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第一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2024.6
一、单选题(共 4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
1. 文字是一个民族最为深沉的记忆,是民族间相互交流的媒介,也是文明传承的纽带。如图所示的四种古
代文字彰显了( )
A. 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 B. 世界文明交流的广泛性
C. 古代亚欧文明的丰富性 D. 四大文明古国的悠久性
2. 古代印度不同的种姓有明确的职业限制。但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高级种姓出身的人由于穷困,也会从
事低级种姓的职业;低种姓中部分人随着实力的提升,在原种姓内形成“亚种姓”。这说明古代印度社会
的发展促进了( )
A. 中间阶层的壮大 B. 血缘关系的弱化 C. 社会矛盾的缓和 D. 等级结构的渐变
3. 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文化超越种族界限,与同时代的埃及、叙利亚、巴比伦、犹太、小亚细亚、波斯
以及印度、中亚文化发生碰撞和交流,形成混合型文化。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 有助于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B. 拓展了希腊文化的世界意义
C. 增强了世界文明的同质化倾向 D. 本质上是一场文化殖民活动
4. 公元前 1世纪,罗马的主要道路有 372 条,覆盖了罗马境内每个区域。同时,每条道路还设立驿站链,
即道路上每隔 12km 设置一个驿站,备有快马、信使以及马车和车夫。古罗马的道路建设( )
A. 说明古罗马海外贸易路线四通八达 B. 有效保障了帝国的长久稳定
C. 利于提升物资运输和信息传递效率 D. 表明对外扩张推动交通发展
5. 有学者认为,中世纪西欧的政治版图宛如一件由小王国和公国、侯国,边境贵族领地所织成的百衲衣。
它不属于任何一方神圣,没有一位世俗的或宗教领袖能够一统欧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庄园和农奴制度 B. 基督教的统治 C. 城市赢得自治权 D. 封君封臣制度
6. 该城在历史上先后成为古希腊殖民城邦、东罗马帝国首都和奥斯曼帝国首都。该城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7. 《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
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表明《一千零一夜》( )
A. 注重表达细腻情感 B. 突出批判现实社会
C. 处于世界文学巅峰 D. 体现多种文化交融
8. 下图为隋唐官制与大化改新时日本官制的对比。二官大体相当于唐之三省,其中的太政官相当于唐朝的
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简化形式。据此可知,大化改新( )
A. 效仿中国兼具自身特点 B. 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C. 确立了完备的典章制度 D. 彻底消除了贵族特权
9. 据下表可知,这些古代非洲国家( )
国家 现象
阿克苏
阿杜利斯港是东非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内地货物的集散地
姆
马里 国王曼萨·穆萨亲自带领庞大商队、携带大量黄金前往麦加
摩加迪
所产布匹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沙
A. 政治环境宽松 B. 对外贸易发达 C. 文化交流频繁 D. 封建制度先进
10. 如图所示是印加人的“飞毛腿”信使。他们在贯穿全国的两条大道上,借助沿途驿站接力传送,以接力的
方式用最快速度把口信传递至目的地。这种驿传系统( )
A. 促进了浮动园地经济发展 B. 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C. 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区域 D. 细化了国家政区的划分
11. 新航路开辟后,荷、英等国带头对太平洋与北美洲未知之地进行了探索。荷兰探险家威廉·扬松和阿贝
尔·塔斯曼发现了澳大利亚的海岸;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对太平洋沿岸进行了测绘;俄罗斯将领
维他斯·白令发现了以他姓氏命名的白令海峡。他们的这些探索( )
A. 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B. 维护了西葡海外殖民地权益
C. 开启了欧洲殖民扩张的步伐 D. 揭开了探索全球航路的序幕
12. 1496 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向卡波特与他的三个儿子签发许可证,批准他们“向一切地方和地区,向
东海、西海和北海所有的海岸进行航驶……以便寻找、发现和考察一切海岛、陆地、国家,以及至今为基
督教世界所未知的地区”。这反映出当时( )
A. 殖民扩张中蕴含宗教因素 B. 全球航行完成刺激了航海探险
C. 东西方文化交流得以开启 D. 英国已经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13. 16 世纪,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
的殖民国家是( )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14. 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欧洲其它国家。在白银流动时,所经地区物价迅速上涨,
货币贬值。这一现象( )
A. 推动了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 B. 促进了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C.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D. 加快了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
15. 15 世纪,德国杰出工匠古登堡将印刷机、油墨印刷、金属活字多种技术整合,随后大量印刷《圣经》,
因每页有 42 行,而被称为“42 行圣经”。此后,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自己阅读“42 行圣经”领悟基督教
的教义,而不是靠神父讲解经典和教义去了解。“42 行圣经”的出现( )
A. 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 B. 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C. 解放了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 D. 为宗教改革的社会化提供了技术条件
16.“在所有这些行星中间,太阳傲然坐镇,在这个最美丽的庙堂中,我们难道还能把这个发光体放到其它
什么更恰当的位置上使它同时普照全体吗 人们正确地把太阳称为巨灯、智慧、宇宙之王……太阳就这样高
踞王位之上,统治着围绕膝下的子女一般的众行星。”这段优美的文字( )
A. 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 B. 开启了人文主义的复兴
C. 倡导了因信称义理念 D. 说明理性成为时代共识
17.“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
就做得更对。”材料所宣扬的思想是( )
A. 自由平等 B. 权力制衡 C. 人民主权 D. 理性法治
18. 在 1688 年的“光荣革命”中,威廉三世和玛丽入主登基,次年,他们签署《权利法案》。这一法案限制
