 74.89 67.30 58.87 50.55
金融业资本 22.83 21.06 26.29 28.09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
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
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答案】A
7.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践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答案】D
8.下表是19世纪90年代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一系列企业。创办这些企业的目标是(  )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经营方式
湖北大冶铁矿 1890 官办
汉阳铁厂 1890 官办
湖北枪炮厂 1890 官办
大冶王三台煤矿 1891 官办
湖北纺纱局 1894 官督商办
湖北缫丝局 1894 官督商办
A.镇压太平天国 B.推进政治改革
C.发展资本主义 D.“自强”“求富”
【答案】D
9.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
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
【答案】B
10.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开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下列项中,促使这一时期指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黄热病的肆虐
B.工业企业的增加
C.土豆等新物种种植的普及
D.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答案】B
11.“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这是公元1775年。”狄更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原因在于 (  )
A.工业革命完成,生产力迅猛发展
B.工厂管理制度严格,导致矛盾激化
C.工业革命发展迅速,但问题多多
D.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答案:C
12.19世纪中期,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规定8至13岁的童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这一规定 (  )
A.反映了“福利国家”的建立
B.解决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C.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
D.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
答案:C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答案:(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冲破和摆脱旧有体制的束缚。
(2)是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之地;近代民族工业的基础较好;有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开放;国家发展战略推动。
(3)人口拥挤和贫富分化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