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一、通过本节课掌握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学会分析试卷的方法,查缺补漏,巩固知识。
二、通过学习,能学会总结答题规律和方法,形成规范的答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三、通过讲评培养自己严谨的学习态度,树立科学的应考观。
一、试卷题目分析
一班(52人) 二班
(51人) 五班
(50人) 六班
(49人)
平均分 61.62 58.84 79.78 80.94
优秀 90分以上 0人 1人 10人 10人
(80—90分) 8人 3人 23人 23人
及格 (60---70分) 27人 23人 13人 14人
不及格 60分以下 25人 23人 3人 2人
二、考试成绩分析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三、考生问题分析
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
8、随着近代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随着产生。这表明近代企业的创办( )
A 、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B 、维护了封建社会
C、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D、 改变了社会性质
三、考生问题分析
A
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
13、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
13、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①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②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B
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
19、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3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纸明显增加。这表明当时
A.报刊以政治舆论导向为主
B.民主共和观念影响扩大
C.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
D.三民主义得到普遍认同
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
19、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3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纸明显增加。这表明当时
A、报刊以政治舆论导向为主
B、民主共和观念影响扩大
C、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
D、三民主义得到普遍认同
B
改为: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3年,许多报刊使用了“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词,主要是为了进行政治舆论导向。
22、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三年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体之痛苦。自经此次实验…珍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陈独秀“此次实验”的矛头直指
A.军阀混战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专制政体
D
C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C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2、“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材料体现了
A、农民要求废除封建等级制的强烈愿望
B、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C、农民要求废除封建专制的强烈愿望
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
B
2.“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材料体现了
A、农民要求废除封建等级制的强烈愿望
B、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C、农民要求废除封建专制的强烈愿望
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
B
四、材料题的答题方法
1.审:认真审题
2.读:分析材料
3.找:寻找答案的出处
4.答:有针对性作答
5.查:认真检查
(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这一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
农业税收入减少,工商杂税收入增加。
洋务运动。
(2)材料二中,康有为“变法”的主张是什么?(2分)
主张: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方面去变革。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这句话的理解。(3分)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②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打开了中国思想进步潮流的闸门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震撼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推动了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4)材料四中,“中国文艺复兴”前期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5)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3分)
学技术到学制度到学思想,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练一练
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2分)
李鸿章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威力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除进行经济(工业)方面的探索外,还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4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李鸿章进行这些探索的根本目的。(2分)
经济
教育、军事
经济
教育
教育、军事
经济
教育、军事
军事
教育方面、军事方面。
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材料三: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两(白银),美国旗昌洋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举。”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突出作用。(4分)
①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近代军事的发展②培养了大量的近代化人才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④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材料四: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4分)
①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
②外国势力的挤压
It will be next for one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 without going through the most difficult hardships.
--------致可爱的你们
所有的青春都不会留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岁月里,每当想起初中生的时光,都会为自己曾经努力追求最完美的自己而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