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第02集)】
专题18 信息、材料与能源、粒子与宇宙
【跨学科实践】
1. (2024·陕西A卷)2024年4月28日,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举行了交接仪式。如图所示画面从空间站传回地球,利用的是( )
A. 电磁波 B. 光导纤维 C. 超声波 D. 次声波
【答案】A
【解析】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画面从空间站传回地球,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新科技新情境】
19. (2024·江苏无锡)2024年3月20日,我国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它通过______实现地球与月球背面的信息传递。如图是中继星的星载天线熔比模型,形如“金色大伞”,“伞面”由高反射率的“镀金钼丝”制成,能将信号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会聚到信号接收器,实现信息传输。“镀金钼丝”还具有热膨胀系数低的性质,可以确保其在温度变化较大时______(选填“容易”或“不易”)发生形变。
【答案】 ①. 电磁波 ②. 反射 ③. 不易
【解析】
[1]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鹊桥二号”中继星通过电磁波实现地球与月球背面的信息传递。
[2]由图可知,中继星的星载天线能将信号能将信号会聚到信号接收器,实现信息传输。
[3]“镀金钼丝”具有热膨胀系数低的性质,“镀金钼丝”在温度变化较大时不易发生形变。
考点1 信息的传递
1.(2024·湖北武汉) 如图所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快速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会听到收音机中传出“喀喀”声。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个实验对电池有损害,最好用旧电池来做 B. 迅速变化的电流能够产生电磁波
C. 收音机可以接收到电磁波信号 D. 电磁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D
【解析】
A.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会将电池短路,容易损坏电池,最好用旧电池来做,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导线和电池时断时续地接触,会产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能够激起电磁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收音机中传出“喀喀”声,说明收音机接收到了电磁波信号,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是只能在空气中传播,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 (2024·湖北)我国于2018年和2024年先后发射了鹊桥号和鹊桥二号中继星,架起了地球与月球背面通信的“天桥”。相比于鹊桥号,鹊桥二号距月球更近(如图),采用了反射率更高的镀金钼丝天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鹊桥号利用声波进行信号传输
B. 鹊桥二号利用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
C. 镀金钼丝天线反射的信号传播速度为
D. 信息从月球背面传到鹊桥二号比到鹊桥号用时更短
【答案】A
【解析】
AB.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六号要时刻与地球保持通信,需要鹊桥二号中继卫星进行信号转发。该通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超声波和次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知道,相比于鹊桥号,鹊桥二号距月球更近,所以,信息从月球背面传到鹊桥二号比到鹊桥号用时更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2024·黑龙江绥化)我们使用的手机利用__________传递信息;。
【答案】 电磁波
【解析】
[1]手机能发出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故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4. (2024·甘肃临夏)北京时间2024年5月10日23时起发生地磁暴,最大级别达到超大地磁暴()水平。受超强地磁暴影响,全球多地在5月10日至12日出现绚烂的极光。极光的产生与地球的________有密切关系。地磁暴活动还会对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等产生影响,这些电子设备是依靠_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
【答案】 ①. 磁场 ②. 电磁波
【解析】
[1] 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所以极光的产生与地球的磁场有关。
[2] 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5. (2024·广东)【科技改善生活】广东生产的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首飞成功,彰显了我国科技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的领先地位。航空器可用于高空摄影、旅游观光等,航空器通过旋转旋翼对空气施加向下的力,从而获得升力,这说明了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航空器升空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航空器靠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与控制中心联系。
【答案】 ①. 相互 ②. 增大 ③. 电磁波
【解析】
[1]航空器通过旋转旋翼对空气施加向下的力,空气对航空器施加向上的力,从而获得升力,这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航空器升空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增大。
[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速度最快,这使得它成为航天和航空通信的理想选择,航空器与控制中心是通过电磁波联系的。
6. (2024·内蒙古赤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太空
2024年4月,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空间站,此次太空之旅的“闭环水生生态系统实验”和“太空漫步”两个项目研究十分引人注目。
“闭环水生生态系统实验”项目研究中,航天员把斑马鱼放在封闭的太空鱼缸里,用“金鱼藻”水生植物给鱼呼吸提供氧气,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LED灯的光照为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条件。
在太空漫步可不象在地面上行走那么容易,航天员要穿上舱外航天服,穿航天服前还要穿上一个带有很多管子的“通风液冷服”,以便带走舱外行走时产生的大量热,它一般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即便如此,航天员在太空漫步还是会面临许多阻碍,需要他们想办法克服。
此次的项目研究,或将开启人类太空长期生存的新纪元。
