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9 09:0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轮复习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
五年高考
题组一 新课标(新高考)Ⅰ卷
一、(2024新课标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2.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二、(2023新课标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 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2022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 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四、(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 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 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 请简要分析。(6分)
五、(2020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 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 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题组二 新课标(新高考)Ⅱ卷
一、(2024新课标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 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2.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2023新课标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湖上晚归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 请简要分析。(6分)
三、(2022新高考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送 别
李 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四、(2021新高考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示儿子
陆 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
[注] 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6分)
五、(2020新高考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9分)
赠赵伯鱼(节选)
韩 驹①
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
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 ①韩驹( —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2.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题组三 全国卷
一、(2024全国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 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C.斥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2.颈联中“软”“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二、(2023全国甲)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三、(2023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破阵子
陆 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四、(2022全国甲)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 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五、(2022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 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 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日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六、(2021全国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 ①南丰先生: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 请简要分析。(6分)
七、(2021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八、(2020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九、(2020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 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对我们有何启示 (6分)
十、(2020全国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苦 笋
陆 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 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年模拟
练考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一、(2024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郑 谷
上国休夸红杏艳,深溪自照绿苔矶。
一枝低带流莺睡,数片狂和舞蝶飞。
堪恨路长移不得,可无人与画将归。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标题点明写作缘起,诗人及第后入蜀,途中看到海棠盛开引发诗兴。
B.在长着绿色苔藓的石矶旁,溪畔的海棠花如美人般临水自照,妩媚多姿。
C.黄莺睡在海棠枝头,蝴蝶与飘落的花瓣一起飞舞,动静结合,别具生趣。
D.既无法移栽,也无人能描画,甚至不能带走海棠一缕芳香,诗人很遗憾。
2.诗中写到红杏和春桂,各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二、(2024山西太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西江夜行
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夜漫漫,故人难寻,诗人举目远眺,见江水澄澈,月色皎然,触动了思乡之情。
