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自检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市,通过消耗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其经济形态也因此由工业经济形态逐渐向文化经济形态转变。2023年11月,东莞被正式授予“中国藏茶之都”称号。东莞具有全国前沿的专业藏茶技术,存茶量、老茶保有量、老茶交易量都居国内第一,茶叶年平均交易金额近50亿元。下图示意东莞市茶仓发展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东莞市发展茶仓的优势条件有( )
①当地茶叶产量大②仓储用地充足③茶仓气候适宜④消费市场广阔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东莞市茶仓发展过程中,功能活动层面恶性竞争激烈的阶段是( )
A.起步阶段 B.发展阶段 C.专业阶段 D.成熟阶段
3.东莞市茶仓符号意义的发展有利于( )
A.增加民间交易,节省交易成本 B.减少外来品种,保护当地品牌
C.提高交易效率减少存储总量 D.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中尼铁路是我国新部署设计的一条跨境铁路,从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出发,向西经过吉隆口岸后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全长约600km。该线路建成后,与拉(萨)日(喀则)铁路、青藏铁路、川藏铁路相连,将成为我国与尼泊尔陆路运输“大动脉”。中尼铁路被称为“地形海拔堪比青藏线,地质环境堪比川藏线”的铁路线路。下图示意中尼铁路交通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4.中尼铁路地质环境堪比川藏线反映出( )
A.山坡地下水出露,岩溶发育强烈
B.桥梁和隧道工程量大,建设难度大
C.沿线基岩裸露严重,泥石流频发
D.路基分布海拔高,冻土层埋藏较深
5.中尼铁路选择通过吉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铁路沿线货源补给点 B.共用当地完善的基础设施
C.扩大吉隆县周边居民点 D.促进边境口岸贸易发展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人口的增长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粮食生产增长停滞,特别是科技因素导致的粮食增产潜力有限;另一方面,粮食损失和浪费情况非常突出。据估计,全球供应链环节的食物损失量约占总产量的14%,造成了大量食物资源的无意义消耗。下图示意2001-2020年部分国家平均粮食贸易竞争力指数与平均损失率。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部分国家平均粮食贸易竞争力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技术落后,粮食商品率低 B.粮食生产成本高,市场售价高
C.国内市场扩大,粮食出口减少 D.农业起步较晚,粮食品种较少
7.与落后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粮食平均损失率最高的环节是( )
A.管理环节 B.收获环节 C.储藏环节 D.消费环节
8.图示粮食平均损失率高的国家,为降低粮食平均损失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加强收获前管理,减少粮食作物穗损②节约粮食资源,减少粮食浪费
③发展粮食替代产品,减少粮食消费量④采用人工收割,降低机械使用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石冰川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广泛分布的一种冰缘地貌,是含冰的寒冻风化岩(碎)屑或冰碛物,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沿着山谷或坡面向下缓慢蠕动的舌状或叶状堆积体。石冰川表面岩屑覆盖层的保温隔热作用有效地延缓了其内部冰的融化,增强了石冰川长期蓄水能力。下图示意石冰川运动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9.碎屑来源区落石形成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①风化作用②冻融作用③流水溶蚀作用④风力侵蚀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与普通冰川相比,石冰川对基岩的侵蚀作用更强,主要原因是( )
A.石冰川内部蓄水量大,融化时流水侵蚀强
B.石冰川内部融化更快,雪崩运动速度更快
C.石冰川含有岩石碎屑,对基岩刨蚀作用强
D.石冰川沉积区面积大,融化时释放能量大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每年10—12月,受东北风引起的海水运动影响,孟加拉湾西部近岸海域形成高温水团,对登陆印度半岛的热带气旋起到加强作用。下图示意孟加拉湾10—12月平均表层水温分布及高温水团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该高温水团分布位置的主要因素是( )
A.盛行风向 B.海陆轮廓 C.洋流流向 D.径流汇入
12.该高温水团对登陆印度半岛热带气旋起加强作用的主要表现是( )
①高温水团通过潜热输送,为热带气旋提供能量
②高温水团增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扩大热带气旋影响范围
③高温水团蒸发旺盛,为热带气旋增加水汽
④高温水团运动速度快,减弱海面对热带气旋的阻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镍因其高延展性、耐腐蚀性和强磁性,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产业和国防工业中,有“钢铁工业维生素”之称。中国作为镍消费量占全球镍总消费量50%的镍消费大国,自身镍资源禀赋却极低。镍资源产业链的整体结构主要分为上游原矿采选、中游冶炼分离、下游加工和终端应用等环节。下图示意2001—2020年中国镍资源产品进口多元化指数与进口国(地区)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中国镍矿资源安全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
A.冶炼技术 B.资源禀赋 C.终端市场 D.贸易规则
14.为降低中国国内镍矿资源安全风险,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提高国内镍矿生产能力,减少原矿进口总量②加强废镍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③发展多元合作伙伴,增加镍产品进口渠道④调整基础工业发展方向,控制终端应用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森林是重要的地表覆被类型,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森林是受到本土害虫侵害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害虫种类多,分布范围广,虫害发生频繁。下图示意森林虫害与温度变化相关的区域划分。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森林虫害的整体分布特征是( )