(1)航天员在空间站通过___________(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与地面联系。
(2)为“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光照的LED灯是一种发光二极管,它是用___________(填“导体”“绝缘体”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3)舱外航天服内的“通风液冷服”通常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_的特性。
【答案】 ①. 电磁波 ②. 半导体 ③. 比热容大
【解析】
(1)[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航天员在空间站通过电磁波与地面联系。
(2)[2]LED是一种发光二极管,通过电流时不用经过加热灯丝、直接能够发光,即把电能直接转化成光能;LED灯主要由半导体材料制成。
(3)[3]舱外航天服内的通风液冷服''通常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情况下,水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考点2 材料
7. (2024·陕西A卷)航母的阻拦索在拦停高速运动的飞机时,要承受巨大冲力,绳索会伸长至原长的1.2倍以上,逐渐吸收舰载机降落时的巨大能量,最后恢复原状。另外,阻拦索要承受战时起火等极端情况,还要防止铁磁性颗粒吸附混入绳索内,发生磨损。关于制造阻拦索的材料应具备的物理属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硬度大 B. 弹性好 C. 熔点高 D. 磁性强
【答案】D
【解析】
航母的阻拦索在拦停高速运动的飞机时,要承受巨大冲力,阻拦索的材料应具备的物理属性要硬度大;逐渐吸收舰载机降落时的巨大能量,最后恢复原状,阻拦索的材料应具备的物理属性要弹性好;阻拦索要承受战时起火等极端情况,还要防止铁磁性颗粒吸附混入绳索内,发生磨损,阻拦索的材料应具备的物理属性熔点高,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8. (2024·广东广州)了解能源分类对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下列能源既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
A. 煤炭、沼气 B. 石油、潮汐能
C. 风能、水能 D. 柴薪、天然气
【答案】C
【解析】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是远古时期动植物的遗体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它们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但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柴薪、沼气、风能、水能、潮汐能是可再生能源,它们也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故选C。
9. (2024·湖北)2024年5月25日,我国第三代核电站“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关于核能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 “华龙一号”是利用聚变产生能量
C. 核燃料中的铀原子核由大量质子和电子组成
D. 核废料仍具有放射性,一般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
【答案】D
【解析】
A.由于核燃料是矿产资源,不能短期内获得补充,所以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目前人类只掌握了可控核裂变技术,所以“华龙一号”核电站是是利用裂变产生能量,故B错误;
C.核燃料中的铀原子核由大量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在原子核外,故C错误;
D.核污染主要是指核燃料或核废料具有放射性,因此一般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故D正确。
故选D。
10. (2024·甘肃武威)对物质世界和科技发展的一些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B. 航天器在月球表面利用声呐测绘地貌
C. 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堆利用核聚变获取核能
D. 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
【答案】D
【解析】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获取核能,故C错误;
D.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故D正确。
故选D。
11. (2024·甘肃临夏)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下列科技与生活的实例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能源汽车中用到的“氢能、太阳能、压缩天然气”等能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 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工作过程中将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 华龙一号核电站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发电
D. 临夏州清洁能源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垃圾焚烧电站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C
【解析】
A.太阳能可以源源不断的在自然界中获取,因此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工作过程中大部分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还有部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核能利用中,只有太阳能是利用和的聚变释放能量,其他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的裂变来获取能量,故C正确;
D.垃圾焚烧电站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后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C。
12. (2024·广西)(多选)“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落户广西防城港。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 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 核能发电利用核聚变原理 D. 核电站将核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答案】BD
【解析】
AB.核燃料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消耗后不可能再生,因此核能属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正确;
CD.核电站是在核反应堆中利用可控的核裂变来进行工作,核电站先将核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汽轮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C错误。