B.“悠悠”声调绵长,显天地空旷而苍茫;“切切”音韵短促,表思乡之情深切难遣。
C.诗人舟行于湍急的江流,念及家乡,顿生愁情,久坐中不觉被夜露打湿了衣襟。
D.从江潭夜月写到寒露渐生,再到汀州鹤鸣,诗歌意境清幽静谧,格调清淡高雅。
2.同样写到“鹤”的意象,但《西江夜行》与下列诗句中的“鹤”在表情达意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韦应物《赠王侍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三、(2024河南普高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野 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②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③。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指被文人赏识。糗,炒熟的米、麦等干粮。屈原《九章·惜诵》:“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②政缘:正因为。政,同“正”。③黄:指黄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赋予野菊以人的情状,野菊即使生长在野外,也不肯因为少有人来欣赏而减掉美妙的香味。
B.诗人对野菊充满喜爱之情,即使行色匆忙,也要折一枝欣赏;同时也因和野菊相逢甚晚而感到遗憾。
C.本诗从野菊的生长环境、颜色、香气等方面塑造了它的形象,诗人托物言志,暗示自己的追求。
D.本诗欲扬先抑,首联写野菊不被文人采用,重阳节也不被人们采摘欣赏,表现了它的普通。
2.有人说这首诗在历代咏菊诗中具有独创性,请结合诗歌尾联分析它的不落窠臼之处。(6分)
四、(2024吉林省吉林市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①(其三)
苏 轼
麻叶层层艹冧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②捣③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鹧鸪天
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落,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④,荐溪毛⑤,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注] ①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②青:指新麦。③:干粮。④玉友:此处指酒。⑤溪毛:溪边的野菜。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词和辛词题材大体相同,都描绘了乡村生活图景,语言清新质朴,富有情趣。
B.苏词用泛出光亮的繁茂麻叶暗示“雨后”,与辛词中“雨”所蕴含的情感相同。
C.苏词中的“一村香”是从嗅觉角度着笔,而辛词是从视、听角度描写田园风光。
D.苏词上片提及了村里煮茧、缫丝等农事活动,辛词对农事活动则并未涉及。
2.这两首词的下片都塑造了乡野老人的形象,其特点和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句子简要分析。(6分)
练考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2024安徽江南十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9分)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①
李 白
昔在九江②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注] ①九华,即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韦仲堪,李白好友,时任青阳县令。②九江,这里指长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开篇回忆自己曾经放舟长江,遥望九华,交代了本诗的写作目的。
B.诗的五、六两句写诗人欲寻同伴共游九华,故想要振臂一挥发出召唤。
C.李白在诗中运用了“云松”这一意象来隐喻友人超尘脱俗的不凡气质。
D.本诗以古风形式呈现,格律相对自由,语言洗练自然,风格清新飘逸。
2.本诗“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两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二、(2024北京朝阳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12分)
南楚怀古①
刘长卿
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
君看章华宫②,处处生蓬蒿。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
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
碧云暮寥落,湖上青天高。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
独余湘水上,千载闻《离骚》。
[注] ①本诗作于诗人遭诬被贬赴任途中。②章华官:楚灵王修建的离官,以宏伟富丽著称,楚灵王日宴夜息于此,管弦之声昼夜不绝。后毁于兵乱。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但见”两句写山谷无情,埋没贤豪之士,感叹英雄总不被重用。
B.“倚棹”四句写诗人泛舟于湖上,听涛观云,在自然中寄托感怀。
C.“往事”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开解,表达了不以己悲的旷达和洒脱。
D.“独余”两句写只有在南楚旧地,千年之后还会有人记得《离骚》。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第一、二句,从景和情两个方面总揽了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空”“岂知”“徒”等语以直抒胸臆的笔法,抒发了诗人的深挚感情。
C.诗中“精魂”“宝剑”的意象,寄托了人物的精神和抱负,意蕴丰富。
D.此诗气象雄阔,笔力清遒,风格近似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3.诗中“处处生蓬蒿”句,有的版本作“处处生黄蒿”。请结合全诗,分别简要赏析“蓬蒿”与“黄蒿”的表达效果。(6分)
三、(2024山东枣庄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9分)
岐阳三首(其二)
元好问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注]。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注] 秦京:咸阳,这里泛指秦(陕西)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两句描写了十多年来,战事频繁,秦地屡遭侵犯,战火遮天蔽日的场景。
B.“无来信”即音讯全无,表明岐阳城已经沦陷,自然引出下文对空城的描写。
C.尾联在呼天控诉中归罪于蚩尤发动了这场战争,有悲愤之情,也有无奈之意。
D.这首诗“合为时而著”,与杜甫诗一样关注民间疾苦,如“陇水东流闻哭声”。
2.颈联体现了全诗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四、[2024八省八校(T8)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问题。(9分)
