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我变成一棵树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就是要任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解读文本,品味语言,提高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感受想象的神奇,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
能仿照课文大胆想象并说说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思维能力: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审美创造:
感受课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的童趣,以及想象的神奇与乐趣
教材分析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问充满了童趣。文章以妈妈叫“我”吃饭开头,引出“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奇特愿望,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没想到愿望真的实现了,“我”变成了一棵长满鸟窝的树。然后具体描述了“我”变成树之后发生的趣事:小动物们住进各种形状的鸟窝,妈妈坐在鸟窝里给小动物分食物,“我”馋得直流口水。“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事情非常有趣,是因为作者善于想象,使得“我”在想象世界里实现了现实生活中难以达成的愿望,拥有了一段特别的经历。
课后练习是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设置的。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第二题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原望出发,借鉴课文的思路展开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课文配有插图,一棵大树上长着各种形状的鸟窝,树干上有水珠滴下来,这是变成大树的“我”流出的口水。充满童趣的生动画面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他们对想象世界的向往。
第五单元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的人文主题。本单元还是习作单元,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能结合课文中的奇特想象,让学生感受想象世界的神奇,打开思路,大胆展开自己的想象,为之后的想象习作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还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时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想象,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使学生能够完整的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生动,课堂朗读的形式要多样,评价语言也要有针对性并且生动有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加深,主动进行思考。
3、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习作单元,对如何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并且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开始逐步形成,这有利于学生培养想象兴趣,也为交流分享的形式与内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三年级是写作文的起点阶段,本单元又是习作单元,在上这节课时,要积累一定的写作和表达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习作相结合,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本课的学习重点在让学生体会有趣的想象,初步培养学生放飞思绪、大胆想象的意识和习惯,符合三年级学生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思维特点,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以及想象带来的乐趣。
2.联系生活实际,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3.理解英英明白的道理
重难点:
1.感受想象的神奇以及想象带来的乐趣。
2.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准备:课件,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设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能概括世界的一切。同学们,你们是世界上最具有想象力的天才。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第 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跟着英英一起踏上她的奇妙变身之旅。
2、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3、大家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这是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大家来了解一下。
三、检查复习,梳理全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来说一说“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谁愿意做第一个小勇士?
生:因为贪玩,不想回家吃饭,所以才变成了一棵树。
师:很完整.请坐。
2.那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来学交流。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63页.自由读一读课文.思考:我变成了一样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在文中勾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词句,然后和同桌交流。孩子们,开始你的朗读吧!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定要边读边画记录。
师,大家的读书声停止了,看来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谁谁愿意说一说我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你的小手举最高.你先说,你说
师.还有谁要补充吗 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师板书变成树、长鸟窝、住动物、妈妈住鸟窝、猜水珠
四、合作交流重点探究
孩子们,这么多有趣的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选择其中一件在四交流,如果何能在交流中用上,我觉得最有意思因为。这样的句式,小伙伴就能听的更清楚,例如我觉得小动物住鸟窝有意思,因为鸟窝不住小鸟,却住着好多动物,而且它们都是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开始你们的讨论交流吧!(师巡视指导)。大家的讨论声停止了,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
1变成树这是介绍我变成树的过程,你认为那个地方很有趣?孩子你来说。生.英英变成树的过程很有趣,哪里痒那里长树枝,而且树枝从身上冒出来,长的特别快,真神奇。你们的分享太有意思了哪里痒哪里长树枝,胳膊痒,胳膊长树枝,头痒头长树枝,说的老师身上也痒痒的,看来要长树枝了.树枝还是从身上冒出来的,真是太神奇了,这么神奇的事情.谁愿意读读?孩子,你来。谁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读的还不错,如果能把痒痒的,冒出来重读一下会更好)孩子,那你来,在读的时候,如果再加上动作,读出惊奇就更好了。开始。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开始,
2长鸟窝我变得这棵树非常奇特,树上长什么?(鸟窝)谁对这部分感兴趣?孩子.你来分享一下你认为有趣的地方。
生:我觉得长鸟窝有趣。因为,
师:都有哪些形状的鸟窝!孩子.你来说
生:-
师·文中只有这些形状的鸟窝吗 有人摇头了,孩子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省略号)
师:是呀,省略号,标点符号意义大。作者还没有写完。还各种各样的鸟窝,于是用了省略号,那请你展开想象的膀,想一想,树上可能还会有哪些形状的鸟窝!孩子请你说你们的想法真特别,新奇,那谁来读一读?孩子,你来,读的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跟你们一起来读一读。但我们读书要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孩了们,这是也有一个标点符号,大声叫出它的名子。
(冒号),老师读冒号之前,你们读冒号之后的,想一想冒号之前的句子和冒号之后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开始了,我变成了。你有什么发现?我们也仿照文中的勾段方式,写一写天空的云!天空的云真是变化多端:一会变成,一会变成,一会又变成,真是有趣极了
3住动物(树弯腰)
师:大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都有哪些小动物住进去了?孩子你说?你认为这句话想象奇特的地方在哪里?
