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5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课题 《我变成了一棵树》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在《我变成了一棵树》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材的重点转向了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和对学生想象力的进一步拓展。课文通过主人公变成树后的经历,不仅展现了想象的奇妙,也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纯真世界的向往。在第二课时,教材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文章的主题和寓意,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教材也鼓励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属于自己的想象故事。这样的设计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为后续的写作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初步体验了想象的乐趣。在第二课时中,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将更加投入,他们渴望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寓意,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分析文章和创作故事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表达。通过这样的教学,希望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指导学生借助关键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
2.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 ★★★
3.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关键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难点: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核心问题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一起探索了《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奇幻的故事世界,感受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意。我们见证了主人公变成树后的奇妙经历,也体会到了故事背后的深意。 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从上一课时的学习中延续下来,不仅巩固了对《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故事世界的理解和感受,而且通过进一步的探讨和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故事深意的理解。这种连贯性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从而更好地领悟故事的深层含义,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启示和感悟。
二、研读文本 再读课文,感悟想象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想象有趣的句段。 2.学生合作交流,和同桌说说自己认为想象有趣的那些句段。 3.(1)学生交流分享,各抒己见。 学生表演。 学生闭眼想象“我”变成树的过程。 生答:有各种形状,会跳舞。 生答:我见过圆形的鸟窝。 生答:我家后山上的鸟窝很小还是椭圆的。 (6)同桌合作,一起画一画鸟窝的形状。 (7)生答: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8)学生练习朗读,学习顿号的用法。 4.(1)生答:还可以邀请小鹦鹉,小猫,小狗住进来;妈妈还会带瓜子,果冻,小蛋糕来分给小动物们吃。 (2)学生交流想象。 (3)学生听教师总结。 (4)学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 写法训练,放飞想象 生答:我想象我变成云,这样我就可以看到老鹰在草地上捕兔,在天空展翅高飞。 生答:我想象我变成一只小猫,我就可以跳上围墙,穿越栅栏,爬上屋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还可以钻进平日人们难以进入的地方探险。 2.学生交流汇报。 3.同桌相互学习,交流分享。 4.学生班内分享,共同交流。 5.学生练读小诗。 6.学生齐读。 7.生答:我想变成一间屋,我想变成毛毛虫,我更想变成黑洞, 8.学生仔细观看课件上的视频和图片资料。 再读课文,感悟想象 1.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想象有趣的句段。 2.合作交流,和同桌说说自己认为想象有趣的那些句段。 3.分享课文中有趣的想象,品读句子,感受想象的奇妙。(课件出示句子)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读了这两句话,你觉得哪些想象特别有趣? (2)学生表演体验:“身上痒痒的”“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3)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我”变成树的过程。(课件出示句子) 我变的树上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4)这些鸟窝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鸟窝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5)学生交流分享,用语言描述自己见过的鸟窝。 (6)同桌合作,一起画一画鸟窝的形状。 (7)“我”邀请了哪些小动物住进鸟窝?(课件出示回答) 我会请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8)指导朗读,关注顿号的用法。 4.感受想象的奇妙,提炼学习方法。 (1)想一想:鸟窝的形状只有这些吗?还可以邀请哪些小动物?妈妈还带了哪些食物呢? (2)学生交流想象。 (3)教师:英英变成的这棵树,树上长的鸟窝跟平常见到的不一样;鸟窝里住的动物,也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这就是作者想象的不同寻常。 (4)文中像这样有意思的想象还有很多,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想象奇特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写写批注。 写法训练,放飞想象 1.口语表达,激发想象。 导语:孩子们,上节课一开始,你们幻想过拥有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你们想象自己变成一朵云、一阵风……现在,让我们再次大胆想象一下,你变成某个事物之后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呢 2.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讲述自己变成某个事物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 3.同桌相互学习,交流分享。 4.全班分享,集体评议。 5.课件出示一首小诗《我想变》。 我想变 我想变成一间屋, 给流浪的人儿猫儿住。 我想变成毛毛虫, 历经破茧成蝶的痛。 我更想变成黑洞, 那是宇宙之外的空间, 告诉人类“我们”有什么不同。 6.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 7.读了这首诗,说说小诗中的“我”想变成什么。 8.相互释疑,补充课外知识。 (1)破茧成蝶:指肉虫或者毛毛虫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的努力,化为蝴蝶的过程。(课件出示毛毛虫化为蝴蝶的过程) (2)课件出示有关黑洞的图片资料。 再读课文,感悟想象 1.鼓励学生主动默读课文,通过寻找并品味那些充满趣味的想象句段,能够深入感受文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中发现并欣赏到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2.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与同桌的讨论中分享自己认为想象有趣的句段,并听取他人的见解。