夜坐(其二)
龚自珍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①席,髫年②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③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④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注] ①周史:原谓周朝的史官,老子李聃即曾任周王朝的柱下史,此处诗人以贤者在下位的老子自况。②髫(tiáo)年:幼童时期。③拜将成仙:拜将,这里指韩信得到登坛拜将的殊荣;成仙,这里暗指张良在功成名就后,转而追求神仙修炼之术。④禅关:喻指清王朝所施行的严苛思想统治和束缚人才的种种清规戒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一睨人材海内空”与诗人的《己亥杂诗》中“万马齐喑究可哀”异曲同工,都表现了人才不得重用的悲哀。
B.“壮岁”“髫年”两句先言壮年再言幼年,颠倒时序,强调自己之所以身居类似老子的高位,得益于早年葆有的魏晋风骨。
C.颈联巧借典故,表达自己虽有超出韩信居功拜将、张良功后“成仙”的理想抱负,此刻只能将才华寄托在诗文之中。
D.本诗抒情兼以议事,刚柔并济,兼融壮怀与哀怨;语言精练又意蕴丰富,如“惜”“外”“万一”等词就值得反复咀嚼。
2.这首诗和《庄子》中的《庖丁解牛》都用到了“砉”这一拟声词,但在文中的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6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五、(2024河南郑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9分)
水调歌头·中秋口占
刘辰翁[注]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
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注] 刘辰翁:号须溪,南宋遗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品开篇写明月普照,在中秋之夜与异地的友人共沐清辉,表达了对离散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
B.上阕三、四句作者感慨如此良夜,古往今来不曾为谁而停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一去不返的伤感之情。
C.上阕五、六句写胡笳声传来,尚有未尽的欢乐,借景抒情,与第七句抒写萧瑟凄清之意的景物描写形成反差。
D.下阕艺术手法多样,情感丰富复杂,熔对与朋友欢聚的渴望、对皓月的赞美和对故国的眷念于一炉。
2.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须溪词风格似稼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六、(2024北京朝阳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12分)
滕王阁春日晚眺
曹 松
凌春帝子阁,偶眺日移西。
浪势平花坞,帆阴上柳堤。
凝岚藏宿翼,叠鼓碎归蹄。
只此长吟咏,因高思不迷。
滕王阁春日晚眺
潘兴嗣
  重叠西屏对面开,巍城穹阁信雄哉。
  眼中孤鹜云边没,望里长江槛外来。
  蛱蝶图成春未晚,柘枝[注]筵动客多才。
  休论今古兴亡事,时倒金樽醉一回。
[注] 柘枝:舞蹈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诗“凌春”两句点明季节、时间、地点、事件,呼应诗题。
B.曹诗“只此”一句写诗人陶醉于眼前美景,反复吟诵咏叹。
C.潘诗“蛱蝶”两句写宾客欢聚一堂,在滕王阁上举行雅集。
D.潘诗“时倒”一句写诗人感伤滕王阁繁盛不再,借酒消愁。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诗用比喻、对比、夸张等手法描写阁前近景,刻画细致入微。
B.潘诗用远近结合的描写手法,多角度展现了滕王阁的建筑美。
C.两首诗都以议论抒情结尾,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点明了主旨。
D.两首诗都是律诗,对仗工整,句句押韵,有谨严和谐的韵律美。
3.两首诗同样描写了“春日晚眺”之景,风格却不同,曹诗深幽,潘诗清隽。请分别结合曹诗中的“凝岚藏宿翼,叠鼓碎归蹄”和潘诗中的“眼中孤鹜云边没,望里长江槛外来”,简要赏析其风格是如何体现的。(6分)
练考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2024安徽黄山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发长平[注]
张 耒
归牛川上渡,去翼望中迷。
野水侵官道,春芜没断堤。
川平双桨上,天阔一帆西。
无酒消羁恨,诗成独自题。
[注] 长平,即长平镇,在今河南西华县东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借助“归牛”和“去翼”两个意象,点明诗人是在傍晚时分出发的。
B.颔联描写了野水横溢和春草没堤的景象,表现出春天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C.颈联和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样,都表达了对人生美好的祝愿。
D.尾联写因为没有酒来消除旅途中的愁绪,而只能独自赋诗,表现了孤苦的心境。
2.本诗属于羁旅抒怀之作,请结合诗歌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羁旅情思的。(6分)
二、(2024山西晋中、大同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六幺令
李 纲[注]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 李纲:北宋末、南宋初名臣,一度起用为相,因其主张抗金遭罢免贬斥,这首词大约作于词人南渡初期的被贬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词以写景开篇,长江千里奔流,浩浩荡荡,江面宽阔,意境壮阔雄浑。
B.“古寺空有疏钟发”的“空”与“塞上长城空自许”的“空”表达的感情一样。
C.“银蟾”指月亮,明月虽圆缺变化,但古今共存,用明月永恒反衬人事无常。
D.与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样,作者在对朝代兴亡的叹惋中,寄托对时政的忧虑。
2.李纲有诗云:“谋身性虽拙,许国心独苦。”请结合本词的下片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表达自己虽“性拙”但一心许国的。(6分)
三、(2024湖南长沙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9分)
绮罗香·春雨
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①不到杜陵②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③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注] ①钿车:用珠宝装饰的车,古时为贵族妇女所乘。②杜陵:地名,在陕西长安东南,也叫乐游原。③谢娘:唐代歌伎名,后泛指歌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咏物词的上片摹写春雨,暗示出怀人;下片抒发怀人情思,又紧扣春雨。
B.“沉沉”二字一语双关,既描写春雨的阴沉昏暗,又写出了词人沉重的心情。
C.“隐约”二句以情人含泪颦蹙时的眉峰比喻雨中远处的山影,显得新巧工致。