故选BD。
13. (2024·吉林)鹊桥二号中继星是嫦娥六号与地球之间的“通信桥梁”,鹊桥二号中继星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嫦娥六号利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太阳能属于_____________能源。
【答案】 ①. 电磁波 ②. 可再生
【解析】
[1]鹊桥二号中继星是嫦娥六号与地球之间的“通信桥梁”,鹊桥二号中继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叫可再生能源,嫦娥六号利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14. (2024·黑龙江龙东)核能发电利国利民,我国的核能发电技术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核能发电利用原子核____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电能属于_____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答案】 ①. 裂变 ②. 二次
【解析】
[1]核能发电是利用了原子的核裂变。
[2]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属于二次能源。
15. (2024·陕西A卷)原子由原子核和________构成。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出的能量被称为核能,核能属于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东方超环”核反应装置用于研究如图所示的核反应,这种反应叫做核________(选填“裂”或“聚”)变。
【答案】 ①. 核外电子 ②. 不可再生 ③. 聚
【解析】
[1]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2]核能消耗的原料是矿产资源,使用后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我国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东方超环,其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太阳是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所以“人造太阳”是通过核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
16. (2024·山东滨州)2023年12月6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运投产,成为世界首个实现模块化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运行的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领域实现了全球领先。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原子核___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时释放的能量进行发电的,电能属于_____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答案】 ①. 裂变 ②. 二次
【解析】
[1]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目前核聚变人类还无法有效控制。
[2]电能是二次能源,它需要依靠利用其他能源转化而来。
17. (2024·广东)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___________(选填“聚变”或“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太阳能属于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请写出太阳能的1个优点:___________。
【答案】 ①. 聚变 ②. 可再生 ③. 环保/安全/经济
【解析】
[1]在太阳内部,太能之所以能发光发热,实质相当于无数个的氢弹爆炸而造成的,即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核能。
[2]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
[3]太阳能的优点是:清洁无污染,环保,安全,经济。(或环保;节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第02集)】
专题18 信息、材料与能源、粒子与宇宙
【跨学科实践】
1. (2024·陕西A卷)2024年4月28日,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举行了交接仪式。如图所示画面从空间站传回地球,利用的是( )
A. 电磁波 B. 光导纤维 C. 超声波 D. 次声波
【新科技新情境】
19. (2024·江苏无锡)2024年3月20日,我国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它通过______实现地球与月球背面的信息传递。如图是中继星的星载天线熔比模型,形如“金色大伞”,“伞面”由高反射率的“镀金钼丝”制成,能将信号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会聚到信号接收器,实现信息传输。“镀金钼丝”还具有热膨胀系数低的性质,可以确保其在温度变化较大时______(选填“容易”或“不易”)发生形变。
考点1 信息的传递
1.(2024·湖北武汉) 如图所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快速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会听到收音机中传出“喀喀”声。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个实验对电池有损害,最好用旧电池来做 B. 迅速变化的电流能够产生电磁波
C. 收音机可以接收到电磁波信号 D. 电磁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2. (2024·湖北)我国于2018年和2024年先后发射了鹊桥号和鹊桥二号中继星,架起了地球与月球背面通信的“天桥”。相比于鹊桥号,鹊桥二号距月球更近(如图),采用了反射率更高的镀金钼丝天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鹊桥号利用声波进行信号传输
B. 鹊桥二号利用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
C. 镀金钼丝天线反射的信号传播速度为
D. 信息从月球背面传到鹊桥二号比到鹊桥号用时更短
3. (2024·黑龙江绥化)我们使用的手机利用__________传递信息;。
4. (2024·甘肃临夏)北京时间2024年5月10日23时起发生地磁暴,最大级别达到超大地磁暴()水平。受超强地磁暴影响,全球多地在5月10日至12日出现绚烂的极光。极光的产生与地球的________有密切关系。地磁暴活动还会对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等产生影响,这些电子设备是依靠_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
5. (2024·广东)【科技改善生活】广东生产的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首飞成功,彰显了我国科技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的领先地位。航空器可用于高空摄影、旅游观光等,航空器通过旋转旋翼对空气施加向下的力,从而获得升力,这说明了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航空器升空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航空器靠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与控制中心联系。
