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十四课《文具的家》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文具的家》作为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设计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文具的重要性,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课文以贝贝丢文具为切入点,通过妈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到每件文具都有自己的“家”,即它们应当被妥善放置和保管。这一教学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易于引起共鸣,而且通过故事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实用的生活技能。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知识的层次性和递进性。首先,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通过深入理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拓展阅读和词汇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最后,通过实践活动和作业布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教材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好奇心强,喜欢参与各种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基本的阅读能力,但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文具的家》这篇课文以其贴近生活的主题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限制,他们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等方面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文具的家》这篇课文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如何养成整理文具的好习惯。 拓展阅读,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并实践整理文具的好方法。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学习“文”、“具”两个生字 教师行为: 猜谜语引入:“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小房屋是我家,家里人多力量大,能写字来能画画,各个都是小专家。’”(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揭示课题:“对了,是文具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文具有关的课文——《文具的家》。”(板书课题) 引导观察:“大家都有文具盒吧?打开你们的文具盒,说说里面都有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行为: 思考并回答谜语。 跟随老师思路,打开文具盒观察并分享文具种类。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你的文具盒里有什么呢?”
学生:“我有铅笔、橡皮、尺子。” 教师行为(继续):
4. 学习“文”字:“我们来看看课题中的第一个字——‘文’。谁能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书写指导:“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字。‘文’的第一笔点压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要在横中线以上起笔,往右上行笔;第三笔撇起笔与点对齐,沿着竖中线向左下格行笔;第四笔捺和撇的交叉点在竖中线上,撇和捺都要写得舒展。”(边讲解边示范,学生书空) 学生行为: 交流记字方法,如“文”像一个人站立的样子。 认真观察老师的书写示范,并跟随书空。 教师行为(继续):
5. 认读“具”字:“再来看课题中的‘具’字,谁来读读看?”(学生读) 看图读词:“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它们分别是什么?”(出示文具、玩具、家具、工具的图片,学生读词,复现生字) 学生行为: 认读“具”字。 观察图片并读词,加深对“具”字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斤字旁” 教师行为: 听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范读课文) 自读课文:“现在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好自然段序号。”(学生自读课文) 检查生字词读音:“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大家能读准吗?”(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学生行为: 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自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开火车读词语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语——文具?”
学生:“文具。”(若发音不准,教师及时纠正)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教师行为: 分角色朗读:“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谁来扮演妈妈,谁来扮演贝贝?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适时指导语气和表情) 学生行为: 学生积极举手,参与分角色朗读。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感受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妈妈说话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呢?”
学生:“温柔的,关心的。” 教师行为(继续): 提问与推断:“读完课文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或者根据课文信息,你能推断出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简单推断) 学生行为: 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贝贝的文具总是丢呢?” 学生根据课文信息推断,如:“我觉得贝贝应该学会整理文具,这样就不会丢了。” 教师行为(总结): “非常好,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做了合理的推断。确实,我们要学会爱护和整理自己的文具,让它们有个温暖的家。” 四、书写练习,巩固生字 教师行为: 复习生字:“我们已经认识了‘文、次、找、让’这几个生字,现在请大家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结构。”(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学生跟写) 学生行为: 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认真书写生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展示与评价:“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书写作品,大家一起来评一评,看谁写得最规范、最整洁。”(学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五、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 “今天我们的学习非常充实,为了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老师给大家布置几项作业。” 书写作业:“请大家在作业本上,每个生字写两行,注意保持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朗读作业:“回家后,请小朋友们继续朗读课文,尝试和家人一起分角色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实践作业:“明天上学时,请每位同学都带上自己的文具盒,并尝试整理好里面的文具,让它们都有自己的位置。下周我们一起来分享整理文具的小妙招。”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记录作业内容,准备回家完成。 六、拓展提升 教师行为: “除了文具,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物品也需要整理和保护。比如,我们的书包、课桌、房间等。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怎么样才能让它们也变得整洁有序呢?” 学生行为: 学生思考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如:“我会每天整理书包,把书本按大小顺序放好。”“我会定期打扫房间,把玩具和书籍放回原位。” 教师行为(总结): “非常好,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整理文具,还懂得了如何整理生活中的其他物品。希望你们能把这些好习惯保持下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行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具的家》这篇课文,还记得贝贝和他的文具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吗?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教师指名复述,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准备补充或点评) 学生行为: 积极举手,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准备补充或点评。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小明,请你来复述一下课文。”
小明:“贝贝总是丢文具,妈妈告诉他文具也有家,要让他学会整理……” 二、深入理解与讨论 教师行为: “非常好,小明复述得很完整。那么,为什么贝贝的文具总是丢呢?大家有什么想法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如果你是贝贝,你会怎么做来避免文具丢失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学生行为: 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如:“因为他没有整理好文具。”“我会每天检查文具盒,看看文具是否都在里面。”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小红,你觉得贝贝为什么会丢文具?”