A.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B.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C.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分布集中 D.华北地区比东北地区分布集中
16.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我国森林虫害严重加剧的区域是( )
A.I区 B.Ⅲ区 C.Ⅳ区 D.V区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固定冰是指附着在海岸线、冰舌、冰架、冰墙以及搁浅的冰山上,或搁浅在浅滩上静止不动的海冰。受气温和南极盛行风的影响,固定冰多存在年周期变化,生消速度非常快,对南极附近冰间湖(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南极陆架,固定冰形成过程中具有盐析作用(海水在结冰过程中析出盐类物质)。下图示意普里兹湾冰间湖和固定冰的分布。
(1)指出达恩利角固定冰集中生成的月份,以及固定冰在该时段的发展趋势。
(2)分析南极大陆近岸冰间湖的形成原因。
(3)说明固定冰生成过程中对达恩利冰间湖海水性质的影响。
18.(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的地区,平均海拔较高的阿根廷北部及智利与阿根廷接壤的地区,分布着繁多的盐湖,如科伊帕萨盐湖(海拔3656m,面积2500km2)、乌尤尼盐湖(海拔3650m,面积10582km2)等,这些盐湖面积较大,成盐时间相对较长。下图示意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地区的盐湖分布。
(1)说明图示盐湖形成的共同自然特征。
(2)分析的的喀喀湖未形成盐湖的原因。
(3)简述该地区盐湖开采盐矿资源的优势。
19.(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属大兴安岭山脉南端阿尔山支脉中山山地,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该区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是以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物种多样性以及西部辽河源头重要水源涵养地为主的山地综合自然保护区,同时,各种生物间、生物与自然环境间相互依赖的紧密性和敏感性使其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从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上看,赛军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含了三个核心保护区和三个一般控制区,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少量牧业、林副产业、旅游业和一般控制区的商品林经营。下图示意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和功能分区。
(1)分析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较脆弱的自然原因。
(2)简述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保护后,生态景观发生的变化。
(3)说明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功能分区的益处。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B
3.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且大量的土地被用作工业用地,当地茶叶产量小,①错误;当地产业转型过程中遗留的大量厂房,可以改造成储存茶叶的仓储用地,②正确;当地位于沿海地区,气候湿润,气候条件处于劣势,③错误;当地经济发达,且居民有饮茶的习惯,茶叶消费市场广阔,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由材料可知,在发展阶段茶叶炒作严重,且政府引导缺位,资本无序投入,导致功能活动层面恶性竞争激烈,对应的应为发展阶段,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A、在不断地升级过程中会减少民间的交易,形成由政府引导的有序交易,节省交易成本,A错误;
BC、随着东莞市茶仓文化产业的不断成熟,茶叶交易量增大,外来品种会增加,茶叶存储总量也会增加,BC错误;
D、由材料可知,东莞市茶仓符号意义不断发展升级,形成文化产业,且与经济融合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可替代原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4.B
5.D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4.A、山坡地下水出露,岩溶发育强烈,主要是指喀斯特地貌的云贵地区,A错误;
B、中尼铁路地质环境堪比川藏线,反映出沿线地质条件复杂,且地形起伏大,为保障铁路运行的安全,桥梁和隧道工程量大,建设难度大,B正确;
C、沿线地区属于内陆,降水较少,泥石流较少,C错误;
D、路基分布海拔高,冻土层埋藏较浅,D错误。
故答案为:B。
5.A、由材料可知,吉隆口岸为中尼两国边境的贸易口岸,没有增加铁路沿线货源补给点,A错误;
B、当地经济并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够完善,B错误;
C、没有扩大吉隆县周边居民点,C错误;
D、由于所处位置地形复杂,交通运输发展滞后,严重制约该口岸的贸易发展。为促进该边境口岸的贸易发展,中尼铁路选择从吉隆县通过,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6.A
7.D
8.A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防止耕地污染;提高耕种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防灾减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拓展多渠道进口粮食;加强节约粮食宣传,倡导适度消费;建立粮食储备;控制人口增长。
6.A、由图可知,图示平均粮食贸易竞争力指数低的国家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经济发展落后和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威胁大的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生产成本高,且粮食商品率低,导致平均粮食贸易竞争力指数低,A正确;
B、粮食价格受市场调节影响,市场售价不一定高,B错误;
C、粮食商品率低,国内市场扩大不是竞争力指数低的主要原因,C错误;
D、亚洲农业起步早,D错误。
故答案为:A。