这种互动交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中想象元素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品读、分享、表演、绘画和朗读中深入体验课文中的想象元素。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想象的奇妙和乐趣,还能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促进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4.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想象的奇妙,并提炼出学习方法。通过提问、交流、默读和批注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并学会如何从文本中捕捉和提炼想象的元素。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在知识上有所收获,还能在方法和技能上得到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写法训练,放飞想象 1.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引导学生幻想自己拥有变化的能力,并想象变成不同事物后可能发生的神奇事情,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种教学环节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边界,让他们在想象中自由翱翔,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灵感和创意点子,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通过交流汇报,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够从同伴的想象中得到启发和灵感,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想象力的重视和培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为课堂营造了一个积极、活跃、富有创意的学习氛围。 3.通过同桌相互学习、交流分享,学生不仅能够从同伴那里获得新的观点和想法,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还能够培养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习效果。 4.学生们在分享自己的想象和经历时,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拓宽思维边界;而在集体评议过程中,则能够锻炼批判性思维,学习如何客观评价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5.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出示小诗《我想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富有启发性和想象力的阅读材料。这首诗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想象边界,让他们感受到变换的奇妙和无限可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宇宙、自然和人类存在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通过教师指名读和学生齐读的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诗歌《我想变》的感知和记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提升。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而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学生齐读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7.通过回答“小诗中的‘我’想变成什么”这一问题,学生能够提取并整理出诗歌中的关键信息,锻炼他们的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同时,这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理解和感受的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此外,这样的讨论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更多可能性。 8.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通过相互释疑和补充课外知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全面的学习体验。通过解释“破茧成蝶”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这一自然现象,还能感受到生命的不易和成长的艰辛,从而激发他们珍惜生命、努力奋斗的情感。同时,通过展示有关黑洞的图片资料,学生得以接触到前沿的天文知识,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了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 学生仿照小诗,完成《我想变》的书面练笔。 学生仿照小诗,完成《我想变》的书面练笔。 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通过仿照小诗《我想变》的书面练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所学知识与个人创意相结合的机会。这样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学生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探索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锻炼自己的表达技巧,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活动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2.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树:痒痒的,冒出来 长满鸟窝:各种形状 想象丰富、有趣 住满小动物:小白兔小松鼠
教学反思 《我变成了一棵树》第二课时教后反思 经过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深感《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的魅力和学生们的活跃思维。在继续探索这个奇幻故事的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们感受想象的奇妙,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象付诸笔端,完成了《我想变》的书面练笔。 首先,我通过引导学生们交流分享自己变成某个事物后发生的奇妙事情,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学生们纷纷举手,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接着,在全班分享和集体评议的环节,我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其他同学的想象进行评议。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还学会了如何客观评价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了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我适时出示了小诗《我想变》以及相关的课外知识。通过解释“破茧成蝶”的过程和展示有关黑洞的图片资料,我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学生们对这些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最后,我鼓励学生们仿照小诗《我想变》,完成自己的书面练笔。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还让他们有机会将自己的想象付诸实践。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充满了童真和创意。 总的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引导学生们感受想象的奇妙、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们对课文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