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二课《荷叶圆圆》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课文。本文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荷叶与四位小动物(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之间的温馨故事,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句式,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从教材编排来看,《荷叶圆圆》位于一年级下册,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作为一篇富有童趣的散文,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有效促进他们语言、思维、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好奇心强,喜欢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拼音基础和初步的识字能力,能够阅读简单的句子和短文。然而,由于词汇量有限,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针对《荷叶圆圆》这篇课文,学生可能会对文中描绘的荷叶和四位小动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等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课文内容贴近自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朗读、表演、仿写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感受自然之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实现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荷叶与四位好朋友之间的故事。 通过朗读和表演,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简单的句子仿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美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 进行句子仿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行为: 谜语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池里一只船,大水盛不满,小雨纷纷落上头,好似珍珠一串串。’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呢?”(面带微笑,环视全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行为: 学生积极举手,猜测答案。 学生回答:“是荷叶!”(教师点头肯定) 教师行为:
2. 揭示课题:“非常棒!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荷叶有关,请大家齐读课题——《荷叶圆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展开联想:“提到荷叶,你们想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多样表达。) 学生行为: 学生纷纷举手,分享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我想到了莲叶何田田的诗句。”“我想到了夏天池塘里的荷叶。”……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行为: (一)多种方法识字学词 自由读课文:“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帮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行为: 学生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 听读课文:“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数自然段。”(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 学生行为: 学生闭上眼睛,认真聆听,并在心中默数自然段。 学习认读字: 教师领读:“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12个认读字。”(教师逐一领读,学生跟读。) 圈画词语:“请大家在文中圈出带有这些认读字的词语。”(学生动手圈画) 反馈朗读:“谁能来读一读这些生字和词语?”(随机点名,学生朗读,教师纠正发音。)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请大家看这个词,‘水珠’,谁来读一读?” 学生:“水珠。”(发音准确) 教师:“很好,再来看这个词,‘摇篮’,一起读。” 全班学生:“摇篮。” 看图猜词语: 展示图片:“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图猜词语。”(逐一展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猜词语。) 反馈齐读:“大家猜得真准,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些词语。”(学生齐读) 教师行为: 特别强调“停机坪”的理解:“大家看这张图,‘飞机场内停放飞机的地方’就是‘停机坪’,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学生行为: 学生点头表示理解,并齐声回答:“明白了!” 学习新偏旁“身字旁”: 字形观察:“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字‘躺’,大家想想‘躺’字的意思,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字形观察:“大家看得很仔细,没错,‘躺’字里有一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偏旁——‘身字旁’。请大家仔细观察,‘身’字和‘身字旁’有什么不同呢?”(教师用红笔在黑板上圈出“身”和“身字旁”的对比部分,引导学生发现“身”字作为偏旁时,最后一笔变为了提。) 学生行为: 学生仔细观察后,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我发现了!‘身’字作为偏旁时,最后一笔变长了,还变成了提。” 教师行为: “非常棒!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谁能来给大家说说还有哪些字也带有‘身字旁’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拓展词汇量。) 学生行为: 学生举手回答:“‘躲’、‘躺’、‘射’……”(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 指导书写生字 教师行为: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书写这节课要掌握的四个生字——‘鱼、美、台、放’。请大家先看老师示范。”(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边写边讲解笔顺和注意事项,如‘鱼’字最后一笔是横折钩,‘美’字上下结构要匀称,‘台’字上宽下窄,‘放’字左右结构要注意穿插避让。)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书写过程,并在心中默记笔顺和注意事项。随后,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和书写错误。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行为: “现在,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特别注意找出荷叶的四位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呢?请你们在文中圈画出来。”(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找答案。) 学生行为: 学生朗读课文,并在文中圈画出荷叶的四位好朋友——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教师行为: “谁能来告诉老师,荷叶的四位好朋友分别是谁?它们都把荷叶当作了什么?”