7.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在粮食管理、收获和储藏环节具有优势,平均损失率低,但发达国家消费水平高,在粮食深加工转变成食品的环节浪费严重,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8.发展中国家粮食损失率主要集中在管理、收获和储藏环节,发达国家粮食损失率主要集中在消费环节,所以发展中国家主要应加强收获前的管理,减少粮食作物的穗损,而发达国家主要是减少消费环节的粮食浪费,①②正确;人们的饮食习惯较难改变,发展粮食替代产品,减少粮食消费量不现实,③错误;采用人工收割,降低机械使用率会降低生产效率,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9.A
10.C
【知识点】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9.由材料可知,落石主要来自基岩,青藏高原海拔高,基岩裸露,受风化作用和冻融作用强,在风化作用和冻融等外力的侵蚀下,基岩崩塌,形成落石,①②正确;流水溶蚀作用是对可溶性岩石溶蚀,③错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一般是风蚀蘑菇,风蚀柱等,该地的落石主要是风化冻融作用形成,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A、石冰川内部蓄水量与普通冰川区别不大,A错误;
B、石冰川表面岩屑覆盖层的保温隔热作用有效地延缓了其内部冰的融化,可知石冰川内部融化较慢,B错误;
C、普通冰川相比,石冰川含有岩石碎屑,在运移区对基岩表面的刨蚀作用更强,C正确;
D、普通冰川的沉积区面积也可能大,石冰川融化缓慢,融化时释放能量小,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1.A
12.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在相互制约的海-气系统中,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热量来影响大气运动;大气主要向海洋提供能量,改变洋流及重新分配海洋的热含量。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了与海洋的水热交换。
11.A、10-12月该地盛行东北信风,东北信风吹拂海水向岸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加剧了向岸海水的运动;岸边的海水增高,向下运动力加强,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下沉会使高温水团厚度逐渐加大,因此,影响该高温水团分布位置的主要因素是盛行风向,A正确;
BCD、该高温水团分布位置与海陆轮廓、洋流流向、径流汇入关系不大,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高温水团通过潜热输送、长波辐射为热带气旋提供更多能量,①正确;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为热带气旋进一步增加水汽,③正确;海面摩擦力小,对风的阻力小,与高温水团的运动无关,④错误;高温水团不会增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3.D
14.C
【知识点】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变措施:
1、注重谋划创新引领,提高转型的质量和效益,创造条件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四新”经济,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
2、调整结构促进转型,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若干特色优势明显、技术水平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替代产业集群。
3、聚焦特殊困难地区,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其中,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的转型发展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要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加快推动困难地区转型发展。
13.ABC、冶炼技术、资源禀赋、终端市场都属于内部因素,ABC错误;
D、由材料“中国作为镍消费量占全球镍总消费量50%的镍消费大国,自身镍资源禀赋却极低”可知,我国镍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且镍矿资源“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产业和国防工业中”。镍资源产品出口国家限制出口量,采取保护性措施,导致中国镍资源产品国际贸易上易受其他国家(地区)出口管制的影响,加剧了中国镍矿资源的安全风险,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由材料可知,中国国内镍矿资源禀赋极低,难以提高镍矿产量,①错误;通过回收利用废镍以及发展多元合作伙伴,增加镍产品的进口渠道,可降低中国镍矿资源安全风险,②③正确;控制终端应用规模不符合中国国家基础工业发展的要求,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5.B
16.A
【知识点】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地图的基本知识
【解析】【点评】全球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气候变暖,降水和水循环发生改变,许多地区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改变,许多物种可能灭绝;自然资源开发条件改变,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结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危害人体健康。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地下水位升高;旅游业受到危害;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15.根据图示森林虫害的分布可知,我国森林虫害的整体分布特征是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且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分布更集中;华北地区集中度不如东北地区,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6.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国东北所在的Ⅰ区域冬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森林区的害虫越冬,害虫对植被的危害加剧,而其他区域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答案】(1)时段:3—4月。发展趋势:固定冰面积扩大,向西部和北部扩展。