D.最后两句词人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设想来日欢聚长叙的场景。
2.这首词通篇不着“雨”字,却处处贴切题意,以多种艺术手法摹写春雨缠绵的景象。请你结合上片词句试做赏析。(6分)
四、(2024河北承德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插秧妇   
戴 良   
青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
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
紧束①暖烟②青满地,细分③春雨绿成行。
村歌欲和声难调,羞杀扬鞭马上郎④。
[注] ①紧束:指扎束秧把。②暖烟:玉的代称。此指柔嫩秧苗翠绿如玉。③细分:精心细致地分秧栽插。④马上郎:指骑马的富家公子哥儿。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野妆”展现插秧女素朴、自然的美感,“莲步”勾勒出插秧女轻盈、洒脱的劳动风姿。
B.颈联中描写秧苗栽种后的情景,“青满地”“绿成行”写出秧苗的勃勃生机,充满乡野清新之气。
C.尾联运用对比,描写富家公子难以应和插秧女的歌声,意在嘲笑富家公子不通民乐。
D.这首诗格调轻快,写出了农事生产的愉悦感,语言清丽,声调流转,富有民歌情调。
2.此诗的颔联和杨万里《插秧歌》中的“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都描写了插秧时节劳动者的形象,请比较其手法的异同。(6分)
五、(2024湖北十一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双井茶送子瞻①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②霏霏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③。
[注] ①子瞻:苏轼。此时苏轼继乌台诗案被贬后应诏还朝,任翰林学士,但深陷政治旋涡,处境堪忧。②硙:亦作“碨”,小石磨,研制茶叶的碾具。③五湖:太湖。相传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玉堂”语义双关,既可以指神仙洞府,在宋代又是翰林院的别称。
B.颔联用“百斛”“泻”等词,凸显了诗人奋笔疾书、挥洒自如的意态。
C.诗人认为自己家乡的茶叶磨碎后叶细色美,连洁白的雪花也比不上它。
D.“扁舟”意蕴丰富,尾联的“扁舟”与苏轼《赤壁赋》中的意蕴相似。
2.有人说这首诗“千回百转,一波三折,且卒章显志”。请结合诗歌从构思的角度加以分析。(6分)
练考点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2024九省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9分)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叶梦得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欹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
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
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
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6分)
二、(2024山东青岛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9分)
罢还边将
雍 陶
白须虏将[注]话边事,自失公权怨语多。
汉主岂劳思李牧,赵王犹是用廉颇。
新鹰饱肉唯闲猎,旧剑生衣懒更磨。
百战无功身老去,羡他年少渡黄河。
[注] 虏将:出身北方少数民族的将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了边将的现状,“白须”状其年老,“失公权”意为失去了朝廷授予的职权。
B.颔联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均用廉颇的典故抒怀,但情感不尽相同。
C.颈联写边将的日常生活:无所事事,喂饱鹰隼,悠闲狩猎;宝剑生锈,懒于磨砺。
D.全诗融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于一体,语言凝练隽永,富有深意,耐人寻味。
2.本诗写出了“边将”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2024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与正夫、朋元游陈侍御园
范成大
沙际春风转物华,意行聊复到君家。
年年我是曾来客,处处梅皆旧识花。
官减不妨诗事业,地寒[注]犹办醉生涯。
城中马上那知此,尘满长裾席帽斜。
[注] 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转”字生动描绘出冬去春来、和风吹拂之时自然景物的变化。
B.“意行”写出了诗人一行信步来到陈侍御家游玩时随意、闲适的心情。
C.“年年”说明主客交往频繁;“处处”暗写主客皆有雅致,志趣相投。
D.“官减”“地寒”的游园背景,更显诗人怀才不遇、借酒浇愁的惨状。
2.尾联中“尘满长裾席帽斜”描写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这一联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6分)
四、(2024广东广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9分)
水调歌头
管 鉴
同子仪、韦之登舟青阁,用韦之韵
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登临江山胜处,楼倚最高峰。好是夕阳低后,四野暮云齐敛,遮尽远山重。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
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注]。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追忆采芝翁。便草凌云赋,归奏大明宫。
[注] 白眼送飞鸿:指以阮籍和嵇康为代表人物的魏晋风度。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浩”“洗”二字描绘秋色的壮美,起笔不凡,足见词人襟怀。
B.词人登临山巅,但见黄昏时分暮云四合,掩映群山,意境开阔邈远。
C.暮霭下的城郭、烟树参差错落,若有若无,宛如一幅绚丽的山水画。
D.下片由景及人,写词人和坐间朋友才华横溢,谈吐高雅,气度不凡。
2.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五、(2024山东济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赠河东虞押衙二首(其一)①
许 浑②
长剑高歌换素衣,君恩未报不言归。
旧精鸟篆谙书体,新授龙韬识战机。
万里往来征马瘦,十年离别故人稀。
生平志气何人见,空上西楼望落晖。
[注] ①虞押衙,工书善文,即将奉使从军,作者题诗送别。②许浑,晚唐诗人,年轻时屡试不第,后长年奔波仕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不提眼前离别情景,而直接描写友人换上素衣、挥剑高歌的形象,手法新奇。
B.次句以议论入诗,既是对友人身许君国的称赞,也包含对友人不辱使命的期望。
C.颔联写虞押衙不仅精通书法,还能演习兵书战法,赞扬友人文武兼备的非凡才能。
D.颈联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着笔来表情达意,与杜甫《登高》一诗的颈联手法类似。
