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时、分的认识,间隔5分的读写时间的实际应用。知识基础是一年下册认识钟表和学生的生活经险。在小学阶段时间的学习共分三次:一年级的认识钟表;二年级的认识时间;三年级的秒的认识和年、月、日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在时间的学习上,本单元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教材共安排了3个例题。例1学习钟面的认识,包括:钟表上的数字、大格、小格、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例2学习钟面上间隔5分的时间的认读及时间的表示方法;例3学习时间的实际应用。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不像长度、质量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所以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形式,教材都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和分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对认识时间的学习表示很有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2.通过体验1时、1分的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3.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时刻,会读写几时几分。
4.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5.通过看钟表,读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读、写间隔5分的时间,知道时、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几时多的认读,以及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
课件、钟表模型、钟表平面图、体验一分钟需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能猜到礼盒里是什么吗
生:不能
师:它有一个谜语,让我们来猜一猜。(出示谜语:谜语:小小圆形运动场 ,三个选手比赛忙。 跑的路程没多少 ,用的时间不一样。 )
生:钟表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它的声音,看你们猜的对不对(播放钟表走动的声音),哇!猜对了,那同学们你们家里有钟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引出课题《认识钟表》
二 探究新知
(一)探索钟面的秘密:
师:课件出示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还有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教师说明: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又粗又短的针就是时针,我们的时针每走一大格是一小时,那时针从12走到1是几时?从1走到4呢?
(二)认识分
过度:之前我们学习了时,那今天我们来认识下分,看它与我们钟面上的什么有关呢?
师:钟面上,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我们称之为一小格,分针每走一小格是一分(板书)。那一个大格里有几小格呢?大家观察自己的钟表平面图,数一数。
生:五小格
师:那就是多少分?
生:5分
师:是的,所以我们说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板书)
师:出示分针每走一大格的动态图,那分针走两大格呢?三大格呢?以此内推。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要乘以5,因为分针每走一大格里有五小格,也就是五分,所以每走几大格就是几个五。其中分针走到3时,是15分,也就是一刻,板书:一刻=15分。
(三)时与分的关系
过度:认识了时与分,那我们接下来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课件,一小时,时针与分针走过的动态图,让生观察,并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引导说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所以1时=60分)
(四)认识几时几分
过度:学习了时与分,也知道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几时几分。
出示钟表,问:先读哪根针?
生:时针,也就是蓝色的那根针
师:那是几时呢?
(分针指向十二,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分针指在两个数之间读小的那个数,就是几点多)
生:读八时
师:再看哪根针?
生:红色的那根针,也就是分针,指向2,代表两大格,也就是两个五小格,所以是十分
师:那你知道怎么写或者说怎么记录时间吗 (引出时间的文字表示方法:8时10分)
师:生活中,不光有我们看到的这样的钟表,还有电子表,那用电子表表示法:8:10
看第二个、第三个钟表巩固学习
学习第四个和第五个钟表:
师:哪位同学起来读一读
生;时针指向8,所以是8时,分针指向1,所以是五分,文字表示法:8时5分
师:你怎么确定时针就是指向8的呢?我们说只有分针指向12,才是整时,直接读几时的,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呢
生:我看着时针指向8
师:我们有时看到的不一定是对的是不是,要用事实说话。那我们看下分针没有指向12,说明不是整时。那时针就有可能是八点多也有可能是快到八点。如果是八点多,我们就读八点多少分,如果是快八点,那是不是就得读七点多呀。我们要确定是快八点还是八点多,这时候要看什么针?
生:看分针
师:对的,这时候我们就看,分针是12过了还是快到12,如果是12过了,说明是整点刚过,也就是八点多。如果是快到12,说明是快到整点,也就是7点多。
(师生共同看,分针指向1,过了12,所以是整点过了,也就是8点5分。
注意:当分针不满10分时,我们的电子表示法要用零占位,也就是:8:05)
学习第五个钟表
(时间是8时55分,这个时间学生在读时针时容易读成9时,同样是用上面的方法引导学生看分针,分针指向11,快到12,说明时针快到9时,还不到,所以要读成8时)
巩固练习:
我拨钟你来读,熟练认识几时几分
填空总结知识点
(五)感受一分钟长短,教师倒计时,学生分五小组,做不同的事情。
五个小组:第一组,读诗
第二组,做计算题
第三组,写生字
第四组,数数
第五组,数心跳
播放一分钟,中国发生哪些事情
最后,通过在刚才短短一分钟里,我们能干哪些事情,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呼吁学生珍惜时间,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分钟。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认识分: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
分针走一圈是60分
时与分的关系:1时=60分(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认识几时几分:先看时针:时针过了几时就是几时多
再看分针: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表示方法:
文字表示法:8时5分
电子表示法:8:05
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是小学阶段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实用性也比较强。由于时间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我尽可能的以实物让学生们在观察中学习。
本节课,我以呈现礼物的方式导入,猜谜和听声音引出钟表,询问钟表的作用,再说明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引出新课《认识时间》。先是解锁鈡面的秘密,这部分是复习内容,让学生再次熟悉钟面,知道钟面上有三根针,分针、时针和秒针,知道怎么区分时针和分针。然后知道桌面上有12个数还有大格和小格,并且复习之前学习的整时,每两个数之间的距离称之为一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时针每走两大格是两时,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复习了桌面上的秘密,接着我们就学习今天的新知识,进行第二部分认识分。我告知学生桌面上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称之为一小格,分针每走一小格是一分。接下来让学生自己观察一大格里有5小格,就是5分,总结出分针每走一大格就是一个5分,走到几,就是几个5分。走一圈是60分。这部分有些理解差的学生学习较慢,所以把每个数对应多少分都一个一个出示,加深理解。
在探索时与分的关系这部分,我是用一个动态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时针与分针的运动轨迹,知道时针走一大格的同时,分针走了一圈,总结出1时=60分。
在认识几时几分时,我用了5个钟表,前三个钟表引导学生初步会认,第四个是八点五分,特殊时间,一它的电子写法是8:05,当不满十分时,电子表示法要用“0”占位。二它是八点过点,学生可能会说时针正好指向八点,这时候引导学生,当时针指向几,不能确定时要看分针,是过了12还是快到12,如果是过了,那就是整点刚过,如果是快到12,说明是快到整点。最后一个钟表是八点五十五分,很多学生读成九点,这个也是进一步巩固上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学会分析是整点过还是快到整点。
最后练习部分,我没有直接设置练习题,而是通过游戏填空,总结知识点,分小组做不同的事情,亲身感受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然后播放我准备的一分钟,中国发生哪些事情,让学生震撼短短一分钟中国发生这么多变化的同时,知道时间的可贵,进而达到能够发自内心珍惜时间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学生积极性很高,层层递进,过渡自然,对教学三维目标的完成也很成功。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由于师者的本性,总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太满,知识点有点多,在后续的教学中仍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