小红:“我觉得是因为他没有把文具放回文具盒里。” 三、拓展阅读与词汇积累 教师行为: “同学们,除了课文中的文具,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具和用品。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文具的短文,请大家认真阅读,并找出其中的新词汇。”(分发短文材料) “阅读完短文后,请大家圈出自己不认识的词汇,然后小组讨论,尝试猜测它们的意思。”(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阅读短文,圈出不认识的词汇。 小组讨论,尝试猜测词汇意思,并分享给全班。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这个词汇‘笔筒’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我觉得是用来放笔的,像一个小桶一样。” 四、实践活动:整理文具比赛 教师行为: “看来大家都已经明白了整理文具的重要性。现在,我们来一场整理文具比赛吧!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文具盒和桌面上的文具,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整理得最整齐。”(教师宣布比赛规则,并计时) 学生行为: 学生迅速行动起来,整理自己的文具盒和桌面文具。 比赛结束后,学生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并分享整理小妙招。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时间到!请大家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
学生:“我把铅笔放在左边,橡皮放在右边,尺子放在最下面,这样就不会乱了。” 五、总结与作业 教师行为: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会了如何整理文具。希望大家能把这些好习惯带回家,坚持每天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其他物品。”(教师总结本课学习要点) “作业是:请大家回家后,继续整理自己的房间或书桌,并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你的整理过程和感受。下周我们一起来分享。”(布置作业)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记录作业内容,准备回家完成。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记住,整理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整理小能手!”
学生:“好的,老师!我们一定会做到的!” 六、拓展提升 教师行为: “同学们,整理文具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小小的一部分,但良好的整理习惯却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序和美好。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拓展思维,想想我们还能如何将这些整理的好习惯应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呢?” 学生行为: 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比如:“我会每天晚上睡觉前整理好书包,把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和文具都准备好。”“我会帮妈妈一起整理家里的衣柜,把衣服分类放好,这样找衣服就方便了。”“我还会定期整理我的玩具箱,把不玩的玩具送给需要的小朋友或者捐给慈善机构。”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小刚,你提到了整理书包,这确实是个好习惯。那你能不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整理书包的呢?”
小刚:“我会先把书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好,然后放进书包里。接着,我会把文具盒放在书包的一个固定位置,这样就不会找不到了。最后,我还会检查一遍,确保没有遗漏。” 教师行为(继续): “小刚说得非常详细,看来他已经掌握了整理书包的秘诀。同学们,整理不仅仅是为了让物品看起来整齐,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迅速找到它们,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那么,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自己心中的‘理想文具收纳盒’或者‘理想书桌’,并画下来。在这个设计中,你可以考虑如何分类、如何节省空间、如何装饰等等。” 学生行为: 学生兴奋地拿出画笔和纸,开始设计自己的“理想文具收纳盒”或“理想书桌”。他们认真思考,仔细描绘,有的设计了多层抽屉来分类存放文具,有的设计了可伸缩的桌面来节省空间,还有的添加了可爱的卡通图案作为装饰。 师生示例对话: (设计完成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设计理念。) 教师:“丽丽,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设计吧。”
丽丽:“我设计的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具收纳盒,它有很多小格子,可以把铅笔、橡皮、尺子、剪刀等都分开来放。而且,我还设计了一个透明的盖子,这样我就能一眼看到里面有什么文具了。另外,我还在收纳盒的侧面贴上了可爱的贴纸,让它看起来更漂亮。” 教师行为(总结): “同学们的设计都非常有创意和实用性,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通过今天的拓展提升活动,我们不仅巩固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还学会了如何将这种习惯应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七、延伸作业 教师行为: “为了巩固我们今天的学习成果,老师再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请大家回家后,除了整理自己的房间或书桌外,还可以尝试帮助家人一起整理家里的某个角落,比如客厅的茶几、书架或者衣柜。在整理的过程中,你可以记录下你的观察、思考和感受,写成一篇小短文或者画成一幅画。下周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整理故事和成果。”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记录作业内容,准备回家完成。他们满怀期待地想象着与家人一起整理的场景,并计划着如何记录下这段有意义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