2.有人认为尾联两句在内容和情感上无关送别,与前三联有脱节之嫌。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请联系全诗说明理由。(6分)
六、(2024福建福州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戏为六绝句(其六)①
杜 甫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②复先谁
别裁③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论诗十绝(其四)
戴复古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当时人们对南北朝庾信和初唐四杰多有批评。杜甫作《戏为六绝句》予以回应。②祖述:效法;仿效。③别裁:区别淘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诗和戴诗题目相近,题材相同,以绝句形式从不同角度表达各自诗歌创作理念。
B.杜诗首句指出比不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戴诗首句强调创作要精心构思追求变化。
C.杜诗表示借鉴不分先后,与《师说》“庸知其年之先后”相似,戴诗对此无涉及。
D.杜甫认为诗歌创作应该追求风流儒雅,戴诗认为诗歌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2.化用前人诗句是诗歌创作的普遍现象,如戴诗第二句“笔端有力任纵横”化用了杜甫的“凌云健笔意纵横”。请结合两首诗主题,谈谈你对诗歌创作化用现象的理解。(6分)
七、(2024浙江杭州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过桐庐
[宋]姜夔
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藉人。
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①。
钓 台
[宋]范成大
山林朝市两尘埃,邂逅人生有往来。
各向此心安处住,钓台无意压云台②。
[注] ①垂纶:垂钓,常指隐居。②云台:汉宫中高台名,后用以借指朝廷。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姜诗首句以“横”“仰”视角的变化,展现了桐庐的景色,同时也透露了诗人自在闲适的行游状态。
B.姜诗中“十幅风帆不藉人”用拟人手法写出船随风动的轻盈、迅捷,“不藉人”语义双关,颇有意味。
C.范诗首句“山林朝市”与结尾的“钓台”“云台”所指相同,两相呼应,传达了对人生不同境遇的深刻体悟。
D.姜诗以景起兴,借景寄情,含蓄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范诗则以议论为主,富有哲理,具有宋诗典型特色。
2.两首诗都写桐庐山水,或明或暗涉及严子陵钓台,寄寓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八、(2024广东汕头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赠徐安宜①(节选)
李 白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
浮人②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
古风(其二十四)(节选)
李 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注] ①徐安宜,指在安宜(地名)任职县令的徐氏。②浮人,在外流浪的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风徐徐,吹拂百里。《赠徐安宜》三、四句写安宜自然环境怡人,为后文写川光、日色等景象做铺垫。
B.浮人若云,返乡耕耘。《赠徐安宜》五、六句描写的情境氛围与张若虚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迥异。
C.大车经行,飞尘蔽空,道路晦暗。《古风》(其二十四)起笔虽不直接写人,但已渲染出车中人的声势。
D.同样是刻画宦官的权势,“行人皆怵惕”与《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一句运用的手法不同。
2.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其中“观”与“怨”,前人释为“观风俗之盛衰”“怨刺上政”。李白这两首诗正好分别对应这两种功能。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6分)
九、(2024河南五市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呈小村①
文天祥
万里飘零命羽轻,归来喜有故人迎。
雷潜九地声元在,月暗千山魄再明。
疑是仓公②回已死,恍如羊祜③说前生。
夜阑相对真成梦,清酒浩歌双剑横。
[注] ①小村,即刘沐,原是文天祥的邻居和好友。文天祥在被元军押往北方途中逃出,回到南方,揭起抗元旗帜。德祐二年,诗人由南剑州进兵汀州,见刘沐等从江西起兵来迎,遂赋此诗。②仓公,汉代名医,医术高超,与扁鹊并称。③羊祜,晋代名将。他在五岁时,令乳母从桑树中探得邻人李氏亡儿所玩的金环。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运用比兴手法,以一片羽毛起兴,形象地概括了诗人九死一生的艰难身世。
B.“故人”指诗题的“小村”,“喜”字写出了诗人此刻的激动心情,和首句构成对比。
C.五、六两句连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被拘得脱、重获自由后恍如隔世的复杂心情。
D.把剑横拿,是要作战的姿态。再加上纵酒高歌,显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悲壮意气。
2.本诗与《过零丁洋》都是文天祥的爱国诗篇,但诗人对国家形势的认知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练考点 新情境探究——诗评的阐释与印证
一、(2024广东汕头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书陆放翁诗卷后
[宋末元初]林景熙①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椀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②首。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注] ①作者为南宋遗民。②月氏:古西域国名。此处以月氏代指金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引用“诗史”与“杜鹃啼血”两个典故,为后面抒情做铺垫。
B.诗歌中间八句描绘陆游从戎与归隐的一生,既叹放翁,也叹自己。
C.结尾化用《示儿》的诗句,意为此时山河一统,可放翁早已作古。
D.这首诗抒发作者读陆游诗卷以后的内心感想,壮怀激烈、气势雄浑。
2.“诗缘情”与“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强调诗歌因情而发,表达心志。本诗是如何体现既“缘情”又“言志”的 请简要分析。(6分)
二、(2024山东滨州、潍坊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满庭芳①
晁补之
乡物牵情,家山回首,浩然归兴难收。报恩心事,投老拚②悠悠。却笑当年牛下,轻自许、激烈寒讴③。成何事,夷犹桂辑,兰芷咏芳洲。
人生,萍梗迹,谁非乐土,何处吾州 算不须,临歧惝恍迟留。要看香炉瀑布,丹枫乱、江色凝秋。真堪与,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
