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课《小壁虎借尾巴》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在寻找尾巴的过程中,与小鱼、老牛、燕子等动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不同动物尾巴的独特功能。这篇教材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认知,还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材以生动的情节和简洁的语言,巧妙地融合了科学知识、情感教育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使用。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动物尾巴的基本功能,培养观察、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同时增强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阶段,他们对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以其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角色,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然而,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图片展示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较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能够了解并说出小鱼、老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功能;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概括出动物尾巴多样性和重要性的特点。 通过角色扮演、观察插图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创意写作,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激发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增强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鱼、老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功能;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深入理解动物尾巴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思考动物尾巴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在创意写作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写出既符合逻辑又富有创意的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行为: 播放或朗读儿歌:“小壁虎,爬呀爬,墙壁上面是我家。蚊子苍蝇全不怕,吃掉它们保大家。”边朗读边引导学生观察儿歌中的插图,注意小壁虎的特点。 提问引导:“同学们,儿歌里的小动物是谁呀?它喜欢待在哪里呢?”(学生回答:小壁虎,它喜欢待在墙壁上。) 出示词语卡片:“墙壁”,领读并让学生跟读,强调“壁”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小壁虎的故事——《小壁虎借尾巴》。”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如:“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的尾巴哪儿去了?”“它找谁借尾巴了?”等。 学生行为: 认真听儿歌,观察插图。 回答问题,如:“小壁虎。”“墙壁上。” 跟读词语“墙壁”。 齐读课题,并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师生示例对话: 师:“儿歌里的小动物是谁呀?”
生:“小壁虎。”
师:“对,它喜欢待在哪里呢?”
生:“墙壁上。”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小壁虎借尾巴》。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呢?” 二、初读课文,自主猜字 教师行为: 说明任务:“这是一篇没有全文标注拼音的课文,请大家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小铅笔圈出来,然后尝试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巡视指导: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给予个别指导。 展示生字:“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圈出了哪些生字。”通过PPT展示“咬、檐”等生字,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插图等方法猜读。 认识“咬”: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合插图,理解“咬”的动作,并朗读句子“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 认识“檐”,认读词语“房檐”:看拼音认识生字,结合插图指出“房檐”的位置,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再读课文:“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学生行为: 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 尝试用多种方法猜读生字,如利用形声字特点、插图、联系上下文等。 跟读生字和词语,注意发音和字形。 再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句子通顺。 师生示例对话: 师:“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用铅笔圈出来,然后猜猜它的读音和意思。”
师:“非常好!比如这个字‘咬’,你们猜猜它怎么读?”
生:“我觉得它读yǎo,因为右边是‘交’,左边是口字旁,可能是用口咬的意思。”
师:“你真聪明,结合形声字的特点猜对了!现在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 三、图文对照,整体感知 (一)初读第1、2自然段 教师行为: 出示生字卡片:“逃、捉、挣、咬”,领读并让学生跟读。 填空练习:出示第1自然段内容填空,引导学生填写动词,理解小壁虎丢尾巴的经过。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情感引导:“小壁虎丢了尾巴,心里会怎么想呢?谁来读读第1自然段,读出小壁虎的感受?”请学生尝试朗读,注意语气和表情。 结合插图:“现在,我们结合第一幅插图,再读读第1、2自然段,说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学生行为: 跟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 填写填空练习,理解小壁虎丢尾巴的经过。 尝试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小壁虎的感受。 结合插图,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二)初读第3—5自然段,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教师行为: 过渡引导:“小壁虎丢了尾巴,心里很难过,于是它决定去借尾巴。那么,它都去找了谁呢?我们接着读第3—5自然段来寻找答案。” 分段阅读: 第3自然段:请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并画出小壁虎首先爬到了哪里,向谁借尾巴。引导学生理解“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第4自然段:同样地,让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并画出小壁虎接下来爬到了哪里,向谁借尾巴。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老牛和小壁虎对话的语气。 第5自然段:继续让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画出小壁虎最后去了哪里,以及它向谁借尾巴。强调燕子飞行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燕子不能借尾巴给小壁虎。 总结归纳:“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知道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了尾巴,但是都没有成功。那么,它们为什么不能借尾巴给小壁虎呢?我们下节课再详细探讨。” 学生行为: 分段朗读课文,并画出关键信息。 尝试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以及不同动物尾巴的功能。 思考为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不能借尾巴给小壁虎。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壁虎首先去找了谁借尾巴?”
生:“小鱼。”
师:“它是怎么说的呢?”
生:“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师:“小鱼为什么不愿意借尾巴给小壁虎呢?我们下节课再揭晓答案。” 四、布置作业 书写练习:请学生回家后在田字格中书写本课学习的生字“捉、姐、爬、房”,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继续朗读课文,特别注意第3—5自然段中小壁虎与不同动物的对话,尝试模仿不同角色的语气。 思考问题:思考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它们不能借尾巴给小壁虎? 五、拓展提升 教师行为: 动物尾巴的奥秘:“同学们,你们知道除了小鱼、老牛、燕子之外,还有哪些动物的尾巴有特殊的功能吗?比如松鼠、孔雀、猴子的尾巴都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知识,或者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 创意写作:“想象一下,如果小壁虎最终借到了尾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小壁虎借到尾巴之后》的小故事。”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学生行为: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动物尾巴的奥秘。 发挥想象力,编写并准备分享自己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行为: 复习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的前半部分,记得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吗?它都去找了哪些小动物借尾巴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板书展示:在黑板上列出小鱼、老牛、燕子三个小动物,并简要回顾它们各自尾巴的特点。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小动物都不能借尾巴给小壁虎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继续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后半部分。” 学生行为: 回忆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观看黑板上的板书,复习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特点。 集中注意力,准备学习新课。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壁虎首先去找了谁借尾巴?”
