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单元 第2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守株待兔》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重要课文。该篇课文作为文言文的经典寓言,通过农夫偶遇撞死的兔子,而后放弃劳作,每日守候在树桩旁期待兔子再次撞死的故事,传递了“不劳而获”的荒谬性和“心存侥幸”的危害性。这篇课文语言简洁、寓意深远,适合三年级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并理解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 在教学上,本课时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能够流畅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字句意义,进而把握整个故事的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则在于如何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领会文言文的表达特色,并深刻感悟到寓言所揭示的生活哲理。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的阶段,对新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面对《守株待兔》这样的经典寓言故事,他们不仅能够被其生动的情节所吸引,还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理解并接受文言文这一新的文学形式。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引导,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会认“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3.理解课文,能说出弄人被嘲笑的理由。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能说出弄人被嘲笑的理由。
核心问题 理解课文,能说出弄人被嘲笑的理由。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1.生读课件上的资料。 学生根据课件上的图片猜答案并回答。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生答:株,树桩;守株待兔,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 5.学生书写“守、株、待”,注意书写正确。 1.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会讲故事的人,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呢?课件出示韩非子的资料。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承荀子。 看图猜故事。韩非子写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对牛弹琴》《画龙点睛》《守株待兔》的故事插图,让学生对照插图猜故事。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守株待兔》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板书:守株待兔) 4.解释题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猜想一下题目是什么意思。 5.指导书写。学生书写“守、株、待”,注意“待”字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分布均匀。 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首先通过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韩非子及其作品的兴趣,随后展示韩非子的资料,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对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接着,通过看图猜故事的活动,不仅检验了学生对已有寓言故事的熟悉程度,还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随后,教师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解释题目含义的环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后,通过指导书写相关生字词,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还训练了他们的书写技能,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既有趣味性,又富有启发性,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二、研读文本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释、耒、冀”的读音。 (3)学生听教师范读,再尝试进行断句。 (4)全班根据正确的节奏再次齐读课文。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课文。 (6)生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7)全班齐读。 2.(1)学生再读课文,画出难懂的汉字。 (2)学生识记“耒”。 (3)学生识记“耕”。 (4)学生练习书写“耕”。 (5)生答:“耕者”就是种田的人,农人的意思。 (6)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 (7)同桌合作,一人读古文,一人说意思,再交换互评。 (8)生答:课文《守株待兔》讲的是一个农夫在田里耕作时,偶然间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因此觉得这是个意外的收获,于是决定不再耕作,而是整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然而,他再也没有等到兔子,反而因为荒废了田地而成为了宋国人的笑柄。 (9)生答: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来,种田人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今天肯定还会有兔子撞到这里,我只需要等着,就能轻松得到一顿美餐。 生答:别人都已经在田里辛苦地干活了,种田人还是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他们真是辛苦,但我多聪明啊,我只需要等,兔子就会自己送上门来。 生答:太阳落山了,种田人还是不肯离开树桩,他一边等一边想:再等一会儿,或许晚上也会有兔子经过,我得坚持到底,明天我就能有更多的收获了。 学生齐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学生齐读“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生答:等到了别人的嘲笑。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确读文,把握节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点拨“释、耒、冀”的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划分课文朗读节奏。 (4)教师相机指导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①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A.学生尝试自己断句。 B.标出朗读停顿: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C.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②而身/为宋国/笑。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课文。 (6)教师引读,感悟课文。故事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讲的,让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教师进行引读。(课件出示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 )。耕者有田,( )。忽见一兔,( )。耕者( )。可是,( )。 (7)全班齐读。 2.多种方法理解课文意思。 (1)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常见的汉字。 (2)识记“耒”:在课文插图中找到“耒”,课件出示“耒”的字理图。 (3)识记“耕”:在文中还有一个字跟“耒”有关,大家一起来找找。“耕”即耕田、种地,而种地用的工具就是“耒”。 (4)指导学生书写“耕”:明确“耕”字左窄右宽,“耒”字的末笔是点。 (5)理解“耕者”:“耕者”是做什么的?那“记者、作者”呢? (6)古文言简义丰,一个字常常有几种意思。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文中字的意思,那么接下来,又该怎样读懂古文的意思呢?(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借助课文插图) (7)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①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尝试读懂小古文的意思。 ②同桌合作,一人读古文,一人说意思,再交换说一说。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9)解读重点语句。 ①出示“兔走触株”图文,“走”在古代字义为“跑”。 ②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图文,请学生解释。明确:这个种田的人丢掉了耒。