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演唱 大家来唱》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演唱 大家来唱》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17 21:2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大家来唱
学科 音乐 学段 小学中段 年级 四年级
教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从听觉入手,让学生全方位感受、体验、探究、创编音乐,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用歌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二)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音乐课堂教学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大家来唱》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合唱曲,3/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情绪优美、抒情,节奏平稳舒展;曲调流畅、起伏。采用重复的手法,首尾呼应。生动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拓展,思想比较丰富,具有基本的音乐素质和理解能力对音乐情绪的体验更加准确细腻。 能力基础:有听辨和声音程的基本能力,合唱体验不是太多,有一定分析乐曲的能力。 认知特点:孩子们喜欢唱歌,并能较准确地、有感情地、自信地演唱歌曲。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演唱歌曲《大家来唱》,积极参与本课的音乐实践活动并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达对歌唱的喜爱。 2、过程方法:能够用听辨、听音唱谱、创编、找规律等学唱乐谱,再根据作品特点,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对歌曲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能够较准确的演唱二部合唱。 3、知识技能:(1)能准确的演唱附点二分音符,并对歌曲进行力度处理。 (2)了解意大利民歌,知道“船歌”是一种声乐体裁。 (3)二声部演唱和谐 教学重点:二声部合唱 教学难点:唱准三度和声音程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设计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意大利音乐的美妙。 欣赏意大利美丽风光,听赏《桑塔露琪亚》,了解意大利民歌的特点,带领学生进入高雅的艺术殿堂。 师:意大利是艺术之国,今天让我们随着优美动听的歌曲一起感受意大利音乐的魅力。 导入新课《大家来唱》 【设计目标】:从整体感受入手,感受节拍,乐句,记忆节奏。 师:请大家欣赏一首意大利威尼斯船歌,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他们是怎么来到我们身边的? 生:唱着、跳着、划着船 这首歌的演唱形式:合唱 听音乐,感受节拍 师:你从哪些音乐语言中感受到的?(节拍,旋律?)3/4 听音乐,表现乐句 听音乐,每听到新的乐句请你变换一个方向,或者随音乐做动作。 【此环节是分层教学,最低标准是可以听出乐句,并进行动作变化;高标准是能听出乐句变化的同时做出音高的变化,即用肢体表现音乐。】 听音乐,节奏练习 方法: (1)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节奏型,听辨歌曲节奏并拍一拍。 (2)乐句间节奏有什么特点? 1、2、4相同 学唱歌曲 【设计目标】:通过反复听辨音乐,从学生的需要,喜好入手,解决难点,统一音色,帮助学生学会乐谱,并加入简单的二声部。 1、合唱训练,统一音色 师:孩子们尽情的歌唱,你们最喜欢哪句话?(可能会选择第三句) 方法: (1)听琴给主和弦,然后弹奏高声部,学生听琴唱旋律,先不出示乐谱,听音视唱,随后老师把第四句弹出,学生把高声部的两句学会。可以不出示乐谱,完全是听记住旋律 (2)反复唱,学生看老师指挥,指挥哪组唱哪组起立,唱熟后,老师加入一个简单的二声部,每小节一个音,先加入,调整好学生音准及音色。 学生看手势唱二声部的骨干音。 (3)学生创编,对位合唱(本环节作为机动) 分析旋律的特点,三度下行模进,你能根据这个规律,创编一个二声部吗? 试着唱一遍,听辨与原曲二声部有什么不同,训练学生听辨低音线条的能力,就练习后两小节,低音保持不变后进行下行级进,在进行慢速合唱对位,调整音色及音准。 把第三句和第四句合唱解决。 视唱D大调乐谱 (1)再次复听,认唱D大调音列 师:旅行小队要集合了,你们能否把这首歌中出现的小唱名都找到,并且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列队站好。 在五线谱磁板上贴好,指挥学生唱一唱 d\r\m\f\s\t\l\d’ 这时候在出示乐谱,先唱好音列,熟悉新调的音位,学生打开书,视唱一声部。再唱第三四句加入二声部 (2)全曲演唱歌词 注意声音的统一,音量的控制,二声部的和谐 (3)歌曲处理 音乐记号做游戏 老师这有一些音乐记号,你们觉得把他们放在哪儿合适? 方法: a.进行力度处理,力度记号、换气记号贴在黑板上,学生选择。 b.学生试着自己分析处理,并可以说明理由。使我想到了这样的场景:第一句像是召唤身边近处的朋友,第二句像是召唤远处的朋友,所以音调高一些,强一些,大家一起来唱了,唱的多么美妙动听。最后一句一定不能喊。 c.学生不断变换形式演唱,可以分两个组,一组一句,第三句合唱,还可以领唱+合唱 四、课堂小结 与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你有什么收获?对意大利民歌的了解,对合唱的体验,学会了合作,会唱了《大家来唱》合唱曲。激发学生热爱歌唱,热爱合唱!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学生自我过程性评价: 1.是否唱准两个声部的旋律,并能控制好气息,统一音色,唱准二声部。 2.根据对歌曲的理解,简单的对音乐进行处理,通过力度变化表达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二)学生互评: 学生在聆听同学回答问题或演唱时,评价对方,做到生生互评。 (三)教师评价: 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学习中的大胆尝试和体验,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1.本体入手,以听为主,学生充分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音乐本体入手,通过多次聆听音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析,达到最后学生自主处理音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2.学习目标、顺序按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 在歌曲学习过程中,学习的顺序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这样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目标的制定让学生站起来、踮起脚、跳一跳都够得着。使学生在40分钟内保持一个很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一切音乐活动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放手,留给学生展示,创作的空间。 3.合唱训练,感受合作 体验合唱,教学从听—唱—听—合来进行的,每个环节都让孩子充分体验。学生从个人实践到集体合作,并用音乐语言加以处理,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帮助学生积累演唱经验,提高歌唱表现能力,并用歌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是一首意大利3/4拍的二声部合唱曲,看似短小简单的歌曲,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接受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学生最难接受的就是第二声部的旋律,也最怕唱第二声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打破学生对二声部的“恐惧感”,二声部的进入从骨干音入手,每小节持续长音,让学生唱准骨干音,就不容易跑了,然后再加入节奏,并通过听辨找到两声部节奏的不同处,结合情境帮助学生记忆住旋律。把更多的时间、空间交给孩子,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歌曲。
本节课学生能很快的学会两个声部,但学生不会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缺少相互间的融合。原因之一:由于刚刚接触合唱歌曲学生的能力不够;原因之二:学生之间缺少配合合作意识不够。因此,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合唱技巧的训练,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享受音乐的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