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第02集)】
专项一 热学综合
1.(2024·湖北)如图是小明煮的一碗冒着“白气”的面条。他将木筷和金属勺同时放入其中,过一会感觉金属勺烫手而木筷不烫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材的导热性比金属好 B.木筷不烫手其内能不变
C.金属勺通过热传递变烫 D.“白气”是由汽化形成的
2.(2024·山东滨州)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C.该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熔化前后,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
3.(2024·陕西A卷)“五一”假期,小明乘车回老家看望亲人。一家人在一起摘槐花、吃槐花麦饭……这些都是小明最真切的童年记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刚出锅的槐花麦饭很烫,是因为麦饭含有的热量多
B.槐树叶看上去呈绿色,是因为叶子吸收了绿光
C.小明在行驶的车上看到槐树向后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D.槐花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2024·内蒙古赤峰)在课外实践性作业中,某同学探究了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该盐水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经历 min,凝固过程中盐水的内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2024·广西)关于分子动理论,谚语“有麝自来香,不必迎风扬”表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 ;寒冬,我们常搓手取暖,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
6.(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小姜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各两个,以及 (填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含砝码)、水和煤油;
(2)选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通过比较 来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中选取初温不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通过比较 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4)如图2所示,小姜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按照图中 (选填“A”、“B”或“C”)方法读数是正确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3所示为 ℃;
(5)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 (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 10
水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 70
煤油温度/℃ 10 18 26 34 42 …… 90
7.(2024·广东)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会影响脚的舒适感。透水汽性是指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的水蒸气质量。为比较两款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小明用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在相同规格的容器中盛放等质量的水,用恒温装置维持水温不变,面料与容器口紧密贴合。容器口的面积为,装置甲中的水温为37℃,实验室温度为23℃。
(1)实验中,装置乙中的水温应为 ℃;
(2)分别测出两装置中容器、水和面料的总质量;30min后,再次测出相应的总质量,数据记录见表。分析数据可得:
①装置甲中透过面料1的水蒸气质量为 g;
②面料 的透水汽性更大;
③两种面料的透水汽性之差为 ;
实验装置 总质量/g 总质量/g
甲 225.00 223.12
乙 235.00 232.68
(3)实验过程中,容器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会有小水珠形成;
(4)请举出1个生活中选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强舒适感的实例: 。
8.(2024·陕西A卷)某高校科研人员根据西藏地区太阳辐射强、供暖周期长等特点,为藏区某县设计了太阳能供暖蓄热系统。该系统由集热、蓄热和供暖三部分组成,其基本工作过程如图所示。集热板白天接收太阳辐射时,其内部水温升高,然后通过热交换器,使蓄水箱内水温升高,再通过水泵将热水送入用户。集热板无法供热时,蓄水箱与热交换器之间阀门关闭。晴天时,集热板获得的内能不仅能满足县城用户全天24小时的取暖需求,同时富余的内能可储存在蓄水箱中,用以解决阴雨天集热板无法供热的问题,实现“不用煤,不用气,不用电,温暖整个县城千家万户!”
同学们用所学初中物理知识对该系统某一天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为便于计算,工作过程和相关数值均做了简化处理,如下表所示。不计集热板到蓄水箱之间的管道、热交换器的热损失。[水的比热容为,水的密度为]
集热板每小时、每平方米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集热板面积 蓄水箱全天持续供暖输出能量(含用户得到的内能、蓄水箱和供暖管道的热损失)
(1)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在西藏地区选用该系统供热的原因之一是:藏区海拔高,大气压强 (选填“大”或“小”),空气密度小,蓄水箱对流散热慢;
(2)若这一天光照时长为10h,集热板的光热转化效率为60%,则集热板中的水获得的内能是多少? 这些内能,一方面通过蓄水箱对用户全天持续供暖,另一方面使得蓄水箱内水的温度最终升高了10℃。请分析计算该蓄水箱的容积至少是多少?