(课件出示故事) 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来,种田人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别人都已经在田里辛苦地干活了,种田人还是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落山了,种田人还是不肯离开树桩,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种田的人就在那儿等啊等啊。 ④那他等到兔子了吗?为什么? ⑤他等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个教学环节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步骤,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首先,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能够自主纠正字音、读通句子,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接着,教师适时进行正音和范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朗读节奏,特别是针对难点字词和长句子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掌握了文言文的朗读技巧,不仅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韵律美,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通过全班齐读和教师的引读,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故事的含义,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充分展现了文言文教学的魅力和有效性。 2.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守株待兔》的意思,并体会到故事的深层含义。首先,通过再读课文和标记不常见的汉字,学生能够更专注地聚焦于生字词的学习。接着,通过识别和解释“耒”和“耕”等关键字,学生不仅了解了它们的字义和字源,还加深了对古代农业生活的理解。 在理解课文意思方面,该环节采用了注释、插图等多种辅助材料,鼓励学生借助这些工具自主学习,并在同桌间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故事情节。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对于重点语句的解读,该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详细的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句的含义,并引导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如种田人坐在树桩旁等待兔子时可能的心理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还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通过问答和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种田人最终没有等到兔子,反而成为了宋国人的笑柄。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故事寓意的理解,还使他们认识到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行不通的。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三、总结 小结拓展,熟读成诵 (1)生答:我看到了一位农夫正坐在一棵树下的树桩旁边。他面带一丝期待的微笑,双手似乎随意地放在膝盖上,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2)生答:农夫悠然自得地坐在树桩旁,他想:今天运气真好,居然又有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看来我只需要每天坐在这里等着,就能不断有兔子送上门来,真是省心又省力。这下我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地耕作了,只等兔子来撞,我就能有源源不断的食物了。这种不劳而获的日子真是太好了! (3)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4)生答:农夫以为偶然发生的事情会经常发生。 (5)生答:我想对他说:“农夫啊,你不能只依赖这种偶然的收获。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不可能经常发生。你的农田需要你辛勤的耕作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就会荒废。生活中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收获甜美的果实。你应该重新回到农田,用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6)学生配乐朗读课文。 小结拓展,熟读成诵 1.探究原因,小结拓展。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如果你是农夫,此时,你会想什么? 农夫悠然自得地坐在树桩旁,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夫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他究竟错在哪里? (4)学生交流。 (5)那你打算怎么劝说农夫?请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型练习) 句型练习: 如果让我劝劝这个农夫,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熟读成诵。 ①配乐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 ②摇头晃脑学古人读文。 ③反复朗读,背诵古文。 小结拓展,熟读成诵 1.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感,而且深化了他们对课文《守株待兔》的理解。通过展示课文插图,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故事场景,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站在农夫的角度思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农夫的心理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同理心。 在探讨农夫被嘲笑的原因以及他究竟错在哪里时,学生需要深入思考故事的深层含义,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不可取的。通过句型练习,学生有机会将他们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建议或劝说,这既检验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配乐朗读、摇头晃脑学古人读文以及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这种多层次的朗读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化素养。整个教学环节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2.背诵课文;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板书设计 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守株待兔 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 结果:身为宋国笑
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在完成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教学后,我深感每一次的教学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反思: 首先,我注意到在引入课题和介绍韩非子时,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有效的激发。通过讲述韩非子的身份和背景,学生对这位战国末期的哲学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文朗读环节,我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并通过教师范读和指导,帮助他们把握正确的读音和朗读节奏。我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准字音,但在长句子的断句和朗读节奏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借助注释、插图等辅助材料,以及同桌合作讨论等方式。这些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故事情节。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解读重点语句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语句的含义,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引导学生理解农夫的心理活动时,部分学生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农夫的侥幸心理和错误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此外,在课堂上,我也发现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可能与我的提问方式和引导方式有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引导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总的来说,《守株待兔》第一课时的教学让我收获了很多,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我会认真总结这次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