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8 13:2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玄衣(xián)落子(lào)焚烧(fén)
B.怯懦(qiè)污秽(huì)忌讳(huì)
C.舒散(sǎn)睥睨(nì)哄笑(hōng)
D.拾掇(duo)迸射(bìng) 地契(qì)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B.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幕后传来带西北口音的童谣。
C.他辛辛苦苦把个要关张的福聚德拾掇得名噪京师。
D.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弛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总之觉得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
B.圆明园是万园之园,建筑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堪称人间仙境。
C.不是你俩还有谁!这班上就数你们最爱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校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杭州积极创造人才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创业,去年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B.受两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
C.为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学校决定在5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
D.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5.下列填入横线中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项是(  )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②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③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6.下列关于戏剧常识的叙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的情节和小说的情节是一致的,都只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B.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没有矛盾冲突,也就没有戏剧。
C.在川剧戏曲中,帮腔人既可以是一个局外人和旁观者,也可以是故事情节的人物角色,甚至可以是作者、观众的代言者。
D.话剧的场景变化一般较少,原因是太多的舞台变化会使演员的表演被观众忽视。
7、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要是那波涛汹涌的海峡和两百方英里左右的陆地把我们远远地隔开,我怕那根联系的弦会绷断;我有一种紧张的想法,到那时候我内心就会流血。至于你,——你会忘了我吧。
(1)选段中的“我们”是指简·爱和 。
(2)什么样的女性才最美?试结合简·爱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8、综合性学习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学校准备进行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在生活中做了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请你写出三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如何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轮到你发言了,你想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卢孟实 有人在东家那儿告我,在老家买地置房子,不错,有这事儿。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 就都得吃喝嫖赌走下流 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成顺!
成 顺 是。
卢孟实 你哪天办喜事
成 顺 二月二。
卢孟实 龙抬头,好日子!(从修手里取过一个红封包)这是柜上送的喜幛子钱。
成 顺 谢谢掌柜的!
卢孟实 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散吧!
罗大头 (憋了一肚子火)等等!成顺动我的烤杆。
卢孟实 (不动声色)怎么啦
罗大头 这是坏柜上的规矩!烤炉的不到七十不传徒弟,皇上都认可过。
卢孟实 (笑起来)皇上都在日本租界当了寓公了,这规矩早该改改了。
罗大头 别忘了你们当初是怎么把我请回来的,我一撂杆不干,福聚德就得关门。
王子西 (调解地)这是干吗 谁不知道,福聚德指着大罗一根杆撑着哪,啊 !
罗大头 (故意拿糖)今天我不烤了,你们另请高明吧!(甩手就走)
王子西 哎,楼上还有座儿呢。
卢孟实 走了,就再别回来。
罗大头 (爆发地)卢孟实!别跟我这儿摆掌柜的,你那点儿底别以为我不知道!
常 贵 (急拦)大罗!
王子西 这是干什么,散了!
罗大头 (甩开常贵)你爸爸怎么死的 攀着秤钩儿,蜷着腿,让人家拿大杆秤当牲口称,憋闷死的,别以为我不知道……
卢孟实 (脸色由青变得煞白,突然高声笑了起来,那笑声凄惨中带着一股昂扬,听着使人发抖)你——给我出去!
罗大头 别人五人六的,美得你几辈子没当过掌柜的,上这儿耍威风!
卢孟实 (大吼)走!
众人要拦。
卢孟实 谁拦,谁跟他一块走!