(3)假设该县城用户均采用地暖供热。根据地暖供热标准,用户的进水温度不低于40℃。若这一天持续供暖结束后,蓄水箱水温为48℃,接下来为连续阴雨天气,请你通过计算分析,蓄水箱储存的内能是否还能为县城用户按标准持续供暖3天?(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第02集)】
专项一 热学综合
1.(2024·湖北)如图是小明煮的一碗冒着“白气”的面条。他将木筷和金属勺同时放入其中,过一会感觉金属勺烫手而木筷不烫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材的导热性比金属好 B.木筷不烫手其内能不变
C.金属勺通过热传递变烫 D.“白气”是由汽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A.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导热性能比非金属的好,所以金属勺比木筷导热性好,故A错误;
B.木筷放入热水中也会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B错误;
C.金属勺变烫,是因为面条的温度高于金属勺的温度,面条向金属勺传递热量,故C正确;
D.“白气”是面条中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2.(2024·山东滨州)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C.该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熔化前后,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
【答案】C
【解析】
A.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是晶体,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第10min开始熔化,第25min熔化结束,因此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因此其熔化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该物质熔化前后,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熔化后温度升高的较小,由可知,熔化后比热容较大,故D错误。
故选C。
3.(2024·陕西A卷)“五一”假期,小明乘车回老家看望亲人。一家人在一起摘槐花、吃槐花麦饭……这些都是小明最真切的童年记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刚出锅的槐花麦饭很烫,是因为麦饭含有的热量多
B.槐树叶看上去呈绿色,是因为叶子吸收了绿光
C.小明在行驶的车上看到槐树向后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D.槐花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
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描叙为含有热量,刚出锅的槐花麦饭很烫,是因为麦饭的温度高,故A错误;
B.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槐树叶看上去呈绿色,是因为叶子反射了绿光,故B错误;
C.以地面为参照物,槐树的位置没有变化,槐树是静止的,以行驶的车位参照物,槐树向后运动,故C错误;
D.槐花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是因为香味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4.(2024·内蒙古赤峰)在课外实践性作业中,某同学探究了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该盐水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经历 min,凝固过程中盐水的内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6 5 减小
【解析】
[1][2]由图像可知,盐水在 6℃时开始凝固,凝固点为 6℃;盐水从第5min开始凝固,到第10min凝固结束,凝固过程经历5min。
[3]凝固过程中,盐水不断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5.(2024·广西)关于分子动理论,谚语“有麝自来香,不必迎风扬”表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 ;寒冬,我们常搓手取暖,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
【答案】 运动 做功
【解析】
[1]谚语“有麝自来香,不必迎风扬”,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我们常搓手取暖,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6.(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小姜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各两个,以及 (填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含砝码)、水和煤油;
(2)选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通过比较 来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中选取初温不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通过比较 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4)如图2所示,小姜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按照图中 (选填“A”、“B”或“C”)方法读数是正确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3所示为 ℃;
(5)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 (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 10
水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 70
煤油温度/℃ 10 18 26 34 42 …… 90
【答案】 停表 加热时间 质量 升高的温度 B 66 水