(2)南极大陆盛行下降风,强风由高海拔南极内陆吹向低海拔边缘区,在冰架边缘形成的浮冰会被风吹向外海;在固定冰分布海域,海水在生成固定冰的过程中释放热量,对冰间湖海水起到增温作用。
(3)在固定冰生成过程中,海水释放热量且析出盐分,使冰间湖海水温度上升,盐度升高;在消融过程中,固定冰吸收海水热量,生成淡水,使冰间湖海水温度降低,盐度下降。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恩利角位于南半球,12到次年2月为南半球夏季,6-8月为冬季,3-4月气温不断下降固定冰集中生成;随着温度的下降,固定冰面积扩大,向西部和纬度较低北部不断扩展。
(2)南极大陆受到太阳辐射少,气温低,盛行下降风,强风由高海拔南极内陆吹向低海拔边缘区,同时在冰架边缘形成的浮冰会被南极盛行风吹向外海;在固定冰分布海域,海水在生成固定冰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热量对冰间湖海水起到增温作用,使海域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形成间冰湖。
(3)海水在生成固定冰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海水在结冰过程中析出盐类物质,使冰间湖海水温度上升,盐度升高;在固定冰消融过程中,固定冰吸收海水热量,固定冰融化,生成淡水,使冰间湖海水温度降低,盐度下降。
【点评】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水温、盐度、压力。水温: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低;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陆地河川径流注入、洋流、海域的封闭程度;海水温度取决于它的热量收支状况。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决定性因素)、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等。
18.【答案】(1)气候干旱,湖水蒸发量大;湖泊为内流湖,湖水与外部水体交换极少;河流挟带盐类物质入湖,盐类物质积累量大。
(2)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周边山地冰川分布面积大,夏季冰川融水补给多;有河流与外部相连,湖泊中盐类物质积累少。
(3)湖水含盐量高,盐矿优质;成盐时间长,盐矿储量大;盐湖面积大,方便机械化作业。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该区域海拔较高,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湖水蒸发量大,盐分积累较多;该区域的湖泊多为内流湖,湖水与外部水体交换极少,湖水盐分无法稀释;有河流汇入,河流挟带盐类物质入湖,盐类物质积累量大。
(2)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该区域海拔高,周边山地冰川分布面积大,夏季冰川融水补给多,对湖中盐分的稀释作用强;由图可知,该湖有河流与外部相连,湖中盐分得以排出,因而湖泊中盐类物质积累少,盐分较低。
(3)根据图片可知,该区域盐湖多,湖水的含盐量高,盐矿优质,盐资源丰富;由材料可知,该区域盐湖成盐时间长,盐类物质积累多,盐矿储量大;盐湖的面积都比较大,因此方便机械化作业,便于矿产资源开发。
【点评】盐湖的形成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要有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汇水湖盆地。这样封闭的地形有利于流域内的径流、雨水等水资源能源源不断地向湖盆汇集而不外泄,形成聚集态。2、湖泊要有持续干旱的气候条件。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湖泊被蒸发的水量超过补入的水量。并且,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湖水不断浓缩,含盐量逐渐增加,在湖底形成不同种类的盐类沉积矿床,形成盐湖。3、不同盐湖里的盐分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但都需要丰富的盐类物质不断地汇入湖泊,才能保证盐湖具有一定的盐度。
19.【答案】(1)位于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降水不稳定;位于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变化敏感;邻近风沙源地,受风沙威胁较大。
(2)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和湿地面积增加;生态景观的破碎和斑块化程度降低;生态景观的连通性增强。
(3)因地制宜,对不同功能区实施不同的生态保护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各功能区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区域内生态安全水平。
【知识点】建立自然保护区;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
【解析】【分析】(1)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属于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降水不稳定,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该区域位于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使得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该区域邻近风沙源地,受风沙威胁较大,同样使得生态系统脆弱。
(2)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保护后,耕地面积会减少,相应的林地、草地和湿地面积会增加;由于实施生态保护,植被得以恢复,植被覆盖率增加,以前生态景观的破碎和斑块化的程度会降低;由于生态景观的破碎和斑块化程度降低,生态景观的连通性和以前相比会增强。
(3)实施功能分区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对不同功能区实施不同生态保护措施,保护的针对性增强;实施功能分区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从而实现各功能区的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功能分区能够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区域选择合适的生态保护措施,有利于增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区域内生态安全水平,更好的达到保护自然区的目的。
【点评】自然保护区可以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自然保护区为动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天然储存库;自然保护区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为活的自然博物馆,向群众普及自然界知识和宣传自然保护的重要场所;自然保护区有助于改善环境,保持地区生态平衡。
