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7 23:0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英法再次发动侵略战争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借口
背景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爆发标志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1858年同英、法、美、俄签订
《天津条约》
①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
自由航行等特权
便利列强直接控制清政府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丧失了内河航运权,也便利了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时间
内容危害
附属条约及影响
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放火烧毁圆明园
《北京条约》
时间
1860年同英、法签订
内容危害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
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③赔款额大幅增加
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
香港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国家和人民的财政负担增重
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面积
150多万平方千米
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瑷珲条约》60多万平方千米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②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温故知新】
失意书生萌反心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学习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学习难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学习目标
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天京陷落
时间地点
背景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剥削加重,激化了阶级矛盾。
永安建制
标志着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太平军”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 战争;②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标志着
由盛转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战况
标志着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北伐西征
内容
目的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①反映农民愿望,对于发动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②绝对平均分配,脱离社会实际。
重整国政
封洪仁玕为玕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挽救措施
《资政新篇》
提出向西方学习,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自主预习】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地主阶级
阶级矛盾
农民阶级
背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剥削加重,激化了阶级矛盾。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天京事变
金田
永安
天京
长沙
武昌
南昌
九江
天津
金田起义(开始)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注意:这里的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分别是九千岁、八千岁、六千岁、五千岁,采取严格的等级制度。
说明了新生的农民政权一开始就依照旧的封建制进行内政建设,其封建意识浓厚→个体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天国由盛转衰
合作探究
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有何新特点?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但受本国封建制度的压迫,而且还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因为它既要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又要反抗外国侵略。
北伐西征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北伐
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灭
西征
取得重大胜利
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目的
评价
不能实现的原因:
违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不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水平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前期的建国纲领
①反映农民愿望,对于发动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②绝对平均分配,脱离社会实际。
天京陷落
原因:
天王府妃嫔与女官共2300人,均为洪秀全一人所有,共有88个后妃。
帽子变“高”了
房子变“大”了
老婆变“多”了
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由盛转衰)
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1856年



②杀
④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⑦灭
你能分析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吗?根源是什么?

①逼
探究研讨
天父杀天兄,
江山打不通,
长毛非正主,
依旧让咸丰。
坚强核心难形成
天王
洪秀全
军事指挥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没有实施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重整国政
(挽救措施)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核心
评价
结果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①反映农民愿望,农民斗争结晶。
②绝对平均分配,脱离社会实际。
根本无法实施
发展资本主义
①未反映农民愿望。
②符合历史潮流。
缺乏实行条件
《天朝田亩制度》VS《资政新篇》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占领南京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挑战一下?
根据材料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
材料一:每一次较大的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太平天国成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灵感来源。12岁时就立志做洪秀全第二……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合作探究 读史有得】
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
影响了后来的民主革命运动
材料一: 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西征军攻占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全盛时,太平天国已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材料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太平军)。”
意义:
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 战争;
②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失败的原因:
1.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3.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4.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中外联合绞杀
启示:
客观原因:
根本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天京陷落
时间地点
背景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剥削加重,激化了阶级矛盾。
永安建制
标志着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太平军”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 战争;②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标志着
由盛转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战况
标志着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北伐西征
内容
目的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①反映农民愿望,对于发动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②绝对平均分配,脱离社会实际。
重整国政
封洪仁玕为玕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挽救措施
《资政新篇》
提出向西方学习,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1.太平天国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的方案是( )
A.“拜上帝会” B.《天津条约》
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2.“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根据材料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 )
A.未能得到资产阶级支持 B.未能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C.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D.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3.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D
C
4.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遇到的新情况主要是
A.利用宗教来发动农民 B.发生了内部斗争 ( )
C.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D.领导人贪图享乐
5.电视剧《太平天国》反映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从爆发到走向毁灭的故事。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D.太平天国推翻清朝统治
6.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规定“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该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官员人数急剧膨胀 B.王侯之间争权夺利
C.法律制度过于严苛 D.封建等级观念浓厚
C
D
D
7.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近、现代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设立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右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
材料二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 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演:鸦片战争再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把“虎门销烟”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系列浮雕中的第一个内容?“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间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因为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起点
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材料,倾销商品,获取高额利润等。
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等。
中国实现近(现)代化等
7.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 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四 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魔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出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①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增加,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②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等。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空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①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
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