(教师邀请学生分享答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行为: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如:“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小蜻蜓把荷叶当作了停机坪,小青蛙把荷叶当作了歌台,小鱼儿把荷叶当作了凉伞。” 三、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课后,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 抄写今天学习的四个生字‘鱼、美、台、放’各三遍,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熟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用‘_____的,_____的’练习说话,并写一句话下来。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我们下节课再见!” 四、拓展提升 (可选环节,根据课堂时间灵活安排) 教师行为: “如果同学们还有兴趣,可以在家附近的池塘或者公园里观察一下荷叶和它的朋友们,看看它们还有哪些有趣的特点和故事。下次课,我们可以一起来分享你的观察和发现。” 通过这样的拓展提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行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荷叶圆圆》这篇课文,还记得荷叶的四位好朋友是谁吗?它们分别把荷叶当作了什么?”(面带微笑,环视全班,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学生行为: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小蜻蜓把荷叶当作了停机坪,小青蛙把荷叶当作了歌台,小鱼儿把荷叶当作了凉伞。” 教师行为:
“非常好,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非常认真。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更加深入地了解荷叶和它的朋友们。”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教师行为: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这次,我们要特别注意每位朋友在荷叶上的活动和心情。”(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情感投入。) 学生行为:
学生翻开课本,跟随教师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教师的语调和情感。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谁能来表演一下小水珠的样子?” 学生(举手):“我!”(学生上台,闭眼躺在讲台上模拟荷叶,眨动眼睛,表现出小水珠的悠闲和惬意。) 教师:“太棒了!你表演得真形象。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小水珠为什么喜欢荷叶?” 学生:“因为荷叶像摇篮一样舒服,小水珠可以在上面悠闲地躺着。” 三、分角色朗读与表演 教师行为: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其他同学旁白。”(分配角色,指导学生准备。) 学生行为:
学生积极举手参与,教师选出四位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其余学生准备旁白。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展现角色的特点。 四、句子仿写与创作 教师行为:
“同学们表演得真好!现在,我们要来发挥一下想象力,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_____的,_____的’练习说话,并写一句话下来。比如,‘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例句,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思考后,纷纷举手回答:“花朵红红的,香香的。”“天空蓝蓝的,高高的。”“草地绿绿的,软软的。”…… 教师行为:
“非常棒!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用刚才学到的句式写一句话,写在练习本上。”(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与作业 教师行为: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荷叶圆圆》,不仅认识了荷叶的四位好朋友,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和谐。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像这些小动物一样,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教师总结课文,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布置作业: 完成句子仿写练习,并读给家长听。 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用几句话描述它的特点和你的心情。 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课文。 六、拓展提升 教师行为:
“同学们,大自然中除了荷叶和它的四位好朋友,还有许多其他奇妙的生物和美丽的景色等待我们去发现。现在,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拓展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感受它的魅力。” 教师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系列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图片或短视频,如清晨露珠覆盖的嫩叶、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勤劳地采蜜等,边展示边简单介绍每种生物的特点和它们在大自然中的角色。 学生行为:
学生被丰富多彩的图像吸引,认真观看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偶尔有学生发出惊叹声或小声讨论。 教师引导:
“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画面,你们是不是也想亲自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呢?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特别的作业。” 拓展作业布置: 自然观察日记:利用周末时间,到附近的公园、花园或田野中,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植物或动物进行观察。记录下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你观察时的感受。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配上图画或照片。 创意手工:利用自然材料(如树叶、花瓣、树枝等),制作一件手工作品,可以是动物模型、风景画或是其他你想到的创意作品。记得在作品旁边附上简短的说明,介绍你的创作灵感和所用材料。 教师行为:
“这两个作业不仅能让你们更加亲近自然,还能锻炼你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希望大家能认真完成,并在下节课上与我们分享你的观察和创作成果。” 学生反应:
学生听后表现出兴奋和期待,纷纷表示会认真完成作业,并期待在下次课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作品。 七、结束语与情感升华 教师行为:
“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它赋予了我们生命和灵感。通过今天的学习和拓展活动,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珍惜和爱护自然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吧!”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结束语,有的点头表示赞同,有的则露出会心的微笑。 教师行为: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记得完成作业哦!我们下节课再见!” 学生行为:
“老师再见!”(学生收拾好书本和文具,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期待有序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