[注] ①本词为作者被贬信州(今江西)途中登临庐山而作。②拚:舍弃,不顾惜。③春秋卫国人宁戚,喂牛于齐国东门外,待桓公出,扣牛角而歌,后得桓公重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前三句由“乡物”引发了词人的情感,让其归兴难收,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B.“牛下”“激烈寒讴”借用宁戚典故写词人年轻时的抱负,“却笑”二字饱含自嘲之意。
C.词人在下阕开始劝解自己,人生如同浮萍,处处都是乐土,不要在歧路惝恍犹豫。
D.“图上画扁舟”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尊还酹江月”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要看香炉瀑布,丹枫乱、江色凝秋”是如何印证这一观点的 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2024湖北四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经五丈原①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②不由人。
象床宝帐③无言语,从此谯周④是老臣。
[注] ①诸葛亮率军伐魏,病逝于五丈原。②得鹿: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③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里的陈设。④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想象蜀汉雄壮的铁骑,举着战旗,遮天蔽日,冲出柳树掩映的军营,飞速北进,威震中原。
B.颔联既点明清秋时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紧急,在这危急时刻,死亡之星却降临在诸葛亮身上。
C.前四句描写气势雄浑,后四句抒情含蓄沉重。温庭筠的诗常以侧艳为工,而此诗以风骨遒劲见长。
D.前四句写景、叙事,概括诸葛亮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历史;后四句叙议结合,含蓄地表明褒贬。
2.沈德潜曾评价“从此谯周是老臣”“诮之比于痛骂”。此诗尾联意蕴含而不露,请结合评价简要分析尾联。(6分)
四、(2024湖北十堰四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题崔公池亭旧游
温庭筠
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
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
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
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句回忆昔日游览崔公池所见之景:水清如镜的池塘里,绽放着芳香红艳的荷花,时节已是初秋了。
B.颔联诗人避开对昔游之乐的具体描写,而以抒情之笔写今日之感慨,且饱含人生哲理,读来别有韵味。
C.“红艳影多风袅袅”中的“红艳”指荷花,此句是说荷花繁盛,水中倒影与水上花枝一起在风中摇曳。
D.诗题曰“题崔公池亭旧游”,末句云“尽日无人独上楼”,可见此次重来,乃是尽日独自一人,自始至终既无主人崔公,亦无他人陪伴。
2.清代诗人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曰:“情景兼到,照应有法。”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五、(2024浙江义乌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 ①元和十年(815)夏,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寄赠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所作。四者与柳宗元均为王叔文集团要员,永贞革新失败,同被谪南方为司马。至本年奉诏入京。时执政大臣有拟启用之者,但阻挠势力太大,仍发边地为刺史。②乱飐(zhǎn):吹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诗人登高所作的抒情诗,诗人遥望海天,引发茫茫的愁思,以一“愁”字总领全诗,是诗眼所在。
B.“乱飐”“斜侵”两个动词忽起狂澜之意,形象描绘了风急雨骤之景,使南国景象于粗犷中透出凄美。
C.诗歌通过变换写景视角,描写诗人举目遥望,因岭树重叠,阻隔了他回望故乡的视线,因而愁肠百结。
D.整首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哀怨忧愁之情溢于言表,沉郁顿挫之感撼人心魄。
2.在为这首诗歌拟写文学评论时,有同学认为尾联体现了诗人“更深的孤独”,你认同吗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
五年高考
题组一 新课标(新高考)Ⅰ卷
一、(2024新课标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2.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D 
2.参考答案1 ①乍听与久听的不同:乍听泉水时,感觉是一条溪水从门前流过;久听后感觉水声逐渐弥漫于四周,使人有身处舟中之感。(3分)②激流声与涓滴声的不同:泉流时而汹涌,听来壮阔雄伟;时而滴沥,听来清亮圆润。(3分)
参考答案2 ①颔联中,将“骤闻”时的感受和“久听”后的感受进行对比,“骤闻”两句写乍听到泉声以为是溪水从门前流过,久听让人产生置身于船上的错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泉水声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3分)②颈联中,泉水的“怒声”与泉水的“细点”之声形成鲜明对比,时而壮伟,时而清圆,生动地展现出泉水声音的丰富多变。(3分)
二、(2023新课标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 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
1.A 
2.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枝头树梢上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原典,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
(每点3分,第①点阐明名言的含意,第②点结合魏了翁名言与林诗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意思对即可)
三、(2022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 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A 
2.①“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四、(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 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 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 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B 