1 / 1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自检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市,通过消耗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其经济形态也因此由工业经济形态逐渐向文化经济形态转变。2023年11月,东莞被正式授予“中国藏茶之都”称号。东莞具有全国前沿的专业藏茶技术,存茶量、老茶保有量、老茶交易量都居国内第一,茶叶年平均交易金额近50亿元。下图示意东莞市茶仓发展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东莞市发展茶仓的优势条件有( )
①当地茶叶产量大②仓储用地充足③茶仓气候适宜④消费市场广阔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东莞市茶仓发展过程中,功能活动层面恶性竞争激烈的阶段是( )
A.起步阶段 B.发展阶段 C.专业阶段 D.成熟阶段
3.东莞市茶仓符号意义的发展有利于( )
A.增加民间交易,节省交易成本 B.减少外来品种,保护当地品牌
C.提高交易效率减少存储总量 D.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
【答案】1.B
2.B
3.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且大量的土地被用作工业用地,当地茶叶产量小,①错误;当地产业转型过程中遗留的大量厂房,可以改造成储存茶叶的仓储用地,②正确;当地位于沿海地区,气候湿润,气候条件处于劣势,③错误;当地经济发达,且居民有饮茶的习惯,茶叶消费市场广阔,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由材料可知,在发展阶段茶叶炒作严重,且政府引导缺位,资本无序投入,导致功能活动层面恶性竞争激烈,对应的应为发展阶段,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A、在不断地升级过程中会减少民间的交易,形成由政府引导的有序交易,节省交易成本,A错误;
BC、随着东莞市茶仓文化产业的不断成熟,茶叶交易量增大,外来品种会增加,茶叶存储总量也会增加,BC错误;
D、由材料可知,东莞市茶仓符号意义不断发展升级,形成文化产业,且与经济融合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可替代原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中尼铁路是我国新部署设计的一条跨境铁路,从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出发,向西经过吉隆口岸后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全长约600km。该线路建成后,与拉(萨)日(喀则)铁路、青藏铁路、川藏铁路相连,将成为我国与尼泊尔陆路运输“大动脉”。中尼铁路被称为“地形海拔堪比青藏线,地质环境堪比川藏线”的铁路线路。下图示意中尼铁路交通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4.中尼铁路地质环境堪比川藏线反映出( )
A.山坡地下水出露,岩溶发育强烈
B.桥梁和隧道工程量大,建设难度大
C.沿线基岩裸露严重,泥石流频发
D.路基分布海拔高,冻土层埋藏较深
5.中尼铁路选择通过吉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铁路沿线货源补给点 B.共用当地完善的基础设施
C.扩大吉隆县周边居民点 D.促进边境口岸贸易发展
【答案】4.B
5.D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4.A、山坡地下水出露,岩溶发育强烈,主要是指喀斯特地貌的云贵地区,A错误;
B、中尼铁路地质环境堪比川藏线,反映出沿线地质条件复杂,且地形起伏大,为保障铁路运行的安全,桥梁和隧道工程量大,建设难度大,B正确;
C、沿线地区属于内陆,降水较少,泥石流较少,C错误;
D、路基分布海拔高,冻土层埋藏较浅,D错误。
故答案为:B。
5.A、由材料可知,吉隆口岸为中尼两国边境的贸易口岸,没有增加铁路沿线货源补给点,A错误;
B、当地经济并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够完善,B错误;
C、没有扩大吉隆县周边居民点,C错误;
D、由于所处位置地形复杂,交通运输发展滞后,严重制约该口岸的贸易发展。为促进该边境口岸的贸易发展,中尼铁路选择从吉隆县通过,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人口的增长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粮食生产增长停滞,特别是科技因素导致的粮食增产潜力有限;另一方面,粮食损失和浪费情况非常突出。据估计,全球供应链环节的食物损失量约占总产量的14%,造成了大量食物资源的无意义消耗。下图示意2001-2020年部分国家平均粮食贸易竞争力指数与平均损失率。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部分国家平均粮食贸易竞争力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技术落后,粮食商品率低 B.粮食生产成本高,市场售价高
C.国内市场扩大,粮食出口减少 D.农业起步较晚,粮食品种较少
7.与落后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粮食平均损失率最高的环节是( )
A.管理环节 B.收获环节 C.储藏环节 D.消费环节
8.图示粮食平均损失率高的国家,为降低粮食平均损失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加强收获前管理,减少粮食作物穗损②节约粮食资源,减少粮食浪费
③发展粮食替代产品,减少粮食消费量④采用人工收割,降低机械使用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6.A
7.D
8.A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防止耕地污染;提高耕种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防灾减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拓展多渠道进口粮食;加强节约粮食宣传,倡导适度消费;建立粮食储备;控制人口增长。
6.A、由图可知,图示平均粮食贸易竞争力指数低的国家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经济发展落后和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威胁大的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生产成本高,且粮食商品率低,导致平均粮食贸易竞争力指数低,A正确;
B、粮食价格受市场调节影响,市场售价不一定高,B错误;
C、粮食商品率低,国内市场扩大不是竞争力指数低的主要原因,C错误;
D、亚洲农业起步早,D错误。
故答案为:A。
