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
1.元代杂剧通常在城市勾栏或乡村神庙等固定的场所演出,演出前先以“招子”或“纸榜”等形式向观众预告,它们主要悬挂或张贴在勾栏、茶肆、通衢大道上或神庙前,预告伶人姓名、演出时间、演出剧目、收费标准等内容。据此可知,元代( )
A.文艺演出具有商业化特征
B.民间通过杂剧创新祭祀礼仪
C.市民阶层呼唤通俗性文学
D.统治者以文化消弭民族隔阂
2.明清民间商人中最能累积财富的是盐商、茶商、洋商、票号、铜商等特许商人,他们凭借特权独占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在传统社会,朝廷皇室和军队是最大的集团消费者,承接他们的生意是商人迅速致富的重要途径。这可用于说明,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 )
A.阻碍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B.有利于抵御西方对华商品倾销
C.推动了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
D.使传统经济形式淡出历史舞台
3.“货币与信贷之间有明确的界线。信贷是交换两种在时间上有先后的财物或劳务:我为你效劳,你以后偿还。”根据该定义,下列属于“信贷”工具的是( )
A.唐朝石染典买马契
B.唐朝郧县贺思敬庸调布
C.清朝天祥钱庄庄票
D.国民政府金圆券、银圆券
4.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时,上奏请求“把寄居于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以及伊克昭、乌兰察布两盟各旗境内的所有汉人稽察登记,编立户籍,令其报地升科、永远居住”,其后亦提出“蒙古生计,在租不在牧”。这表明清政府( )
①改变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观念
②注重建立盟旗民众自我管理机制
③创立了分类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
④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隋唐时期,木材商人主要在关中西部的陇右地区采购,然后贩卖至长安、洛阳等地区。明清时期,木材商人转而深入川、湘、云贵、赣、闽等地采购,然后沿长江水道及海路转运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杭州等城市。这一转变主要是源于( )
A.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B.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动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丝绸之路的起点转变
6.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某同学整理了古今中外城市发展史的相关知识后,形成了以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有( )
①从隋唐到两宋,城市的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②元朝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③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随后在城市的楼房住宅中普及。④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在伦敦问世,文革时期传入中国。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古代的市的形式不断走向成熟、完备,出现了草市。它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下面对之叙述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市署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
B.唐朝时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朝时草市开始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D.草市是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方的民间集市
8.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信贷业务。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商人可以从事放贷业务
B.不同形式的借贷有相同的利息规定
C.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出现
D.商人们通过银行办理信贷业务
9.“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继承与发展了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材料表明“古丝绸之路”( )
A.是汉武帝进攻匈奴的南北通道
B.是唐朝时期连接日本的海上通道
C.是为运输丝绸而开通的专用通道
D.是沟通中西贸易交流的大通道
10.《夏书》记载:“关石和钧,王府则有。”石、钧都是度量衡规制。夏墟考古中也发现有陶、骨等制成的规格等级很严的量器和少量青铜制成的量器。这表明夏朝( )
A.小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B.史书记载与事实完全一致
C.着力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D.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11.如图所示考古资料可用于说明( )
A.天然海贝是最早的货币
B.金属铸币应起源于商代
C.铸造技术较之前代发达
D.商代商业交换有所发展
12.在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城外“脚店”(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型客栈)以及城内的“孙羊正店”(高规格的豪华酒店)门口都竖立着书写店铺名称的“灯箱”。由此可知,宋朝( )
A.都城夜生活活跃
B.商业广告形式多样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拓展当然也会增加贸易规模,并进一步密切贸易、战争和外交联系起来的关系。西汉通过控制西域和西南地区的通商大道……扩大了对外关系;汉朝为了扩大在近邻的影响……采取了朝贡贸易政策,这种政策吸引着近邻纷纷派出使者和商队向长安奉献礼品,以期得到丰厚的赏赐。
——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互动始终贯穿其中,在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交融、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在汉朝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
1.元代杂剧通常在城市勾栏或乡村神庙等固定的场所演出,演出前先以“招子”或“纸榜”等形式向观众预告,它们主要悬挂或张贴在勾栏、茶肆、通衢大道上或神庙前,预告伶人姓名、演出时间、演出剧目、收费标准等内容。据此可知,元代( )
A.文艺演出具有商业化特征
B.民间通过杂剧创新祭祀礼仪
C.市民阶层呼唤通俗性文学
D.统治者以文化消弭民族隔阂
【答案】A