了君主权力,强调议会的重要性,确立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此后,英国( )
A. 议会开始掌握行政权力 B. 内阁正式对君主负责
C. 君主的权力进一步强化 D. 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19.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期,一些说法在法国不胫而走,如“击败法国的不是撞针步枪,而是普鲁士的小学
教师”“德国的大学在许多方面都明显优于法国”等。上述说法表明了,当时法国的一些有识之士( )
A. 对普法战争失败原因的反思 B. 弥补军事实力不足的愿望
C. 对确立巩固共和政体的期盼 D. 对普鲁士教育体制的推崇
20. 如表所示为 19 世纪 60 年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部分),它们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1861 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等
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
1864 年 普鲁士发动统一战争
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
1865 年 解除黑人奴隶和白人之间的隶属关系
言》
A. 推翻封建制度 B. 追求国家统一 C. 争取自由平等 D. 发展资本主义
21. 19 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
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有助于推动( )
A. 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 B. 科技与生产的紧密联系
C. 发明与实践经验结合 D. 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
22. 根据下面示意图提供的信息,方框中应填入的关键词是( )
A. 内燃机 B.“蒸汽时代” C. 垄断组织 D.“电气时代”
23. 欧文为“新和谐公社”实验做了总结:“我在这里尝试了一条新的道路……就是说——准备以有利的方
式进行自我管理……但事实证明这次尝试是不成熟的,让一群之前从未接受过为共同利益奋斗的教育的陌
生人,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联合在一起,为时尚早。”由此可知,欧文( )
A. 放弃了社会主义探索 B. 意识到理论与社会现实脱节
C. 主张阶级斗争的理论 D. 指明了工人运动的前进方向
24.“成功控制首都巴黎仅仅是工人阶级伟大实践的第一步,真正的变革刚刚开始。”上文中“伟大实践”
( )
A. 推翻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 B.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C. 建立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D.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25.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列强在非洲地区所修建的铁路均是从沿海向内地辐射,往带有特殊的用途,
如被称为“椰子线”、“可可线”、“棉花线”、“铁矿线”、“棕榈线”等。据此可知( )
A.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B. 非洲殖民化的程度加深
C. 列强瓜分非洲达成一致 D. 非洲开启了工业化进程
26. 独立以后的拉丁美洲,矿业生产和出口仍在许多国家的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制造业没有得到相
应发展,直到 19世纪末,拉丁美洲还没有一个国家出现现代工厂。这主要是由于( )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B. 英美等西方大国的武力干涉
C. 殖民地经济体制残余的影响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
27. 1906 年,一位英国人在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
他们厌恶统治者,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较好的政体。”这反映了当时( )
A. 英国殖民主义的衰落 B. 亚洲国家民族民主意识的加强
C. 世界各地联系的频繁 D. 社会主义思想在东方国家传播
28. 1911 年前后,德国加紧建立一支强大海军。这一举措只可能是对付英国而不可能是其他强国。英国人下
决心要赢,从而激起了英德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上述材料表明
A. 德英两国矛盾尖锐 B. 德国军事实力逐渐超过英国
C. 英国海军实力下降 D. 英德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动荡
29. 1919 年,中国首席代表陆徵祥向外交部汇报说,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在巴黎和会发言时,“雄辩滔滔,词
锋犀利。……除美、英、法、意、日五国外,余国之被邀入会,已属好意,直无可以商量之余地。其气概
咄咄逼人”。此汇报透露出,巴黎和会( )
A. 肆意宰割战败国 B. 分赃严重不均 C. 重建了国际秩序 D. 受到大国操纵
30. 下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示意简图,与数字处相对应的内容是( )
A.①空想到科学②一国到多国③理论到实践
B.①理论到实践②空想到科学③一国到多国
C.①理论到实践②一国到多国③空想到科学
D.①空想到科学②理论到实践③一国到多国
31. 有学者指出,苏联计划经济最不合理的是价格,“国营商店里一公斤肉食大约收款 1.8 卢布,而国家对
一公斤肉的补贴多达 3.5 卢布。食品行业中仅此一项,每年的国家补贴总额就在 600 亿卢布以上,而整个
国家预算也不过是 4800 亿卢布”。该学者意在强调苏联
A. 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B. 忽视商品市场关系
C. 农业发展严重滞后 D. 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32.“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一的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
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中心是手工纺织和印度村社。”此处的“他”
应是( )
A. 苏加诺 B. 桑地诺 C. 扎格鲁尔 D. 甘地
33. 1919 年,埃及爆发了全国性人民起义,埃及人民在华夫脱党的领导下奋勇抗争,最终迫使英国作出让步,
于 1922 年给予埃及以名义上的独立地位,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诸多特权。据此可知,埃及的民族解放斗争
( )
A. 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 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C. 存在不彻底性和软弱性 D. 根除了埃及政治动荡的风险
34. 有一天,希特勒特别欣喜地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因为我们有了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盟
国。”同一天,蒋介石也突然产生一种特别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这一
