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姓氏歌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姓氏歌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7 20:4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姓氏歌》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姓氏歌》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丰富的姓氏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本课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多个常见的姓氏,还通过故事分享和创意写作等环节,深入挖掘了姓氏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同时融入了识字教学、口语表达、文化理解等多个教学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尤其对自己的身份和家族背景有着浓厚的探索欲。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对姓氏文化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姓氏歌》一课恰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姓氏的奥秘,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同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中出现的新生字,如“赵、钱、孙、李”等;能够流利朗读并背诵《姓氏歌》,理解歌词内容。 通过分段朗读、生字教学、故事分享和创意写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识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激发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通过合作学习和分享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新生字,能够正确书写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流利朗读并背诵《姓氏歌》,理解歌词中蕴含的姓氏文化。 教学难点: 深入挖掘姓氏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形成对姓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通过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将所学的姓氏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姓氏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行为: 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环视全班。 “同学们,早上好!还记得老师叫什么名字吗?我姓什么呢?”(等待学生回答) “对,老师姓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姓氏有关的知识,翻开我们的语文书,找到第二课——《姓氏歌》。”(板书课题:2.姓氏歌) 学生行为: 齐声回答:“白老师!” 翻开书本,找到对应课文。 师生示例对话: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课题?” 生(举手):“姓氏歌。”(全班跟读) 设置意图: 通过教师姓氏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 二、拼读题目,识记生字 教师行为: “同学们,课题里藏着两个新朋友,它们是‘姓’和‘氏’。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然后想想怎么记住它们。” 展示生字卡片“姓”和“氏”,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讲解记忆方法。 学生行为: 自由拼读“姓、氏”,尝试记忆。 举手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如:“‘姓’是‘女’字旁加‘生’,像女生的生日一样特别;‘氏’是白纸上没有了绞丝旁。” 师生示例对话: 师:“很好,你用了偏旁加熟字的方法。还有同学有不同的记忆方法吗?” 生:“我可以用字谜来记,‘一个女生’,谜底就是‘姓’。” 教师行为: 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展示图画字谜加深记忆。 设置意图: 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增强学生记忆效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行为: “现在,请大家翻开书,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来帮忙。同时,把课文后面蓝线框里的生字在文中圈出来,再拼读准确。” 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正确拼读生字。 学生行为: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拼读生字。 教师行为: “老师来给大家示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思考课文中都介绍了哪些姓氏。”(教师范读课文) “听完老师的朗读,哪位同学能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姓氏?” 学生行为: 认真倾听教师范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生示例对话: 生:“课文介绍了李、张、古、吴等姓氏。” 教师行为: “非常棒!现在请大家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提到的所有姓氏,并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行为: 再次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提到的姓氏。 设置意图: 通过初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巩固生字学习。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教师行为: “同学们已经找出了课文中的姓氏,非常棒!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姓氏接龙。” 姓氏接龙游戏: 教师先示范:“我姓白,白天的白。” 然后邀请一名学生接下去:“我姓张,张三的张。” 依次类推,让全班学生轮流参与,尽量不重复已说过的姓氏。 游戏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我姓X,XXX的X”的句式,并鼓励他们声音响亮、表达清晰。 学生行为: 积极参与游戏,轮流说出自己的姓氏或已知的其他姓氏。 倾听其他同学发言,避免重复。 设置意图: 通过游戏方式,巩固学生对姓氏的记忆,同时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 五、拓展提升,了解姓氏文化 教师行为: “同学们,中国的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姓氏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或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 展示百家姓资料: 利用PPT或实物展示一些常见的姓氏及其由来,如“李”姓源自上古时期的“理”官,后来演变成“李”;“张”姓则与古代弓箭有关,因为“弓长张”。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些姓氏的字形与它的含义有关? 分享姓氏故事: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姓氏故事或传说,如“孔融让梨”中的孔姓故事。 教师补充一些有趣的姓氏故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 学生行为: 认真观看PPT或实物展示,思考姓氏与字形的关系。 积极分享自己知道的姓氏故事或传说,倾听他人的分享。 设置意图: 通过拓展环节,让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探究精神。 六、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姓氏歌》,认识了很多姓氏,也了解了一些姓氏文化。现在,老师给大家布置几个作业,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 书写练习: 请同学们回家后,认真书写今天学到的生字“姓、氏、李、张、古、吴”,每个字写三遍,注意书写规范、端正。 寻找姓氏: 请同学们在家人或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找出至少五个不同的姓氏,并尝试了解它们的由来或背后的故事。 预习课文: 预习《姓氏歌》的第二课时内容,思考还有哪些姓氏没有学过,它们可能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行为: 认真记录作业要求,准备回家后完成作业。 设置意图: 通过书写练习巩固生字学习;通过寻找姓氏和预习课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行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姓氏歌》,还记得我们玩了什么游戏吗?”