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8课
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思想交融
儒学 道教 佛教
汉朝
魏晋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阅读教材42页,梳理三国至隋唐时期儒、佛、道的发展历程
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
东汉末兴起
吸收佛、道精神,
有新发展
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为主
“三教并行”,
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多元共生
思想活跃
一、佛教新发展
思考1:佛教为何盛行?
材料一: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
①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
②佛教注重解决人生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需求;
③儒学自身存在没有关注人生终极目标的缺陷;
④统治者借助佛教巩固自身统治。
材料一:“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魏书·释老志》
材料二: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南史·郭祖深传》
一、佛教新发展
佛教兴盛,广修寺庙,耗费钱财;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严重威胁政府利益;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南北朝时期僧尼、佛寺数量表
思考2:佛教盛行带来了哪些危害?
问题探究
如何应对佛教盛行问题?
官方:三武一宗灭佛
民间:范缜反佛
材料一:(僧人)远抗声曰:“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得不佈?”(周武)帝勃然作色大怒,直视于远曰“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广弘明集》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二、道教新发展
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东汉末兴起
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道教最受尊崇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为主
材料一: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
“五行”学说
道士画像
魏晋玄学
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嵇康
竹林七贤图(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对社会的关注
对自我个体精神的关注
材料一:“本来吾人所追求、所向往之超世之理想,精神之境界,玄远之世界,虽说是超越尘世,但究竟本在此世……如具此种心胸本领,即能发为德行,发为文章,乐成天籁,画成神品。 ” ——汤用彤《理学·佛学·玄学》
消化吸收佛道,以儒为主
在代表入世理性的儒学与向往出世的佛道之间,如何抉择?
文艺创新
朝代 代表 魏晋南北朝 唐 朝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建安文学(曹操父子)、田园诗(陶渊明)、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边塞诗:王昌龄《出塞》、岑参《逢入京使》
山水诗:王维《竹里馆》、孟浩然《春晓》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
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
一、文学
二、艺术
书法 绘画 雕塑 舞蹈
魏晋南北朝
隋唐 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代表人物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特色,代表胡旋舞
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代表王羲之“书圣”
融汇、创新: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
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艺发展的原因
1、江南经济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各族人民大交融,民族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3、对秦汉时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4、国家选官制度的引导和社会状况的影响;
5、对外交流频繁,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科技进步
领域 时期 人物 主要成就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地理学 西晋 裴秀 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制图六体”。
建筑 隋朝 李春 设计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 唐朝 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火药 唐中期 书籍中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天文学 唐朝 僧一行 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药学 唐朝 孙思邈 著有《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
唐高宗 编修了《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阅读教材,归纳三国至隋唐五代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
佛法交流
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搜集大批梵文经典。
玄奘在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在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
鉴真东渡
派遣学问僧
玄奘西行路线示意图
梵语“那烂陀”三字意谓“施无畏”或“无畏施”;八世纪,那烂陀寺成为佛教学术中心,世界各地的僧侣都前来学习。
一、玄奘取经
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以及中印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鉴真东渡
“大化改新”
中国佛光寺大殿
日本唐招提寺
长安城
平城京
弘扬佛法,并且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思想裂变
儒学式微
佛道兴起
文艺繁荣
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唐诗
艺术
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绘画:顾恺之→吴道子
雕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
舞蹈:风格多样,深受异质文化影响
科技进步
佛教传入中国——玄奘西行
佛教外传——鉴真东渡
其他文化交流
中外交流
三教并立,三教合一,以儒为尊。
课堂小结
——服务于社会需要
文化是时代的反映。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习近平
坚定自信 薪火相传 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