2.明清民间商人中最能累积财富的是盐商、茶商、洋商、票号、铜商等特许商人,他们凭借特权独占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在传统社会,朝廷皇室和军队是最大的集团消费者,承接他们的生意是商人迅速致富的重要途径。这可用于说明,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 )
A.阻碍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B.有利于抵御西方对华商品倾销
C.推动了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
D.使传统经济形式淡出历史舞台
【答案】A
3.“货币与信贷之间有明确的界线。信贷是交换两种在时间上有先后的财物或劳务:我为你效劳,你以后偿还。”根据该定义,下列属于“信贷”工具的是( )
A.唐朝石染典买马契
B.唐朝郧县贺思敬庸调布
C.清朝天祥钱庄庄票
D.国民政府金圆券、银圆券
【答案】C
4.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时,上奏请求“把寄居于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以及伊克昭、乌兰察布两盟各旗境内的所有汉人稽察登记,编立户籍,令其报地升科、永远居住”,其后亦提出“蒙古生计,在租不在牧”。这表明清政府( )
①改变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观念
②注重建立盟旗民众自我管理机制
③创立了分类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
④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5.隋唐时期,木材商人主要在关中西部的陇右地区采购,然后贩卖至长安、洛阳等地区。明清时期,木材商人转而深入川、湘、云贵、赣、闽等地采购,然后沿长江水道及海路转运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杭州等城市。这一转变主要是源于( )
A.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B.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动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丝绸之路的起点转变
【答案】B
6.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某同学整理了古今中外城市发展史的相关知识后,形成了以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有( )
①从隋唐到两宋,城市的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②元朝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③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随后在城市的楼房住宅中普及。④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在伦敦问世,文革时期传入中国。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A
7.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古代的市的形式不断走向成熟、完备,出现了草市。它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下面对之叙述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市署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
B.唐朝时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朝时草市开始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D.草市是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方的民间集市
【答案】D
8.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信贷业务。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商人可以从事放贷业务
B.不同形式的借贷有相同的利息规定
C.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出现
D.商人们通过银行办理信贷业务
答案:C
9.“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继承与发展了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材料表明“古丝绸之路”( )
A.是汉武帝进攻匈奴的南北通道
B.是唐朝时期连接日本的海上通道
C.是为运输丝绸而开通的专用通道
D.是沟通中西贸易交流的大通道
【答案】D
10.《夏书》记载:“关石和钧,王府则有。”石、钧都是度量衡规制。夏墟考古中也发现有陶、骨等制成的规格等级很严的量器和少量青铜制成的量器。这表明夏朝( )
A.小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B.史书记载与事实完全一致
C.着力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D.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C
11.如图所示考古资料可用于说明( )
A.天然海贝是最早的货币
B.金属铸币应起源于商代
C.铸造技术较之前代发达
D.商代商业交换有所发展
【答案】D
12.在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城外“脚店”(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型客栈)以及城内的“孙羊正店”(高规格的豪华酒店)门口都竖立着书写店铺名称的“灯箱”。由此可知,宋朝( )
A.都城夜生活活跃
B.商业广告形式多样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拓展当然也会增加贸易规模,并进一步密切贸易、战争和外交联系起来的关系。西汉通过控制西域和西南地区的通商大道……扩大了对外关系;汉朝为了扩大在近邻的影响……采取了朝贡贸易政策,这种政策吸引着近邻纷纷派出使者和商队向长安奉献礼品,以期得到丰厚的赏赐。
——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互动始终贯穿其中,在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交融、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在汉朝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参考答案:(1)原因:推行积极的对外政策;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加强;设立专门机构管理西域;西汉政府采取朝贡贸易政策(宣扬国威,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丝绸作为传统商品的优势刺激了丝绸之路的兴起。
(2)特征: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往长久不衰;互动交流贯穿于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始终。意义: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