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单元 第2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陶罐和铁罐》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作为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不仅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情感共鸣的重要材料。全文共17个自然段,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课文以对话的形式推动故事发展,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展现了两个不同性格的罐子的形象:铁罐自满而傲慢,陶罐则谦逊有礼。课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深入人心的道理,传达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的深刻寓意。 在教学内容上,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同时,读懂课文讲的道理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以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陶罐和铁罐》这则童话故事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孩子们喜欢阅读有趣的故事,尤其是这种通过对话展示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童话故事。他们对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充满好奇,乐于去探究和发现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然而,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从而忽略了对故事寓意的思考和理解。他们可能会简单地将陶罐视为“好人”,而铁罐则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他们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引导他们理解并内化课文所传达的深刻道理。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2个字,正确读写“国王、骄傲”等16个词语。 ★★
2.分角色朗读课文。 ★★★
3.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核心问题 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1.生答:陶罐和铁罐; 口大肚小;一个是泥做的,一个是铁做的;一个坚固,一个易碎。 2.学生认读生字“陶、罐”,齐读课题。 1.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图,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张图,它们分别是什么? 这两个罐子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又有哪些不同点呢? 国王的橱柜里也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另一个是铁的,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下面我们就去探究、学习课文吧! 2.板书课文题目,相机引导学生认读生字“陶、罐”。 这个教学环节巧妙地利用陶罐和铁罐的实物图作为激趣导入,通过直观的视觉呈现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罐子在外形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还为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背景知识。接着,通过提出国王橱柜里两个罐子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对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充满期待。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研读文本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进行自读。 (1)学生朗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 (2)同桌互查,学生领读。 3.生答:陶罐和铁罐都被人们用来盛东西,但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坚硬,因此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罐依然完好,而铁罐却因为氧化而消失。 4.生答:铁罐常常(奚落)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理解对话,品读感悟 (1)学生再读课文,快速浏览。 (2)学生交流。 (3)生答:傲慢、无礼、狂妄、不友好。 (4)学生朗读课件上的句子。 (5)生答:谦虚有礼,对人和善、友好,不卑不亢。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同桌自由练习。 (8)学生进行表演朗读,同学之间相互点评。 2.(1)学生快速阅读第10~17自然段。 (2)学生交流:陶罐依然光洁,朴素,美观。 (3)生答:高兴、惊讶;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生答:“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5)生答:它可能会想:“这怎么可能?那个我曾经看不起的陶罐,现在竟然被人们如此赞美和珍视,而我却被遗忘在角落里,甚至已经消失无踪。” 生答:它可能会不屑一顾地说:“哼,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当年要是没被埋在这里,现在肯定更加有价值。” 但如果铁罐有所反省和觉悟,它可能会沉默不语,或者感慨地说:“唉,我当年真是太自大了,没有意识到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表的坚硬,而在于能否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6)生答: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词语) 国王 骄傲 傲慢 谦虚 懦弱 神气 住嘴 相提并论 王朝 尘土 光洁 古代 美观 价值 动手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 (2)同桌互查,学生领读。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理清脉络,选词填空。(课件出示习题) 奚落 光洁 朴素 美观 无影无踪 铁罐常常( )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 ),而铁罐却( )了。 理解对话,品读感悟 1.了解陶罐与铁罐各自的性格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9自然段,分别把铁罐和陶罐说的话画下来,并用心地读一读。 (2)学生交流:铁罐对陶罐说了哪些话?(课件出示铁罐的话) (3)从铁罐的这些话来看,你觉得铁罐的性格是怎样的? (4)铁罐如此傲慢无理,气势汹汹,陶罐生气了吗?它是怎么回答铁罐的?把陶罐说的话读一读。(课件出示陶罐的话) (5)从陶罐讲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它的性格是怎样的呢? (6)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理、气势汹汹,以及陶罐的谦虚有礼、和善友好。在读好的基础上还可以配上动作来表演。 (7)同桌自由练习。 (8)指名表演朗读。同学之间相互点评。 2.了解陶罐与铁罐的命运。 (1)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陶罐的样子发生变化了吗?请大家快速阅读第10~17自然段。 (2)学生交流。 (3)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态度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①找出人们说的话,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②指导朗读。 (4)陶罐听到人们赞美它,它是怎么说的? (5)如果此时铁罐在旁边,它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呢? (6)可铁罐听得到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提示通常包含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学习目标以及阅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提示能够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避免盲目和无效的学习。此外,自读提示还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读提示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为后续的学习和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这个教学环节通过检查字词的方式,对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基础词汇进行了有效的巩固和强化。