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
2.结合句子,体会词中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
3.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本词,感悟作者的乐观旷达。
2.结合句子,体会词中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合家团聚的日子,但总难免有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在那个有着一轮皎皎明月的中秋之夜,一位郁郁寡欢的诗人,寂寞地举起了酒杯,仰望苍天,不禁发问“明月几时有……”
(二)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书声琅琅诵明月
1.听读课文。要求:听读,标拼音,划节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译读课文。要求:结合关键字词,流畅翻译。
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理读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思考:读小序,说说你得出了什么信息?
预设:作于中秋之夜;月下饮酒醉后所作;是苏轼中秋之夜怀念弟弟,抒发人生感慨之作。
学习活动二:醉翁之意不在酒
1.这篇中秋佳作起于一个“醉”字,“大醉作此篇”。你从上片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作者的“醉”?
学生结合上片,同桌合作品味、交流。
预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醉怎么会把酒问天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不醉怎么想着乘风飞去月宫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醉怎么在夜晚独自一人翩翩起舞呢。
知人论世: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受到压制,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写此词时,贬官密州,心情抑郁。这年中秋赏月,苏轼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他一心报国,想回朝廷但又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地。又想着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也便化解了心中的苦闷,因此翩翩起舞。
2.你读出了作者“大醉”背后怎样的内心情感?
小结过渡:上片句句写“醉”,句句含情。“醉”是表面,透露的是词人政治失意后孤寂苦闷的内心。把他从个人的悲欢离合中解脱出来的是那一轮明月。
学习活动三:月亮代表我的心
1.这首词离不开一个“月”字,下片所有的句子都与月有关,词人仅仅是在写“月”吗 苏轼借助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具体句子,体会月中的丰富内涵。
学生小组合作品析句子,交流。共同体会诗人望月抒情,思月明理,托月寄怀。
资料助读:
苏轼和苏辙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在生活上手足情深。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苏辙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哥哥赎罪。兄弟之间诗歌往来频频,苏轼写给苏辙的歌多达104首,而苏辙写给苏轼的诗有130多首。兄弟两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
预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月亮带去这美好的祝愿,这既是苏轼对弟弟子由说的,也是说给的自勉之词。同时也送给我们自己,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对自己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勉励自己在逆境中向着美好前进。
小结:在懂得之后,每一句诗词,每一个音符下,都埋藏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
(三)写作活动——明月多情应识我
你想借月亮对苏轼说些什么?
参考话题:
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
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
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东坡大师,我想问你……
课堂小结:
苏轼从人与月的永恒遗憾中悟出明睿的哲理,最终战胜了个人的悲欢离合之痛,获得了精神的解脱与宁静。他以乐观旷达的情怀积极入世,成就了自己“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传奇。
一个空明的人,他就能够摒除杂念,灵魂安宁,他就能认识自我,通达自我,于是在任何时刻他都享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我们成不了苏轼,但我们可以学做苏轼。和他一样,在云里写诗,在泥里生活,在岁月里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