【解析】
(1)[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中需要测量加热时间,因此缺少的实验器材是秒表。
(2)[2]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因此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3][4]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可知,实验中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等,即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4)[5]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正确。
[6]由图3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是零上,因此温度计示数为66℃。
(5)[7]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高的温度较低,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7.(2024·广东)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会影响脚的舒适感。透水汽性是指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的水蒸气质量。为比较两款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小明用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在相同规格的容器中盛放等质量的水,用恒温装置维持水温不变,面料与容器口紧密贴合。容器口的面积为,装置甲中的水温为37℃,实验室温度为23℃。
(1)实验中,装置乙中的水温应为 ℃;
(2)分别测出两装置中容器、水和面料的总质量;30min后,再次测出相应的总质量,数据记录见表。分析数据可得:
①装置甲中透过面料1的水蒸气质量为 g;
②面料 的透水汽性更大;
③两种面料的透水汽性之差为 ;
实验装置 总质量/g 总质量/g
甲 225.00 223.12
乙 235.00 232.68
(3)实验过程中,容器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会有小水珠形成;
(4)请举出1个生活中选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强舒适感的实例: 。
【答案】 37 1.88 2 22 内 夏季的床单选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强舒适感
【解析】
(1)[1]为比较两款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变量是面料,其它关键性的量,需要保持相同,故装置乙中的水温应与装置甲中水的温度相同,为37℃。
(2)①[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装置甲中透过面料1的水蒸气质量为
②[3]装置乙中透过面料2的水蒸气质量为
相同的时间内,透过面料2的水蒸气的质量比较多,故面料2透水汽性更大。
③[4]两种面料的透过水蒸气的质量之差为
两种面料的透水汽性之差为
(3)[5]实验过程中,由于水蒸气集中在容器内,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在容器的内表面会有小水珠形成。
(4)[6]夏季的床单选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强舒适感。
8.(2024·陕西A卷)某高校科研人员根据西藏地区太阳辐射强、供暖周期长等特点,为藏区某县设计了太阳能供暖蓄热系统。该系统由集热、蓄热和供暖三部分组成,其基本工作过程如图所示。集热板白天接收太阳辐射时,其内部水温升高,然后通过热交换器,使蓄水箱内水温升高,再通过水泵将热水送入用户。集热板无法供热时,蓄水箱与热交换器之间阀门关闭。晴天时,集热板获得的内能不仅能满足县城用户全天24小时的取暖需求,同时富余的内能可储存在蓄水箱中,用以解决阴雨天集热板无法供热的问题,实现“不用煤,不用气,不用电,温暖整个县城千家万户!”
同学们用所学初中物理知识对该系统某一天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为便于计算,工作过程和相关数值均做了简化处理,如下表所示。不计集热板到蓄水箱之间的管道、热交换器的热损失。[水的比热容为,水的密度为]
集热板每小时、每平方米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集热板面积 蓄水箱全天持续供暖输出能量(含用户得到的内能、蓄水箱和供暖管道的热损失)
(1)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在西藏地区选用该系统供热的原因之一是:藏区海拔高,大气压强 (选填“大”或“小”),空气密度小,蓄水箱对流散热慢;
(2)若这一天光照时长为10h,集热板的光热转化效率为60%,则集热板中的水获得的内能是多少? 这些内能,一方面通过蓄水箱对用户全天持续供暖,另一方面使得蓄水箱内水的温度最终升高了10℃。请分析计算该蓄水箱的容积至少是多少?
(3)假设该县城用户均采用地暖供热。根据地暖供热标准,用户的进水温度不低于40℃。若这一天持续供暖结束后,蓄水箱水温为48℃,接下来为连续阴雨天气,请你通过计算分析,蓄水箱储存的内能是否还能为县城用户按标准持续供暖3天?(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小 7.2×1011J 1.3×104m3 见解析
【解析】
(1)[1]因为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藏区海拔高,大气压强小。
(2)[2][3]集热板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W=Pt=3×106J/(m2 h)×4×104m2×10h=1.2×1012J
由可得,集热板中的水获得的内能
Q吸=ηW=60%×1.2×1012J=7.2×1011J
通过蓄水箱对用户全天持续供暖后剩余
Q吸剩=7.2×1011J-1.74×1011J=5.46×1011J由Q吸=cmΔt
可得,蓄水箱内水的质量
由可得,蓄水箱的容积
(3)[4]蓄水箱储存的内能
Q'吸 =cmΔt=4.2×103J/(kg ℃)×1.3×107kg×(48℃-40℃)=4.368×1011J
3天需要的热量
Q'放=3×1.74×1011J=5.22×1011J
因为Q'放>Q'吸,所以蓄水箱储存的内不能为县城用户按标准持续供暖3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