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五课《刘姥姥进大观园》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该选段通过刘姥姥这一乡野村妇的视角,展现了贾府的奢华生活与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深刻刻画了刘姥姥质朴幽默、机智应变的性格特点。教材编排此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手法,特别是侧面烘托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相互关系的展现,揭示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此外,课文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阅读基础和鉴赏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然而,对于《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其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文化内涵深厚,学生可能感到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侧面烘托这一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和相互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此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收获。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 通过分析文中描绘众人笑态的语句,体会侧面烘托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对《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绘众人笑态的语句,体会侧面烘托的妙处。 教学难点 理解侧面烘托如何丰富人物形象,增强故事表现力。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 展示课前准备的学生小诗,朗读并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谁是主角?她为什么会出现在大观园?” 学生行为: 聆听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如:“这首诗描绘了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的滑稽表演,她是主角,因为她被邀请到贾府做客。”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同学们,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姥姥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学生:“滑稽、风趣,还有些许智慧。” 二、背景介绍与故事概览(5分钟) 教师行为: 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知识,特别是贾府的基本情况,以及刘姥姥与贾府的关系。 概括《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节的主要情节。 学生行为: 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对故事背景有初步了解。 三、聚焦笑剧,品味笑态(15分钟) (一)初读感知(5分钟) 教师行为: 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众人笑态的语句。 学生行为: 快速阅读课文,标记出相关语句。 (二)精读分析(10分钟) 教师行为: 选取几个典型人物(如贾母、林黛玉、贾宝玉等)的笑态描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笑态背后的性格特征与身份地位。 示例分析:“请大家看林黛玉的笑,‘笑得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这反映了林黛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行为: 小组讨论,结合文中描写分析人物笑态,准备分享。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林黛玉的笑态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林黛玉的笑态表现出她体弱多病,但又不失率真与娇弱。”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浓墨重彩写众人的笑?这对塑造刘姥姥形象有何作用?” 学生行为: 思考并回答,如:“通过写众人的笑,更加凸显了刘姥姥的滑稽与风趣,也侧面烘托了贾府众人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特点。” 四、深入探究,理解侧面烘托(10分钟) 教师行为: 提出问题:“刘姥姥在笑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她的出现对整个故事有何意义?” 引导学生从人物关系、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探讨。 学生行为: 小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前查阅资料,准备分享。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刘姥姥的出现给大观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学生:“刘姥姥的出现打破了贾府原有的宁静与高雅,为故事增添了趣味性和生活气息,同时也通过她的视角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贫富差距。” 五、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课重点,强调侧面烘托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回顾并归纳学习《红楼梦》节选部分的方法。 学生行为: 认真听讲,记录总结要点。 教师行为: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红楼梦》,探索更多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六、布置作业(2分钟) 必做作业:整理并抄写文中描写众人笑态的精彩语句,并尝试分析这些笑态背后的情感与性格。 选做作业:预习《红楼梦》中与刘姥姥相关的后续章节,思考刘姥姥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七、拓展提升(5分钟) 教师行为: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侧面烘托手法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创意写作活动。 教师行为: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侧面烘托在人物塑造中的重要作用。现在,我想请大家发挥想象力,尝试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创作一个简短的故事片段。在这个片段中,你可以设定一个主角,并通过描写周围人物的反应或环境氛围来间接展现主角的某个特点或情感状态。” 学生行为: 学生分组进行创意写作,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或情境,如“一位神秘访客的到来”、“雨后校园的宁静与活力对比”等,运用侧面烘托手法进行创作。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共同构思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 教师指导: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注意细节描写,以及如何通过侧面描写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使作品更加吸引人。 展示与评价: 创作完成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给予积极反馈。教师可以从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情节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八、延伸作业(可选) 拓展作业: 创意写作深化:将课堂上的创意写作片段进一步完善,形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并尝试在文中融入更多的侧面烘托元素,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故事情节更加吸引人。 名著对比阅读:选取另一部古典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中的一个人物或场景,与《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侧面烘托手法进行对比分析,撰写一篇短文,探讨不同作品中侧面烘托手法的异同及其效果。 教师寄语: “同学们,文学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侧面烘托只是众多表现手法中的一种。希望你们能够继续探索,不断学习,用更加敏锐的眼光和细腻的心灵去感受文学的魅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 教师行为: 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特别是侧面烘托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提问:“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哪些人物的笑态?这些笑态如何侧面烘托了刘姥姥的形象?” 学生行为: 回忆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如:“林黛玉的笑态表现出她的体弱多病和率真,侧面烘托了刘姥姥的滑稽。”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的表现?”