天发生的重大事件应该是: ( )
A. 德国突袭波兰 B. 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D. 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35. 二战中后期建立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要求,但也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这一国际秩序是( )
A. 凡尔赛体系 B. 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6. 1946年 2月 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的电报中称:“国际社会将形成两个世
界规模的中心,这两个阵营为支配世界经济而进行的斗争将决定整个世界的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命运。”
为此美国( )
A.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C. 实施“马歇尔计划” D. 推行“杜鲁门主义”
37.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以自己的力量,震荡着世界,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这
一现象是( )
A. 两极格局的开始形成 B. 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C.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8. 某发展中国家为了使本国广大农民喝上放心水,将全面开展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改造工程项目,但遇到
资金困难。该国若需申请长期贷款,可以求助的国际组织是( )
A. 世界银行 B.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 世贸组织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9. 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
一系列法律,其影响是( )
A. 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B.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 消除了社会贫富差距 D. 有助于摆脱经济“滞胀”
40.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和平集会中发表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美国人都能在平等与友
爱中生活。此和平集会主要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
A. 贫富分化 B. 越南战争 C. 妇女权益 D. 种族歧视
二、非选择题(共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 19世纪初的“世界工厂”,“当 1815年和平恢复时,拥有使用蒸汽机
的工厂的英国,已经能够供应全世界,而其他国家当时还几乎不知道蒸汽机。在工业生产方面,英国已远
远走在它们前面了。”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材料二 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
有限,工厂则培养她形成准时、守纪、敏捷、能干、注意力集中与保持效率的习惯,鞭策她努力工作,表
现自己的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
——摘编自马樱《工业革命对英国工厂女工的影响》
材料三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
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厂制度给女工带来的变化。
(3)材料三中“掘墓人”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
不可避免的”理解。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动中的国际关系
材料一 图 1为 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图 1
材料二 图 2 为 1919年伯特·托马斯所作漫画《欧洲孩童秀》。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为评判员,欧洲
各国则在搞“孩童秀”。
图 2
材料三 二战后初期美欧建立了大西洋联盟式的“特殊关系”,但这种“特殊关系”源于双方实力的
差距,弱小的西欧国家则在联盟内扮演从属性的“小伙伴”角色。
——摘编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漫画的内涵,并指出其创作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欧建立“特殊关系”的基础。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影响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
主导因素。
参考答案
1. A 2. D 3. A 4. C 5. D
6. C 7. D 8. A 9. B 10. B
11. A 12. A 13. A 14. C 15. D
16. A 17. C 18. D 19. A 20. D
21. B 22. C 23. B 24. D 25. B
26. C 27. B 28. A 29. D 30. D
31. B 32. D 33. C 34. C 35. C
36. C 37. D 38. A 39. B 40. D
41. (1)影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供给全球商品;使用蒸汽机技术,领先世界;工业生产方面独占
鳌头。
(2)变化: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很多妇女从传统家庭妇女
转变成为社会劳动者;推动了女工文化教育水平提升;更多女性走向经济独立。
(3)掘墓人:指的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理解: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但也加
剧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且这一矛盾具有不可调和
性;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工人阶级队伍的迅速扩大,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42. (1)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一战爆发。
(2)内涵: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发生动荡,美国影响力大增。背景:一战削弱了欧洲势力;美国经济
实力膨胀。
(3)基础:相同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苏联空前强大;欧洲国际主导地位丧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
霸主。
因素: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际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