7.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在粮食管理、收获和储藏环节具有优势,平均损失率低,但发达国家消费水平高,在粮食深加工转变成食品的环节浪费严重,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8.发展中国家粮食损失率主要集中在管理、收获和储藏环节,发达国家粮食损失率主要集中在消费环节,所以发展中国家主要应加强收获前的管理,减少粮食作物的穗损,而发达国家主要是减少消费环节的粮食浪费,①②正确;人们的饮食习惯较难改变,发展粮食替代产品,减少粮食消费量不现实,③错误;采用人工收割,降低机械使用率会降低生产效率,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石冰川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广泛分布的一种冰缘地貌,是含冰的寒冻风化岩(碎)屑或冰碛物,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沿着山谷或坡面向下缓慢蠕动的舌状或叶状堆积体。石冰川表面岩屑覆盖层的保温隔热作用有效地延缓了其内部冰的融化,增强了石冰川长期蓄水能力。下图示意石冰川运动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9.碎屑来源区落石形成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①风化作用②冻融作用③流水溶蚀作用④风力侵蚀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与普通冰川相比,石冰川对基岩的侵蚀作用更强,主要原因是( )
A.石冰川内部蓄水量大,融化时流水侵蚀强
B.石冰川内部融化更快,雪崩运动速度更快
C.石冰川含有岩石碎屑,对基岩刨蚀作用强
D.石冰川沉积区面积大,融化时释放能量大
【答案】9.A
10.C
【知识点】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9.由材料可知,落石主要来自基岩,青藏高原海拔高,基岩裸露,受风化作用和冻融作用强,在风化作用和冻融等外力的侵蚀下,基岩崩塌,形成落石,①②正确;流水溶蚀作用是对可溶性岩石溶蚀,③错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一般是风蚀蘑菇,风蚀柱等,该地的落石主要是风化冻融作用形成,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A、石冰川内部蓄水量与普通冰川区别不大,A错误;
B、石冰川表面岩屑覆盖层的保温隔热作用有效地延缓了其内部冰的融化,可知石冰川内部融化较慢,B错误;
C、普通冰川相比,石冰川含有岩石碎屑,在运移区对基岩表面的刨蚀作用更强,C正确;
D、普通冰川的沉积区面积也可能大,石冰川融化缓慢,融化时释放能量小,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每年10—12月,受东北风引起的海水运动影响,孟加拉湾西部近岸海域形成高温水团,对登陆印度半岛的热带气旋起到加强作用。下图示意孟加拉湾10—12月平均表层水温分布及高温水团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该高温水团分布位置的主要因素是( )
A.盛行风向 B.海陆轮廓 C.洋流流向 D.径流汇入
12.该高温水团对登陆印度半岛热带气旋起加强作用的主要表现是( )
①高温水团通过潜热输送,为热带气旋提供能量
②高温水团增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扩大热带气旋影响范围
③高温水团蒸发旺盛,为热带气旋增加水汽
④高温水团运动速度快,减弱海面对热带气旋的阻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11.A
12.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在相互制约的海-气系统中,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热量来影响大气运动;大气主要向海洋提供能量,改变洋流及重新分配海洋的热含量。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了与海洋的水热交换。
11.A、10-12月该地盛行东北信风,东北信风吹拂海水向岸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加剧了向岸海水的运动;岸边的海水增高,向下运动力加强,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下沉会使高温水团厚度逐渐加大,因此,影响该高温水团分布位置的主要因素是盛行风向,A正确;
BCD、该高温水团分布位置与海陆轮廓、洋流流向、径流汇入关系不大,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高温水团通过潜热输送、长波辐射为热带气旋提供更多能量,①正确;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为热带气旋进一步增加水汽,③正确;海面摩擦力小,对风的阻力小,与高温水团的运动无关,④错误;高温水团不会增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镍因其高延展性、耐腐蚀性和强磁性,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产业和国防工业中,有“钢铁工业维生素”之称。中国作为镍消费量占全球镍总消费量50%的镍消费大国,自身镍资源禀赋却极低。镍资源产业链的整体结构主要分为上游原矿采选、中游冶炼分离、下游加工和终端应用等环节。下图示意2001—2020年中国镍资源产品进口多元化指数与进口国(地区)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中国镍矿资源安全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
A.冶炼技术 B.资源禀赋 C.终端市场 D.贸易规则
14.为降低中国国内镍矿资源安全风险,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提高国内镍矿生产能力,减少原矿进口总量②加强废镍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③发展多元合作伙伴,增加镍产品进口渠道④调整基础工业发展方向,控制终端应用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3.D
14.C
【知识点】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变措施:
1、注重谋划创新引领,提高转型的质量和效益,创造条件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四新”经济,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
2、调整结构促进转型,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若干特色优势明显、技术水平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替代产业集群。
3、聚焦特殊困难地区,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其中,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的转型发展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要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加快推动困难地区转型发展。