罗大头骂骂咧咧下。
9.“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 就都得吃喝嫖赌走下流 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这些话表现了卢孟实怎样的特点

10.结合课文情节,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根据选文内容,分析罗大头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强强的新衣
王 溱
①每当临近过年,我们大院的孩子们就会互相打听,你妈妈给你准备了什么样的新衣 你爸爸给你买了什么样的面料 男孩子过年除了鞭炮是他们的最爱,剩下的便是新衣了。
②然而有些人家就买不起新衣,哪怕布料再便宜。强强家就是。
③强强当年上小学三年级。他家里人口很多,六个兄弟姊妹。大院里的人都知道他和另外的五个兄弟姊妹不是一个爸爸,强强的亲生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生父是怎样一个人,他印象很模糊,只知道是个军人。强强的继父在铸造厂工作,是技术员,但工资不高。强强妈没有正式工作,在一家街道办的裁缝店里当临时工,日子过得很困难。除了吃饭,别的真不敢考虑。邻居们印象很深的就是,强强从搬进大院起就穿那套蓝色的外衣,三年过去了,还是那套。
④强强没有新衣,强强的姐姐、妹妹和弟弟却都有。虽然弟弟妹妹的新衣一看就是强强妈用剩料和布头拼接起来的,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新的。两个姐姐的新衣更不用说了,是整块布料做的。尽管布料很便宜,但有强强妈的手艺,穿在身上还是被好多人称赞。
⑤年三十一大早,强强妈就把强强那身穿了几乎一年的蓝衣服从晾衣架上取下来,然后烧上铁熨斗喷上水,仔细熨起来,一直熨到看不到一丝褶皱。一件旧衣服经强强妈一收拾,立时就焕发出了几分光彩。强强穿在身上照着镜子,自己都觉得变了样,他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每回强强妈把衣服重新挂在衣架上时都会小声对强强说,等妈妈有了钱一定给你买身新衣服。这话一说就是三年。
⑥其实强强是个懂事的孩子,对妈妈只给姐姐、弟弟、妹妹置办新衣,打心里没有丝毫的怨言。他知道妈妈这是在展示自己的胸襟,让继父明白她没薄了他的孩子。实际上继父也觉得对不住强强,当着强强的面不止一次说过,过年无论如何也要给强强做件新衣了。每次强强都很大度地表态:我不要,我不要。事后妈妈都会对强强说,孩子你真懂事,妈妈要谢谢你。妈妈的话让强强的泪珠在眼里滚来滚去,就差掉下来了。
⑦但这回强强决定要一件新衣。那年的冬天特别的冷,许多孩子的新衣是棉袄,条件好点的是半截大衣。有一次孩子们凑一起议论新衣的事,有人问强强,你妈不是答应给你做新衣了吗 强强说答应了。
⑧大年初一那天早上天气奇冷,上了冻的窗花比窗帘还严实,外面的景色什么也看不见。孩子们不管这些,吃过饺子便结伴挨家挨户去拜年。祝福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展示新衣。人都凑得差不多了,就不见强强。有人说别等了,他会难为情的。正说着,有人喊,来了,来了。在哪呀 那不是吗,穿着皮衣,对,翻毛领的那个。那是强强吗 怎么不是,瞧那走路的样子,不是他是谁 呀,他穿的那是什么啊,威风死了!他怎么会有皮衣呢 不可能吧
⑨强强走到众人面前,人们都愣了。他确实穿着皮衣,而且衣领上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长毛绒。大开领,上衣口袋带着拉锁,下衣口袋是斜插。那皮子厚墩墩的,深咖啡色,穿在身上煞是威武,只可惜强强的身材撑不起来,显得有些过大,但就这样也足以让人感到惊讶。“这,这是你的吗 什么服装啊,这么多口袋 ”“当然是我的,我爸爸的,亲爸爸的。他留给我的。这是飞行员的衣服,军装。我爸是空军机械师,到过朝鲜。这是他穿过的。本来我妈要等我长大再让我穿,现在决定让我过年穿一回,当新衣。”强强昂着头神气地说。
⑩这年过年,谁的新衣也没超过强强。无法超过。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2.围绕“过年新衣”,强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简要概括,填写下表。
事件 妈妈熨蓝衣 妈妈为家里其他孩子置办新衣 伙伴问新衣 强强穿新衣
感情 (1) (2) (3) (4)
1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1)然后烧上铁熨斗喷上水,仔细熨起来,一直熨到看不到一丝褶皱。
(2)妈妈的话让强强的泪珠在眼里滚来滚去,就差掉下来了。
14.文章多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刻画强强这年的过年新衣,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5.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强强这年的过年新衣无法被“超过”。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报施(节选)
茅盾
朦胧中听得响亮的军号声,张文安便浑身一跳。眼皮重得很,睁不开,但心下有数,这热惹惹地吹个不歇的,正是紧急集合号。
三年多的生活习惯已经养成了他的一种本领:半睡半醒,甚至嘴里还打着呼噜,他会穿衣服。刚穿上一半,他突然清醒了,睁开眼,纸窗上泛出鱼肚白,号声却还在耳朵里响。他呆了一会儿,便自己笑起来,低声说:“呸!做梦!”