生:“小鱼。”
师:“没错,那么小鱼的尾巴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小鱼的尾巴可以帮助它游泳。”
师:“很好,那么小鱼为什么不能借尾巴给小壁虎呢?我们接着学习。” 二、深入阅读,理解原因 教师行为: 分段精读: 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鱼尾巴的功能,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壁虎和小鱼,进行对话练习,体会小鱼不能借尾巴的原因。 第4自然段:同样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老牛尾巴的用途,并理解老牛为什么不能借尾巴给小壁虎。 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结合燕子飞行的特点,讨论燕子尾巴的作用,并理解燕子不能借尾巴给小壁虎的原因。 总结归纳:在分段精读后,引导学生总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功能,以及它们为什么不能借尾巴给小壁虎。 学生行为: 分段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参与角色扮演,通过对话练习体会动物尾巴的功能。 讨论并总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及不能借尾巴的原因。 师生示例对话: 师:“现在,谁来扮演一下小鱼,告诉我它为什么不能借尾巴给小壁虎?”
生(扮演小鱼):“因为我的尾巴是用来游泳的,如果借给了你,我就不能在水里自由游动了。”
师:“非常棒!那么老牛呢?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生:“老牛的尾巴可以用来驱赶蚊蝇,防止它们叮咬。”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教师行为: 动物尾巴的奥秘:展示更多动物尾巴的图片或视频,如松鼠、孔雀、猴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尾巴的功能。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讨论其尾巴的特别之处,并准备向全班汇报。 创意写作:延续上节课的创意写作任务,鼓励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完善《小壁虎借到尾巴之后》的小故事,考虑如果小壁虎真的借到了尾巴,会发生什么有趣或意想不到的事情。 学生行为: 观看并讨论动物尾巴的图片或视频。 分组讨论并准备汇报所选动物的尾巴功能。 完善并准备分享自己的创意小故事。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雀的尾巴除了美丽还有什么作用吗?”
生:“孔雀的尾巴可以用来吸引异性,进行求偶。”
师:“很好!现在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分享一下他们讨论的动物尾巴奥秘。”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 总结回顾: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物尾巴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尾巴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 完成创意小故事的写作,并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收集更多关于动物尾巴的知识,准备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学生行为: 认真听讲,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思考并感受动物尾巴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接受作业任务,准备完成并分享。 师生示例对话: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吗?”
生:“我了解了很多动物尾巴的功能,还知道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师:“非常好!希望你们能把这些收获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同时,也期待你们下节课带来的精彩故事和分享。” 五、拓展提升与作业布置深化 教师行为: 1. 拓展思维,联系实际 生活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否从动物尾巴的功能中获得了灵感,设计出了一些实用的工具或产品。例如,潜水艇的尾舵设计灵感可能来源于鱼类的尾巴,帮助潜水艇在水中稳定航行和转向。 科技启发:介绍一些现代科技中利用动物尾巴原理的实例,如无人机尾翼的设计灵感可能来源于鸟类尾巴的稳定作用,增强飞行的稳定性和控制性。 2. 创意绘画 绘画活动:鼓励学生将今天学到的动物尾巴知识,以及自己对小壁虎借尾巴故事的想象,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是动物尾巴的功能图示,也可以是小壁虎借尾巴的创意场景。 3. 科普小报制作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制作一份关于“动物尾巴的奥秘”的科普小报。小报内容应包括至少三种不同动物的尾巴功能介绍,并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元素,如图画、小故事等。 学生行为: 积极思考人类从动物尾巴功能中获得的启示,并尝试举例说明。 参与绘画活动,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以视觉形式呈现出来。 小组合作,共同策划和制作科普小报,分享给全班同学。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人类有没有从动物尾巴的功能中获得什么启示呢?”
生:“有!比如潜水艇的尾舵就是模仿鱼类的尾巴设计的。”
师:“非常棒的观察力!那么,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如果小壁虎真的借到了尾巴,它会用这条尾巴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试着用画笔把它画出来吧!” 六、延伸作业与课后延伸 教师行为: 作业布置:除了完成创意小故事的写作和科普小报的制作外,再布置一项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动物园或自然公园观察不同动物的尾巴,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和可能的功能。 课后阅读:推荐几本关于动物尾巴的科普书籍或文章,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学生行为: 接受并记录下所有作业任务,准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周末时,与家人一同前往动物园或自然公园进行观察,并记录所见所闻。 阅读推荐的科普书籍或文章,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储备。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周末的时候,大家可以带上小本子,去动物园观察一下不同动物的尾巴,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和功能。记得回来和我们分享你的发现哦!”
生:“好的老师,我一定会认真观察的,并记录下有趣的事情。”
师:“非常好!同时,也请大家不要忘记阅读我们推荐的科普书籍,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