13.ABC、冶炼技术、资源禀赋、终端市场都属于内部因素,ABC错误;
D、由材料“中国作为镍消费量占全球镍总消费量50%的镍消费大国,自身镍资源禀赋却极低”可知,我国镍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且镍矿资源“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产业和国防工业中”。镍资源产品出口国家限制出口量,采取保护性措施,导致中国镍资源产品国际贸易上易受其他国家(地区)出口管制的影响,加剧了中国镍矿资源的安全风险,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由材料可知,中国国内镍矿资源禀赋极低,难以提高镍矿产量,①错误;通过回收利用废镍以及发展多元合作伙伴,增加镍产品的进口渠道,可降低中国镍矿资源安全风险,②③正确;控制终端应用规模不符合中国国家基础工业发展的要求,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森林是重要的地表覆被类型,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森林是受到本土害虫侵害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害虫种类多,分布范围广,虫害发生频繁。下图示意森林虫害与温度变化相关的区域划分。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森林虫害的整体分布特征是( )
A.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B.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C.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分布集中 D.华北地区比东北地区分布集中
16.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我国森林虫害严重加剧的区域是( )
A.I区 B.Ⅲ区 C.Ⅳ区 D.V区
【答案】15.B
16.A
【知识点】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地图的基本知识
【解析】【点评】全球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气候变暖,降水和水循环发生改变,许多地区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改变,许多物种可能灭绝;自然资源开发条件改变,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结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危害人体健康。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地下水位升高;旅游业受到危害;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15.根据图示森林虫害的分布可知,我国森林虫害的整体分布特征是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且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分布更集中;华北地区集中度不如东北地区,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6.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国东北所在的Ⅰ区域冬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森林区的害虫越冬,害虫对植被的危害加剧,而其他区域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固定冰是指附着在海岸线、冰舌、冰架、冰墙以及搁浅的冰山上,或搁浅在浅滩上静止不动的海冰。受气温和南极盛行风的影响,固定冰多存在年周期变化,生消速度非常快,对南极附近冰间湖(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南极陆架,固定冰形成过程中具有盐析作用(海水在结冰过程中析出盐类物质)。下图示意普里兹湾冰间湖和固定冰的分布。
(1)指出达恩利角固定冰集中生成的月份,以及固定冰在该时段的发展趋势。
(2)分析南极大陆近岸冰间湖的形成原因。
(3)说明固定冰生成过程中对达恩利冰间湖海水性质的影响。
【答案】(1)时段:3—4月。发展趋势:固定冰面积扩大,向西部和北部扩展。
(2)南极大陆盛行下降风,强风由高海拔南极内陆吹向低海拔边缘区,在冰架边缘形成的浮冰会被风吹向外海;在固定冰分布海域,海水在生成固定冰的过程中释放热量,对冰间湖海水起到增温作用。
(3)在固定冰生成过程中,海水释放热量且析出盐分,使冰间湖海水温度上升,盐度升高;在消融过程中,固定冰吸收海水热量,生成淡水,使冰间湖海水温度降低,盐度下降。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恩利角位于南半球,12到次年2月为南半球夏季,6-8月为冬季,3-4月气温不断下降固定冰集中生成;随着温度的下降,固定冰面积扩大,向西部和纬度较低北部不断扩展。
(2)南极大陆受到太阳辐射少,气温低,盛行下降风,强风由高海拔南极内陆吹向低海拔边缘区,同时在冰架边缘形成的浮冰会被南极盛行风吹向外海;在固定冰分布海域,海水在生成固定冰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热量对冰间湖海水起到增温作用,使海域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形成间冰湖。
(3)海水在生成固定冰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海水在结冰过程中析出盐类物质,使冰间湖海水温度上升,盐度升高;在固定冰消融过程中,固定冰吸收海水热量,固定冰融化,生成淡水,使冰间湖海水温度降低,盐度下降。
【点评】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水温、盐度、压力。水温: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低;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陆地河川径流注入、洋流、海域的封闭程度;海水温度取决于它的热量收支状况。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决定性因素)、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等。
18.(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的地区,平均海拔较高的阿根廷北部及智利与阿根廷接壤的地区,分布着繁多的盐湖,如科伊帕萨盐湖(海拔3656m,面积2500km2)、乌尤尼盐湖(海拔3650m,面积10582km2)等,这些盐湖面积较大,成盐时间相对较长。下图示意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地区的盐湖分布。
(1)说明图示盐湖形成的共同自然特征。