睡意是赶跑了,他靠在床上,愣着眼,暂时之间像失掉了思索的能力,又像是有无数大小不等的东西没头没脑要挤进他脑子里来,硬不由他做主;但渐渐地,这些大小不等、争先抢后的东西自脑子里长出一个头儿来了,于是张文安又拾回了他的思索力,他这时当真是醒了。他回忆刚才那一个梦。
半月以前,因为一种军医不大有办法的疙瘩病,他迟疑了相当时间,终于向师长请准了长假,离开那服务了三年多的师部,离开那敌我犬牙交错、随时会发生激战的第×战区。他刚进那师部的时候,是一位文书上士,现在他离开,却已是文书上尉。他得了假条,得了一千元的盘缠,额外又得了师长给的一千元,说是给他买药的。临走的上一晚,同事们凑公份弄几样简单的酒菜,给他饯行。可是刚喝在兴头上,突然的,紧急集合号吹起来了。这原是家常便饭,但那时候,有几位同事却动了感情,代他惋惜,恐怕第二天他会走不成。后来知道没事,又为他庆幸。当时他也激动得很,平时不大善于自我表现的他,这时也兴奋地说:“要是发生战斗,我就不回去也没关系,我和大家再共一次生死!”
现在到了家了,不知怎地,这在师部里遇到的最后一次紧急集合号却又闯进了他在家第一晚的梦魂里。
像突然受惊而四散躲藏起来的小鸡又一只一只慢慢地躲躲闪闪地从角落里走了出来,梦境的节目也零零碎碎在他记忆中浮起。这是惊慌和喜悦,辛酸和甜蜜,过去和未来,现实和梦想,搅在了一起的。他闭着眼睛,仿佛又回到梦中:他出其不意地把一头牛买好,牵回家来,给两位老人家一种难以形容的惊喜,正跟他昨日傍晚出其不意走进了家门一样:但正当父亲含笑拍着牛的肩项的当儿,紧急集合号突然响了,于是未来的梦幻中的牛不见,过去的现实的军中伙伴们跳出来了。
张文安裂开嘴巴无声地笑了起来,虽然是梦,他心里照样是甜甜蜜蜜的。回来时他一路上老在那里盘算那密密缝在贴身口袋里的几个钱,应做如何用途。师长给这一千元的时候,诚恳地嘱咐他:千万别胡乱花了,回家买药保养身体。他当时感动得几乎掉下眼泪来,他真诚地回答道:“报告师长:我一定遵守师长的训示。身体第一,身体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本钱!”但上路后第一天,他就有了新的意见,师长的“身体第一”的训示,他还是服膺的,可是他又一点一点自信他这疙瘩病只要休养一个时期,多吃点肉——至多像那位不爱多开口的军医说的多吃鸡蛋,就一定会好的;他觉得他应该省下这一千元孝敬父母,让父母拿这一千元去做一件更合算的事情。但父母拿这一千元又将怎样办呢?这一点,却费去了他半月旅程中整整大半时间的思索。母亲的心事他是知道的:把房子修补修补,再给他讨一房媳妇。父亲呢,老早就想买一头牛,他家自从最后一次内战时期损失了那壮健的花牛以后,父亲好几次筹划款项,打算再买一头,都没有成功。他料得到,父母将因此而发生争执,而结果,父亲一定会说:“文儿,师长给你买药的,你不可辜负人家的好意。”整整一星期,在路上闲着的时候,他老是一边伸手偷偷地摸着贴身口袋里那一叠钞票,一边思索着怎样解决这难题。后来到底被他想出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来了:他将不说出他有这么一注钱,到家歇一天,他就背着父母买好一头牛,亲自牵回家,给父母骤然的一喜。张文安越想越高兴,他的眼前便出现了一头美丽的黄牛,睁大了两只润泽有光的眼睛,嘴巴一扭一扭的,前蹄跪着,很悠闲地躺在那里。
张文安又忍不住笑了:这回却笑出声来,而笑声亦惊破了他的梦幻,他抬头一看,纸窗上已经染满了鲜艳的粉红色。邻家的雄鸡正在精神百倍地引颈高啼。隔壁父母房里已经有响动,父亲在咳嗽,母亲在倾倒什么东西到蔑箩里。
张文安也就起身,穿好了衣服,一边扣着钮子,一边他又计划着,如何到镇上找那熟识的董老爹,如何进行他那梦想中的机密大事。“也许钱不够,”——他担心地想,但又立刻自慰道,“差也差不了多少罢,好在路费上头还有得剩呢,这总该够了。”于是他又一度隔着衣服扪一下贴身口袋里那一叠票子,脸上浮过一个得意的微笑。
昨天到家,已经不早;两位老人家体恤儿子,说他路上辛苦了,略谈了几句家常话便催他去睡了。可是两位老人家自己却兴奋得很,好像拾得了一颗夜明珠,怕没有天亮的时候,连夜就去告诉了左邻右舍。老头子还摸黑走了一里路,找到他平日在茶馆里的几个老朋友,郑重其事倾吐了他心里的一团快乐。他又打听人家:“文书上尉这官阶有多大?”老头子心里有个计较:为了庆贺儿子的荣归,他应当卖掉一担包谷摆两桌酒请一次客,他要弄明白儿子的官阶有多大,然后好物色相当的陪客。
(有删改)
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从张文安梦中听到军号声写起,然后穿插他在军营中的简单的经历,照应了梦中的军号声、也交代了他回家的原因。
B.“这些大小不等、争先抢后的东西自脑子里长出一个头儿来了”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张文安醒来时各种思绪由混杂到逐渐清晰的过程。
C、张文安并没有把师长的训示当回事,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自信,相信自己的身体很快就会好的,不如省下这笔钱来。
D.儿子回来、两位老人家都非常兴奋,连夜奔走相告,而且老头子打算卖一担包谷摆两桌酒请客、颇以儿子在部队升官了为荣。
17.关于文中倒数第三段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写“纸窗上已经染满了鲜艳的粉红色”,表明时间是清晨,“鲜艳”一词表现了张文安内心的喜悦。