6. (2024·内蒙古赤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太空
2024年4月,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空间站,此次太空之旅的“闭环水生生态系统实验”和“太空漫步”两个项目研究十分引人注目。
“闭环水生生态系统实验”项目研究中,航天员把斑马鱼放在封闭的太空鱼缸里,用“金鱼藻”水生植物给鱼呼吸提供氧气,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LED灯的光照为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条件。
在太空漫步可不象在地面上行走那么容易,航天员要穿上舱外航天服,穿航天服前还要穿上一个带有很多管子的“通风液冷服”,以便带走舱外行走时产生的大量热,它一般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即便如此,航天员在太空漫步还是会面临许多阻碍,需要他们想办法克服。
此次的项目研究,或将开启人类太空长期生存的新纪元。
(1)航天员在空间站通过___________(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与地面联系。
(2)为“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光照的LED灯是一种发光二极管,它是用___________(填“导体”“绝缘体”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3)舱外航天服内的“通风液冷服”通常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_的特性。
考点2 材料
7. (2024·陕西A卷)航母的阻拦索在拦停高速运动的飞机时,要承受巨大冲力,绳索会伸长至原长的1.2倍以上,逐渐吸收舰载机降落时的巨大能量,最后恢复原状。另外,阻拦索要承受战时起火等极端情况,还要防止铁磁性颗粒吸附混入绳索内,发生磨损。关于制造阻拦索的材料应具备的物理属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硬度大 B. 弹性好 C. 熔点高 D. 磁性强
考点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8. (2024·广东广州)了解能源分类对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下列能源既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
A. 煤炭、沼气 B. 石油、潮汐能
C. 风能、水能 D. 柴薪、天然气
9. (2024·湖北)2024年5月25日,我国第三代核电站“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关于核能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 “华龙一号”是利用聚变产生能量
C. 核燃料中的铀原子核由大量质子和电子组成
D. 核废料仍具有放射性,一般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
10. (2024·甘肃武威)对物质世界和科技发展的一些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B. 航天器在月球表面利用声呐测绘地貌
C. 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堆利用核聚变获取核能
D. 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
11. (2024·甘肃临夏)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下列科技与生活的实例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能源汽车中用到的“氢能、太阳能、压缩天然气”等能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 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工作过程中将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 华龙一号核电站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发电
D. 临夏州清洁能源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垃圾焚烧电站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2. (2024·广西)(多选)“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落户广西防城港。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 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 核能发电利用核聚变原理 D. 核电站将核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13. (2024·吉林)鹊桥二号中继星是嫦娥六号与地球之间的“通信桥梁”,鹊桥二号中继星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嫦娥六号利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太阳能属于_____________能源。
14. (2024·黑龙江龙东)核能发电利国利民,我国的核能发电技术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核能发电利用原子核____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电能属于_____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15. (2024·陕西A卷)原子由原子核和________构成。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出的能量被称为核能,核能属于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东方超环”核反应装置用于研究如图所示的核反应,这种反应叫做核________(选填“裂”或“聚”)变。
16. (2024·山东滨州)2023年12月6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运投产,成为世界首个实现模块化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运行的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领域实现了全球领先。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原子核___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时释放的能量进行发电的,电能属于_____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17. (2024·广东)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___________(选填“聚变”或“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太阳能属于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请写出太阳能的1个优点: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