(2)分析的的喀喀湖未形成盐湖的原因。
(3)简述该地区盐湖开采盐矿资源的优势。
【答案】(1)气候干旱,湖水蒸发量大;湖泊为内流湖,湖水与外部水体交换极少;河流挟带盐类物质入湖,盐类物质积累量大。
(2)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周边山地冰川分布面积大,夏季冰川融水补给多;有河流与外部相连,湖泊中盐类物质积累少。
(3)湖水含盐量高,盐矿优质;成盐时间长,盐矿储量大;盐湖面积大,方便机械化作业。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该区域海拔较高,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湖水蒸发量大,盐分积累较多;该区域的湖泊多为内流湖,湖水与外部水体交换极少,湖水盐分无法稀释;有河流汇入,河流挟带盐类物质入湖,盐类物质积累量大。
(2)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该区域海拔高,周边山地冰川分布面积大,夏季冰川融水补给多,对湖中盐分的稀释作用强;由图可知,该湖有河流与外部相连,湖中盐分得以排出,因而湖泊中盐类物质积累少,盐分较低。
(3)根据图片可知,该区域盐湖多,湖水的含盐量高,盐矿优质,盐资源丰富;由材料可知,该区域盐湖成盐时间长,盐类物质积累多,盐矿储量大;盐湖的面积都比较大,因此方便机械化作业,便于矿产资源开发。
【点评】盐湖的形成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要有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汇水湖盆地。这样封闭的地形有利于流域内的径流、雨水等水资源能源源不断地向湖盆汇集而不外泄,形成聚集态。2、湖泊要有持续干旱的气候条件。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湖泊被蒸发的水量超过补入的水量。并且,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湖水不断浓缩,含盐量逐渐增加,在湖底形成不同种类的盐类沉积矿床,形成盐湖。3、不同盐湖里的盐分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但都需要丰富的盐类物质不断地汇入湖泊,才能保证盐湖具有一定的盐度。
19.(2024高二下·湘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属大兴安岭山脉南端阿尔山支脉中山山地,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该区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是以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物种多样性以及西部辽河源头重要水源涵养地为主的山地综合自然保护区,同时,各种生物间、生物与自然环境间相互依赖的紧密性和敏感性使其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从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上看,赛军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含了三个核心保护区和三个一般控制区,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少量牧业、林副产业、旅游业和一般控制区的商品林经营。下图示意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和功能分区。
(1)分析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较脆弱的自然原因。
(2)简述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保护后,生态景观发生的变化。
(3)说明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功能分区的益处。
【答案】(1)位于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降水不稳定;位于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变化敏感;邻近风沙源地,受风沙威胁较大。
(2)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和湿地面积增加;生态景观的破碎和斑块化程度降低;生态景观的连通性增强。
(3)因地制宜,对不同功能区实施不同的生态保护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各功能区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区域内生态安全水平。
【知识点】建立自然保护区;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
【解析】【分析】(1)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属于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降水不稳定,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该区域位于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使得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该区域邻近风沙源地,受风沙威胁较大,同样使得生态系统脆弱。
(2)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保护后,耕地面积会减少,相应的林地、草地和湿地面积会增加;由于实施生态保护,植被得以恢复,植被覆盖率增加,以前生态景观的破碎和斑块化的程度会降低;由于生态景观的破碎和斑块化程度降低,生态景观的连通性和以前相比会增强。
(3)实施功能分区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对不同功能区实施不同生态保护措施,保护的针对性增强;实施功能分区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从而实现各功能区的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功能分区能够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区域选择合适的生态保护措施,有利于增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区域内生态安全水平,更好的达到保护自然区的目的。
【点评】自然保护区可以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自然保护区为动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天然储存库;自然保护区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为活的自然博物馆,向群众普及自然界知识和宣传自然保护的重要场所;自然保护区有助于改善环境,保持地区生态平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