B.“邻家的雄鸡正在精神百倍地引颈高啼”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与张文安打算买牛减轻父母劳作负担的憧憬相照应。
C.“父亲在咳嗽”表明父亲病体沉重,这也是张文安用这一千块钱打算买牛而并不打算按母亲的心思先修补房子再娶一房媳妇的原因。
D.这段中的环境描写与《祝福》中“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都起到了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18.张文安既有着军人的作风,也有着农民的特点,请结合文本概括。
19.作者设置张文安做梦的情节有什么巧妙之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四)阅读《一个追风的女孩》,回答问题。
一个追风的女孩 王愉芳菲
①十三岁那年,我认识了初中同学荔枝。
②被唤作“荔枝”,缘于她名字的谐音。然而荔枝的身形却不似荔枝那般丰腴——如果非要用一种水果来形容她,她更像一根细高的甘蔗,荔枝给我的印象第一眼是瘦,第二眼是秀气。她有着细长而微挑的眉、上吊的凤眼,可她的鼻子圆而小巧,冲淡了她眉眼的凌厉,添了几分可爱。她的嘴巴也是小小的,抿唇时会勾出一道甜美的弧线。
③纤秀的荔枝却有着与外形不相匹配的独立、坚韧。
④荔枝的家庭不富裕,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挤下了老老少少五口人:她和父母、弟弟以及姥姥。尤记得第一次带她去我家玩时,她对我拥有自己的房间、父亲有一墙的书这些在我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大加赞叹。
⑤中考结束,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没有作业和压力的暑假,那个假期,我第一次走进了她的家:一间饭厅兼客厅,一间小小的卫浴,母亲和弟弟睡主卧,她和姥姥在客卧睡上下铺,父亲总是睡在单位,每间屋子都显得老旧而斑驳,把我领进逼仄的家,她却没有丝毫的尴尬与不安,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一边给全家做晚餐。那时年仅十五岁的她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张罗出一大桌子菜,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在她家吃完饭,她不让我帮忙,独自一人又是洗碗又是拖地,俨然一副大人的样子。
⑥此后,我觉得她不那么像甘蔗了,倒像是一株顽强的野草,在有限的空间里蓬勃生长,铺洒出一片绿意。
⑦进入高中后,荔枝的母亲因为弟弟的叛逆对她不怎么上心,她也跟我抱怨过母亲的偏心,但高中的紧张和忙碌冲淡了所有的小情绪。记得上高三时的一个中午,她将母亲那辆单车骑了出来,带我去离校园蛮远的小吃街解馋,花的钱是她赚的稿费,又去湖边兜风。彼时正值仲春,阳光温煦,带着几分凉意的清风迎面而来,吹起我们的发丝。荔枝在风中畅快地高歌,又说到将来可能要经历的坎坷,描述她向往的未来,谈她的梦想——她想做一名战地记者,或是一名维和军人……那一天,我们约定高考完还要来到这里,迎着风飞驰。
⑧后来我们都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她被北京的一所院校录取,我则将去成都。我们不能像从前那样每天见面了。我们没有浪费高考后的那个暑假,不仅兜了风,还一起去川西,欣赏了壮美的自然风光,提前探访我的大学。
⑨记得那天,我们在甘孜州理塘县,天很蓝,厚重的云层在雪山的衬托下显得很低,仿佛触手可及。我们在一处石滩上拍照,背景是雪山——神圣而庄严的雪山。她侧过脸的那一刹那,阳光为她白皙的脸庞镀上了一层金边,她的头发在风中恣意飞扬。我立即按下快门,为她拍下了这趟旅程中我们认为最完美的照片。
⑩返程时,她认真地说,虽然在追梦的路上迈进了一步,但前路漫漫,她要用自己的力量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也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看着那双神采奕奕的眼睛,我仿佛又回到了十三岁第一次见面时,她坐在我前桌,回头笑着说“你好”,又想起上高三时的那个中午,她骑单车载着我在湖边兜风,在风中聊未来,聊梦想。
如今我们虽然天各一方,但在夜深人静时,我常常会想起荔枝,想起那个追风的女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20、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的,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时间轴补充完整。
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3、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荔枝什么像“野草”?
