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历史上把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称之为“汤武革命”,对这里的“革命”理解准确的是( )
A.推翻暴政,改朝换代 B.奴隶起义,夺取政权
C.革新制度,社会巨变 D.发动战争,完成统一
3.“武王所推行的分封制,在于把新征服的商朝王畿分割开来,以便对原来有统治势力的殷贵族加以安抚和监督,从而消除他们的顽强反抗,巩固对这个重要地区的统治。”这主要论述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 )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4.下图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如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7LSJ-9.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7LSJ-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7LSJ-9.tif" \* MERGEFORMATINET
A.分封制已经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社会动荡不安 D.周王室地位下降
5.春秋时期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出现交往和斗争。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民族的交融 B.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 D.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6.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C.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D.生产力飞速发展
7.《商君书》载,秦国“富贵之门必出于兵”,以至于秦国人听到战争“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以上现象的出现源于商鞅变法( )
A.废除井田制 B.尊王攘夷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8.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使民户可以通过“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而致富,通过军功获爵,踏入“贵”的社会序列,因此“秦民大说”。这主要论述的是商鞅变法( )
A.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B.革除了落后风俗
C.促进了社会流动性 D.减轻了人民负担
9.观察下面两幅地图,对比可以发现历史的发展趋势是( )
INCLUDEPICTURE"Q一改-20.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Q一改-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Q一改-20.tif" \* MERGEFORMATINET
A.部分国家实力衰落 B.国家争霸战争不断
C.秦国势力不断增强 D.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10.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成都平原在古代的地位 B.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减少
C.都江堰工程技术水平高 D.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
11.有学者认为:“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学术思想蓬勃兴起
C.奖励军功普遍实施 D.官学兴起开启民智
12.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各持见解,著书立说,奔走游说,互相争辩,出现了“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的现象。这一现象所造成的局面( )
A.直接促成了各诸侯大国改革的成功
B.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C.全面奠定后世主流思想的发展基调
D.推动了传统文化体系最终形成
13.“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雪到冬至,浇麦正适时”反映了( )
A.饮食文化丰富社会生活 B.农历节气指导农业生产
C.祭祀仪式追思祖先根源 D.农业种植不断更新换代
14.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表中的商周时期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 )
甲骨文 INCLUDEPICTURE"7LSJ-10.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7LSJ-1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7LSJ-1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7LSJ-11.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7LSJ-1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7LSJ-1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7LSJ-12.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7LSJ-1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7LSJ-12.tif" \* MERGEFORMATINET
现代文字 马 犬 牛
A.土地制度 B.农耕生活 C.分封制度 D.天文历法
15.某小组在历史单元复习课上做汇报展示,下面是他们展示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断他们汇报的主题是( )
INCLUDEPICTURE"Y框7.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Y框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Y框7.tif" \* MERGEFORMATINET
A.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D.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9分,第17题12分,第18题24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据传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桐叶剪成玉圭状,对叔虞说将用这个封他。……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这个故事史称“桐叶封弟”。
(1)材料一中的历史典故与哪一制度有关?周朝实行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材料二
齐桓公改革: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晋文公改革: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2)阅读材料二,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9分)
材料三
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 此鼎发掘于一座春秋大墓,墓主人是晋阳城的缔造者——晋国卿大夫赵简子。墓内出土二十七件青铜列鼎(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社会状况。(4分)
17.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触摸中国王朝、展现东方文明”的主题研讨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要求。
【社会转型】
材料一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并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6分)
【权力变化】
材料二 公元前350年,商鞅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
——摘编自《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国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国家统一】
材料三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秦王嬴政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自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在军事上对六国发动猛烈攻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全国之间的关系。(3分)
18.循着历史留下的印记,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NCLUDEPICTURE"7LSJ-14.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7LSJ-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7LSJ-14.tif" \* MERGEFORMATINET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代表的是我国哪两个王朝的遗址?(4分)
材料二
INCLUDEPICTURE"7LSJ-15.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7LSJ-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史全国7.12\\7LSJ-15.tif" \* MERGEFORMATINET
(2)结合所学回答图一青铜器的历史地位,图二青铜器出土的地点,图三文物最早的发现者是谁。谈谈你对这些图片所反映信息的感受。(8分)
材料三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3)根据材料三并依据所学,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影响。(至少答出两点,4分)
材料四 秦昭王时,蜀郡郡守李冰总结以往的治水经验,主持修建了著名的某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的主体是将途经某地的岷江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某地的安全。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座水利工程的作用。(4分)
材料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摘编自《孟子》
(5)材料五反映了孟子政治上怎样的主张?他认为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条件是什么?(4分)
答案
一、1.B
2.A 点拨:由题干“历史上把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称之为‘汤武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最后一个王桀和商朝最后一个王纣都实行残暴的统治,所以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是推翻暴政的正义之战,都实现了改朝换代,A正确。
3.B 4.D 5.A 6.B 7.D 8.C 9.D
10.D 点拨:通过材料“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可知,材料主要是在叙述都江堰兴建之后产生的社会功效,D正确。成都平原在古代的地位,成都平原水旱灾害的减少,都江堰工程技术水平在材料中都无法体现,排除A、B、C。
11.B 12.B
13.B 点拨:小雪、冬至都是农历节气,“小雪到冬至,浇麦正适时”反映了农历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饮食文化、祭祀仪式无关,排除A、C;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农业种植不断更新换代,排除D。
14.B 点拨:题干图表中商周时期的甲骨文说明当时已经能够饲养马、狗和牛,这可以印证当时的农耕生活,B正确。土地制度、分封制度和天文历法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C、D。
15.A
二、16.(1)制度:分封制。
作用: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2)重用人才;通过改革实现国富兵强;利用“尊王攘夷”的旗号发展自己的势力。
(3)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17.(1)方式:变法或改革。特点: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最为彻底等。
(2)由分散到集中。
(3)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8.(1)夏朝,商朝。
(2)地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地点:四川。发现者:王懿荣。感受:通过这些图片可以了解古代的青铜器和文字的发展情况。
(3)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出现民族融合。
(4)水利工程:都江堰。作用:防洪、灌溉、水运等。
(5)主张:民贵君轻。条件: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