(微笑环视全班) “对,我们玩了姓氏接龙游戏,非常有趣。那么,谁能用‘我姓X,XXX的X’这个句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姓氏呢?” 学生行为: 学生举手,积极回答,如:“我姓王,大王的王。”或“我姓陈,陈旧的陈。” 师生示例对话: 师:“很好,王同学,你的声音很响亮。那么,陈同学,你能再说一个不一样的姓氏吗?” 生(陈同学):“当然可以,我还可以用朋友的姓氏,比如‘我姓赵,赵钱的赵’。” 设置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巩固学生对姓氏的记忆和表达,同时自然过渡到新课。 二、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教师行为: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姓氏歌》,深入了解课文中的其他姓氏和它们的特点。” 分段朗读: 教师先示范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注意语调和节奏。 邀请学生分段朗读,每读完一段,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学生行为: 认真听教师示范朗读,注意模仿。 分段朗读课文,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师生示例对话: 师:“现在,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朗读第二小节。” (第一小组朗读后) 师:“读得很好,但是‘赵、钱、孙、李’这几个姓氏可以读得更有节奏感一些,你们再试试好吗?” (第一小组再次尝试,有进步) 设置意图: 通过分段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朗读能力。 生字教学: 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小节中的新生字,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采用分解部件、组词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学生行为: 跟随教师学习新生字,尝试用多种方法记忆。 举手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如:“‘赵’是‘走’字底加‘肖’,可以想象一个人走在小路上。” 设置意图: 通过生字教学,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 三、拓展活动,姓氏文化探索 教师行为: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姓氏,但中国的姓氏文化远不止这些。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姓氏地图’的活动。” 姓氏地图: 分发空白地图(可以是手绘或打印的简化版中国地图)。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知或家人的姓氏,在地图上找到对应的省份或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处理)。 鼓励学生分享为什么这个姓氏会分布在这个地区,可以是自己了解的故事或传说。 学生行为: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姓氏地图。 分享自己小组的作品,讲述姓氏与地区的故事。 师生示例对话: 师:“第四小组的同学,你们能分享一下你们组的姓氏地图吗?” 生(第四小组代表):“我们组找到了‘刘’姓,它在很多地方都有分布,但我们特别标注了湖南,因为听说湖南有很多姓刘的人,而且还有一个著名的刘姓家族。” 设置意图: 通过姓氏地图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姓氏分布和文化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非常有趣,也收获了很多。现在,老师给大家布置几个作业,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 书写练习: 请同学们回家后,认真书写今天学到的新生字“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每个字写三遍,注意书写规范、端正。 姓氏调查: 请同学们在家人或亲戚朋友的帮助下,进行一项姓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不同姓氏在家族中的分布、家族中的名人或故事等。 预习新课: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思考还有哪些有趣的汉字或文化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 学生行为: 认真记录作业要求,准备回家后完成作业。 设置意图: 通过书写练习巩固生字学习;通过姓氏调查和预习新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五、拓展提升,姓氏故事分享 教师行为: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国的姓氏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每个姓氏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故事,感受姓氏的魅力吧!” 故事引入: 教师首先讲述一个经典的姓氏故事,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强调孔姓的礼仪和谦逊精神。 学生行为: 认真聆听教师讲述的故事,思考其中的道理和姓氏文化的体现。 师生示例对话: 师:“孔融为什么会让梨给哥哥们呢?” 生:“因为他懂得谦让,尊重兄长。” 师:“很好,这正是孔姓文化所倡导的礼仪和谦逊。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姓氏的有趣故事或传说吗?” 学生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姓氏故事或传说,可以是家族内部的,也可以是历史名人的。 示例: 生(小李):“我知道一个关于李姓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非常英明神武,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教师反馈: 对学生的分享给予积极评价,并适时补充或引导,使故事更加完整和生动。 设置意图: 通过姓氏故事分享,加深学生对姓氏文化的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创意写作,我的姓氏故事 教师行为: “同学们,听了这么多有趣的姓氏故事,你们想不想也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姓氏故事呢?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发挥你的想象力,编写一个关于你姓氏的小故事吧!” 写作指导: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姓氏的来源和含义。 鼓励学生结合家族历史或个人经历,构思故事情节。 提醒学生注意故事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学生行为: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创意写作,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奋笔疾书,还有的与同桌小声讨论。 师生互动: 教师巡视课堂,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对写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设置意图: 通过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加深对姓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七、展示与评价 教师行为: “时间到,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姓氏故事吧!”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给予掌声鼓励。 学生行为: 被邀请的学生自信地走上台,大声朗读自己的姓氏故事,其他同学则认真聆听并给出反馈。 师生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也积极参与评价。 设置意图: 通过展示与评价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力。 八、延伸作业 教师行为: “同学们,今天的课堂非常精彩,你们不仅学习了新的生字和姓氏文化,还创作了属于自己的姓氏故事。现在,老师再给大家布置几个作业,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探索姓氏的奥秘。” 作业布置: 完善作品: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姓氏故事,可以添加更多细节或修改不足之处。 姓氏研究: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深入研究自己姓氏的起源、发展和历史名人等,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创意海报:设计一张关于自己姓氏的创意海报,要求图文并茂,展现姓氏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学生行为: 认真记录作业要求,准备回家后认真完成。 设置意图: 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布置,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