首先,通过指名读词语,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确保学生准确掌握每个词语的正确读音。其次,同桌互查的方式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相互检查中加深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最后,通过学生领读的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和理解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并巩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回顾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梳理故事的情节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清晰的故事脉络。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深层含义。此外,这一环节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因此,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这个教学环节通过选词填空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需要回想课文中的情节,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以及它们随时间流逝而发生的变化。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本的感知能力。此外,这种教学方式也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理解对话,品读感悟 1.通过让学生认真阅读、理解并角色扮演《陶罐和铁罐》的课文内容,不仅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了铁罐傲慢无礼和陶罐谦虚有礼的性格特点,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学生需要在阅读中分析角色的对话,深入理解其性格特点,并在角色扮演中运用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来表现角色的情绪和态度。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效果显著,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2.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陶罐与铁罐》的故事,让他们对比了陶罐与铁罐截然不同的命运。学生们首先发现,经过岁月的洗礼,陶罐依旧保持着光洁、朴素、美观的外观,而铁罐却已不见踪影,这让他们对陶罐的耐久性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接着,当人们发现陶罐时,展现出的高兴和惊讶态度,以及他们对陶罐作为古代文物的珍视,让学生们更加意识到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陶罐面对人们的赞美,展现出的谦虚和自知之明,让学生们明白到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华丽,而在于内在的文化和历史底蕴。最后,如果铁罐此时在场,它可能会为自己的傲慢和自大感到懊悔,但遗憾的是,它已无法听到任何声音,因为它已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让学生们明白了骄傲自大的危害,也促使他们思考如何保持谦虚和自知之明。整个教学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总结 观察发现,书写指导 1.学生观察课件上出示。 2.学生交流如何识记生字。 3.学生交流如何书写才美观。 4.学生仔细观察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学生互评后修改。 观察发现,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观察。 2.交流如何认识并记住生字。 3.学生交流怎样书写才美观。教师指导:明确“傲、谦”是左窄右宽。其中,“敖”第五笔横折钩从横中线下起笔,下斜至竖中线左拐;“兼”两端出头,两竖左短右长。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学生互评后修改。 观察发现,书写指导 这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步骤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生字的学习。首先,通过课件展示生字,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生字的字形和结构,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鼓励学生交流认识并记忆生字的方法,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让他们学会了多种记忆策略,有助于长期记忆生字。 在书写指导方面,教师明确指出了“傲”和“谦”两个字的书写要点,如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以及关键笔画的写法。这样的细致指导有助于学生在书写时做到准确无误,同时也能培养他们规范书写的习惯。此外,通过教师的范写和学生的练写相结合,学生能够在模仿和实践中不断提升书写技能。 最后,学生之间的互评和修改环节,不仅让学生有机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字学习效果,也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细致的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2.抄写词语;3.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铁罐 国王橱柜 陶罐 陶罐 荒凉废墟 铁罐
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对《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深入反思。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记住生字,同时学习如何正确、美观地书写这些生字。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首先,在生字教学方面,我通过课件展示生字,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生字的字形和结构。这一环节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时,我可以更加具体地指出每个生字的构字特点和书写难点,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 其次,在交流认识并记忆生字的方法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记忆技巧。这一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让他们学会了多种记忆策略。但是,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享时有些拘谨,可能是由于自信心不足或者对生字不够熟悉。因此,我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生字学习的效果。 在书写指导方面,我明确指出了“傲”和“谦”两个字的书写要点,并进行了范写。然而,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笔画的顺序和位置掌握不够准确,导致书写不规范。因此,我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书写基本功的训练,让他们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此外,在学生练写和互评环节,我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都很认真地书写并互评了彼此的作品。然而,在评价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评价他人的作品还存在一些困惑,因此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评价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评价的技巧和标准。 最后,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课堂节奏控制不够得当,部分环节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续的内容讲解有些仓促。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需要在备课时更加准确地估计各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课堂高效有序进行。 总的来说,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细致的指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生字并掌握了书写技巧。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