2.(示例1)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示例2)①第二句用“惠远”“东林”来表现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态度,“惠远东林住得无 ”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情绪而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五、(2020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 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 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B 
2.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题组二 新课标(新高考)Ⅱ卷
一、(2024新课标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 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2.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 
2.①“白头心事”即诗人念念不忘、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的抗击外敌、收复失地的志愿。②“卧闻刁斗起连营”,军事意象的出现表明诗人时时牵挂对敌战事;③“惭愧儿童话请缨”,写诗人感慨自己虽壮心不已,却已无法像年轻人一样请缨杀敌。
二、(2023新课标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湖上晚归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 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C 
2.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三、(2022新高考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送 别
李 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B 
2.①寓情于景: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②以景结情: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
四、(2021新高考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示儿子
陆 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
[注] 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6分)



答案
1.C 
2.①蕴含于“六经”中的圣人之道博大精深,普通人用尽一生钻研也无法穷尽;②道不远人,《诗经》中就有像《七月》这样重视农事的诗篇,熟读可以悟出立身根本,从而做到脚踏实地。(每点3分,答案的概括性要强,若只是翻译诗句,须酌情扣分)
五、(2020新高考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9分)
赠赵伯鱼(节选)
韩 驹①
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
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 ①韩驹( —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2.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B 
2.①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②然后“一朝悟罢”,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每点3分)
题组三 全国卷
一、(2024全国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 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C.斥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2.颈联中“软”“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C 
2.①“软”即轻柔、柔软,无形的春风被赋予了可感知的柔软的质地特点,通过春风的温暖柔和,描绘出风拂柳枝、漫斜空中的情景。②“低”,与“高”相对,此句描写了在夕阳斜照下,花映栏杆、花影低垂的样子,营造出一种静谧美好的氛围。③“软”与“低”各以触觉、视觉塑造出诗歌清新细腻的风格,烘托出诗人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2023全国甲)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答案
1.A 
2.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2023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破阵子
陆 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D 
2.①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方法;②开篇即言志,表明自己看轻尘世浮名;③在描写登山、穿林等生活场景时,也直白地表达出感受。(每点2分,①与②③是总分关系,意思对即可)
四、(2022全国甲)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 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A 
2.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五、(2022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 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 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日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A 
2.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彼此间的深情厚谊排遣离愁;②本诗中的“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日边”则是用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
六、(2021全国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 ①南丰先生: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 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C 
2.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七、(2021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D 
2.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每点3分)