三、作文
24 请以“拼在一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答案
B 2.D 3.D 4.C 5. D 6.B
7、(1)罗切斯特
(2)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敢于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追求个性自由,不向命运低头……
8、(1)给父母洗脚、帮助父母做家务、努力学习等,言之有理即可。
(2)(示例)孝敬父母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只要能表达对父母的爱,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温暖,这就是孝敬父母。(言之有理即可)
9.表现了卢孟实不屈服于世俗偏见、自尊自强、胸怀大志的特点。
10.卢孟实让伙计把喜事办得有面子,表现了他对伙计的关心,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11.从“别忘了你们当初是怎么把我请回来的”一语中,可以看出罗大头技艺精湛,是店里的“顶梁柱”之一;强调不到七十不传徒弟,动辄就撂杆子走人,表现了他恃才自傲、心胸狭窄的特点。
12、感到欣喜 没有怨言 感到尴尬(或怀有期盼) 快乐自豪
13.(1)描写了强强妈为儿子仔细而耐心地熨衣服的动作;表现了强强妈尽力减轻儿子所受委屈的良苦用心。
(2)描写了强强既伤心又尽力忍住泪水的神态;表明了强强理解妈妈的苦心,因而努力抑制自己对新衣的渴望。
14.示例“大年初一那天早上天气奇冷,上了冻的窗花比窗帘还严实”为强强那件厚实而带长绒毛的皮衣做衬托。作用:渲染过年时寒冷的天气,从侧面凸显了强强新衣的温暖以及家庭给予强强的温暖与爱意。
15.答案①强强这年的过年衣服不再是前三年一直穿的蓝衣服,而是他亲爸爸生前穿过的空军军装,这种贵重而有特殊意义的衣服是其他孩子无法拥有的;②强强这年的新衣承载着亲爸爸的荣耀、妈妈的关爱、继父的包容等丰富情感,其他孩子的新衣无法与之相比;③强强的新衣还象征着这个家庭相互理解、坚强生活的高贵精神,其他孩子的新衣无法超过。
16、C 17.C
18.军人的特点:①听到军号就起床;②敢于奔赴战场,与战友共生死;③有报效国家的责任感。
农民的特点:①不大善于自我表现;②花钱精打细算;③孝敬父母,省钱想给父母买一头牛。
19.①梦将张文安的现实生活、对军营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联系在了一起,为下文写他计划买牛做铺垫;②梦表现了张文安想通过买牛给父母一个难以形容的惊喜,以表现张文安对父母的孝心;
③梦表明张文安离开军营时间还不长,一些军营中保持的习惯还不时闯入他的生活;④梦与现实结合,有实有虚,扩大了小说的艺术境界。
20. ①我认识荔枝。 ②高三的一个中午 ③我和荔枝兜风,去川西欣赏风光,探访我的大学。
21. 示例:①是文章行文线索,贯穿全文。②交代了文章写作对象——一个追风的女孩。③暗示文章主旨,表现了女孩对梦想的执着追求。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 运用了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荔枝长相秀气,表现了我对荔枝的喜爱。
23. 示例:荔枝家境不富裕,母亲对她不怎么上心,她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但是她独立、坚韧,执着追求梦想,在有限的空间里蓬勃生长,像“野草”一样顽强。
24、略