学生:“刘姥姥以其质朴幽默的行为,成为了大观园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二、人物性格深入解析(1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如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深入分析其性格特点。 提供分析框架:外貌描写、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 学生行为: 小组讨论,记录关键点,准备分享。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
学生:“王熙凤精明能干,从她对刘姥姥的态度和言语中可以感受到她的权势和心机。” 三、角色扮演体验(15分钟) 教师行为: 分配角色,选取课文中的一段场景,让学生准备角色扮演。 强调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细节展现人物性格。 学生行为: 小组内分配角色,排练表演。 注意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其他角色的反应来增强表现力。 师生示例对话(角色扮演后):
教师:“刚才的表演中,谁最能体现王熙凤的精明?”
学生(扮演王熙凤者):“我通过眼神的闪烁和语气的变化,试图表现出王熙凤的算计和心机。” 四、情节发展与侧面烘托的关系(1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分析情节发展中侧面烘托如何推动故事进展。 提问:“刘姥姥的哪些行为或言论引发了其他人的反应?这些反应如何影响了故事的发展?” 学生行为: 思考并回答,如:“刘姥姥的滑稽表演引发了众人的笑声,这种笑声不仅展现了每个人的性格,也推动了情节的转折。”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为什么刘姥姥的‘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会引得众人发笑,并产生这样的效果?”
学生:“这句话打破了贾府原有的高雅氛围,通过众人的笑态,侧面烘托了刘姥姥的直率和贾府众人的生活态度。” 五、批判性思维与文学鉴赏(1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批判性思考,探讨其复杂性和多面性。 提问:“刘姥姥的形象仅仅是滑稽和风趣吗?她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学生行为: 小组讨论,提出不同观点,如刘姥姥的智慧、坚韧等。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刘姥姥的形象是否只是简单的滑稽?她身上还有哪些闪光点?”
学生:“刘姥姥虽然出身贫寒,但她机智应对,展现了一种生存的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提升(10分钟) 教师行为: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侧面烘托手法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项拓展活动。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深入解析了《刘姥姥进大观园》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了人物情感。现在,让我们将所学应用到更广阔的文学世界中。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刘姥姥在离开大观园后,又发生了一段新的奇遇,这次她会遇到怎样的人物?又会发生哪些有趣或感人的故事呢?请大家发挥创意,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侧面烘托手法,构思并简述这段新的奇遇。” 学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构思刘姥姥的新奇遇。他们可以尝试从环境描写、其他人物的反应、对话等角度入手,侧面烘托出刘姥姥的新形象或情感状态。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构思的刘姥姥新奇遇?” 学生:“我想象刘姥姥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同样来自乡间的老艺人,两人相谈甚欢。通过老艺人对刘姥姥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侧面烘托出刘姥姥在贾府中的经历不仅让她获得了物质上的帮助,更让她收获了尊重和自信。” 教师指导: 在学生分享过程中,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注意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增强故事的表现力。 七、作业布置与拓展阅读(5分钟) 作业布置: 创意写作:将课堂上构思的刘姥姥新奇遇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要求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拓展阅读:选取《红楼梦》中其他经典场景或人物,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分析其中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并撰写一篇赏析短文,比较不同场景或人物中侧面烘托的异同及其效果。 教师寄语: “同学们,文学的世界是无穷无尽的,每一次阅读和创作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希望你们能够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不断探索、学习和创作。通过侧面烘托等手法的运用,让你们的作品更加生动、感人。期待在下次课上看到你们的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