八、(2020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A 
2.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每点3分)
九、(2020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 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对我们有何启示 (6分)



答案
1.B 
2.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3分)
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3分)
十、(2020全国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苦 笋
陆 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 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C 
2.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每点3分)
三年模拟
练考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一、(2024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郑 谷
上国休夸红杏艳,深溪自照绿苔矶。
一枝低带流莺睡,数片狂和舞蝶飞。
堪恨路长移不得,可无人与画将归。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标题点明写作缘起,诗人及第后入蜀,途中看到海棠盛开引发诗兴。
B.在长着绿色苔藓的石矶旁,溪畔的海棠花如美人般临水自照,妩媚多姿。
C.黄莺睡在海棠枝头,蝴蝶与飘落的花瓣一起飞舞,动静结合,别具生趣。
D.既无法移栽,也无人能描画,甚至不能带走海棠一缕芳香,诗人很遗憾。
2.诗中写到红杏和春桂,各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D 
2.①写红杏的作用是衬托海棠花,突出海棠花别样的美丽;②写春桂的作用是暗指自己及第,表达喜悦之情。(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二、(2024山西太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西江夜行
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夜漫漫,故人难寻,诗人举目远眺,见江水澄澈,月色皎然,触动了思乡之情。
B.“悠悠”声调绵长,显天地空旷而苍茫;“切切”音韵短促,表思乡之情深切难遣。
C.诗人舟行于湍急的江流,念及家乡,顿生愁情,久坐中不觉被夜露打湿了衣襟。
D.从江潭夜月写到寒露渐生,再到汀州鹤鸣,诗歌意境清幽静谧,格调清淡高雅。
2.同样写到“鹤”的意象,但《西江夜行》与下列诗句中的“鹤”在表情达意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韦应物《赠王侍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答案
1.C 
2.①张诗写水中汀洲“仙鹤”的一声鸣叫打破了夜的寂静,让诗人心惊不已,倍感孤寂,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②韦诗写野鹤生性孤高,远离尘世,表现友人闲逸淡泊的高洁形象,象征超尘脱俗的隐逸情怀。③刘诗写振翅高举的“仙鹤”在秋日晴空冲霄直上,寄寓了诗人奋发有为、昂扬向上之志,体现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三、(2024河南普高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野 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②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③。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指被文人赏识。糗,炒熟的米、麦等干粮。屈原《九章·惜诵》:“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②政缘:正因为。政,同“正”。③黄:指黄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赋予野菊以人的情状,野菊即使生长在野外,也不肯因为少有人来欣赏而减掉美妙的香味。
B.诗人对野菊充满喜爱之情,即使行色匆忙,也要折一枝欣赏;同时也因和野菊相逢甚晚而感到遗憾。
C.本诗从野菊的生长环境、颜色、香气等方面塑造了它的形象,诗人托物言志,暗示自己的追求。
D.本诗欲扬先抑,首联写野菊不被文人采用,重阳节也不被人们采摘欣赏,表现了它的普通。
2.有人说这首诗在历代咏菊诗中具有独创性,请结合诗歌尾联分析它的不落窠臼之处。(6分)




答案
1.B 
2.①尾联将野菊和东篱菊放在一起,一改东篱菊在其他诗词中清新脱俗、隐逸出世的形象特征,“犹向陶翁觅宠光”塑造了东篱菊不顾自尊、邀宠争耀的庸俗形象,这一点别出心裁;(3分)②诗人将不被人注意的野菊作为吟咏的对象,塑造了它自尊自重、高洁脱尘的美好形象,和东篱菊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点也推陈出新、不落窠臼。(3分)
四、(2024吉林省吉林市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①(其三)
苏 轼
麻叶层层艹冧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②捣③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鹧鸪天
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落,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④,荐溪毛⑤,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注] ①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②青:指新麦。③:干粮。④玉友:此处指酒。⑤溪毛:溪边的野菜。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词和辛词题材大体相同,都描绘了乡村生活图景,语言清新质朴,富有情趣。
B.苏词用泛出光亮的繁茂麻叶暗示“雨后”,与辛词中“雨”所蕴含的情感相同。
C.苏词中的“一村香”是从嗅觉角度着笔,而辛词是从视、听角度描写田园风光。
D.苏词上片提及了村里煮茧、缫丝等农事活动,辛词对农事活动则并未涉及。
2.这两首词的下片都塑造了乡野老人的形象,其特点和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句子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B 
2.(1)①苏词塑造了年迈拄杖、摘取食物果腹的乡野老人形象。(形象1分)老人白发苍苍,拄着藜杖,捋下新麦捣成干粮充饥。(结合诗句分析1分)②表达了苏轼爱护百姓、渴望丰收之情。(情感1分)
(2)①辛词塑造了热情待客的村居老人形象。(形象1分)老人几次三番邀请,拄着藜杖出门迎接“我”,在雨中躲避着行人辨认“我”。(结合诗句分析1分)②体现了词人对淳朴邻里的赞美,对邻里和谐相处的田园生活的喜爱。(情感1分)
练考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2024安徽江南十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