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7 17:15:4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六下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2. 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大胆质疑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朗读的准确性和流利性,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难点:对文言文中部分生僻字词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古代智者辩论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辩论的兴趣,并引出本课主题《两小儿辩日》。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让学生齐读课题,并解释“辩”字的含义。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上课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古代,有两位非常聪明的小孩,他们对一个问题产生了激烈的辩论。你们想知道他们辩论的是什么吗?
学生:(好奇地)想!老师,他们辩论的是什么呢?
老师:他们辩论的是“太阳离我们近还是远”这个问题。这听起来很有趣吧?这个故事就叫做《两小儿辩日》。
学生:(兴奋地)哇,听起来好有意思!
老师:那么,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古文,看看这两个小孩是怎么辩论的,好吗?
学生:好!
老师:(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请大家跟我一起读课题。
学生:(齐声)两小儿辩日。
老师:很好。那么,谁能告诉我“辩”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思考后)辩论,就是争论、讨论的意思。
老师:回答得很好!“辩”字在这里指的就是两个小孩就太阳的问题进行争论。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辩论的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尝试划分句子节奏,并标注难读字词。
教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
教师:很好,大家都读得很认真。接下来,老师会范读课文,大家要注意听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教师开始范读课文,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听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
教师:大家感受到了吗?文言文读起来有一种特别的韵律美,需要我们慢慢品味。
学生:是的,老师,我感受到了。
教师:很好。现在,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尝试划分句子节奏,并标注难读字词。
(学生开始再次朗读课文,尝试划分句子节奏,并标注难读字词)
学生A:(举手)老师,这里“其真无马邪”的“邪”字应该怎么读?
教师:很好,你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字。在文言文中,“邪”字通常读作“yé”,表示疑问的语气。
学生A:哦,我明白了,谢谢老师。
教师:还有其他问题吗?
(学生摇头表示没有)
教师:很好,那我们现在继续朗读,注意节奏和发音。
(学生继续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释,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的含义。
2. 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各自对课文的理解,解决生词难句。
3. 全班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首先,我们要借助注释来疏通文意。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文注释,并尝试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的含义。
学生A:(开始阅读注释,并尝试理解生词)老师,我发现这个词“迥异”在注释中解释为“相差很远”,但是在句子“这里的风景与别处迥异”中,我不是很确定它的具体用法。
教师:很好,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在句子“这里的风景与别处迥异”中,“迥异”就是用来形容这里的风景和别的地方相差很远,有着明显的不同。
教师: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讨论。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并解决生词难句。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讨论生词难句)
学生B:老师,我们小组对“旖旎”这个词不是很确定。注释说是“柔美、美好的样子”,但在句子“风光旖旎”中,我们不太能完全理解它的意思。
教师:很好,你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句子“风光旖旎”中,“旖旎”是用来形容风光柔美、美好的样子。比如说,你们可以说“海边的风光旖旎,让人流连忘返”。
教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请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我会对你们的理解进行点评并补充。
(各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学生C:(代表小组汇报)我们小组讨论了课文中的“景致”一词,认为它是指风景、景色。在句子“这里的景致美不胜收”中,就是形容这里的风景非常美丽,让人看不过来。
教师:非常棒!你们对“景致”的理解很准确。在句子“这里的景致美不胜收”中,“景致”确实是指风景、景色,而“美不胜收”则是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欣赏不过来。你们理解得很好,继续加油!
(四)复述故事,加深理解
1.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复述,并强调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和道理。
学生:从前,孔子到东方游学,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不休。他们看到孔子,就上前行礼,问道:“孔先生,您觉得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呢?”
教师:很好,你复述得很流畅,继续。
学生:其中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到了中午就离我们远了。因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盖一样,到了中午却小得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教师:很好,你把第一个小孩的观点复述得很清楚。
学生:另一个小孩则反驳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远,而到了中午时离我们近。因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却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教师:不错,你复述得很有条理。那么,孔子听了他们的辩论后,是怎么说的呢?
学生:孔子听了他们的话,觉得都有道理,无法判断谁对谁错,所以说:“你们两个说得都有道理,我也不知道谁对谁错。”两个小孩听了,笑着说:“谁说您知识渊博呢?”
教师:(点头赞许)你复述得非常完整,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准确性都很好。现在,我们来谈谈这个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和道理。
教师:首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孔子这样的智者,也有他不知道的领域。它强调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即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教师:其次,这个故事也展示了两个小孩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敢于向孔子这样的权威人物提问,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师:最后,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认真听讲,点头表示理解)谢谢老师,我明白了。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朗读的重要性和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即将结束,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吧。
学生A:老师,我知道!我们今天学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里面有很多生词和句子结构。
老师:没错,A同学记得很清楚。那么,在这篇文言文中,你们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或者感悟呢?
学生B:我觉得文言文的词汇和现代汉语很不一样,需要多记多背。还有,句子结构也很复杂,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慢慢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了。
老师:B同学说得很对。文言文的学习确实需要耐心和毅力,但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你会发现文言文其实很有趣也很有深度。
(老师转向黑板,写下“朗读的重要性”和“文言文学习方法”两个标题)
老师:接下来,我想强调一下朗读的重要性。朗读不仅能帮助我们熟悉课文,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韵律和节奏。大家记得要多读、多听、多模仿。
学生C:老师,我觉得朗读的时候,我更能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和美感。
老师:很好,C同学体会到了朗读的妙处。那么,关于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大家有什么建议或者心得呢?
学生D:我觉得要勤查字典,把生词都弄清楚。还有,就是多做练习,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
学生E:我觉得可以分组讨论,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老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些方法都很实用。学习文言文确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记忆、理解、实践等。同时,大家也要记住,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只要保持兴趣和耐心,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学好文言文。
(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老师:好了,今天的课堂小结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继续复习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尝试运用我们讨论过的学习方法。下节课我们再见!
(学生们齐声回答“老师再见”,课堂结束)
(六)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并搜集关于太阳的科学知识,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四、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辩:争论、讨论
主要内容:两个小孩就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展开辩论
道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应实事求是
五、教学反思
1.学生对文言文的接受程度如何?
2.学生在朗读和复述方面有哪些进步?
3.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