生:我觉得住动物有意思,因为窝里不住小鸟,却住着好多动物。而且它们都是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师,如果我们喜欢我们也可以住进去,哈哈,真有意思,我们不会飞,怎么住进去?孩子你说?
4树弯腰会弯腰的大树老师还是第一次听说,谁愿意读一读,孩子,你来,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问句和我们一起学的一般疑问句,反问句有什么不同?,前面是问,后面是答案,我们把这样的问句叫?设问句,它的特点就是自问自答。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
5妈妈住鸟窝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妈妈带着美食也住进鸟窝里来了。看到妈妈到来,此刻我的心情怎么样 (紧张)从哪里看出来 (除紧张还有什么!)那英英为什么高兴 为什么失望呢?是呀!高兴的是妈妈没认出我来.可以接着玩,不用回家吃饭失望的是:我是妈妈最亲的女儿,她意然不知道我变成了一棵6流口水流口水的大树真是太有趣了,因为?只有人饿了,馋了才会流水。更有趣的是小动物对我的口水进行各种猜测,它们把我的口水当成什么 你说孩子:水奶、尿、泪那我们来演一演这有趣的场景(分角色)(大家都是表演的小天才)哎.变成树真麻烦小动物连水珠是从我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孩。那谁知道 (妈妈)师:学到这里,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住进来了吗
生(想让我回家吃饭)
师.我变成树后明白了什么
生:(妈妈是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此时,此刻,英英会和妈妈说什么
(演一演)
英英:
妈妈:
五、总结.小练笔:
同学们,英英变成树后,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如果他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先填一填读下面的学习卡。根据刚才填的学习卡,写一写自己的奇妙变身之旅.创编要求:
1.把喜欢的事物请进想象
2.让它们身体动起来,开口会说话,心里有想法
课后反思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由中国作家顾鹰创作的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童话故事。其内容引人入胜,情节富有想象,人物对话生动有趣,细节描写充满童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因此在教学中,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觉得成功之处有:
1、通过设置问题“你觉得哪些想象最有意思 ”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想象世界。通过抓“各种形状的鸟窝”“大树弯下腰” “大树流口水”等写的神奇、有意思的情节,让学生体会英英想象世界的神奇、有趣,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2、在感受“哪些想象最有意思时”,学生普遍能找到句子,抓住关键词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我适时给予引导和评价。这一个部分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一边交流,我一边总结写作手法。
3、提出了“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的问题,很好地对接文本,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不足之处:
1没注重文本的感情朗读,如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富有想象的故事情节,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物特点,并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有效训练了学生感情朗读能力,会更好。
2课堂上进行了一次小练笔--你最想变成什么,意图是激发孩子们的思维想象力,抓住“读写结合”点,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学生的想象很丰富奇特,中间部分“我是如何变得”,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再深入讲解,分角色指导不到位。应该按照“启发学生想象动作和表情--师生合作读,读出不同语气--去掉提示语,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顺序,学生读出了不懂动物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