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8 21:3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古诗两首
1.会认4个字,会写4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4.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 的赞美之情。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诗赏句,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
课件。
一课时
一、了解诗人,背诵已学古诗
1谈大诗人李白。
(板书:李白)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简介:李白是唐代大诗人。他写过很多诗,他酷爱喝酒,每次一喝酒就诗性大发,写的诗想象丰富、气魄雄伟,非常浪漫,因此被称为“诗仙”。你知道他写的哪一首诗?你能来吟诵一下吗?
2吟诵已学古诗,如:《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
《秋浦歌》等。
设计意图:联系旧知,既加深对诗人李白的印象,又能巩固积累古诗。更重要的是感受李白写诗的特点,为后面的教学铺垫。
二、感受李白诗的风格,导入新课
1刚才同学背诵的古诗,你是否发现李白写的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的风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写景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3读课题。学习生字“庐、瀑、炉”,并辨别“庐”与“炉”。
4解题:望:看,从远处看。庐山瀑布: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并作简单介绍。
设计意图:板书课题,指导生字字形,区别形近字,扎实语文学习,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在解题中欣赏庐山美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古诗,读好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争取读正确,读通顺。
教师:在李白笔下,庐山瀑布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古诗。
2检查朗读。
(1)指名多人读,正音,适当评价。
(2)有节奏地读。有节拍地读。师生合作,齐读。设计意图:初读要求定位在读好,这里的“好”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能正确停顿,读出节奏,读出诗韵来。
四、细读古诗,读懂
1结合注释读。
请大家结合古诗下方的注释来读,边读边想想诗句的意思。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困难的同学)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读懂多少了呢?(由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大致理解古诗就可以)
香炉:出示图片,理解香炉,庐山山顶很像一个香炉。(板书“生、挂、飞、落”,重点理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的写法,教学时,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三千尺”是个概数,瀑布从天而降,就像银河从天而降。从中也能感受到李白诗的特点,想象非常丰富。
3看着图,再读古诗,把自己眼前看到的景象通过读表达出来。(指名2人,齐读)
设计意图:对于二年级来说,古诗的理解不用太深,能让他们初步感知大概意境,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出诗句来,就可以了。这首诗中四个动词“生、挂、飞、落”用得非常巧妙,引导学生感受李白写诗想象丰富,非常夸张,进而体会到整首诗雄伟壮观的特点。
五、吟诵古诗,悟情
1创设情景,引诵古诗。(学生闭上眼睛,边想象老师所描绘的画面,边想诗句)
2配乐背诵,走进诗的意境。
(1)指名背诵,适当评价。
(2)齐背古诗,感受意境。
3回归整体,抒发情感。
教师:读到这里,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庐山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会用什么?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板书:雄伟壮观)
六、反复诵读,升华诗情
1师再次配乐范读。
2自由朗读,读出瀑布的壮美,读出自己的赞叹之情。
3指名读,师生共评。
第一、二句话语速稍慢语气较柔和;第三、四句语速加快,语气加重,“三千尺,落九天”要拉长调。
4指名配乐读,挑战读,分组赛读。
七、指导书写“炉、流、烟、银”四个字
1学生对照田字格观察这四个字,想想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银”字。
3学生对照田字格临写。
4写字展评。
八、课外拓展,积累古诗
同学们,我们祖国山河壮美雄伟,风光秀丽,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大诗人写下了很多很多诗词赞颂我们祖国的山河,老师这里还有几首,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出示课件: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
设计意图:古诗词的教学重在积累,同一主题的诗词放在一起,以一首带几首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达到大量积累的目的。这样的诗词教学既有点又有面,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扎实、充实、厚实。
一、教师:由领路人变为指路人。
本节课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了解诗人入手,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二、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
质疑环节落实,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疑”是“像”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三、教学:由课内延伸课外。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②绝句
1.会认5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弄清诗句含义,展开想象,作画配诗,感受诗人的心境。
4.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验诗人作诗时欢快的心情。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背《望庐山瀑布》。
2导入诗题:上节课我们和“诗仙”李白一起游览了雄伟壮观的庐山瀑布,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诗圣”杜甫写的一首《绝句》,走进诗的世界,去感受古诗中春天如画的美景吧。
板书:绝句
二、初读识字,识记生字
1师范读,生画出节奏。
2生自读,圈画出生字。
3小组合作探究识字方法。
4全班交流。
本诗中5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偏旁组成的,可用“合一合”的方法识记。
5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自悟
1读一读: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看一看:边读诗边看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跟同桌议一议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4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5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你们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景物?(“黄鹂、柳树、白鹭、青天、雪、船”)
2此时正是春天,想一想,诗人看到的会是一棵怎样的柳树?(翠绿的柳树。
3齐读第二句诗,理解“行”“上青天”。(行:一行;上:飞上;青天:蓝天。。
4“泊”是什么意思?(停泊)
5指名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看去远处西边的山岭上还有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往于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
6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呢?(由近及远)
7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同时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平安宁静生活的向往)
五、整体感悟
1短短四句诗,仅仅二十八个字,我们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
2大家课后可以借助想象来体会这首诗的意思,看看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3课前,老师让大家找一找有关春天的诗句,我们交流一下。
六、指导书写8个生字
1师引导观察田字格中剩下的8个生字,观察后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2生汇报,师小结。
“口”在左边高又小(鸣),“口”在上下小而扁(吴、含),“山”作偏旁竖折斜(岭。。
“含”字上边“今”,“岭”字右边“令”,有点和无点,细心分辨清。
3重点指导书写“窗”。
4学生描红,临写。
5写字展评。
七、总结与拓展
1齐背《绝句》
2找找诗中的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